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魁  杨维权 《人民军医》2004,47(8):484-487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身体任何部位受到的冲击力或压力,均可传导至脊柱造成损伤。脊柱骨折、脱位占全身骨折的4.8%~6.6%。脊髓损伤为脊柱骨折脱位的严重并发症,约占全身损伤0.3%,多发生于年轻人。脊柱脊髓损伤常发生在军事训练、高处坠落、重物打击及车祸等事故中,战时多见于枪弹伤和爆震伤。其发生率虽然不高,但致残率较高,预后不良。脊柱脊髓损伤的早期现场急救处理要求能及时诊治、正确搬运,后续治疗更须专科处理。本讲重点介绍脊柱脊髓损伤的致伤机制和诊断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的影像学特点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探讨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MRI特点及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 对29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病例,分类研究其影像学表现,并根据其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疗效。结果 MRI可明确脊髓的病理状况及脊髓以外软组织的病理变化。根据不同表现类型采用相应手术方法,术后29例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康复。结论 MRI对于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诊断具有优越性,可以显示脊髓损伤后脊髓及周围软组织的各种改变。应根据脊髓损伤的表现及变化和MRI显示脊髓的病理状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不同入路减压手术及掌握恰当内固定指征,可取得较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MRI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发生机理、好发部位及MRI特点。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43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MRI表现。结果 :共发现脊髓异常MR信号 46处 ,多位于C4-6水平 ,异常信号T1WI为低信号、等信号或高信号 ;T2WI为信号均匀或不均匀的高信号。结论 :MRI能显示脊髓损伤的范围和病理改变 ,明确脊髓损伤处有无突出椎间盘的持续性压迫。是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最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或脱位的临床特征和诊断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4月-2004年4月手术治疗累及颈椎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或脱位12例,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SIA)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总结临床特征和诊断。结果(1)损伤原因及特征:12例骨折中只有1例为严重外力所致;均为单个运动节段的损伤,其中发生在C6-7之间者为50%;累及前中柱的患者中,经过椎间盘的损伤7例,既经过椎间盘又经过椎体的损伤2例,经过椎体的损伤2例。12例患者中,稳定型损伤3例,不稳定型损伤9例。合并脊髓损伤9例,其中不完全性脊髓损伤7例,完全性脊髓损伤2例,均为治疗过程中颈椎固定不可靠所致的继发损伤。(2)正确诊断率:发生在C6-7水平者X线平片的正确诊断率为17%,C5-6水平者50%,以上者100%;CT100%,MRI 92%。仅有1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颈椎时颈椎发生骨折和脱位的可能性较大,致伤外力较小;如果发生骨与关节的损伤,多数为不稳定型损伤,神经损伤的可能性较大,容易造成继发损伤。骨与关节损伤多数位于C6-7水平,普通X线平片容易漏诊,骨折脱位一旦漏诊,可能由于随之而来的继发性神经损伤使脊髓损伤出现或加重,导致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
王与荣  赵建宁 《人民军医》1997,40(9):528-529
脊柱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凡脊柱遭受到较大外力,伤后主诉脊柱局限性疼痛和运动障碍的患者,均有脊柱骨折脱位的可能。如脊柱某一部位有肿胀、压痛和畸形,或合并下肢瘫痪,即可肯定脊柱骨折的诊断。X线检查是确定脊柱骨折脱位及损伤机制的重要方法,而CT、MRI则对脊柱脊髓损伤的伤情判断及预后估计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现就其常见类型介绍如下。1胸腰椎损伤的临床表现与论断1.1脊柱的三柱分类学说1983年,Denis根据400多例胸腰椎损伤的治疗经验,提出三往分类概念。三柱分类即将胸腰椎分成前、中、后三柱;前柱包括前纵韧带、椎体…  相似文献   

6.
