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引起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方法:选择50例实施静脉留置针发生相关性静脉炎患者作为观察病例,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应用静脉留置针未发生静脉炎的50例患者作为对象研究对象,比例两组患者相关因素上的差异。结果:静脉炎组年龄平均为(63.22±13.78)岁、实施留置针多次穿刺20.00%、日平均液体量为(1 742.45±342.22)ml、留置针位下肢18.00%、应用高渗药物38.00%、留置针时间(4.43±1.18)d高于无静脉炎组的(55.18±12.88)岁、4.00%、(1 322.56±278.19)ml、2.00%、12.00%、(3.03±0.87)d(P<0.05),为导致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因素。结论:引起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因素复杂,通过实施有效健康教育、加强穿刺能力的训练、正确选择穿刺部位、输入刺激性药物前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减少留置时间、尽量减少输液总量以减少或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重症监护中的应用.方法 我科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收治60例体重<3000 g的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取腋下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套管针穿刺,比较2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输液外渗及红肿发生率.结果 腋下静脉穿刺组较头皮静脉穿刺组的留置时间长[(5.24±1.20)vs(2.11±0.57)d,P<0.01],且并发症(液体渗漏、皮肤红肿)发生率较头皮静脉组降低(3.3% vs 20.0%,P<0.01).结论 腋静脉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反复穿刺次数少,渗漏及皮肤红肿发生率低的特点,既能减轻患儿的痛苦,又能减少护理工作量,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方便、易操作的静脉留置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儿科患者静脉留置针应用现状,为提升静脉输液治疗质量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对我科867例住院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分析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堵管率、留置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90%)但留置天数较短(2.35±1.3)d,外渗、导管堵塞、留置针滑脱及静脉炎达26.45%.婴儿组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留置针滑脱及静脉炎发生率较高;幼儿组输液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以堵管及外渗多见;学龄前患儿堵管发生率相对较高;学龄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其他组患儿,较少发生输液并发症.结论 应根据不同年龄患儿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穿刺工具、穿刺部位及血管,规范使用和维护留置针,加强对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延长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6月120例年龄21~69岁肛周脓肿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按《基础护理学》标准置入留置针,并按外周留置针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试验组运用集束化护理包括外周留置针穿刺部位、敷料的选择,穿刺、固定、冲封管方式,健康教育等对留置针进行管理。观察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穿刺点渗血、静脉炎、液体外渗、堵管的发生率。结果留置针留置时间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点渗血、静脉炎、液体外渗、堵管的发生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的可控因素,延长了留置针安全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需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共185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输液外渗、堵管、针头脱出、静脉炎等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输液过程中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有效利用率,输液外渗、堵管、针头脱出、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留置针的有效利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堵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体外渗、针头脱出、静脉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的有效利用率,减少堵管,从而提高静脉留置针输液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盐酸多巴胺静脉泵人外渗引起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方法 将40例40 ~50岁需静脉泵人多巴胺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针3M敷贴固定,治疗组采用水胶体透明敷料固定留置针,观察静脉泵入同样浓度、同样时间的多巴胺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10.0%)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0.0%),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胶体透明敷料在预防多巴胺所致的静脉炎中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刘凤艳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8):150-153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致液体外渗及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以便于更好地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笔者对自己所在科室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164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对不同穿刺部位、不同输液时间、不同药物性质静脉留置针输液发生并发症情况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644例患者在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发生静脉炎者9例,发生率为0.55%;致液体外渗的有29例,总发生率为1.76%。发生静脉炎与刺激性或高渗性药物致血管内皮完整性破坏有关;发生液体外渗与置管的部位、输液时间、药物的性质等因素有关。穿刺部位为大隐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颈外静脉时液体外渗的发生率分别为2.41%、1.66%、1.12%、0.94%;≤24h、25~48h、49~71h、≥72h各时间段液体外渗发生率分别为0.41%、0.88%、1.76%、3.40%;输注刺激性和非刺激性药物时液体外渗的发生率分别为2.33%、1.15%。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正确选择穿刺部位、选择合适的留置针、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熟练掌握穿刺方法、合理科学安排输液顺序、缩短液体持续滴入时间、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等措施,能降低静脉炎及液体外渗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保证输液治疗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2G、24G静脉留置针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时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比较。方法:按所用静脉留置针型号分为22G组和24G组(每组1 00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静脉炎、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应用24G静脉留置针组患者静脉炎、液体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22G组患者。结论:选用24G静脉留置针,可降低化疗药物对血管局部的损伤,能有效降低静脉炎、液体外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 2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110例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120例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静脉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静脉炎、堵塞、液体外渗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并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静脉留置针输液相关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门诊输液中心预留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2016年3月1日~3月31日患者1762例入选对照组,4月1日~4月30日,收治的患者1801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安排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流程管理、技术管理。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2级静脉炎发生率、更换穿刺点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控制时间(3.4±1.3)h,低于对照组(8.3±2.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留置针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降低静脉炎发生风险、危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贝朗静脉留置针与B-D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需长期输液的6个月~2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n=100),实验组患者选用贝朗静脉留置针进行长期输液;对照组患者选用B-D静脉留置针进行长期输液。2组患者均行特殊护理方式,1周后,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液体外渗发生率、穿刺处渗血率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平均留置时间(2.79±0.68)d,显著对于对照组的(4.95±1.