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将24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4例。两组在用药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实行一般护理,观察组由责任护士指导并对其具体实施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两组均于住院30d后对瘫痪肢体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肢体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效果良好且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作业疗法配合运动疗法早期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并与单纯应用运动疗法相比较。方法:选择2003-03/2005-06河南省中医中风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住院脑卒中患者160例[开始康复治疗距发病时间为(6.6±5.0)d],随机分为两组:①运动疗法组(n=40),予以良肢位摆放、被动活动关节、桥式运动、神经肌肉促通术、坐位平衡、站位平衡及步态训练等治疗。40~50min/d,平均疗程7周。②运动 作业疗法组(n=120):在运动疗法组基础上,早期开始予以日常生活活动再学习训练,恢复期重点予以选择性作业课题治疗,患侧上肢的精细活动强化训练,自助具、辅助具的使用训练及健肢的代替、代偿训练等,40~50min/d。在康复治疗开始的24h进行首次评定,应用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评价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后每2周评价1次。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60例进入结果分析。①Fugl-Meyer得分:运动 作业疗法组在治疗后2,4,6,8周时得分均高于运动疗法组(P<0.01)。②Barthel指数:运动 作业疗法组在治疗后2,4,6,8周时得分均高于运动疗法组(P<0.01)。③两组处于同一运动功能状态下(Fugl-Meyer得分相同时),运动 作业疗法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运动疗法组,在Fugl-Meyer积分在45~60分时差异最为显著(P<0.01)。结论:早期应用作业疗法配合运动疗法干预,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其康复疗效优于单用运动疗法组。  相似文献   

3.
作业疗法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作业疗法配合运动疗法早期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并与单纯应用运动疗法相比较。 方法:选择2003-03/2005-06河南省中医中风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住院脑卒中患者160例[开始康复治疗距发病时间为(6.6&;#177;5.0)d],随机分为两组:①运动疗法组(n=40),予以良肢位摆放、被动活动关节、桥式运动、神经肌肉促通术、坐位平衡、站位平衡及步态训练等治疗。40-50min/d,平均疗程7周。②运动+作业疗法组(n=120):在运动疗法组基础上,早期开始予以日常生活活动再学习训练,恢复期重点予以选择性作业课题治疗,患侧上肢的精细活动强化训练,自助具、辅助具的使用训练及健肢的代替、代偿训练等,40-50min/d。在康复治疗开始的24h进行首次评定,应用Fue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评价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后每2周评价1次。 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60例进入结果分析。①ruel-Meyer得分:运动+作业疗法组在治疗后2,4,6,8周时得分均高于运动疗法组(P〈0.01)。②Baahel指数:运动+作业疗法组在治疗后2,4,6,8周时得分均高于运动疗法组(P〈0.01)。③两组处于同一运动功能状态下(Fuel-Meyer得分相同时),运动+作业疗法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运动疗法组,在Fuel-Meyer积分在45-60分时差异最为显著(P〈0.01)。 结论:早期应用作业疗法配合运动疗法干预,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其康复疗效优于单用运动疗法组。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作用,对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方法为病情稳定即接受训练,包括运动意念训练和被动运动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提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生命体征平稳48h,神经学体征无进展就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病情稳定后进入恢复期锻炼,肢体功能采用Brunnstorm评定和Barthel指数评定评定。治疗前后两组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实验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期功能锻炼能提高肢体康复率,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早期进行运动再学习训练的疗效.方法将 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 35例)和对照组( 33例).早期康复组应用运动再学习方法和 Bobath技术进行综合康复训练,疗程为 1个月.对照组不进行综合康复训练.结果 1个月后早期康复组 Barthel指数评分( 67.8± 5.2)和肢体运动功能积分 (38.4± 2.6)均有显著提高,并明显高于对照组 (41.5± 4.9和 25.7± 2.1)(t=2.786~ 3.689,P< 0.01).结论脑卒中早期康复运用运动再学习方法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老年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老年患者96例,抽签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康复组在临床药物 针灸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 针灸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及治疗后三四周进行Fugl-Meyer积分、Barthel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CNS)评定。结果:经三四周治疗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73.63±20.33)分,CNS为(15.32±12.79)分,较治疗前(33.32±12.06),(32.24±12.45)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犤(48.23±16.22),(23.56±15.36)分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9.57,-2.87,P<0.001)。康复组Fugl-Meyer上、下肢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老年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comprehensiveassessment,FCA)在脑卒中患者入院(发病3周内)时和在病后6个月分别进行评估,研究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2001-11-27/2003-08-15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院,年龄在40~80岁的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病程不超过3周,共计80例。根据入院时间把所有符合研究要求的脑卒中患者按随机分组表入组,所有患者都接受传统的神经内科治疗。80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除接收神经科治疗外,还需接收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以及语言等治疗,每个患者都接受FCA量表评估。结果:76例患者完成研究,4例脱落。