颈椎骨折脱位是脊柱骨折中最严重的骨折。发生于此段的骨折脱位易并发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导致四肢瘫后,并发症多,护理上显得尤其重要。我科自2000年6月~2005年8月共治疗了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共58例,均采用颈椎前路、后路或前后路同时内固定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处理,目前仍有很大的争论。对晚期脊髓损伤,则一般持消极的态度。我院自1980年5月~1985年12月对16例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行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9例无骨折脱位的颈髓损伤患者的MRI表现、临床资料,总结MRI检查在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诊治中的重要性。结果本组病例中X线、CT检查均未见骨折脱位,有颈椎间盘突出及椎体后缘增生、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小关节突增生所致椎管狭窄,颈髓前、后受压,其中:颈髓前方受压14例,颈髓后方受压5例,颈髓前后同时受压6例;颈髓损伤平面对应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平面:颈3~4水平11例,颈4~5水平5例,颈5~6水平2例,有1例颈髓损伤平面不同于脊髓受压平面。MRI信号表现:脊髓肿胀、脊髓水肿、脊髓挫伤。结论 MRI检查是诊断无骨折脱位的脊髓损伤的最准确、最有效检查方法,为临床医师评估预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MRI在急性脊髓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脊柱骨折或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创伤。常规X线平片和CT扫描能对骨折和脱位明确诊断,但不能显示脊髓血肿、挫伤、水肿及硬膜外血肿。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能力,从形态学方面评价脊髓损伤是迄今最先进的检查手段。笔者收集1994年2月~1998...  相似文献   

10.
颈椎损伤的MRI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告颈椎损伤后行MRI检查者88例,着重分析了颈椎损伤的MRI表现.并就颈椎椎体骨折、脱位、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及脊髓损伤进行了讨论,旨在探讨颈椎损伤的MRI诊断及颈椎损伤和临床表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4.8%~6.6%,多发生在地震、煤矿事故、高空作业等意外砸伤或坠落伤,特别是胸腰段骨折脱位,合并截瘫的比例高达60%以上。1病因1.1间接暴力因暴力机制与患者受伤时体位不同,分下列几种:1.1.1患者自高处坠落,多呈屈曲位,臀部着地,地面对身体的反冲力使脊柱突然过度屈曲,可产生椎体挤压性骨折;或患者自高处坠落,两足先着地,除脊柱骨折外,常伴有跟骨、胚眺骨或股骨骨折。1.1.2患者弯腰工作时,突然有重物由高处下落击于肩部或背部,产生挤压性骨折脱位,多发生…  相似文献   

12.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病理基础、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近期疗效。结果2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中,退变性椎管狭窄13例(65%),节段性不稳6例(30%)。以颈椎间盘脱出为主要表现7例(35%);存在各种原因所致的椎管储备间隙明显减少或消失的病理基础7例(35%);在椎管储备间隙明显减少或消失的病理基础上,伴有节段性椎间不稳或椎间盘脱出6例(30%)。20例术后随访9~84个月,平均36.5个月。前路手术固定节段均获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后路手术无再关门现象。术后MRI检查显示椎管容积扩大,颈髓受压缓解。3例术后脊髓功能无改善,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颈椎椎管狭窄是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重要病理基础;合理选择术式,手术操作正确,前、后路手术均能获得较理想的脊髓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超发  孟凡军 《武警医学》1993,4(4):220-221
造成颈脊髓损伤多有颈椎明显的骨折或脱位,但有明确的脊髓损伤时,X线检查常发现其无骨折或脱位。现将我院1985年8月~1992年6月收治颈部外伤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患者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颈椎外伤性无骨折脱位与脊髓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2 2例儿童颈椎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 ,均经X线前屈、后伸摄片 ,6例行断层摄片、16例行CT检查、8例行MRI检查。结果 :2 2例脊髓损伤患者 ,均未见骨折脱位影像学变化、均经急救处置。结论 :儿童颈椎弹力性大 ,椎体之间不稳 ,易产生一过性脱位 ,并可造成椎管相对变窄 ,导致脊髓损伤。建议临床体征、CT和MRI检查对儿童颈脊髓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椎脊髓损伤患者临床MRI表现情况,同时观察患者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96例创伤性颈椎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50例,女性46例;年龄15~69岁,平均(41.6±4.8)岁。采用MRI检查;同时观察脊髓MRI与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间的关系。