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位重建及多平面重组(MPR)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均进行X线及多层螺旋CT扫描,然后行多平面和三维图像重组。结果: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所有病例均能清晰显示骨折细节。结论:16层螺旋CT三位重建及MPR图像能直观地、整体地显示胫骨平台的骨折情况,对临床医师制定治疗计划和手术方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X线、16层螺旋CT证实的髋臼骨折患者80例影像资料。结果:所有病例16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均能显示骨折。横断面图像可以显示髋臼顶的骨折及移位、髋臼后壁骨折、受累范围及关节移位。三维重建立体显示骨折走行方向、骨碎片及股骨头移位情况。结论:16层螺旋CT对于术前充分了解损伤情况制定严格的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16层螺旋CT是髋臼骨折术前常规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组(MPR)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外伤患者平片中未显示而临床怀疑有骨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然后行多平面和三维图像重组。结果:15例隐匿性骨折中,发生于胫骨5例,髌骨2例,脊椎骨4例,颅面骨3例,跟骨1例。结论: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MPR图像对临床怀疑骨折而X线不能确诊的病例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0例受检者在用低剂量16层螺旋CT扫描后再用常规剂量胸部16层螺旋CT扫描,对两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扫描方案对病灶的检出、病灶结构图像显示无明显差异。结论:胸部CT扫描可采用低剂量扫描,明显减少受检者的X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显示并记录15例患者病变血管及部位。结果:15例患者锁骨下动脉均有闭锁或狭窄,CT后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病变血管。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分辨率高,图像立体感强,病变显示清晰,是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螺旋CT原始薄层扫描图像与拆薄图像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2年5月48例经MR与随访证实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用螺旋CT行10 mm层厚、7 mm、5 mm、3 mm及1 mm不同层厚及相应层距及螺距均为1.0容积扫描,标准算法重建,均采用1 mm层厚、1 mm间隔进行拆薄重建图像。对各组原始轴位图像与相应拆薄重建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后作统计学对比分析,采用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确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当扫描层厚在3~10 mm层厚时,扫描层厚越薄,拆薄重建所获图像越接近直接薄层扫描原始图像,同时接受X线辐射剂量越多。1 mm层厚、层距扫描图像噪声较大,图像质量差,受X线辐射剂量最多。结论:螺旋CT原始薄层扫描图像与拆薄图像有一定相关性,在3~10 mm,当扫描层厚越薄,拆薄重建所获图像越接近薄层扫描原始图像,图像质量佳,为实现螺旋CT超低剂量扫描及超薄图像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最新的等宽探测器多层螺旋CT直接薄层扫描与回顾性薄层重建图像质量。方法:GE Lightspeed Ultra QA模扫描及患者头部、胸部、腹部各50例进行CT扫描,比较直接薄层图像及回顾性薄层重建图像质量。结果:在扫描条件及重建算法相同情况下,直接薄层扫描图像与回顾性薄层重建图像质量基本一致。结论:等宽探测器多层螺旋CT的回顾性薄层重建基本可以取代直接薄层扫描。  相似文献   

8.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创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多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脊柱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间69例脊柱创伤患者行16排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维重建后处理分析,将重建后的二维及三维图像与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例患者的X线平片未见明确异常。48例的X线平片发现异常,其中发现骨折35处,可疑骨折19处。经螺旋CT多维重建后处理分析,69例患者均被证实有骨折,共发现102处骨折。结论:多排螺旋CT多维重建图像能够直观清晰地展示骨折处,明确骨折线的部位、形态、断端移位情况及空间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60例临床拟诊或者确诊为肋骨骨折患者,利用Philips公司的Brilliance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并且对原始数据进行VR、MPR、MIP和SSD的图像重建,观察分析肋骨骨折情况。