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柏璐  白淑芳  卓娜  杨荣  赵丽莎  王欢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2):1492-1495
目的调查西安市建档建册孕妇高危因素及不良妊娠结局,并分析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西安市某医院产科建档建册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高危妊娠情况对建档建册孕妇进行高危妊娠风险评估,并跟踪妊娠结局,分析基本情况以及高危因素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建档建册孕妇6332名,其中1508例高危妊娠者,占29.97%。高危因素分布依次为异常妊娠史(43.63%)、妊娠高血压(33.69%)、年龄≥35岁(26.86%)、妊娠糖尿病(19.83%)、瘢痕子宫(13.59%)、产前出血(12.86%)、前置胎盘(8.55%)。6332名孕妇中发生不良妊娠结局452例,占7.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1.581)、孕前BMI≥28.0 kg/m2(OR=1.432)、异常妊娠史(OR=2.121)、产前出血(OR=1.464)、前置胎盘(OR=1.766)、高危妊娠因素数量(OR=2.667)和妊娠风险等级(OR=3.367)是建档建册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危妊娠相关因素是影响建档建册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重视对高危妊娠孕妇的健康管理,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期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社区孕妇孕早期中医体质与孕期疾病的关系,为孕期保健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4月在某社区妇科门诊接受早孕建册服务的孕妇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记录孕妇孕期发生妊娠合并症的情况。结果 100例孕妇平和体质占47%,偏颇体质占53%。初筛高危孕妇和初筛正常孕妇的偏颇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筛正常的孕妇中,孕中后期出现高危因素者偏颇体质的发病率高于平和体质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妊娠更多出现在偏颇体质的孕妇中。社区产前保健医生要加强对偏颇体质孕妇的保健指导及孕期随访,以提高孕妇健康水平,减少高危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余姚市高危孕妇的高危因素,提出降低高危孕妇发生率的对策和措施。方法:收集余姚市妇幼保健所高危筛查门诊筛查的孕24~28周孕妇2239例,对其中1148例高危妊娠的孕妇进行高危因素分析,比较山区与平原高危孕妇发生率。结果:2239例筛查孕妇中高危孕妇1148例,高危发生率为51.3%,其中山区筛查孕妇560例,发现高危孕妇420例,占75.0%;平原筛查孕妇1679例,发现高危孕妇728例,占43.4%。结论:余姚市高危孕妇因素呈多样性,以流产史居首位,山区高危孕妇发生率高于平原。通过筛查可以及时识别高危妊娠,加强三级保健网络的管理,有利于对高危孕妇的早发现、早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孕早期孕妇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防治妊娠期甲状腺疾病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以济南市某医院产科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孕10~12周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该人群甲状腺激素水平并收集孕妇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孕早期孕妇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孕早期孕妇3 754人,年龄20~42岁,20~35岁占77.1%,孕11~<12周占41.6%,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者占4.7%,有甲状腺疾病史者占2.9%。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179例,异常率为4.8%,以甲状腺功能减退(87例,占48.6%)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38例,占21.2%)多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焦虑(OR=2.026)、抑郁(OR=2.724)、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OR=3.438)、有甲状腺疾病史(OR=4.043)、血压异常(OR=1.931)、血脂异常(OR=1.539)、血糖异常(OR=1.446)的孕妇孕早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可能性较高,食用盐类型为碘盐(OR=0.751)的孕妇孕早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的可能性较小。结论 孕早期孕妇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率较高,以甲状腺功能减退、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主,其受到孕妇焦虑、抑郁、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甲状腺疾病史、血压、血脂、血糖、食用盐等多因素影响,应加强对孕妇甲状腺疾病的筛查、监测和干预,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5.
