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1例报告解放军第323医院放射科龙梦哲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比较常见,但国内文献报告不多,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常误诊为其他疾病,本院1例误诊为骨囊肿而行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男,11岁,间歇性右膝痛7年,3岁时右膝受过伤,无骨折。此后常于春...  相似文献   

2.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为发生长骨干骺端,主要累及骨皮质的非肿瘤样病变,表现表浅性,界限清晰,当病灶未愈合及骨髓受累海绵质破坏时,就转化为非骨化性纤维瘤,在工作中遇见5例,均发生于儿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各种影像表现,重点是确定X线和CT表现以及MRI表现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搜集了经临床追踪或手术病理证实25例患,25例全部摄平片,其中12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扫描,并分析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MRI特点。结果 25例共30个病灶,其中16个位于股骨下干骺端,5个位于股骨近端,4个位于胫骨近端,3个位于腓骨干骺端,1个位于尺骨下端,1个位于锁骨。单骨单发21例;多发4例中,单骨双发一例,双骨单发2例,3骨单发病灶1例。X线表现;缺损的大小为0.6~36cm,病灶位于干骺端皮质内或自骨皮质膨向髓腔,呈卵圆形、分叶状或“泪滴”状偏心性骨皮质缺损区,病变长轴与骨干平行,病灶表面可无骨壳,周有骨性硬化边,局部皮质可膨大变薄或毛糙,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部分缺损内有纵行骨性分隔。CT表现12个病灶为皮质内囊状或不规则无膨胀骨质破坏区,外侧骨壳完整或缺损,邻近骨质无骨膜反应,28个病灶邻近软组织无肿胀,仅两个有轻微肿胀。MRI:5例MRI表现T1WI、T2WI均为低信号,周边硬化缘更低。30个病灶随访观察,无1例病灶扩大或出现新病灶,18个病灶随访复查逐渐被增生骨质填充缩小,8个病灶无变化,4个病灶经复查,病灶完全消失。结论 X线、CT和MRI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能进行准确诊断,观察随访可了解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转归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OCD)的X线、CT及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及MRI表现,全部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发生存股骨4例,胫骨3例,肱骨及腓骨各2例。在X线平片上FOCD病灶表现为三角形或碟形骨质破坏边缘有硬化,CT表现为半圆或三角形骨缺损,内含软组织密度,MRI 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稍低或低信号。结论X线、CT和MRI可显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特征,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各种影像表现,评价X线、CT、MRI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追踪或手术证实21例患者,其中15例摄X线平片;10例行CT扫描,5例行MRI扫描,分析X线、CT、MRI影像特点。结果:21例共22个病灶,其中股骨远侧干骺端13个,胫骨近侧干骺端6个,股骨近侧干骺端2个,肱骨下干骺端1个。单发20例,对称发生1例。X线表现:病灶呈类圆形、椭圆形、泪滴状或不规则形,骨质缺损区,病灶长轴与骨干平行,边缘可见硬化边,病灶切线位上可见杯口状或碟状的骨皮质缺损,局部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CT表现:位于骨皮质表层或骨皮质内的不规则骨质破坏区:CT值40-69HU,病灶局部可见骨皮质缺损,内缘可见硬化环。病变均无骨膜反应,周围软组织未见肿胀及钙化。MRI表现:4个病灶在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1个病灶呈T1WI上低信号,T2WI上高信号,边缘皆有更低信号线环绕。19例(20个病灶)经随访观察,11个病灶缩小,8个病灶未见明显变化,1个病灶消失。结论:FCD通过影像检查可以确诊。X线平片是检查的首选方法,但CT、MRI比平片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干骺端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附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ibrous cortical defect.FCD)又称干骺端纤维性缺损,是一种非肿瘤性纤维性病变.我院搜集2008- 2011年间资料完整的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50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X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相似文献   

