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比较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不同前列腺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比较组织PSMA与PSA对前列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ABC三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用PSMA和PSA单克隆抗体对70例前列腺癌(PCA)、21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2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组织进行染色。结果:PSM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PSA则在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高表达;组织PSMA对前列腺癌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PSA。结论:PSMA是较PSA更具特异性的前列腺癌瘤标,可望取代PSA成为诊断前列腺癌的新型瘤标,并在前列腺癌免疫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自1979年发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以后,其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及癌治疗效果观察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开始应用时,由于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而限制其广泛应用,近年来经过对其进一步研究,使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提高,而且在临床应用中也有了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前列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我们应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PSA)测定诊断前列腺癌取得了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非特异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当前诊断和处理前列腺癌(PCa)极有价值的瘤标。过去一直认为只有前列腺上皮细胞才能产生PSA,因为早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或免疫学方法发现它仅存在于正常或恶性的前列腺组织中。由于PSA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使得对其研究在近十几年中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认为PSA不仅存在于前列腺组织中,而且也存在于非前列腺组织中,我们就其非特异性方面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一、PSA的发现及其早期研究情况60年代后期,日本一研究小组在寻找人精液标记物时从精浆中发现了一种新的蛋白质,命名为γ精浆蛋白。几年之后,…  相似文献   

6.
7.
自1979年发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以后,其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及癌治疗效果观察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开始应用时,由于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而限制其广泛应用,近年来经过对其进一步研究,使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提高,而且在临床应用中也有了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前列腺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前列腺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合成。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它主要局限于前列腺组织内,血清中PSA浓度很低。前列腺导管系统周围环境的正常屏障作用防止高浓度PSA外泄到细胞间隙,维持了血循环中PSA的低浓度。前列腺疾病所致的前列腺正常组织的破裂会使大量的PSA进入机体的血液循环,升高的血清PSA成为前列腺病理改变的重要标记物。目前血清PSA已被广泛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后监测,是前列腺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指标。一、PSA与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在欧美,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半个世纪以来,前列腺特异酸性磷酸酶(PAP)一直被认为是前列腺癌诊断、分期及疗效监测的最佳指标,但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均不够理想,所以寻找一种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瘤标成了医疗科研工作的重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发现,是此项医疗科研工作的一大进步。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PSA是目前公认的前列腺癌的最佳瘤标。1971年,日本学者Hara等首次在人类精浆中发现了一种γ-精蛋白。1978年,Sensabaugh首次采用免疫电泳法分析了这种蛋白的性质,指出它是一种分子量为30 000 Dalton、等电点在6.5~8.0之间的单体糖蛋白。1979年,Wang等成功地从前列腺组织内分离、纯化出此种蛋白,并认为它是一种前列  相似文献   

10.
继PAP、PSA等血清标记物被发现并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PCa)的诊治之后,一种存在于LNCaP系PCa细胞膜中的糖蛋白--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在PCa诊治、免疫显像、术后随诊及估计预后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现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影响PSA测定结果的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慢性前列腺炎 (CP) 4 1例 ,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 16 5例 ,前列腺癌 (PCa) 4 3例 ,非前列腺疾病 2 2例患者直肠指检 (DRE)前后血清PSA值的变化及持续时间进行观察 ;并与膀胱镜检查、留置导尿以及服用非那雄胺对PSA的影响变化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 BPH、CP、PCa、对照组DRE前PSA值分别为 (2 .2 8±2 .0 7)、(3.0 3± 2 .81)、(16 .17± 15 .2 5 )、(0 .93± 0 .96 )ng/ml,F/T值分别为0 .31、0 .39、0 .18、0 .4 1;检查后PSA值为 (4.5 2± 4 .89)、(4.5 4± 3.15 )、(2 1.2 6± 16 .6 8)、(1.17± 1.12 )ng/ml,F/T值为0 .2 9、0 .36、0 .15、0 .37。DRE检查前后PSA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并以T PSA升高为主。检查后 14天 ,除PCa组外 ,其它PSA值恢复到接近检查前水平。膀胱镜检查、留置导尿第 7天 ,PSA值分别升高 12 0 .4 %及 5 9.1% ,而服用非那雄胺可使血清PSA下降 35 .0 %。 结论 PSA极易受到DRE、尿道操作、服用非那雄胺等因素的影响 ,此影响至少持续 14~ 2 1天。  相似文献   

