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中最具活力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医药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上生长起来的一颗大树,它吸取了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形成了中国人对疾病诊治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保健养生及与疾病作斗争的生存智慧。中国传统文化的振兴,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东方食疗与保健》2009,(1):F0002-F0002
由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筹办的2008年中国阿胶文化节12月21日(冬至日)上午在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开幕。2008年中国阿胶文化节是一次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振兴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的盛会。作为中华民族的医药瑰宝阿胶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部展示华夏5000年文明历史的宏大文化史诗,一部博大精深、价值高昂的医药滋补盛典。  相似文献   

4.
<正>养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养生理论及功法的发展和实践,植根于一定的宇宙观、人生观、生命观及对人体的认识,积淀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成果,同时又对传统思想文化各个方面及当时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作用不容忽视。此文分析了中医药文化的价值和传播意义,以及互联网时代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优势与挑战,并对互联网时代中医药文化如何更好地进行传播提出了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季惠斌 《中医药学刊》2005,23(4):695-696
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是高质量中医药人才健康成长的重要思想基础;中国革命文化传统是高素质中医药人才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创新文化传统是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走向成功的不竭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7.
正为进一步弘扬《黄帝内经》的医学成就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兹定于2014年8月11-13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第十四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主办,河南中医学院承办。现就有关征文事宜通知如下:征文内容:《黄帝内经》理论研究;《黄帝内经》理论与临床运用;《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原创思维研究;《黄帝内经》与中国传统文化;《黄帝内经》教学方法研究、心得体会。征文要求:投稿应为未正式发表的论文,字数在5000字  相似文献   

8.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化中,名著撑起了中国文化的星空,一颗颗耀眼的星星都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在这片星光璀璨的天空中,几千年传下来的名著就是那耀眼的恒星,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读书人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方法,闪耀着古代读书人的思想的光辉。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医的形成、发展都是在厚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中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是高质量中医药人才健康成长的重要思想基础;中国革命文化传统是高素质中医药人才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创新文化传统是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走向成功的不竭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智慧的结晶,包含着很多在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中值得借鉴的精髓。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既有知识和能力又有健康人格、既会做人又会做事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积极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百姓看病难,治病贵,困扰了多少病人,困扰了多少有病人的家庭、亲朋,甚至病人的工作单位与千千万万陌生、善良而富有爱心的人们。经济发展了,科学进步了,社会向前了,怎么看病就贵了、难了呢?我们如何来破译这个谜团,解决这个难题呢? 1 中国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这个庞大的人口基数,如果用来计算医疗消费就很不得了,一人吃1块钱的药,就是13亿人民币。现在有一块钱的药吗?很少有。所以就因病臻贫、因病返贫了。  相似文献   

12.
兵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特别是其治则治法学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代兵法思想与方法之所以能够用以阐释医理医法,其内在的机制在于战略决策与治疗决策的一致性,即运筹谋划之理可以相互借鉴,医家的治则治法,恰如兵家的战略战术,如慎战与慎药、先机制敌与攻邪宜速、知彼知己与辨证论治、因敌制胜与组方遣药等,特别是<孙子兵法>中"五行无常胜"的思想,强调了五行之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性、双向性及多变性,拓展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思路.无疑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的弱势地位是跟现代科学的大举进入相关的,更是和中国文化的衰落相联系的。目前中国文化正在迅速重建与发展,中医之不被消灭是因为中医与中国文化有着血亲联系及其临床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大环境。中医在中国文化振兴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传统科学的典范,中医需要通过建立新的哲学指导求得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朝医学源于中国古代儒学、道学、佛学、中医学,启蒙于朝鲜国朝鲜朝,形成于中国东北光复前后,发展于中国改革开放卅年之后十年。朝医学特色是整体的观念“天人性命”观。朝医学认为“心为一身之主宰,光明莹澈,耳目鼻口无可不察,肺脾肝肾无所不忖,颌臆脐腹”。注重辨病辨证辨象相结合,临床中强调养生保健的一种临床实践医学。  相似文献   

15.
传承中医流派精髓,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术流派的继承和创新是中医院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基。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我院中医流派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不断适应当今疾病谱的变化而更新辩证施治的方法,创立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突出中医特色,路在何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几种不同的“中医特色”论,发表对究竟何谓“中医特色”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突出“中医特色”的见解。认为“中医特色”应是不同于西医又优于西医的地方,中西医的主要区别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属于“生物-社会-心理”综合型医学模式,这即是“中医特色”。在市场经济面前,中医要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在“生物-社会-心理”模式上多下功夫,以综合疗法和疗效取胜,以敬业服务创收,真正做到突出“中医特色”,并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一门传统学科代表着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文化经典科学的总结。传统,即现代之过去,可谓相继,是历史悠久的象征,是漫长经历和实践的科学内涵,囊括民间的长期应用、特殊文化背景的荟萃。现代,可称为传统的延续、发展、创新和总结,皆为现时代所用。中国医学是中国优秀文化之一,在现代医学奋起的同时,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与时俱进,在突飞猛进的竞争市场腾起,与世界医学接轨。我们11年来在瑞典开展中医药医疗、药业、教学等工作,并且加强与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与国内企业合作研制的现代中药饮片(在瑞典将中药饮片称之Te茶)新剂型。新型中药饮片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原中药饮片的基础上经过现代纤维科学新技术,创新、更型、冠名而成,是当前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甚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中药名是中医药文化的载体,是中医药与文化艺术联姻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自古多有流传,可谓华夏史上一道奇特的文化景观,是人民在千百年的中医药事业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把中医学的文化特色彰显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9.
凡文 《东方养生》2010,(4):58-61
几千年来,天干地支经过各路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医家等的阐发和升华,构成了中国古代思辨哲学的大本营。世界上一切最深奥、最复杂的东西,都可以用这二十二个最简单的符号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止血药进行分类。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收录23味具有止血作用的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效,并将其作为反映分类特征的变量,以药物名称作为变量,进行分层聚类分析。结果:将止血药分为4类时,第1类为大蓟、小蓟和苎麻根等中药;第2类为地榆、槐花和侧柏叶等中药;第3类为白及、仙鹤草和紫珠等中药;第4类为炮姜、艾叶和灶心土等中药;分为5类时,第3类中的白及、血余炭和藕节等药物因其收敛作用较强而被归为5类;当分为6类时,第3类的刺猬皮因其固涩作用而被归为第6类。结论:运用聚类分析法,能较好地将不同类别却有相同功效的药物归类,并根据这一类药物作用趋势的不同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