一般资料显示年龄、脑梗死和脑出血比例、性别等在治疗前,康复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把FCA总分分为≤40,41~60,61~80,>80,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治疗后康复组FCA总分为≤40,41~60,61~80,>80的分别为3,7,9,20例,对照组分别为6,10,16,5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1)。结论:早期康复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选择脑卒中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用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经治疗3个月,实验组在功能恢复分期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传统医疗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康复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早期介入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治疗的重要性及其对疾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病情稳定在l周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排列表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药物治疗相同,康复组由专业治疗师给予系统的连续30d训练。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简式Fugl-Meyer评分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在入组时、入组后30d进行评估。评估由康复医师在不知评估对象的组别情况下进行。结果:两组病例在入选时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统计分析,t值分别为0.076,0.1702,0.625,P均&;gt;0.05。入选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入选30d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康复组为9.80&;#177;4.25,对照组为18.48&;#177;9.89,t=4.0316,P&;lt;0.01;Fugl-Meyer评分:康复组为72.12&;#177;22.34,对照组为49.12&;#177;17.69.t=4.0357,P&;lt;0.01;Barthel指数评分:康复组为76.00&;#177;20.18。对照组为45.20&;#177;16.43,t=5.9179,P&;lt;0.01。结论:早期运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促进功能恢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A,BTXA)在脑卒中后高痉挛状态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脑卒中后高痉挛状态肢体的患者82例,抽签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BTXA局部注射痉挛的肌肉,每个患者每次选择3~5块肌肉,每块肌肉总的注射剂量50~100IU,每次患者接受的注射总量≤400IU。治疗前、治疗后40d进行2次评分,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积分法(FMA)测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修订的巴氏指数(moccifiedbarthelindex,MBI)评定,肌张力测定采用改良式Ashworth(modifiedAshworthscale,MAS),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经治疗40d后,治疗组FMA、MBI由40±26,33±14上升至68±27,81±22,神经功能缺损由25±8降至9±7;对照组相应为52±26,61±23,16±7和2.07±0.22,与治疗组比较t=4.16,5.26,6.25,P均<0.01。MAS治疗组由2.50±0.83降到0.86±0.66,对照组由2.79±0.63降到2.07±0.22,治疗后两组对比,χ2=13.26,P<0.01。结论:采用BTXA注射痉挛的肌肉对脑卒中的高痉挛状态肢体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早期介入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心理康复,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连续观察6周,比较两组2,4,6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assessment,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Barthelindex,MBI)及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2,4,6周FMA(41.4±9.4~70.4±16.2)、MBI(43.7±13.0~66.2±14.7)及HAMD得分(12.3±4.2~7.7±2.6)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0.13~3.96,P<0.01~0.001)。结论:心理康复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全面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脑功能系统内和系统间的重组,可能是脑卒中后功能恢复的基本原因,研究脑梗死大鼠在不同电刺激治疗后的功能恢复情况,证实双侧与患侧电刺激的差异性。方法:用线栓法制成脑梗死模型,在梗死后大鼠肢体进行不同电刺激,用运用走横木测试方法进行测试,观察不同时期的大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侧刺激组和双侧刺激组的功能恢复较无刺激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明显(F=15.083,44.083,60.473,P<0.05)。双侧刺激组的运动功能恢复较患侧刺激组的功能恢复明显(P<0.05)。结论:双侧肢体电刺激使脑卒中后早期功能恢复增强。这为临床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方便而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例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进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同时连续进行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观察,以探讨大脑功能重组与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患者进行2周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使用夹板限制健侧上肢活动2周,每天保持6小时的患侧上肢训练。在治疗前1天、治疗后当天、治疗后2周分别在患者对指运动时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与治疗前基线相比,患者上肢Carroll评分提高29.1%,金子翼评分提高18.4%,3个月后随访,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提高30.6%,金子翼上肢功能评分提高26.2%。对健手限制2周后,其运动功能没有下降。在治疗前,患手运动时使用功能磁共振扫描可以发现对侧中央前后回、对侧额叶前部、同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激活;健手运动时,以对侧中央前后回兴奋为主。经过强制性使用治疗后,患手运动时同侧和对侧大脑皮层广泛的激活,健手运动时,大脑对侧中央前后回的兴奋区域明显变小;治疗结束2周后,患侧上肢运动时,患手运动时其同侧和对侧大脑皮层广泛的激活的现象明显降低,激活区集中在对侧的中央前后回,在健手运动时,又重新恢复对侧中央前后回兴奋区域。