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侧弯术前扫描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在脊柱侧弯术前的应用价值、成像方法及成像扫描参数;为临床提供与手术密切相关的椎弓根层面的各种准确参数。【方法】确诊为不同类型的脊柱侧弯患者98例,应用Philips—Mx 8000型多层螺旋CT机,根据侧弯程度及类型确定扫描范围,并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重建。重建方法为MPR法,在矢状位和冠状位图像上调整重建出每一椎体的最佳椎弓根横断位图像。逐一测量双侧椎板宽度、椎弓根的宽度、椎体前缘至双侧横突距离、椎管宽度、椎体旋转角度及椎体前后径等数值。【结果】98例脊柱侧弯患者的MPR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椎弓根层面,并能同时显示椎体本身、椎管、椎旁组织及其脊髓的情况。测量椎弓根、椎体、椎管、椎体旋转角度等各种参数并标注在图像旁提供给临床医生。【结论】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技术能准确提供脊柱侧弯特别是严重脊柱侧弯患者脊柱、椎体、椎弓根层面、椎管等各种参数,对提高矫形手术的成功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电压120KV,毫安秒为350mAs、螺距0.75~1.25mm、层厚3.2mm、层间距1.6mm时扫描为最理想的扫描参数。  相似文献   

2.
由于发育不良、肌力不平衡及各种致病因素引起脊柱侧弯,使儿童及青少年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严重的脊柱侧弯可引起胸廓、肋骨发育不良,影响心肺功能,引起腹盆腔的发育不良及泌尿系畸形等;更严重的可发生脊髓压迫及瘫痪。  相似文献   

3.
脊柱侧凸是儿童及青少年的常见病,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危害甚大。多层螺旋CT检查、多平面/曲面重建(MPR/CPR)、三维表面遮盖重建(3D-SSD)及与容积再现(VRT)重建的优化组合可以从任意角度、任意方向和任意平面观察脊柱畸形的病变情况,直观和准确地掌握脊柱侧凸和后凸畸形的程度、范围、区域和具体病变情况,测量内固定椎体椎弓根的直径、方向和角度,从而制定手术计划,证实数字化脊柱的可行性并充分应用于临床,为脊柱侧凸患者的安全、有效、个体化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跟踪扫描技术在16层螺旋CT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跟踪扫描、测试扫描和估算扫描各100例CTA,所有扫描图像传送至AW4.2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重建,并分别由3名经验丰富的CT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对3种方法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别统计优、良、可、差.结果 跟踪扫描图像质量优级率89.00%、良7.00%、可4.00%、差0;测试扫描优级率70.00%、良11.00%、可15.00%、差4.00%;估算扫描优级率61.00%、良13.00%、可21.00%、差5.00%.结论 应用跟踪扫描技术进行16层螺旋CT动脉成像所得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测试扫描和估算扫描.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脊柱外伤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条件在脊柱外伤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首先对34例正常脊椎(颈椎13个,腰椎21个)实施常规剂量条件扫描(140 kV/300 mAs)和低剂量条件扫描(90 kv/50 mAs、120 kv/50 mAs、140 kV/50 mAs),分析断层图像质量,筛选出合适低剂量扫描条件;然后对17例脊柱创伤患者实施常规剂量和筛选的低剂量扫描,比较分析断层和后处理VR,3D-MIP图像.结果:与常规剂量扫描获得的图像相比,140 kv/50mAs剂量扫描在骨窗时的主观图像质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35),在软组织窗时图像质量有差异,但达到良好和可接受水平,VR和3D-MIP图像良好率分别达76.47%,82.35%;其他几组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在各方面差异都存在显著性.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方式获得的图像以及后处理图像的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可以应用于脊柱创伤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斑块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今进行16层螺旋CT冠脉检查的227例患者的图像。对造影图像利用GE公司AW4.2工作站分析软件进行容积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对斑块进行分析,并对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测钙化性斑块、混合性斑块、非钙化性斑块、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不但可以检测出冠状动脉各分支的斑块,而且可以判断斑块的性质,并可检测冠状动脉各分支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数字X线摄影(DR)平片诊断腕关节可疑骨折病例的16层螺旋CT的二维及三维图像。结果经16层螺旋CT扫描诊断腕关节骨折54例,其中手舟骨骨折21例、月骨骨折4例、三角骨骨折12例、豆状骨骨折3例、头状骨骨折2例、大多角骨骨折8例、钩状骨骨折4例。排除骨折6例,诊断腕关节骨折阳性率达90%。结论 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与三维重组技术(VR、SSD及MIP等)相结合能对腕关节隐匿性骨折做出准确诊断,并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癌内部CT灌注特点及CT灌注成像在肝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原发性肝癌共16个病灶的CT灌注参数进行分析。结果:灌注图像更真实显示病灶边缘。肝癌病灶中心BF、BV、HAP明显高于病灶边缘,MTT较边缘短,PS较边缘略低。结论:CT灌注成像对肝癌诊断及疗效评估、监测肿瘤复发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泽坤  郑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6265-6266
2007—10—2009—10笔者回顾性总结了我院16例脊柱爆裂骨折的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资料,分析比较了各种图像提供骨折信息的详细情况。  相似文献   