结果 96例创伤性颈椎脊髓损伤患者,颈椎骨折脱位者50例(52.1%),其中42例伴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无骨折脱位者46例(47.9%),均伴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伴脊髓外血肿及椎旁软组织损伤者30例(31.3%);不同期临床表现者的预后各不相同。结论应用MRI诊断创伤性颈椎脊髓损伤有利于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椎脊髓损伤患者临床MRI表现,同时观察患者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96例外伤性颈椎脊髓MRI检查;同时观察脊髓MRI与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间的关系。结果 96例外伤性颈椎脊髓损伤患者,颈椎骨折脱位者50例,占52.1%,其中42例患者伴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无骨折脱位者46例,占47.9%;46例患者均伴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患者伴脊髓外血肿及椎旁软组织损伤者30例,占31.3%;患者不同期临床表现者的预后各不相同。结论应用MRI诊断外伤性颈椎脊髓损伤可有利于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更好地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7.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延期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延期外科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8—2006年行延期外科治疗的84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均为伤后5d以上,手术方式包括前路减压复位内固定与前后路联合减压复位内固定。通过Frankel评分、视觉量化疼痛评分(VAS)对术后神经功能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平均随访4.5年(1~6年)。结果术后54例患者获得完全复位,30例复位达到80%以上,随访期间全部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融合。合并脊髓损伤74例,其中63例不全脊髓损伤患者(85%),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一例神经功能障碍加重,Frankel评分术后较术前平均提高0.5分,末次随访VAS评分0—7分,平均2.5分。随访期间无严重内固定并发症如钢板、螺钉断裂发生,仅2例患者在术后1年后观察到前路钢板远端翘起,因无相关症状,予继续观察中。结论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选择延期外科治疗相对安全,正确的手术策略对于有效复位、解除神经压迫、避免进一步神经损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脊髓内外联合减压术治疗非一过性脊髓无压迫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凯  黄悦  张剑 《中华创伤杂志》2002,18(3):170-171
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临床并不少见。除脊髓震荡引起的一过性损伤外 ,治疗效果常不够理想。 1992年 4月~2 0 0 0年 7月笔者共收治脊髓损伤 82 5例 ,其中无骨折脱位及软组织压迫的非一过性脊髓损伤 5 4例 ,占同期患者的6 .5 %。笔者对其中 14例该种患者采用脊髓内外联合减压术进行治疗 ,现就该术式的应用、适应证及疗效探讨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自 1992年 4月至 2 0 0 0年 7月对 14例无骨折脱位及软组织压迫的非一过性脊髓损伤患者采用脊髓内外联合减压术治疗 ,术后随访 6个月~ 8年 ,平均 74个月。 14例中 ,男 10例 ,女 4例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全脊柱移床扫描(MobiTrak)在诊断脊柱脊髓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对于48例疑有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行全脊柱移床扫描,对接颈、胸、腰骶段脊柱图像而形成完整的全脊柱图像。与对接前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以某一椎体为中心的局部脊柱扫描图像进行对比,少数病人行增强扫描。结果:48例患者,损伤部位颈段1 8例、胸段21例、腰段14例。其中多节段损伤5例。根据MRI表现将脊柱外伤分为4类:单纯压缩骨折无脱位;压缩骨折伴脱位;爆裂性骨折并脱位;无骨折脱位。全部病例均清楚显示伴有脊髓信号的异常,3例见脊髓断离,其中1例不全断离。结论:MRI全脊柱移床扫描可以反映脊柱损伤形态及脊髓损伤的形态和病理改变,也可对韧带、间盘等软组织损伤作出准确的判断,是评价脊柱损伤的好方法,可以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也有助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急性颈椎外伤的MRI征象,评价MRI在急性颈椎外伤诊断中的价值及限度。方法收集急性颈椎外伤150例,均有MRI检查和X线平片,15例有CT片,采用14个参数进行分析记录。结果150例中MRI检出骨折51个,小关节脱位30个,椎体脱位35个;外伤性椎间盘突出40个,硬膜外血肿2例;脊髓损伤69例;脊髓受压迫20例;前、后纵韧带损伤21例;棘间韧带和黄韧带损伤15例;椎前血肿或水肿30例;椎旁和背侧软组织损伤40例;X线平片发现椎体骨折55个,椎体脱位35个;小关节脱位35例,附件骨折25个,椎前软组织肿胀20例。15例CT均发现骨折,小关节脱位,椎管狭窄。结论MRI在显示脊髓、韧带、椎间盘和软组织损伤方面优于CT和X线平片。MRI能全面反映颈椎各种损伤的病理特征,为评估颈椎稳定性提供充分的依据;MRI和X线片的骨折检出率没有明显差异,CT应该用于复杂的颈椎骨折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