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大量研究显示,房颤存在明显的心房肌重构。房颤一旦发生,心房的电重构和解剖重构即启动,经药物或电复律成功后极易复发。本文旨在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房颤患者逆转心房重构,减少复发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将211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为胺碘酮治疗组(A组)105例和厄贝沙坦 胺碘酮治疗组(B组)106例,治疗随访3 a,研究的-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12、24和36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A组左心房内径为(37.01±1.56)mm,明显大于B组的(35.32±1.62)mm,P<0.05.实验终点时,A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9.05%,明显低于B组的83.52%(P<0.05).认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在维持窦性心律和抑制左心房扩大方面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疗效.方法 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厄贝沙坦加胺碘酮组(Ⅰ组)与胺碘酮组(Ⅱ组),Ⅰ组给予厄贝沙坦150 mg/d加胺碘酮0.2 mg/d,Ⅱ组给予胺碘酮0.2 mg/d.随访1年,观察两组心房颤动复发率、左心房功能变化.结果 Ⅰ组心房颤动复发率显著低于Ⅱ组(P<0.05);两组左心房内径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能有效预防心房颤动的复发,维持窦性心律,改善左房重构.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并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尽管目前有多种介入治疗方法,但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最主要的手段。胺碘酮是目前最常用的复律及维持窦律的药物,其有效率达40%~60%;然而对老年阵发性房颤,其能否进一步提高窦性心律维持率,尚未见充分报道。本文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观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而且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房颤虽不即刻导致生命危险,但可造成程度不同的症状及血流动力学障碍,尤其是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时可能使心脏功能恶化,出现低血压、休克或心力衰竭加重,为此,临床上应积极寻找理想的治疗方法。尽可能使房颤复律或控制好心室率,我科采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64例,复律成功率高,疗效确切、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及胺碘酮治疗,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及胺碘酮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房颤的复发次数、复发持续时间及左心房内径大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降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房颤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房内径比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能有效降低血压,并减少房颤复发次数以及缩短的持续时间,同时长期使用厄贝沙坦还可以抑制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7.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预防心房颤动复发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敏  崔旭  谢志军  蔡宝坡 《山东医药》2009,49(19):102-102
文献报道,心房颤动(AF)转复为窦性心律后1a复发率高达50%。2004年5月-2005年12月,我们应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预防AF复发,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左心房内径的影响。方法:选择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89例,分为胺碘酮治疗组(44例,单纯服用胺碘酮),联合治疗组(45例,服用胺碘酮及厄贝沙坦),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左房内径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与胺碘酮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提高(64.3%比81.4%),左房内径明显减小[(40.12±10.6)mm比(34.10±10.11)mm],P均〈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且明显抑制左房扩大,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阵发性房颤的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间接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使用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联合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左心房内径缩小情况。结果经过12个月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左心房内径缩小幅度明显差与观察组患者,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进行联合治疗,其效果明显好于仅使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的缩小患者的左心房内径,降低房颤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厄贝沙坦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预防心房颤动复发的作用。方法将7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口服胺碘酮组(甲组)和口服胺碘酮加厄贝沙坦组(乙组)各39例,观察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结果甲、乙两组随访时间分别为304.5±120.6天和272.7±107.4天,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56.41%和76.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预防心房颤动的复发。  相似文献   

11.
高建国  双丽  邢永生 《山东医药》2006,46(17):69-70
2003年10月~2005年12月,我们观察了胺碘酮和厄贝沙坦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Pd)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纤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心房纤颤并快速心室率(简称快速型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新发快速型房颤患者,10 min静脉推注胺碘酮150 mg,观察10 min,未转为窦性心律者再次于10 min内推注150 mg,仍未转复者则以0.5~1.0 mg/min静脉滴注24 h,转为窦性心律者则随时终止滴注。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同时比较老年组(18例)和非老年组(16例)有何不同。结果:34例患者在24 h内均转为窦性心律。两组患者用药后30 min,1 h,6 h,24 h心室率分别为(96.00±8.39)次/min与(98.00±8.35)次/min,(88.13±9.98)次/min与(86.47±8.68)次/min,(84.88±10.19)次/min与(82.88±8.25)次/min,(74.88±9.80)次/min与(78.88±7.80)次/min,较用药前的(138.58±9.15)次/min与(130.36±8.26)次/min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用药前、后无显著差异。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未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房颤安全有效,老年人用药剂量不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钙。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2%与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左心房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胺碘酮能缩短心房纤颤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减少心房纤颤的复发和持续性心房纤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观察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运用在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律的作用。12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A组64例,B组64例。A组单独给予胺碘酮治疗,B组联合给予胺碘酮和厄贝沙坦治疗。结果:B组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76.56%vs54.60%,P<0.01,),至6个月时仍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亦高于B组(91.94%vs74.29%,P<0.05)。结论:联合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145例伴有阵发性房颤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胺碘酮加厄贝沙坦组(Ⅱ组)、胺碘酮加阿托伐他汀组(Ⅲ组)、胺碘酮+厄贝沙坦加阿托伐他汀组(Ⅳ组),治疗并随访2年,比较4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 治疗后,Ⅰ组和Ⅲ组左心房内径均大于Ⅱ组和Ⅳ组(P<0.05),而Ⅰ组和Ⅲ组间,Ⅱ组和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和Ⅱ组CRP水平高于Ⅲ组和Ⅳ组(P<0.05),Ⅰ组和Ⅱ组间、Ⅲ组和Ⅳ组间无统计学意义;Ⅰ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低于Ⅱ组、Ⅲ组和Ⅳ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和阿托汀他汀联合应用能减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厄贝沙坦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而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血中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s failure,CHF)的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CHF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CHF基础用药,对照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波离散度及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波最大值及P波离散度降低,而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Dd)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而观察组更加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及心房颤动发生率降低,而观察组更加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CHF能够降低P波离散度,逆转左心室重构,降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7.
阵发性心房颤动口服胺碘酮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口服胺碘酮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发作时转复为窦律及小剂量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25例具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首先给予2~6天负荷量(600mg/日),心律转复后再以小剂量维持。20例在服负荷量期间,其余5例在服药7~10天内转复。随访236±35个月,维持窦律组(19例)与房颤复发组(6例)相比,基础心脏病不同,左房大小有显著差异。未见明显副作用发生。表明口服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尽管一般情况下房颤并非生命威胁性心律失常,但其心房收缩丧失,过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胺腆酮在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6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转复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恢复窦性心律后,口服胺碘酮,治疗组加用阿他伐他汀,疗程为18个月.结果 12个月、18个月时,治疗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80.6%、77.4%,明显高于对照组(63.3%、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胺腆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胺碘酮对阵发性特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的复律及逆转左房重塑的作用。方法将150例阵发性特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50例、倍他乐克组50例、对照组50例。计算3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LAD)、E峰、A峰以及E/A比值。结果胺碘酮组治疗后3、6、12个月较治疗前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左房内径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倍他乐克组和对照组治疗后3、6、12个月左室舒张功能和左房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胺碘酮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为87.8%,倍他乐克组为58.14%,对照组无1例复律。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维持阵发性特芡性房颤窦性心律的疗效和逆转左房重塑优于倍他乐克及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阵发性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目前主张尽可能复律,转律分为药物及电转律,大多数非紧急情况下药物复律仍作首选。本文旨在探讨口服胺碘酮用于转复窦性心律及小剂量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