结果 60例患者肋骨骨折数为114根,其中X线片显示21处为可疑骨折,但利用16排螺旋CT扫描结果显示,其中有17处为明确骨折,其它4处无骨折现象。X线片13处未见明显骨折,但应用16排螺旋CT显示有17处骨折。总计,单发性肋骨骨折有28例(46.67%),多发性肋骨骨折32例(53.33%)。对肋骨骨折的诊断,16排螺旋CT扫描结合三维重建技术明显优于X线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肋软骨骨折患者的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图像,并与X线平片CT直接扫描横断位图像对照。结果28例患者中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图像发现肋软骨骨折33处,23例X线平片、9例CT直接横断位图像未显示。结论64层螺旋CT对肋软骨骨折的显示优于普通X线平片及常规CT胸部横断位图像,可望成为检测肋软骨骨折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各向同性T2加权容秘成像(VISTA序列)评价脊拄侧弯畸形的意义。材料与方法应用1.5T超导MR成像系统和相控阵全脊柱线圈,30例脊柱侧弯畸形患者行全脊柱常规MR扫描及分段VISTA扫捕,VISTA各段原始图像经无缝拼接后作曲面重组(cMPR)H像后处理,在单一平面上显示全脊柱及椎管内脊髓全貌。图像的诊断信息质量,按由劣至优顺序分为I、Ⅱ、Ⅲ级。结果VISTA.cMPR在单一平面上完整冠示扭曲脊柱及脊髓的全貌.30例脊柱侧弯畸形的诊断信息质量均评为Ⅲ级,其中全脊柱“S”形侧弯畸形23例,颈、胸段侧弯畸形3例,胸、腰段侧弯畸形3例,腰段侧弯畸形1例。30例中,伴发半椎体畸形3例,Chiari畸形4例,脊髓空洞症8例,脊髓低位拴系3例,脊髓血管坶细胞瘤、星彤细胞瘤各1例。常规MRI上诊断信息质量评价各级例数分别为I级26例、Ⅱ级3例、Ⅲ级1例.常规MRI与VISTA—cMPR两种诊断方法的独立性检验差异艟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x2=28.06,P〈0.01).结论MR—V1STA对于脊柱侧弯畸形的诊断和术前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是目前临床上影响青少年身体外观的常见病,但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来分析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目前尚缺乏报道。目的:探讨Lenke Ⅱ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的原因。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001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41例Lenke Ⅱ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多个变量的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导致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固定后发生冠状面失平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与结论:141例患者中有30例出现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占全部受试患者的21.28%。对于LenkeII型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患者,固定前顶椎3—4级Nash-More椎体旋转、4—5级Risser征、主弯矫正率,柔韧性〉1、下胸弯Cobb角〉70。等易引起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椎体旋转、Risser征、主弯矫正率,柔韧性、下胸弯Cobb角等是LenkeII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固定后发生冠状面失平衡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为Y=1/[1+exp(-1.182X1+1.228X2+1.671X3-0.71X4+0.407)]。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能谱CT结肠成像提高小于10 mm结肠息肉检出率的有效性,并找到显示结肠息肉最佳的单能量图像。材料和方法:两段离体猪结肠通过结扎黏膜法分别获得连续的模拟息肉,第一段结肠内含有直径1~5 mm息肉20枚,第二段结肠含有1~10 mm息肉20枚。第一段结肠使用64排单源宝石能谱CT在40~140 keV范围内扫描,提取45、60、75、90、105、120和135 keV单能量图像数据,再使用普通64排多螺旋CT图像在同等条件扫描作为对照;第二段使用64排单源能谱CT结肠在三种固定辐射剂量(17.77 mGy、25.53 mGy和32.52 mGy)下分别进行45、60、75、90、105、120和135 keV单能量能谱CT扫描;各组图像经后处理获得CT仿真内窥镜、多平面重建和虚拟分割图像。对每组图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记录并比较每组图像中的息肉检出率以及平均对比噪声比。结果:结肠息肉离体模型研究显示应用单能量能谱CT对结肠息肉检出率略高于常规64排螺旋CT(P>0.05);75 keV单能量图像显示结肠息肉的对比噪声比最高(P<0.05)。结论:能谱CT结肠成像可轻度提高小结肠息肉(≤5 mm)的检出率,显示结肠息肉的最佳单能谱图像为75 keV图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行多平面图像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和容积再现(VR)。