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出血谓之“崩漏”,亦称“崩中漏下”。一般而言,来势急,如山崩之势,出血量多者称为“崩”;持续出血,出血量少,淋漓不断者谓之“漏”。崩与漏的临床表现虽有不同,但其发病机制相同。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二者常可相互转化。正如《济生方》云:“崩漏之疾,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  相似文献   

2.
崩漏,系指妇女在非经期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持续出血,淋漓不断,临床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崩漏亦称崩中漏下.来势急骤,下血量多,谓之经崩;来势缓慢,下血淋漓不断,谓之经漏.崩与漏临床表现虽有区别,但可以互相转化,即漏者为崩之渐,崩者为漏之甚.现代医学妇科疾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及肿瘤等引起的出血,都属于崩漏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崩漏,现代中医妇科定义为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有关崩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此说为后世医家研究崩漏奠定了理论基础。漏,则始见于《金匾要略》。《诸病源候论》首列“漏下候”、“崩中候”,认为“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明确了崩漏的概念,并观察到崩中与漏下可以并见;《济生方·总论证治》云:“崩漏之病,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重者谓之崩中。”而《景岳全书》明确地将崩漏归属于月经病的范畴,指…  相似文献   

4.
崩漏证在中医文献中早有论述.崩始见于<素问@阴阳别论篇>:"阴虚阳搏谓之崩",漏始见于<金匮>第22篇:"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崩与漏并论,始见于<巢氏病源>:"妇女月水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崩漏常统称一病,正如<济生方>所云:"崩漏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言崩漏常以月水非时而下论,或言经崩、经漏.崩漏也并非皆不在经期而发,故妇女不规则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或大量出血与淋漓下血交替出现统称为崩漏.崩漏在病势发展中可以相互转化,两者虽有轻重缓急之分,但其病理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崩漏包括血崩和经漏二症。它的主要病理是冲任损伤,脾气虚弱,不能固摄经血,以阴道不规则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患。一般以骤然出血多,势如泉涌的叫崩;血来势缓,血量不多,淋漓不断,如器皿罅漏者称漏。临床上二者常并见,故每将崩漏相提并论。正如《巢氏病源》所云:“妇人月水非时而下,淋漏不尽,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又“漏者崩之渐,崩者漏之甚”。《济生方》亦云:“崩漏之疾,本乎一症,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对其病因病机,早在《内经》中就指出:“阴虚阳搏  相似文献   

6.
崩漏是中医妇科临床中的急、重症。早在《内经素问》中就指出:“阴虚阳搏谓之崩”。历代医家强调了崩漏是“非时的经血”。现代妇科学家罗元恺等认为: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为崩中,后者称漏下或经漏。刘敏如等认为:经血非时而下,突然大下谓之崩中或经崩;淋漓不断谓之漏下或经漏,这些论述明确地指出了崩漏属月经病范畴。  相似文献   

7.
<正> 宫血属于祖国医学中的“崩漏”范畴。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量多如注谓之崩,出血量少,淋漓不断谓之漏。崩后成漏,漏久变崩,在临床上可交替出现,因此常把二者相提并论。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亦是疑难重证。早在《内经》便有“阴虚阳搏谓之崩”的记载。《金匮要略》有“漏下”、“崩中下血”的记述。《诸病源候论》专立有“崩中漏下候”,指出“冲任之脉虚损,不能约制其经血,故血非时而下”。《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崩漏不止,经乱之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子宫出血证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阳 《陕西中医》2003,24(8):766-767
“功能性子宫出血”属祖国医学“崩漏”范畴 ,指妇女在行经期间 ,出现不规则的流血 ,其量多 ,势如泉涌的谓“崩”,血少如屋漏水者谓“漏”。崩与漏在发病过程中 ,常可相互转化。济生方中说 :“崩漏之病 ,本乎一证 ,轻者谓之漏下 ,甚者谓之崩中。”所以临床崩与漏 ,常相并称。朱  相似文献   

9.
胡永东  王瑞娟 《陕西中医》2009,30(3):379-380
崩漏,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阴虚阳博谓之崩”,《金匮要略》称为“漏下”,《诸病源候论》说:“妇人月水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崩与漏的临床表现虽有所差异,而病因病机却难分开,所以古人认为“漏为崩之渐,崩者漏之甚”,崩与漏二者又能互相转化,故自古以来,习惯上就统称为“崩漏”。崩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证。  相似文献   

10.
理肝气法治疗崩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崩漏是妇女多发病、常见病,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素问.阴阳别论》首载:“阴虚阳搏为之崩。”汉.张仲景《金匮要略》首先提出漏的概念。此后历代医家对此多有论述。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分列漏下候、崩中候、崩中漏下候,指出了崩中漏下属非时之经血,明确了崩漏的概念。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并观察到崩中与漏下可以互见,概括其病机为“劳伤气血”,认为是脏腑损伤导致冲任受损而不能制约经血。对崩漏虽有多种不同论述,但其发病机制均可概括为各种原因所致之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引起冲任损伤的原因可归…  相似文献   

