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肺结核及HBV感染高发区,两病并发在临床很常见。HBV标志物(HBVM)阳性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特别是强化治疗阶段,容易出现肝损害,导致治疗中断或失败,甚至死亡。军人作为特殊群体,短程方案2HRZS(E)/4HR对肺结核合并HBVM阳性军人肝功能的影响如何,我们对某部1991—2007年来收治的210例(HBVM阳性49例)初治肺结核军人进行了肝损害方面的观察分析,以便今后更好开展部队的结防工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抗结核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活动性肺结核并已接受3个月以上标准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病例115例为病例组,以17例HBsAg阴性者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HBsAg阳性组出现肝损害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2HRZS(E)/4HR方案加乌鸡白凤丸治疗初治肺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乌鸡白凤丸在肺结核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对208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二组,二组均采用2HRZS(E)/4HR方案抗痨治疗,治疗组加用乌鸡白凤丸。对比二组患者在二个月强化期及六个月疗程结束时的治疗效果。结果:疗程结束,痰结核杆菌转阴率。X线胸片病灶的吸收率、空洞闭合率,治疗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肺结核治疗加用乌鸡白凤丸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6.
抗结核药物对糖尿病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其合并症常常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糖尿病并发肺结核颇为常见,特别是中老年患者更为明显。由于两者相互关系复杂,合理充分的化疗十分重要。近些年来,国内对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多,但对糖尿病并发肺结核化疗时肝功能的变化报道较少。为此,现将我们在1999~2001年内科及传染科收治的30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住院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云南  张宇青 《临床荟萃》1998,13(9):413-414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epatitis B Virus Marker,HBVM)携带者占我国人口的10%~12%,无论肝功能正常与否,其肝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服用异烟肼(isoniazid,H),利福平(rifampin,R)后较HB-VM阴性者更易发生肝损害,为了探讨预防性护肝治疗对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本文对61例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的整个化疗过程中的肝功能变化进行了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肝功能及HBV-DNA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5月神木市医院及西安市胸科医院收治的83例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血清HBe Ag检测结果不同将患者分为HBe Ag阳性组(n=45)和HBe Ag阴性组(n=38),按血清HBV-DNA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高水平组(HBV-DNA≥103copies/ml,n=43)和低水平组(HBV-DNA 103copies/ml,n=40),分析肝损害发生率与HBV-DNA定量水平的相关性、肝损害程度与HBV-DNA定量水平的相关性,并记录肝损害出现时间及恢复时间。结果 HBV-DNA高水平组患者中的HBe Ag阳性及阴性的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46. 5%、48. 9%,均分别高于低水平组中的12. 5%、11. 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相同HBV-DNA水平患者的血清HBe Ag阳性和阴性的肝损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HBe Ag阴性组患者中,血清HBV-DNA高水平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L)分别为(108. 41±8. 32) U/L、(34. 51±5. 79)μmol/L,均分别高于其低水平组的(78. 36±7. 25) U/L、(22. 85±4. 25)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HBV-DNA高水平组患者的HBe Ag阳性和阴性的肝损害时间分别为(15. 43±3. 96) d、(16. 38±4. 12) d,分别短于低水平组的(28. 35±4. 02) d、(32. 59±4. 36)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HBV-DNA高水平组的肝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83. 24±6. 38) d、(84. 25±7. 63) d,分别长于低水平组(61. 06±5. 92) d、(60. 39±6. 38)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实施抗结核治疗会引起肝损害,且与HBV-DNA病毒载量密切相关,同时,HBe Ag阴性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呈正相关,此外,高水平病毒载量的肺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时间早,且恢复时间长。  相似文献   