结果按DeBakey分型,57例主动脉夹层表现为Ⅰ型20例,Ⅱ型7例,Ⅲ型30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锥形束CT(CBCT)与MOSAIQ两系统用于测量胸部放射治疗(放疗)摆位误差情况。方法 2011年2月-9月,随机选择21例用热塑模固定的胸部调强治疗患者,进行同次摆位的CBCT图像采集和电子射野影像(EPID)正侧位图像采集。将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进行匹配,图像经iViewGT系统传输至MOSAIQ系统图像处理模块中与计划生成的数字重建图像(DRR)正侧位片进行匹配,分别记录两套系统图像匹配结果在X(左右)方向、Y(头脚)方向、Z(前后)方向的平移误差及CBCT的旋转误差值,计算其均值、标准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研究共获取图像106组,每组内包含一次CBCT图像和EPID图像。CBCT和MOSAIQ系统下EPID匹配结果平移误差在X、Y、Z方向分别为(0.103±0.240)cm、(0.086±0.342)cm、(0.017±0184)cm和(0.005±0.214)cm、(0.004±0.0.315)cm、(0.113±0.239)cm;旋转误差在X、Y、Z方向分别为(0.792±1.173)°、(0.130±1.407)°、(0.793±0.960)°,其中≤3°的概率分别为98.2%、97.2%、99.1%,最大绝对值分别为5°、3.4°、3.3°。两套系统在X、Y、Z三个方向的平移误差经配对样本检验,在Y方向P〉0.05,在X和Z方向上P值均〈0.05,两系统的测量差值有直线负相关关系。结论 CBCT和EPID在测量胸部放疗靶区中心的平移误差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建议在做胸部放疗时有CBCT的情况下应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工业性氟病的骨骼X线表现特点,探讨相关致病因子对工业性氟病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对研究对象全部行骨盆和右前臂、右小腿X线平片检查,对比分析,诊断鉴定。结果:72例目标性疾病者的X线平片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异常改变,45例主要表现为躯干骨的骨小梁改变,占62.9%,21例重点表现为长骨骨周的改变,占29.2%,6例骨密度增高,骨盆及肢体骨均受累,占7.9%。结论:工业性氟病的骨骼损害程度与工龄和工作场所空气中氟含量有关。掌握其骨骼X线改变,依据密切的职业接触史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的显示价值.方法 收集帕金森病患者20例,所有患者接受3.0 T 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磁敏感加权序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病人肺部炎症的x线特点。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1997年—2009年2月的精神病患者肺部炎症的胸片50例,并结合精神病人的特殊情况对胸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其胸部X线表现呈多样性,其中间质性肺炎20例,占40%;支气管肺炎18例,占36%;吸入性肺炎4例,占8%;胸膜炎8例,占16%。以间质性肺炎稍为常见,支气管肺炎最为典型。结论:精神病患者肺部感染的X线征象具有特征性,应将胸部X线检查列为精神病患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9.
陈东  武继祥  黄丹 《中国康复》2014,29(2):149-151
目的:探讨分析夜用式脊柱侧凸矫形器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单侧弯的疗效。方法:脊柱单侧凸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在睡觉时佩戴夜用式脊柱侧凸矫形器8-10h ,对照组佩戴传统色努式脊柱侧凸矫形器≥20h。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顶椎偏离中线距离(AVT)、躯干位移(TS)和肺活量(VC)的改善。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Cobb角度、AVT及TS距离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VC含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夜用式脊柱侧凸矫形器适合青少年C型侧凸治疗,其矫正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脊柱侧凸矫形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胸椎旋转和椎弓根径线变化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诊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20例,运用16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相关CT数据测量统计。结果:(1)脊柱胸椎侧凸的顶椎及邻近椎体均向凸侧旋转、后份向凹侧旋转,以顶椎旋转最重,且凹侧椎弓根径线小于凸侧,与侧凸程度及方向具有相关性。(2)上、下终椎椎体旋转及椎弓根径线变化则较复杂,其椎体无旋转或向相反方向旋转,椎弓根径线可凸侧小于凹侧,以上终椎明显。结论:16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显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胸椎旋转及椎弓根径线变化特征,可提供临床拟订手术方案的重要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