孕早期高危因素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孕早期高危因素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 ,为加强孕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以 2 0 0 0年 1月~ 2 0 0 0年 6月在铜陵市 30个妇幼保健网点进行孕期保健体检的孕早期妇女为研究对象 ,追踪观察至分娩 ,获得有效调查表 12 5 7份。结果 孕妇年龄 30岁以上、孕早期发热 38.5 0以上、孕早期阴道出血、HBe Ag阳性、既往异常妊娠史且生育间隔 2年以内、既往异常妊娠史且孕早期阴道出血等与不良结局的发生有密切统计学关联。结论 孕早期多种高危因素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孕期保健应从孕早期开始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舟山市普陀区高危妊娠状况和影响因素,为当前全面二胎政策下产科医疗资源缺乏情况下合理管理高危妊娠人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舟山市普陀区第二人民医院建档孕妇3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通过查阅研究对象档案等来获取相关信息,记录高危妊娠发生人数;同时对高危妊娠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找出相关影响因素,以此提出合理的干预对策。结果 358例孕妇中,高危妊娠者为60例,发生率为16.76%。单因素显示孕早期体质指数异常、年龄≥35岁、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伴贫血、≥3次引流产史、早产、妊娠期合并甲状腺疾病、羊水异常、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遗传疾病史、妊娠合并肿瘤、不孕史、软产道异常、与致畸因素接触、病毒感染史、文化程度、难产史、瘢痕子宫及产前出血(28孕周)为高危妊娠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早期体质指数异常、年龄≥35岁、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伴贫血、≥3次引流产史、早产、妊娠期合并甲状腺疾病、羊水异常、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遗传疾病史、妊娠合并肿瘤、软产道异常、难产史、瘢痕子宫及产前出血(28孕周)为高危妊娠影响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面二胎政策实施以来,该地区高危妊娠发病状况处较低水平,但影响高危妊娠的因素较多,因此要予以重视,并积极加强干预,做到规范管理和服务,以避免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危妊娠孕妇特征及妊娠结局,以期为高危妊娠围产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明确诊断为高危妊娠的孕妇建立个人追踪档案,记录年龄、孕产史、民族、诊断时孕周(孕28~42周)、文化程度、产检情况、孕前体重,收集每次产检时进行的各项检查结果至分娩,收集每例高危妊娠孕妇的分娩结局。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982例高危妊娠产妇,年龄35~44岁,以35~39岁(占90.33%)、再孕经产(占68.13 %)、汉族(占92.97 %)、累计产检次数<10次(占69.86 %)、一般高危妊娠(占60.18%)、诊断时孕32~36周(占38.90 %)、有流产史(占79.94%)、有剖宫产史(占56.01%)、妊娠期高血压(占50.20%)、孕前超重(占50.10 %)等特征为主。982例高危妊娠孕妇中不良妊娠结局发生293例,发生率为29.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587)、极其严重高危妊娠(OR=8.637)、流产史(OR=1.711)、产前出血(OR=4.884)、前置胎盘(OR=3.780)的高危妊娠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可能性更高。结论 高危妊娠孕妇呈现高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等特征,其中不良妊娠结局受诸多因素影响,建议妇女在合适年龄妊娠,定期产前检查,尽早干预妊娠并发症,以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有产前诊断指征孕妇妊娠中、晚期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种类,为产前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2005年8月-2009年10月筛查出有产前诊断指征的2 948例孕妇,于妊娠16~36周抽取羊水或胎儿脐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2 948例中检出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272例,核型异常检出率为9.3%;其中染色体多态性215例,占79.04%;三体型48例,占17.65%;染色体缺失4例,占1.47%;平衡易位3例,占1.10%;单体型2例,占0.74%;各产前诊断指征中,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3.77%;唐氏筛查阳性孕妇核型异常检出率为6.22%;有不良生育史孕妇核型异常检出率为8.71%;孕早期有明显致畸因素接触史孕妇核型异常检出率为4.50%;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平衡异位携带者核型异常检出率为50%;曾生育过染色体病患儿孕妇核型异常检出率为5.33%;其他产前诊断指征核型异常检出率为15.85%.结论 染色体多态性是有产前诊断指征孕妇妊娠中、晚期胎儿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产前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有助于减少染色体异常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9.