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使用功能性磁共振证明这种变化与大脑可塑性改变相关联,同时限制健侧肢体活动不会影响其运动功能,大脑激活区域的变化为一过性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率,抑郁与病灶部位、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及脑卒中后早期抑郁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方法: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估70例脑梗死患者抑郁状态及认知功能状态,并根据临床体检结果判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组统计抑郁发生率。结果:脑卒中后早期抑郁的发病率为31%(22/70);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发生抑郁的比例[47%(7/15)]明显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27%(15/55)];ADL能力差的患者发生抑郁的比例[37%(18/49)]明显高于ADL独立的患者[19%(4/21)](χ2=3.9338,P<0.05)。结论:脑卒中后早期即存在较普遍的抑郁情绪,抑郁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卒中单元内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各50例。对照治疗组患者行临床常规方法治疗,康复治疗组患者行卒中单元内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评价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康复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治疗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eurological Deficit Scale,NDS)、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高于对照治疗组(均P<0.05)。治疗后康复治疗组运动功能、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治疗组(均P<0.05)。治疗后康复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治疗组(P<0.05)。康复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治疗组(P<0.05)。康复治疗组复发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治疗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内早期规范化康复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预后较好,但治疗费用相比常规治疗高,临床上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卒中单元内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时,应同时关注运用效果和治疗费用,综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重症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营养指标及胃肠道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确诊为重症脑梗死的患者62例,以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用改良与传统方法实施鼻饲。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非瘫痪侧上臂三头肌肌围(moveablearmmuscularcirculation,MAMC)和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skinfold,TSF)等营养指标值在14d与1d比较时有统计学意义(t=2.32~11.75,P<0.05),各营养指标变化值在14d时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犤血清白蛋白:(33.3±2.5)比(29.5±2.3)g/L;TSF:(13.51±2.27)比(12.35±2.13)mm;MAMC:(21.35±2.43)比(18.89±1.78)cm犦(P<0.05)。治疗组的上消化道出血、呕吐反流、腹胀和拒食等胃肠胃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轻重症脑梗死患者的营养状况恶化程度,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早期综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及继发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8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组9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B0bath法、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训练;对照组93例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ADL能力、焦虑、抑郁和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①治疗4周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减少,运动功能、ADL积分均明显增加,焦虑、抑郁得分明显降低,两组的变化均数相比,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在并发症方面,康复后两组肩关节半脱位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4项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继发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综合康复与对照组相比,在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并发症、提高运动功能、ADL积分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支持配合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将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支持加早期康复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量表(F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临床疗效和医护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干预6周后,2组患者MBI、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2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6周后,2组患者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对医护工作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心理支持配合早期康复干预可有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醒脑开窍法刺法配合百会透涌泉法及单纯应用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差别,评价两种方法合用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善方面的意义。方法:对126例脑卒中后偏瘫随机分治疗组44例,对照组Ⅰ42例,对照组Ⅱ40例,对照组I采用醒脑开窍刺法,对照组II采用拜会透涌泉振法,治疗组两种方法合用,结果采用FMA评分法及Barthel检验。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8%,对照组I的总有效率67%,对照组II总有效率58%,治疗组与对照组I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II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与2个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t=4.042,P<0.01),对照组I与对照组II间的运动功能积分及日常生活指数差别有显著性意义(t=2.103,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与百会透涌泉法配合运用脑卒中后偏瘫的运动功能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