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液体外渗率为2.0%,对照组的则为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穿刺处渗血率为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的发生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贝朗静脉留置针较易穿刺,血管小易送管,从针头处易抽血,但是管质较硬,留置时间短,穿刺处易渗血;B-D静脉留置针管质较软,留置时间长,减少反复穿刺,穿刺点渗血少,但是血管小,模糊难穿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应用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住院患儿1 000例,上述患儿在治疗期间均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均为首次使用静脉留置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发生静脉炎2例、无意拉出3例、外渗4例、堵管0例。对照组发生静脉炎14例、无意拉出12例、外渗8例、堵管7例。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应用失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不满意不接受静脉留置针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小儿静脉留置针实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斯茯透明贴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5月经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注的化疗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将斯茯透明贴外贴于留置针沿穿刺点上方静脉(向近心端)0.5-1cm处,待5~7天后自然脱落;对照组按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固定。观察两组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仅10%为Ⅰ级静脉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4%,其中Ⅰ级静脉炎18%,Ⅱ级静脉炎发生率36%,Ⅲ级静脉炎发生率10%。结论:在外周静脉化疗中使用斯茯透明贴可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Y型小儿静脉留置针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住院的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8例.对照组用常规静脉穿刺针或成人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观察组用Y型小儿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结果 观察组静脉输液时液体外渗、意外拔针、静脉炎发生较少,满意度观察组80.4%,对照组51.2%,两组比较满意度有显著差异(x2=7.56 P<0.05).结论 Y型小儿静脉留置针在颅脑外伤患者静脉输液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王虹  梁明娟  邱秀银 《海南医学》2016,(7):1199-1200
目的 比较密闭式Y型静脉留置针和开放式笔杆型带翼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6月我科收治的163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单纯随机抽样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3例,采用密闭式Y型静脉留置针;对照组80例,采用开放式笔杆型带翼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种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成功率、留置时间、堵管率和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4.0%)与对照组(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血成功率(55.4%)、堵管率(3.6%)、静脉炎发生率(2.4%)均低于对照组(81.3%、18.8%、12.5%),而留置时间≥3 d率(84.3%)高于对照组(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新生儿输液中密闭式Y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堵管率和静脉炎发生率低,而开放式笔杆型静脉留置针的采血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灸预防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将116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艾灸组、对照组分别为60、56例.治疗组艾灸足三里及穿刺点始沿近心端静脉约10cm处预防静脉炎,对照组按留置针常规护理,对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后出现静脉炎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6.67%、42.86%(P<0.01).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与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为:艾灸组、和对照组留置时间≤4天,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0、14例(P<0.05),留置时间5-6天,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0、10例,留置时间>7天.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4.0例(p<0.01).结论:使用艾灸可使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及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进行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04例需要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2例新生儿。在两组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期间,我们对对照组的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新生儿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的新生儿相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性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为4.6±0.7d,对照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为2.2±0.6d。观察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新生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新生儿发生液体外渗、针头脱出、粘贴伤和静脉炎这4种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的几率分别为3.8%、1.9%、1.9%和5.8%。对照组新生儿发生液体外渗、针头脱出、粘贴伤和静脉炎这4种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的几率分别为11.5%、13.5%、9.6%和13.5%。观察组新生儿发生液体外渗、针头脱出、粘贴伤和静脉炎这4种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的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延长其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降低其发生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的几率,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效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马志敏  王芳 《吉林医学》2012,(6):1314-1315
目的:预防盖诺所致静脉炎的发生。方法:将100例患者按住院顺序分为两组,单数设为对照组,双数设为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穿刺静脉选择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腰静脉,选用静脉留置针给药,当日滴注完毕不做留置,盖诺25 mg/m2加生理盐水10 ml茂菲氏入壶,入到生理盐水100 ml中,快速滴入。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穿刺选择周围静脉,选用头皮针,盖诺25 mg/m2加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4%,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谢满香 《吉林医学》2015,(3):577-578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妇产科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及应采取的护理方法。方法:按就诊顺序编号将108例急救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使用头皮针穿刺。再将观察组随机分为观察一组与观察二组,每组27例。观察一组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二组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1次成功率为90.74%,对照组穿刺1次成功率为68.52%。观察组的液体外渗率低于对照组。观察一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41%,观察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4%。结论:在妇产科急救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提高穿刺及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内科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分析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内科应用中的护理问题及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68例输液患者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第4代封闭式单翼套管针为静脉留置针,A组采取大角度缓慢进针、直刺静脉法,B组采用头皮针穿刺法,比较两种穿刺方法与留置时间的关系;主静脉组选择颈外、肘窝及前臂两侧面静脉,分支静脉组选择四肢远端静脉,比较穿刺部位、药物性质与静脉炎的关系。结果: A组成功留置≥48h占88.64%,B组成功留置≥48h占33.33%(P<0.005)。输注含化疗药液体和不含化疗药液体时,主静脉组和分支静脉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53.85%、87.50%和14.29%、58.33%(P<0.01和P<0.05)。静脉条件相同时,含化疗药液组和不含化疗药液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6.67%和34.62%(P<0.01)。结论: 静脉留置针采取大角度、缓慢进针直刺静脉法能有效延长留置时间,选择主静脉组穿刺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化疗药液对静脉的刺激较大,更易发生静脉炎。静脉留置针能部分取代头皮针,值得在肿瘤内科输液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