9.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与CT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提高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CD)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搜集经临床追踪诊断或手术病理确诊的有X线和/或CT检查资料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病例,21例均有X线资料,其中6例有CT资料。重点进行影像诊断分析。结果:21例共28个病灶,其中股骨远端18个,胫骨近端5个,股骨近端2个,腓骨近端2个,尺骨1个;单发16例,多发5例;长骨干骺部25个,骨骺边缘3个。X线表现:大小为0.5-3.2cm,平均1.25cm。圆形7个,椭圆形15个,长径均与长骨一致,不规则6个;边界清晰24个,模糊4个;22个可见硬化边,边厚约1mm,6个未见硬化边。病灶内为均匀的低密度,周围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7个病灶CT表现:位于骨皮质内,轻度向外膨胀1个,3个皮质凹陷,3个膨入髓腔;周围硬化环均完整连续;环内为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均未见钙化灶,2个病灶内可见很细的纵向间隔,2个病灶邻近有轻微软组织肿胀,5个邻近无软组织肿胀。10个病灶经随访观察,无1例发现病灶扩大或出现新病灶,2个病灶无改变,8个病灶可见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典型的FCD单凭X线即可诊断,否则应结合发病年龄、临床表现、X线表现及随访改变等综合考虑,CT检查对病变的定位非常明确,对骨皮质的连续性、膨胀性及周围软组织的肿胀、骨膜反应、病灶内部的均匀性;病灶边缘的硬化等的显示较平片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磁共振成像(MRI)及CT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收集经临床追踪或手术病理证实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11例,11例全部有MRI平扫资料,其中8例有螺旋CT平扫加三维重建,分析其MRI及螺旋CT的影像特征.结果 MRI表现:T2WI高信号或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T:WI低或稍低信号,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明显高信号.螺旋CT平扫:表现为皮质内囊状或不规则形、无膨胀性的骨质缺损区,外侧骨壳可完整或缺损,邻近骨质无骨膜反应,灶内为均匀软组织密度影,未见钙化灶.随访8个病灶无改变,7个病灶消失.结论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属常见良性病变,MRI及CT能进行准确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又称干骺端纤维性缺损、骨纤维瘤。我们遇到3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例1男,11岁,左小腿扭伤2小时,左胫腓骨下段正侧位片见左胫骨下段外侧骨皮质内有一2.2×0.8cm2大小的囊状密度减低区,边缘清晰、硬化、膨胀。X线诊断:左胫骨下段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图1)。例2男,10岁,左膝关节摔伤半天。左膝关节正侧位片示右胶骨上段内后侧骨皮质见一2.5XO.gcm’大小的长圆形密度减低区一边缘清晰、硬化,其长袖与胜骨长轴一致。CT片示左胜骨上段后内侧骨皮质内一低密度灶,边缘清晰,最大截面积0.5X0.scm’…  相似文献   

