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洛芬和扑热息痛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热38.5℃以下,对于正常背景小儿来说,这一适应性防御反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不需要用解热药。世界卫生组织仅推荐扑热息痛和布洛芬在儿科临床应用,两者在药物动力学和临床资料比较上布洛芬优于扑热息痛,布洛芬以毒性最低,安全、高效快速降热和维持降热时同长为特点,布洛芬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在发热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布洛芬和扑热息痛对儿科解热作用的对比观察:附6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症状,在作出病因诊断之前,有时常须采取一些对症处理。本文对60例不同原因引起的发热患儿作了布洛芬与扑热息痛解热作用的对比观察。 资料与结果 一、临床资料 选择60例腋窝体温38~40℃的发热患儿(男35例,女25例,年龄2~12岁)。入  相似文献   

3.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锌布颗粒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锦玲  罗云  刘各行 《临床儿科杂志》2005,23(8):506-506,533
小儿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布洛芬与扑热息痛是安全有效的退热药物,我们对锌布颗粒的临床疗效进行了长期观察,并与小儿速效伤风冲剂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联合应用扑热息痛和萘普生治疗儿童发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扑热息痛和萘普生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方法 各种原因发热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扑热息痛10mg/kg、萘普生10mg/kg和扑热息痛5mg/kg 萘普生5mg/kg口服一次,然后于用药后0.5h,1h,2h和4h测体温;比较3组体温变化,用SSPS统计分析。结果 3组均获得较好的退热效果;但联合用药组在0.5h退热效果优于萘普生治疗组,与扑热息痛治疗组相似,1h和1h以后退热效果优于扑热息痛治疗组,与萘普生治疗组相似。结论 小剂量的扑热息痛和小剂量的萘普生联合口服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  相似文献   

5.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JRA)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两家医院 38例患儿随机分为用阿斯匹林 +强的松对照组及布洛芬 +甲氨喋呤 (MTX)治疗组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结果临床分析表明发热、关节痛和皮疹为JRA的三大主要表现。以布洛芬和MTX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与强的松 +阿斯匹林相比 ,前者具有缓解率高 ,复发率低 ,副作用少 ,耐受性好等优点。结论 MTX与布洛芬合用作为JRA的一线药物 ,值得临床尤其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扑热息痛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一例高宗勋患儿男,5岁1个月。因发热而服用扑热息痛1片(0.3/片),约6小时后面部、颈部出现红色皮疹,继而波及周身。并在原皮疹的基础上迅速转为大小不等的紫红色疮疹,疱壁较薄,松弛,有的融合成片,部分破溃暴露出红色糜烂面...  相似文献   

7.
布洛芬与血尿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布洛芬与血尿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发热病例496例,在给布洛芬口服后24h离心尿检查红细胞,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呼吸道感染患儿336例中,仅2例出现血尿,而160例肠道感染伴轻、中度脱水患儿中有4例出现血尿。结论布洛芬口服与血尿无明显相关性,但在低血容量患儿中可能会引起血尿。  相似文献   

8.
发热是小儿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的常见症状,持续高热可增加机体耗氧量和心排出量,并可有全身不适、头痛、惊厥等。选择安全有效的退热药物倍受家长和临床医师的关注。2006年1月-2008年1月本院采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有高热症状的急性上感患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患儿,男,6个月,因间断发热半月余入院。入院前半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家长自予口服布洛芬悬液后患儿体温可降至正常,间隔12 h后患儿再次出现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胸片示"右下肺炎症改变、肺门结核",初步临床诊断为肺部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5 d,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治疗小儿高热的疗效。方法将60例6个月~6岁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腋下温度≥39℃)病儿随机分为布洛芬组和对乙酰氨基酚组,每组各30例,2组病儿在性别、年龄、体重、原发病构成、起病时间及发热程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布洛芬组予布洛芬混悬液0.25~0.5mL/kg(相当于布洛芬5~10mg/kg)灌肠。对乙酰氨基酚组予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15mg/kg灌肠。用药前及用药后0.5、1、1.5、2、4、6、8h各测腋下体温1次,比较2组各时间点体温及退热例数。结果用药1h后布洛芬组体温明显低于对乙酰氨基酚组,分别为(38.1±0.4)℃,(38.5±0.5)℃,P<0.01。用药2h后,布洛芬组退热病例明显多于对乙酰氨基酚组,P<0.05。布洛芬组和对乙酰氨基酚组无明显恶心、呕吐、皮疹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布洛芬对小儿高热的退热效果优于对乙酰氨基酚。  相似文献   

11.
布洛芬混悬液与阿司匹林退热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热是儿科常见症状,可由感染、非感染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本科自2006年1月-2008年1月,对布洛芬混悬液和阿司匹林从退热时间、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2008年1月本科收治各种发热患儿1866例。年龄1~3岁744例;〉3~6岁632例;〉6~13岁490例。其中感染性疾病1282例,  相似文献   