10.
高压注射器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方法将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行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79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高压注射器应用与护理方法.结果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时774例注药顺利;无一例出现严重过敏.结论掌握高压注射器各环节使用方法,针对高压注射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恐惧心理和药液外渗所造成的痛苦,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硬化不同肝叶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特点。材料与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对30例肝硬化组及54例正常对照组于肝门层面行多层动态CT灌注扫描,通过软件后处理得到不同肝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肝血容量(BV)、肝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指数(HAF),计算得到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门脉灌注指数(PPI)。采用SPSS 13.0软件对组间参数进行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正常对照组肝左内叶HAF大于肝右叶,PPI小于肝右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BV、BF、MTT、HAP及PVP在各肝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组BV、BF、MTT、HAP、PVP、HAF、PPI在各肝叶间均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常人不同肝叶血流动力学状况不尽相同,肝硬化时不同肝叶间血供差异的现象消失。  相似文献   

12.
肝脏胰腺CT增强双期螺旋扫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CT增强双期螺旋扫描技术对肝脏、胰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6例肝脏胰腺采用双期扫描技术的显示情况与平扫及单纯静脉期图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双期扫描所获信息比平扫及静脉期图象对疾病有更高发现率和确诊率。结论:双期螺旋扫描是CT检查肝脏、胰腺疾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绘制主动脉时间-密度曲线的新方法。材料和方法对50名进行腹部CT检查的患者进行多期增强扫描,对比剂为碘海醇(300mgI/mL),注射总量90mL,注射速率3mL/s,注射持续时间30s。根据所测随时间而演变的主动脉强化CT值数据绘制出主动脉时间-密度曲线,并计算主动脉开始强化时间,主动脉强化峰值时间和主动脉强化峰值。结果50例中,主动脉开始强化时间平均(10±3.0)s,主动脉强化峰值时间平均(23.5±3.4)s,主动脉强化峰值平均(264.38±46.8)HU。主动脉时间-密度曲线主要有三种类刑:(1)平台山峰刑,23例,占46%;(2)山峰型16例,占32%;(3)平台型8例,占16%:其他3例,占6%。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可以绘制主动脉时间-密度曲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脓肿的各种CT表现及鉴别诊断,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资料完整的62例,其中30例经手术治疗,8例穿刺引流,24例经药物治疗后复查病灶缩小或消失。结果:病变多位于右叶,单发居多,形态为圆形或卵圆形。其特征表现为①平扫均为低密度,增强扫描密度多不均匀。②病灶腔内分隔呈多房及花瓣状。③脓腔内积气。④环靶征。⑤周围环状强化。⑥强化后病灶附近可见小脓肿。结论:细菌性肝脓肿CT表现与病变进程有密切关系,采用平扫和强化可提高诊断准确性,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建新 《现代诊断与治疗》2004,15(3):166-167,175
就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在乳腺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CT在乳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52例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先作全乳腺的平扫,其中38例平扫后加增强扫描,47例同时进行钼钯照片。结果 肿块边缘的毛刺、尖角及细小的簇状钙化为乳腺癌较特征性的表现。病灶明显强化、皮肤增厚、皮下索条状增粗影也是重要的征明。结论 CT在乳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颅底区域扫描参数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优化颅底区骨及脑组织螺旋CT扫描及成像参数。方法 对42例疑颅底区病变患者分别行1mm,3mm,5mm层厚螺旋CT扫描,改变扫描及成像参数,以对颞骨内细微结构如听小骨或骨病显示的清晰度及颅底区域脑组织及其病变显示清晰度为标准,分析扫描和成像参数与成像质量的关系。结果 用1mm层厚,小扫描野,0.2mm骨重建,只能非常清晰地显示骨组织及其病变,用3mm层厚,适当增加管电压及照射量,一次扫描,再以1mm间隔,分别以骨和标准算法重建,以骨窗和脑窗显示,能分别清晰显示骨和脑组织及其病变。5mm层厚扫描只能较清晰显示脑组织及病变。结论 颅底区螺旋CT扫描用3mm层厚扫描及成像参数组合的成像质量最佳,可用它来代替常规5mm层厚的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33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容积再现(VR)、多平面投影(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33例均能显示肺栓塞的部位、范围、局部管腔狭窄程度,25例急性肺栓塞的直接征象为"截断征","双轨征";8例慢性肺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肺动脉管腔内偏心性的和附壁性的充盈缺损。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及其溶栓疗效评价和随访最有效的无创性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S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临床怀疑或诊断冠心病的104例患者行128层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CTA)并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有意义(50%)的患者行导管法冠状动脉数字减影检查(DSA),并与CTA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6例患者CTA未见明显狭窄,42例轻度狭窄,17例中度狭窄,19例重度狭窄及闭塞,共检出30例(28%)心肌桥;47例患者行导管法DSA,共检出9例(19%)心肌桥,其中6例患者CTA评价狭窄程度较DSA偏轻。结论:128层螺旋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的初步诊断和介入治疗的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