11.
自拟化瘀止崩汤治疗崩漏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崩漏是指妇女不规则的阴道流血。一般来势急,出血量多的为“崩”,或称“崩中”;来势缓,出血量少或淋漓不净的为“漏”,或称“漏下”。笔者多年来运用自拟化瘀止崩汤治疗该病32例,每获良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崩漏是妇女不规则的子宫出血,即《诸病源候论》所说:“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而成漏下”,“忽然崩下,谓之崩中”。这种表现符合现代医学之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根据临床观察,崩与漏在病势上虽有轻重缓急之分,但在发病过程中,二者又可以相互转化,“由崩而漏者,系崩证之延久,气血耗伤,必致成漏;由漏而崩者,为病证之加剧,病势日进,亦能致崩。”更由于出血量之时多时少,常无固定,因此,崩之与漏不易截然分开,所以在临床上是统称崩漏。多年来笔者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崩漏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崩漏是指妇女不规则的阴道流血。一般以来势猛急,出血量多如冲的为“崩”,或称“崩中”。来势缓慢,出血量少淋漓,绵延不断的为“漏”,或称“漏下”。崩或漏是两个不同的症候,临床表现显有不同,但在疾病血变过程中,常可互相转化,如血崩日久,气血耗衰,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也能成崩。  相似文献   

14.
高孝贤 《河北中医》2004,26(9):687-688
崩漏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 ,在中医文献中早有论述。崩始见于《内经》 ,《素问·阴阳别论篇》讲“阴虚阳搏”谓之崩 ,漏始见于《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讲“妇人陷经 ,漏下黑不解 ,胶姜汤主之”。崩与漏并论始见于《巢氏病源》其讲“妇女月水非时而下 ,淋沥不断 ,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崩漏常统称为一病 ,正如《济生方》所云 :“崩漏本乎一证 ,轻者谓之漏下 ,甚者谓之崩中。”言崩漏常以妇人月水非时而下论 ,或言经崩或经漏。现代医学统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同病异治的方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辅助检查无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15.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或经崩,后者称为漏下或经漏。《济生方》云:“崩漏之疾,本乎一症,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漏中。”二者虽有轻重缓急之分,但发病机理相同,在疾病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相互转化,故后世常将二者合并论述。本病既是临床常见病,又是疑难病。笔者运用加味固本止崩汤加减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的止血调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崩漏的论治     
崩漏是指妇女非经期不规则的阴道出血 ,是妇科中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属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更年期综合征及不全流产症等。祖国医学对此早有论述 ,如 :“《诸病源候论 .妇人杂病诸论》”说 :“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 ,“忽然崩下、谓之崩中”。《景岳全书 .妇人规》亦云 :“崩漏不止 ,经乱之甚者也”。崩之与漏 ,同中有异。古人认为“崩为漏之甚 ,漏为崩之渐”。崩与漏虽病因相同 ,但临床表现不同 ,在病机发展的过程中 ,常可互相转化。如崩势稍缓可变成漏 ,若久漏不止 ,亦能成崩。如《济生方》云 :“崩漏之疾…  相似文献   

17.
张洪芳  龚谨 《四川中医》2014,(1):134-135
<正>崩漏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注或者淋漓不尽。来势急,出血量多者称之为崩;出血量少,淋漓不断者,称为漏。虽然两者出血情况不同,但在疾病发生过程中往往相互转化,交替出现,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诸病源候论·漏下候》曰:"崩中之病是伤损冲任之脉,盖冲任为经脉之海。劳伤过度,冲任气虚不能统治经血,忽然大下,谓之崩中,崩而内有瘀血,故时崩时止,名曰崩中漏下。"《普济方·妇  相似文献   

18.
浅谈崩漏     
崩漏是妇科四大疾病之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妇女的身心健康损害极大。由于疾病的演变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其阶段性及连续性的不同,崩漏当分为经崩、经漏、崩漏三种类型。如非经行期突然大量出血,称为“崩中“、“经崩“;经崩之后又淋漓不断,按其连续性称为“崩漏“或称“崩中漏下“;继月经之后淋漓不断持续2周以上者称为“经漏“,亦称“漏下“;期间血量增多称为  相似文献   

19.
一、文献记载举要就崩漏而言,祖国医学文献记载颇早,内经阴阳别论云:"阴虚阳搏谓之崩".巢氏病源崩中漏下条云:"崩中之状,是伤损冲任之脉……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故忽然崩下,谓之崩中.崩而内有瘀血,故时崩时止,淋漓不断,名曰崩中漏下."严用和济生方更指出:"崩漏之疾,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漏下者,淋漓不断是也.崩中者,忽然暴下,乃漏证之甚者也."明万密斋妇人秘科说:"崩久不止,遂成漏下."如上所述,  相似文献   

20.
崩漏证是中医妇科临床常见疾病,亦是较难治疗的疾病。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漓不断,前者称崩中或经崩;后者称漏下或经漏。二者亦可相互转化,崩证日久,津血消耗,可渐转为漏证;漏下日久,病势进展,亦可转为崩主。二者合称“崩漏”。和者近年来运用辨证论法总计治疗崩漏证120例,疗效尚称满意,兹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