12.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儿童发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楼雁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12):1245-1245,1259
目的观察布洛芬混悬液(美林)治疗儿童发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高热症状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80例。分别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栓治疗。结果两组服药后第1~2h内的退热效果基本相同,但乙酰氨基酚栓组从服药后第3~4h体温呈回升趋势,而美林混悬液组在服药后退热效果仍最高峰,且能维持6~8h的药效,总有效率为100%。对乙酰氨基酚栓总有效率为94%。美林退热的显效率为93%,对乙酰氨基酚栓组为67.5%。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美林混悬液退热作用强,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13.
布洛芬临床药理学及在儿科临床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布洛芬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化学名为 2 - (4 -异丁基苯基 )丙酸。布洛芬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作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OTC药品 ) ,布洛芬早已用于成人 ,1989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批准布洛芬作为处方药用于儿童。 1995年商品名为Motrin(美林 )的布洛芬混悬液被FDA批准作为解热镇痛的OTC药品用于 2~ 11岁的儿童 ,1999年其滴剂被FDA批准为OTC药品用于 6个月以上儿童的解热。推荐剂量均为每 6~ 8h 1次 ,每次 5~ 10mg/kg ,每天服用次数不超过 4次。1 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  布洛芬抗…  相似文献   

14.
1病历摘要 患儿,女,18个月,因"发热5 d,左侧颈部肿块5 h"至急诊室就诊.5 d前出现发热,体温38~40℃,口服布洛芬悬液后体温下降后又复升.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3个月。于入院前因发热1天,最高体温38.5℃,自服扑热息痛2次,每次0.1,次日热退,全身出现密集出血点及瘀斑,急来我院。查体:T、P、R、Bp正常。皮肤、舌尖、颊粘膜等多处见大量出血点,四肢散在瘀斑,心、肺听诊正常,腹软,肝缘于右肋下4.0cm,质软,次日回缩至肋下2.0cm,3天后肋下不能触及。  相似文献   

16.
目的:静脉注射消炎痛是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常规治疗方法,但治疗过程中常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少尿、消化道出血、脑血流灌注减少。近年来,静脉注射布洛芬已用于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布洛芬治疗不会减少脑血流灌注,也不会影响胃肠道和肾脏的血流动力学。伊朗目前尚无消炎痛和布洛芬的静脉制剂供应。该研究旨在比较这两种药的口服制剂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6例胎龄小于34周经超声心动图确诊患有动脉导管未闭的早产儿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人。一组给予消炎痛口服,每次0.2 mg/kg,24 h给药 1 次,共3次。另一组给予布洛芬口服,共 3 次,间隔时间为24 h,首剂为 10 mg/kg,随后两次各 5 mg/kg。用药后观察导管闭合率、副作用、并发症及临床过程。结果:用药后布洛芬组18例患儿动脉导管都闭合(100%),而消炎痛组18例中有15例患儿动脉导管闭合(83.3%)(P>0.05)。两组疗效差异统计学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消炎痛组发生了3例(16.6%)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布洛芬组则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成活率均为 94%(17/18)。消炎痛组1例死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布洛芬组1例死于败血症。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和口服消炎痛治疗一样有效,而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较口服消炎痛治疗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5):399-403]  相似文献   

17.
010271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38例临床观察/黄庭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一2000,2(4)一279~280 对两家医院38例患儿随机分为用阿斯匹林十泼尼松对照组及布洛芬十甲氮喋吟(MTX)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结果:临床分析表明发热、关节痛和皮疹为IRA的三大主要表现。以布洛芬和MTX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与泼尼松十阿斯匹林相比,前者具有缓解率高,复发率低,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等优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第20券第l期点。参3(李瑛) 010272甲佩咪服治疗过敏性紫瘫50例疗效观察/张健…//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一2000,3(4).一393 过敏性紫瘫97例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非甾体抗炎药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以期为临床诊治SIRS提供新的措施。方法 选择2004年1月~12月住院的SIRS患儿40例,依据治疗措施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布洛芬干预组20例,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SIRS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降钙素原(PCT)、TNF-α,IL-1β、IL-10水平,观察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后的临床资料及PCT与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布洛芬干预组治疗后,血清PCT水平较常规治疗组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1);血清IL-1β及血清IL-10水平下降程度大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同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可降低SIRS患儿血清中重要致炎因子TNF—α水平,并使PCT、IL-1β、IL-10水平呈下降趋势,提示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进而缓解因炎症因子聚集引起的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治疗SIRS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1 病案摘要患儿 ,女 ,14岁。因发热、头痛、呕吐 7d入院。患儿 7d前“感冒”后发热 ,体温高达 39℃。头痛 ,前额为重 ,伴呕吐 ,为胃内物 ,反复呕吐 10余次。无咳嗽及气喘 ,无尿急、尿频、尿痛 ,不伴皮疹 ,无关节痛。自服阿莫仙、扑热息痛、病毒灵 3d ;院外静点青霉素、头孢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托恩布洛芬口服混悬液退热的疗效。方法将150例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托恩组100例,对乙酰氨基酚组50例,托恩组口服托恩布洛芬混悬液7mg/(kg·次),对乙酰氨基酚组口服对乙酰氨基酚12mg/(kg·次),记录用药后1-8h的体温变化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托恩组与对乙酰氨基酚组在用药2h之内退热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3h后托恩组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乙酰氨基酚组,4h后对乙酰氨基酚组体温开始回升,而托恩组在用药6h仍有持续降温作用,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托恩口服混悬液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