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留学生教育中病理生理学教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留学生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留学生医学教育中,作为基础与临床桥梁的病理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英语授课水平、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是把握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加强与留学生的沟通与了解、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也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就留学生教育中的病理生理学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究,对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见解,旨在为留学生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也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留学生是来华留学生的主体,且针灸留学生占绝大多数。因此,积极研究适合针灸留学生的教学体制,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中医留学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笔者结合多年带教针灸留学生的经验及当前针灸留学生教学现状,谨对目前针灸留学生教学体制提出几点思考与设想。  相似文献   

3.
我校的留学生教育最早始于1985年,当时以招收短期语言生和文化交流学生为主。2004年10月,我校开设了临床医学全英文授课班,迎来了第一批来自4个国家的79名学历学位外国留学生,开辟了我校发展学历学位留学生教育的新局面。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2005年6月正式成立国际教育学院,负责我校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港澳台华侨学生教育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相似文献   

4.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7,29(5):F0004-F0004
我校的留学生教育最早始于1985年,当时以招收短期语言生和文化交流学生为主。2004年10月,我校开设了临床医学全英文授课班,迎来了第一批来自4个国家的79名学历学位外国留学生,开辟了我校发展学历学位留学生教育的新局面。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2005年6月正式成立国际教育学院,负责我校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港澳台华侨学生教育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相似文献   

5.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7,29(6):F0004-F0004
我校的留学生教育最早始于1985年,当时以招收短期语言生和文化交流学生为主。2004年10月,我校开设了临床医学全英文授课班,迎来了第一批来自4个国家的79名学历学他外国留学生,开辟了我校发展学历学位留学生教育的新局面。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2005年6月正式成立国际教育学院,负责我校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港澳台华侨学生教育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相似文献   

6.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7,29(4):F0004-F0004
我校的留学生教育最早始于1985年,当时以招收短期语言生和文化交流学生为主。2004年10月,我校开设了临床医学全英文授课班,迎来了第一批来自4个国家的79名学历学位外国留学生,开辟了我校发展学历学位留学生教育的新局面。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2005年6月正式成立国际教育学院,负责我校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港澳台华侨学生教育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相似文献   

7.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尤其医学留学生教育质量问题深受关注,对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构建迫在眉睫。文章以辽宁省高等医学院校为例,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概况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从学位、专业设置、完善教材、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及加强留学生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提出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高等医学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的日益提升,到我国留学的医学生也日渐增多,我国的医学留学生教育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而临床见习是医学教育的主要部分,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过渡到实际的主要桥梁。因此根据我国传染病学留学生临床实习教育状况和他们的自身特点,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在中国留学生临床见习教育工作中的心得,并研究了提升中国留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各种办法,以进一步增强中国留学生对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浅谈英语医学学历留学生教育质量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近年来,我国英语授课的医学学历留学生教育,成为我国培养医学学历留学生的新途径。针对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新上英语医学学历留学生教育的状况,阐述了提高英语医学学历留学生教育质量的必要性,分析了影响英语医学学历留学生教育质量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事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人体寄生虫学是医学留学生教学的必修科目。文章从教学对象、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基地等方面,分析和总结医学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全英文教学的经验及体会,进一步提高医学留学生的教学质量,为医学院校开展留学生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教学是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发挥网络多媒体技术等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加强学生对诊断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医学英语及医学知识的兴趣,提高诊断学双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提升,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群体。如何确保留学生的本科教学质量,是目前各医学院校亟须解决的课题。综合留学生的个体特征,并总结锦州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多年开展留学生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实践和体会,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手段,旨在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探索适合留学生生理学实验的教学方法,为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意义在于变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观察和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教学形式新颖直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体育动机和兴趣,加深学生对动作概念的理解和技术掌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留学生医学教育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医学院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但是,与国内医学生教育相比较,留学生的医学教育有着鲜明的国际特征。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留学生预防医学教育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总结出一套针对留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一些留学生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为今后留学生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现代高等医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学术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妇产科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妇产科学的兴趣,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留学生的中医针灸教育是一项复杂而专业的工作。针对传统教学在留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探讨了目前较为时兴的几种现代教学方法,并对这几种教学方法的内涵、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其优劣,最后提出正确教学方式的选择应从实际出发,因课、因人制宜,以提高留学生针灸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角色模拟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前景。方法本研究将临床见习阶段进行妇产科学习的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角色模拟教学法学习,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学习。学习后通过对比两组病例分析能力及对比两组问卷反馈教学效果来比较两组的授课效果。结果两组学生病例分析题考核,实验组平均成绩为85.6±4.5,对照组平均成绩为77.3±3.7,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对这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达100%(15/15),而对照组仅为80%(12/15);实验组100%(15/15)的同学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助于提高临床能力,对照组只有40%(6/15)的同学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临床能力。两组在学习满意度及临床能力提高可行性方面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角色模拟教学法能够有助于妇产科临床教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口腔临床实践是口腔医学生学习的关键。随着医学生扩招数量的增加,学生多、患者少的教学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是当前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口腔案例立体教学集多种教学法于一体,从而实现教学的形象化、直观化及可操作化,将这种全新高效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为口腔医学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医学专业课“双语教学”之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所限 ,要有效地进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 ,应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 ,采取灵活多样、甚至折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临床医学教育初期适宜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本研究以肺心病双语教学为平台,以广州医学院2007级三年级学生为临床医学教育初期的主体人群,将该年级234名学生分为临床一组(122人)及临床二组(112人),临床一组予以传统讲授为基础同时融合PBL教学法,临床二组予以传统授课,课前课后均以双语病例题进行测试,以统计软件分析研究两种授课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提示两种授课模式均能帮助学生提高肺心病临床知识,但临床二组学生的测试成绩提高更为明显(P<0.05)。在广州医学院现阶段的临床医学教育初期,应用传统授课模式能更好地帮助临床医学初学者掌握医学基本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