12.
抗前列腺特异膜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前列腺癌免疫病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观察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前列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及与内分泌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采用EnVision^TM两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用PSM单克隆抗体Ed-5对36例前列腺癌(Pca)、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1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6是性前列腺炎、38例非前列腺肿瘤(包括膀胱癌、肾透明细胞癌、睾丸肿瘤等)进行染色。结果 PSM在正常前列腺组织、慢  相似文献   

13.
血清PSA、PSAD和PSAT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意义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和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性抗原密度(PSAT)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意义。方法对192例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其中PSA≥4ng/ml者184例,PSA<4ng/ml且直肠指诊及经直肠B超有阳性发现者8例。对PSA、PSAD和PSAT与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92例患者中经前列腺穿刺诊断为前列腺癌(PCa)100例,活检阳性率52.1%,其中8例PSA<4ng/ml者中,活检结果为前列腺横纹肌肉瘤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7例;93例PSA>20ng/ml者中80例为PCa,活检阳性率86.0%;91例PSA4~20ng/ml者中19例为PCa,活检阳性率20.9%。血清PSA4~20ng/ml患者,PSAD>0.10或PSAT>0.10时,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为11.1%或4.2%,阳性预测值为22.9%或21.6%,可避免8.8%(8/91)或3.3%(3/91)阴性穿刺结果。血清PSA4~20ng/ml时,前列腺穿刺阳性组和阴性组PSA分别为(13.2±4.7)和(11.4±4.6)ng/ml(P>0.05);PSAD分别为0.36±0.18和0.19±0.09(P=0.001);PSAT分别为0.67±0.36和0.32±0.18(P=0.000)。血清PSA、PSAD和PSA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3、0.810和0.833,PSAD和PSAT的ROC曲线下面积与P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A>20ng/ml时应做前列腺穿刺活检;PSA4~20ng/ml时,PSAD和PSAT对预测患者是否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炎对血清PSA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前列腺炎对血清 PSA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 48例 2 1~ 40岁的前列腺炎患者 ,用 EL ISA法测定直肠指检前的血清 PSA浓度 ,与正常组 2 1例对照 ,并对比治疗前后血清 PSA浓度的变化。结果 :前列腺炎组和对照组的血清 PSA浓度分别为 (1.5± 0 .4)和 (0 .4± 0 .2 ) μg/ L,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t=11.96 ,P<0 .0 0 1) ;31例治疗有效者 ,治疗后血清 PSA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0 1) ,而 12例无效者 ,血清 PSA浓度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前列腺炎时血清 PSA浓度明显升高 ,但随着炎症的消失 ,PSA浓度可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抗原密度检测前列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抗原密度 (PSAT)检测前列腺癌 (PCa)的临床价值。 方法 用酶免法测定 30例PCa及 8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患者血清PSA水平 ,用经直肠前列腺B超测定患者总前列腺体积及移行带体积 ,并计算PSA密度 (PSAD)及PSAT值。 结果 PSA在 4~ 10ng/ml时 ,PCa和BPH患者PSAD值分别为 0 .2 6± 0 .11、0 .13± 0 .0 6 ,两组间相比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PSAT值则分别为 1.0 4± 0 .70、0 .2 1± 0 .13 ,两组间相比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若选择PSAD =0 .15作为判断患者是否需穿刺活检的标准 ,将有 2 7%的PCa漏诊 ,而若选择PSAT =0 .35作为判断患者是否需穿刺活检的标准 ,只有 9%的PCa漏诊 (P <0 .0 1)。 结论 PSAT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检测PCa的方法 ,PSA在 4~ 10ng/ml范围时 ,用PSAT检测PCa较用PSAD更精确。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活检对血清T-PSA F-PSA及F/T比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对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T 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F PSA)及游离 /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F/T)比值的影响。方法 :对 36例前列腺活检示良性病变的患者 ,分别于活检前及活检后 0 .5h、1周、30d检测T PSA、F PSA值 ,并计算F/T比值。结果 :活检前及活检后 0 .5h、1周、30d患者血清T PSA分别为 (11.76± 7.82 ) μg/L、(36 .90± 2 4 .76 ) μg/L、(2 4 .36± 16 .18) μg/L和 (12 .2 1± 6 .4 9) μg/L ;F PSA分别为 (2 .4 1± 0 .96 ) μg/L、(2 5 .14± 12 .5 6 ) μg/L、(4 .0 2± 1.90 ) μg/L和 (2 .6 1± 0 .87) μg/L ;F/T比值分别为 0 .2 1± 0 .0 6、0 .6 8± 0 .18、0 .15± 0 .0 4和 0 .2 2± 0 .0 5。与活检前相比 ,活检后 0 .5h、1周T PSA、F PSA值显著升高 (P <0 .0 1、P <0 .0 5 ) ;F/T比值活检后 0 .5h显著升高 (P <0 .0 1) ,活检后 1周时显著降低 (P <0 .0 5 ) ;活检后 30d时 ,以上指标与活检前相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5 )。结论 :前列腺穿刺活检 ,会导致血清T PSA、F PSA及F/T比值的显著升高 ,临床上要获得有意义的PSA的指标 ,最好在活检 30d后检测  相似文献   