12.
《医学影像学杂志》1987,7(4):220-220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又称干骺端纤维性缺损、骨纤维瘤。我们遇到3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干骺端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附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5例干骺端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了本病的病理征象、临床表现及X线特征,并对鉴别诊断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与CT诊断价值。方法18例(21个病灶)均有平片资料,其中13例(14个病灶)有CT资料,8例(9个病灶)经随访观察1~3年,2例手术病理证实。重点分析X线、CT特点。结果18例共21个病灶,其中股骨远侧干骺部10个,胫骨近侧干骺部5个,胫骨骨干3个,股骨近侧干骺部2个,肱骨近侧干骺部1个;单发15例,多发3例。X线表现: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灶,切线位呈杯口状或碟状的骨皮质缺损区,病灶内缘可见硬化边,周围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14个病灶CT表现:缺损可位于骨皮质表层(11个)或骨皮质内(3个),位于骨皮质表层者缺损表面无骨壳,局限于骨皮质内者缺损表面骨壳可完整;7个病灶凹向髓腔并以硬化边与髓腔分隔,但无膨胀性改变或突入髓腔;灶内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未见钙化灶。9个病灶经随访观察,其中4个病灶无改变,4个病灶稍有缩小,1个病灶发展为非骨化性纤维瘤。结论典型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单凭平片即可诊断,但CT比平片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2年经临床追踪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的影像资料。28例均行X线正侧位片检查,其中12例加行病变处切线位片检查,16例行CT检查,分析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检查的诊断特点。结果:2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病灶均位于长管状骨,其中股骨远侧干骺端16例,1例累及双股骨远侧干骺端;胫骨近侧干骺端6例;腓骨近侧干骺端2例;胫骨远侧干骺端2例;肱骨干2例。病灶位于病骨侧后缘20例;位于后缘8例。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病灶X线正位片呈椭圆形或圆形低密度透亮区,边缘多清晰、锐利,见硬化边;X线切线位片和CT图像示局部骨皮质凹陷缺损、病灶表浅、不深入髓腔、病灶表面未见骨壳。结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通过X线正侧位片、切线位片和CT图像分析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及非骨化性纤维瘤是好发于成长期骨干的良性纤维性病变。既往都用X线进行检查。作者对10例11个病灶进行MRI,分析其MRI表现。其诊断除1例因病理性骨折行组织学检查外,其余均依据X线及临床所见进行诊断。男6例,女4例,年龄6~17岁,平均11.9岁。8例9个病灶用东芝1.5T设备检查,T_1WI(TR/TE=400~450ms/15~20ms),T_2WI(TR/TE=4000~4500ms/80~120ms),其中3例行Gd-DTPA增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15例全部摄平片,10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扫描;随访1-8年,2例手术病理证实。分析缺损的X线、CT、MRI特点。结果:15例累及18骨,共20个病灶。病灶80%(16/20)位于股骨下干骺端,呈凹向骨髓腔的杯口样或碟形缺损,表面无骨壳,内缘有硬化线,部分缺损内有纵形骨性分隔。4个病灶随访复查消失。结论:X线、CT和MRI能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提供较准确诊断,随访观察可了解缺损的转归。  相似文献   

18.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表现和随访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表现及发病机制和转归。方法 58例全部摄平片,26例行CT扫描,随访2-15年。6例手术病理证实。总结缺损的CT、X线特点,提出病灶愈合的分型。结果 共累及65骨,70个病灶。病灶81.43%(57/70)位于股骨下干骺端,呈凹向骨髓腔的杯口样或碟形缺损,内缘有硬化线,表面无骨壳,部分缺损有纵形骨嵴。18个病灶随访复查消失,根据其表现分为原位骨化型和平复型。3例3个病灶随访增大,手术证实为非骨化性纤维瘤。结论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表面无骨壳,有自愈倾向,亦可长期存在。表现典型及内有骨嵴的缺损未见转化为非骨化性纤维瘤者。  相似文献   

19.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诊断(附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CD)的X线诊断价值及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31处经临床,X线或手术病理证实的FCD的临床及X线表现,所有病例均有正侧位X线照片。14例有切线位X线照片,6例曾做放大摄影检查。结果:发病部位;股骨远侧干骺端25例29处,胫骨近侧干骺端2例2处,共31处缺损,双侧发病者2例,单侧发病者25例,单侧发病者右侧(18/23)多于左侧(7/25)。X线表现;囊状骨皮质缺损15例17处,骨皮质表层不规则凹陷12例14处,无膨胀性改变者;病变区内见云絮状密度增高7例。砂粒状和斑点状或条片状钙化影4例,纵向骨性间隔2例,大小不等蜂窝状2例;21例(23处)病灶边缘清晰,周围有薄层硬化缘,6例(8处)无或仅有部分较淡的硬化缘。结论:FCD是由于局部骨膜化骨障碍而引起的骨皮质生长缺陷,最好发于生长期儿童(尤以6-10岁多见)的长骨干骺端。尤其是股骨远端。X线能明确FCD的发病部位,大小,侵及范围,并能反映其病理结构特点,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诊断及其与非骨化性纤维瘤的鉴别要点。方法:分析了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表现。结果:多数病灶呈圆形或长圆行(6/8),病灶边缘清晰(7/8),缺损区内有骨性间隔(6/8)。结论:X线检查仍是检查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