9.
任英 《华西医学》1999,14(4):449-449
肝脏是人体主要的代谢器官,药物的生物转化主要通过肝微粒体酶系统的作用而实现。乙肝标志物阳性及抗痨药均可引起肝脏的损伤,肝脏的损伤亦影响抗痨药的代谢,致药物的毒性反应增加,所以,抗痨治疗应非常慎重。现将临床实践中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总结我院近2年乙肝标志物阳性肺结核46例,男29例,女17例,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36岁;乙肝标志物阳性情况:HBsAg20例,HBsAg 抗HBC8例,抗HBC5例,HBsAg 抗HBe 抗HBC5例,HBsAg HBeAg 抗HBC4例,其余4例。抗痨方案:HRSE14例,HRs10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对肝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 根据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情况,将67例HBsAg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186例HBsAg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依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水平高低,将观察组中HBV-DNA≥103 U/ml患者38例作为观察A组(高水平复制);HBV-DNA<103 U/ml患者29例作为观察B组(低水平复制).比较对照组与观察A组、观察B组抗结核治疗时肝功能损害的情况及肝功能损害的程度.结果 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时肝功能损害明显增高,但观察A组与观察B组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差异不明显.结论 抗结核药物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损害明显,可能与用药前肝脏病理损害严重程度有关.应选用肝功能损害小的药物,并积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11.
我们观察了106例肺结核携带乙肝病毒患者进行2HRZE/4HR抗痨方案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并与同期住院接受相同治疗的同病患者(未携带乙肝病毒)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抗结核方案联合抗病毒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陕西省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肺结核合并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抗结核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联用抗结核方案与抗病毒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乙肝病毒载量、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与治疗后肝损伤发生率。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血清乙肝病毒载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依次为(6.52±1.49) copy/ml、(24.83±4.98) U/L、(29.93±6.69) U/L、(13.96±5.87)μmol/L;对照组依次为(6.61±1.47) copy/ml、(24.76±4.94) U/L、(29.81±6.72) U/L、(13.83±5.92)μmol/L。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乙肝病毒载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肝损伤发生率依次为(3.02±0.77) copy/ml、(33.02±6.14) U/L、(38.04±6.56) U/L、(17.24±5.34)μmol/L、11.67%;对照组依次为(6.72±1.53) copy/ml、(54.14±7.11) U/L、(59.09±8.63) U/L、(20.89±5.03)μmol/L、60.00%。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乙肝病毒载量、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更高,且研究组治疗后血清乙肝病毒载量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乙肝病毒载量、肝功能指标水平及肝损伤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方案联合抗病毒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载量及肝损伤发生率,促使其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介素-12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瑞丹  饶日春 《临床荟萃》1999,14(22):1050-1051
白细胞介素-12(IL-12),是由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在免疫应答中产生的细胞因子。近年研究表明,IL-12不仅在免疫调节、抗肿瘤及抗感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IL-12也是一种重要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细胞因子。本文就近年来IL-12抗HBV治疗作用综述如下。1 IL-12的来源及本质IL-12最初称作自然杀伤细胞刺激因子(natural killer cell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HBV-DN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接收的96例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清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人数分别为46例和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情况和HBV-DNA水平....  相似文献   

15.
乙型与其它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对乙肝标志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与其它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对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了HBV感染者血清中各型肝炎病毒抗体和HBV标志物,选取其中已确诊为重叠感染者49例作为实验组,并从已确诊为单一HBV感染者中随机抽取6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重叠感染组血清HBsAg、抗-HBcIgG、抗-HBcIgM等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抗-HBs阳性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丙型或戊型肝炎与HBV重叠感染时,HBe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其它型肝炎病毒与HBV重叠感染后,病毒间存在相互干扰作用,丙型及戊型肝炎病毒与HBV重叠感染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HBV复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乙肝病毒(HBV)不同感染状态下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后肝损害情况。【方法】对164名肺结核患者按照HBV感染不同状态分组,监测比较各组在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情况。【结果】肺结核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者占43.3%,71名乙肝表面标志物阳性者有23名肝功能受损(32.4%),明显高于阴性者(9.7%);其中。乙肝病毒复制活跃患者肝功能受损现象更多见(47.8%)。【结论】与阴性者比较肝功能受损随乙肝感染程度增加而增加,但在采用保肝药物及停用吡嗪酰胺后3~6周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乙肝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加用生脉注射液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在迁延活动期时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若合并肺结核,则抗结核药物选择有一定困难,部分患者因抗结核加重了肝功能损害。临床试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抗结核病药对肝脏的损害,初步观察有一定改善作用。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30例全部是门诊病人,男21例,女9例,年龄23~55岁,平均38.14岁。患乙型肝炎病程0.5~6年,平均3.2年。全部病例乙肝病毒标志检测HWSAg、HBeAg、抗HBc均为阳性。治疗前肝功能检查ALT>60U者11例,肝絮浊试验异常者15例,球蛋白增高A/G比例轻度异常8例。肺结核诊断,痰涂片阳性10例,…  相似文献   

18.
孙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3):4579-4579
现将抗结核药对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肝功能的影响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对肺结核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在抗结核化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5例采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护肝治疗+抗结核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护肝治疗+抗结核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和HBV-DNA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因肝损害而停止抗结核治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V-DN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防止乙肝病情的加重,从而明显减轻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抗结核过程中出现的肝脏功能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与其它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对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了HBV感染者血清中各型肝炎病毒抗体和HBV标志物,选取其中已确诊为重叠感染者49例作为实验组,并从已确诊为单一HBV感染者中随机抽取6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重叠感染组血清HBsAg、抗-HBcIgG、抗-HBcIgM等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抗-HBs阳性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丙型或戊型肝炎与HBV重叠感染时,HBe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其它型肝炎病毒与HBV重叠感染后,病毒间存在相互干扰作用,丙型及戊型肝炎病毒与HBV重叠感染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HBV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