95例妊娠肝功能异常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孕妇肝功能异常的病因、发生率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2003~2004年4217例孕妇肝功能测试(ALT、AST、GGT、TBIL)结果,对肝功能异常孕妇追踪观察整个孕期及产后1周。结果:14个月中有4217例孕产妇进行了肝功能测试,发现95例肝功能异常。其中由妊娠相关因素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有44例(占46.32%),非妊娠特异因素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有23例(占24.21%),28例孕妇(29.47%)肝酶暂时升高原因未明。95例肝功能异常孕妇的临床诊断主要包括:妊娠剧吐1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1例,母儿ABO血型不合10例,妊娠期糖尿病2例;甲、丙型肝炎各1例,乙型肝炎18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与妊娠相关的肝酶异常发生在孕中期(20.00%)和孕晚期(17.89%)相对多于孕早期(8.4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乙型肝炎、妊娠剧吐,是引起妊娠期肝功能异常的主要病因。观察期内无一例孕妇死亡。结论:妊娠期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复杂多样,部分孕妇可有肝酶无特异性的短暂升高。由妊娠相关因素引发的肝功能异常的孕妇其转氨酶(ALT)在产后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孕妇从高危因素的筛查,有针对性地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从而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秦淮区妇幼保健所2015年至2017年建卡孕妇按照南京市高危妊娠评价标准进行筛查,并对筛查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3 275例孕妇中筛查出1 205例高危孕妇,高危孕妇妊娠发生率36.79%。随访1 176例高危孕妇,分娩围产儿1 213例,高危因素中1种高危因素占67.2%,2种高危因素占23.7%,3种高危因素占7.4%,4种及以上高危因素占1.7%。高危因素前5位依次为流产≥2次、疤痕子宫、年龄≥35岁、24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测定值与高危妊娠的相关性,探讨其在高危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对5年中在门诊建立孕妇保健手册的1448例孕妇进行血清AFP测定。对测定值异常者进行重点监测。结果测定值异常341例,占筛查人数的23.55%,监测中发现有各种高危因素者254例,占监测人数的74.49%。结论AFP水平与高危妊娠具有相关性,可做为高危筛查时的风险预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状况,并分析其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措施,为改善妊娠结局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49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为研究对象,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促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及游离甲状腺素进行甲状腺功能异常筛查,同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 849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甲状腺功能异常254例,占29.92%。其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39例,占15.35%;甲状腺功能亢进62例,占24.41%;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86例,占33.86%;甲状腺功能减退症67例,占26.38%。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流产史、碘摄入量、甘油三酯≥2 mmoL/L、胆固醇≥5 mmoL/L是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高危人群甲状腺功能检查,同时提高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对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正确认识,普及相关知识,以期有效预防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  相似文献   

13.
高危儿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围产期高危儿智能发育状况,探讨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应用湖南医科大学中国城市修订版和标准化的“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对儿保门诊及儿童心理门诊242例围产期高危儿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42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差异无显著性。MDI发育异常58例,占2396%,PDI发育异常57例,占2355%。MDI79以下男女童分别为2666%、1956%;PDI79以下男女童分别为2533%、2065%。发育异常儿高危因素顺位依次为窒息、异常产、孕期感冒、早产、先兆流产。高危因素对小儿智能发育的影响,以窒息影响最大,其次为异常产、孕期感冒。结论实施高危孕产妇与高危儿系统管理,对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早期干预,以减少窒息儿的发生。对高危儿定期追踪检查,对异常儿早期干预及开展早教,以减少智力低下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产科门诊进行HPV筛查及HPV分型检测的妊娠晚期孕妇4600例,通过调查问卷、临床资料分析等方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发放调查问卷4600例,收回有效问卷4469例,有效率为97.2%。4469例中434例感染高危型HPV(9.7%)。感染率较高的高危型HPV亚型为HPV16(1.4%)、HPV52(1.2%),感染单一型为61.8%,双重型为23.7%,多重型为14.5%。