17.
血清PSA密度在前列腺活检中的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血清PSA密度(PSAD)在前列腺活检中的意义。方法 对173例血清PSA升高,有阳性直肠指诊或异常直肠B超发现者,进行了前列腺活检。对血清PSAD与前列腺活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73例活检的前列腺肿瘤阳性率为50.3%(87/173),其中前列腺癌84例,肉瘤2例,移行细胞癌1例,当血清PSA为4~20ng/ml,PSAD〈0.15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0.0%;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前列腺偶发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对11例前列腺偶发癌和2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DPSA)进行了检测。结果前列腺偶发癌DPSA平均值为0.15±0.13ng/(ml·cm3),BPH为0.07±0.06ng/(ml·cm3),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11例DPSA>0.1ng/(ml·cm3)者,9例为前列腺偶发癌;20例DPSA<0.1ng/(ml·cm3)者,18例为BPH。而有9例前列腺偶发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0ng/ml,有12例BPH者PSA>2.8ng/ml。认为当患者血清PSA轻、中度增高或正常时,DPSA可作为前列腺偶发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Ⅳ型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45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8(32~87)岁,均无前列腺癌和穿刺活检史,均行PSA、全身骨扫描、磁共振成像(MRI)和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 245例经病理证实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118例(48%)、BPH合并Ⅳ型前列腺炎(CP)127例(52%).BPH组患者f-PSA、t-PSA、f/t-PSA平均值分别为(1.70±1.70)、(9.40±8.10)ng/ml和0.19±0.09;合并CP组平均值分别为(2.83±4.37)、(16.87±20.51)ng/ml和0.20±0.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PSA(P<0.001)、f-PSA(P=0.003)和f/t-PSA(P=0.04)是BPH和CP最相关的指标.通过ROC曲线确定上述敏感指标的界值,以f-PSA≥0.85为界值诊断Ⅳ型前列腺炎的敏感度为77%,特异度为25%,ROC曲线下面积为0.60(P=0.014);t-PSA≥4.00 ng/ml为界值诊断Ⅳ型前列腺炎的敏感度为94%,特异度为20%,ROC曲线下面积为0.65(P=0.014);f/t-PSA≤0.16为界值诊断Ⅳ型前列腺炎的敏感度为56%,特异度为64%,ROC曲线下面积为0.61(P=0.003).结论 Ⅳ型前列腺炎是PSA升高的原因之一,以血清PSA作为前列腺癌的筛选指标时,应充分考虑前列腺炎的影响.对前列腺活检标本的病理报告,应包括对前列腺炎症的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20.
血清PSA、f-PSAR与前列腺重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人群中前列腺重量(PW)与血清前列划抗原(PSA)、血清液离前腺特异抗原百分率(f-PSAR)的相关性,方法:术前测定146例BPH患者血清PSA〈其中51例测定了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值,对血清PSA〉10μg/L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排除前列腺癌,术后对前列腺手术标本进行称重,并按〈25g,25 ̄50g、51 ̄75g、〉75g分为4组,均经病理证实为BPH,对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