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2.
目的用B型超声波观察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胆囊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胆囊的超声变化及其病理原因。结果30例患者B超检查胆囊改变如下:(1)胆囊大小正常,但胆囊壁增厚模糊。(2)胆囊腔缩小甚至不能辨认胆囊腔。(3)胆囊腔内无胆汁液性暗区而代之以胆汁呈淤泥样改变。结论: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超声改变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胆系声像改变以往报道不多,我们使用B型超声显像方法对43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作肝脏和胆囊检查,发现胆系有多种异常表现,如胆囊壁增厚、粗糙、胆囊腔缩小甚至闭塞,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们应用B型超声诊断仪检查病毒型肝炎患者73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52例,无黄疸型肝炎21例,分析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B超声像图特点。  相似文献   

5.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其诊断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方法,现将我院2003年12月-2006年5月检查的10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胆囊声像图改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弓卫东  刘玉明 《新疆医学》2007,37(4):124-125
本文对9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的胆囊超声检查结果进行了动态观察,为提高判断急性肝炎的预后和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本组90例患者:男性56例,女性34例,年龄5-40岁,主要以上腹部不适,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来院就诊,[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165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在急性期全部作了腹部B型超声波检查,其结果证实声像图的胆囊病变对诊断急性黄疸型肝炎比声像图上的肝脾肿大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之一,经运用中医药服药、注射剂、水针加中药疗法、针灸诸疗法,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一种以巩膜及全身黄染为特征的急性 传染性疾病,包括在中医的“阳黄”范围之内。 1病因病机 (1)内因:素体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或久病大病之后, 正气耗伤,乃是致病的内在因素,是导致外邪侵入人体的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超声观察到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胆运壁厚度与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作了超声检查,观察有否胆囊壁增厚,同时查血清ALT。结果5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有44例ALT>70U、胆囊壁厚度>4mm与60例ALT<25U、胆囊壁厚度<3mm的健康体检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壁厚度与其血清ALT呈正相关关系,在疾病的诊断和恢复期的判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药注射剂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章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9):583-584
目的探讨中药茵栀黄加苦参素注射剂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疗程均为30d。2组对比,综合分析,判定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2组患者治疗后相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各主要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苦参素加茵栀黄注射剂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用胆囊声像图变化特征来判断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肝细胞损害程度。方法对115例急性肝炎病人的胆囊在急性期和治愈后进行超声检查和肝功能检测。结果病人胆囊壁B超形态改变有4型(正常型、毛糙型、增厚型、实质型),肝功能恢复正常后,90.6%(78/86)病人胆囊恢复正常或透声性明显好转,与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①急性肝炎病人胆囊异常发生率与急性肝炎分型无显著关系,而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②胆囊声像图的改变可以反映ALT的高低,从而可间接反映肝脏实质细胞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4.
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重度黄疸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朝敏  印建  张燕 《吉林医学》2008,29(21):1871-1872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重度黄疸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把72例重度黄疸性肝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4周的门冬氨酸鸟氨酸及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结果:4周治疗结束时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的有效率,门冬氨酸鸟氨酸组高于门冬氨酸钾镁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瑞甘)对重度黄疸肝炎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肝炎胆囊B超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造基 《世界感染杂志》2009,9(4):266-267,275
目的通过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B超影像学变化特征,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变化的机理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3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B超检查数据,与94例健康体检者的B超检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胆囊均发生不同程度B超影像学改变。急性肝炎患者以胆囊壁水肿增厚为主,与对照组比较,P〈0.001。慢性肝炎患者以胆囊壁毛糙增厚较严重,与对照组比较,P〈0.01。且胆囊长、宽度大于对照组,P〈0.05。黄疸型肝炎胆囊壁改变显著大干正常对照组,P〈0.01。27例经3wk左右治疗后复查B超者,21例胆囊壁改变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均伴有胆囊壁炎症性改变,经治疗,大部分具有可逆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及乙肝后肝硬化(LC)病人胆囊B超声像改变及肝脏病变程度与胆囊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5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乙肝后肝硬化病人和同期的246例非肝炎体检者进行胆囊B超检查,比较其胆囊病变情况。结果慢性乙型肝炎与乙肝后肝硬化组胆囊改变明显高于无肝炎病变的体检组(P〈0.01),且其病变程度越重,胆囊病变的发生率越高,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后肝硬化病人易并发胆囊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肝炎血清IAP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血清IAP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对血清IAP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间值细胞绝对计数进行Spearman双变量相关和直线回93分析。对血清IAP水平与外周血CD^+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CD19^+淋巴细胞、CD56^+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E水平进行Spearman双变量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结果 74例急性肝炎病人血清IAP异常降低率和异常升高率分别为22.97%(17/74)和13.5l%(10/74),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IAP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209,P=0.075),与血清前白蛋白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34,P=0.004);血清IAP水平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中间值细胞绝对计数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076,P=0.076和r=0.065,P=0.585)。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为影响血清IAP水平的主要因素(偏回归系数=1.061,P=0.015)。血清IAP水平与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血清各类免疫球蛋白水平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代表肝脏贮备功能急性下降的血清前白蛋白为影响急性肝炎血清IAP水平的主要因素。正常参考值范围和正常参考值以下的血清IAP水平对机体免疫功能没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超声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低频和高频超声对临床怀疑的109例可疑阑尾炎进行右下腹和全腹检查,发现异常低回声包块,测量其大小,观察周边和内部回声情况,总结分析其声像图特点。结果:本组109例可疑病例中有81例为急性阑尾炎。超声明确诊断者69例,其中58例在我院手术,11例保守或去外院治疗;漏诊12例,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正确率为85.2%。结论: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直观显示可为临床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0年12月~2013年7月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23例临床资料,分别于穿刺前、穿刺后第3天比较患者临床症状(腹痛、腹胀、恶心、发热、呼吸困难)及各项指标变化(白细胞、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淀粉酶、脂肪酶、转氨酶、胆红素、APACHE Ⅱ评分、Balthazar CT 评分、MODS评分),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出血、胆漏、肠道损伤、导管易位,导管滑脱)。结果:23例患者中成功实施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21例(91.3%)。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第3天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大部分生化指标及危重病相关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而谷丙转氨酶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2例患者因穿刺后出血导致穿刺失败,1例经积极止血输血治疗后出血停止,另1例经外科手术止血。所有患者中发生胆漏1例(4.8%),经积极引流治疗后缓解;发生导管易位引流不畅2例(9.5%);发生非计划拔管1例(4.8%),后改为手术治疗;未发生肠道损伤并发症。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临床指标及相关危重病评分,具有一定的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20.
超声动态检查对急性重型肝炎病情及预后估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重型肝炎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技术动态检查32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经肝穿刺病检证实的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资料、声像图特点作一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的50例慢性重型肝炎作对照比较。结果急性重型肝炎与慢性重型肝炎首次超声检查在肝脏体积、门脉内径及门脉流速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和胆囊壁的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急性重型肝炎存有下列声像图改变,则提示预后不良:(1)肝脏体积缩小;(2)肝实质呈斑块征;(3)肝内管道结构显示模糊;(4)胆囊充盈差、囊壁增厚;(5)腹水;(6)门脉流速减低。结论 动态超声检查对急性重型肝炎的病情监视及预后估测具有实用临床价值,胆囊壁增厚程度可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临床判定标准前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