单因素分析显示,孕妇年龄、孕次、首次妊娠年龄、孕期性行为、性伴侣、爱人婚外关系、宫颈炎、阴道分泌物异常是妊娠晚期孕妇高危型HPV感染风险(P0.05),孕妇年龄、产次、吸烟史、饮酒史、尿路感染等因素无差异(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孕期性行为、性伴侣、爱人婚外关系、宫颈炎是妊娠晚期孕妇感染高危型HPV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次调查高危型HPV感染优势亚型为HPV16和HPV52。可针对本地区感染高危型HPV危险因素加强孕妇的宣传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孕早期行标准化超声切面筛查胎儿结构畸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7月在该院行产前超声检查且在该院分娩的孕妇1 129例,所有孕妇均行孕早期标准化超声切面筛查并追踪妊娠结局。结果孕早期(孕11~13+6周)标准化超声切面筛查孕妇1 129例共1 206胎;对所有孕妇妊娠结局进行追踪随访,其中正常单胎1 013例,单胎异常39例,双胎正常72例,双胎异常5例,共发现胎儿畸形44例,发生率为3.65%(44/1 206)。孕早期超声筛查诊断16例,胎儿结构畸形占36.36%,骨骼四肢和神经系统畸形检出率较高,分别占64.28%和60.00%,呼吸和消化系统畸形均占0.00%;孕早期超声筛查胎儿结构畸形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6.36%、100.00%、100.00%和97.65%;孕中期超声筛查诊断胎儿结构畸形28例,超声诊断结果与引产后诊断相符合。结论孕早期标准化超声切面筛查可检出部分严重胎儿畸形,但不能替代孕中期超声筛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的发病因素,旨在为临床疾病治疗及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96例(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正常孕妇90例(对照组),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孕次、产次、孕早期体质量指数(BMI)、孕中期BMI、孕中期BMI增长、糖尿病家族史与孕早期空腹血糖(FPG)等,并观察其妊娠结局,包括妊娠并发症(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产后出血等)以及围生儿并发症(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结果两组孕妇年龄、孕次、孕早期BMI、孕中期BMI、孕中期BMI增长及FP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孕妇产次及糖尿病家族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29~35岁、孕早期BMI、孕中期BMI、孕中期BMI增长及FPG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研究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孕早期BMI、孕中期BMI、孕中期BMI增长及FPG等,加强早期干预和治疗,可改善其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妊娠晚期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方法随机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孕28周以上的218例孕妇,检测孕妇妊娠晚期血清维生素A、E水平。结果血清维生素A正常者(0.3~0.7 mg/L) 172例,占78.90%,平均(0.41±0.07) mg/L,异常率为21.10%,以不足为主。血清维生素E水平正常者(5~20 mg/L) 122例,占55.95%,异常率为44.05%,以过量为主。结论 GDM孕妇妊娠晚期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不同,维生素A以缺乏为主,维生素E以过量为主,应重视孕期维生素A、E水平监测,合理正确补充,对保障母婴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资料,加强高危妊娠产前的护理管理,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该院进行产前检查时筛出的高危妊娠孕妇资料。结果高危妊娠孕妇中名列前3位的高危因素是:胎位异常,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年龄大于35岁,分别为40.5%,32.4%和27.0%。实施护理干预后部分高危妊娠转为正常妊娠。296例高危孕妇中剖宫产280例(94.6%),顺产16例(5.4%);臀位助产3例(1.6%),流产3例;引产2例。产后出血3例。无孕产妇死亡,围生儿病死率3%。结论高危妊娠产前护理管理能够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提高人口的健康水平和素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对筛查出的l195例高危妊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危妊娠发生率48.6%,其中以本次妊娠异常和有过异常孕产史最多,分别为25.4%和19.7%;高危难产发生率(含剖宫产)44.2%,剖宫产率41.8%;高危妊娠围产儿死亡率10.1‰,其中以本次妊娠异常的临产高危为主,其围产儿死亡率达26.9‰。[结论]严格高危孕妇的筛查和管理,早发现和早矫治,可减少妊娠并发症、剖宫产率及围产儿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舟山海岛地区新生儿出生缺陷与母体并发症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舟山海岛地区医院进行分娩的孕妇600例做前瞻性研究,孕妇分娩后对其新生儿进行检查,将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10例作为病例组,其余490例健康婴儿为健康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本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占比较多的是卵圆孔未闭,构成比为54.55%。单因素分析显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与孕妇吸烟、孕妇被动吸烟、妊娠早期规律口服叶酸、妊娠早期上呼吸道感染、妊娠早期不良环境接触史、妊娠期血糖异常、文化程度、孕早期吃蔬菜水果、孕早期喝豆奶和牛奶、孕期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新生儿是否发生先天性心脏病为因变量(未发生先天性心脏病=0;发生先天性心脏病=1),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吸烟、孕妇被动吸烟、妊娠早期规律口服叶酸、妊娠早期上呼吸道感染、妊娠早期不良环境接触史、妊娠期血糖异常、文化程度、孕期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为影响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