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曹罡  毛天球  席庆  陈富林 《医学争鸣》2002,23(3):207-209
目的 探讨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作为种子细胞来源之一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后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 获取人胎儿骨髓于含 10 0 m L· L- 1 胎牛血清的 DMEM培养液中培养 ;将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进行诱导 ,2~ 3wk后行钙化结节 Vonkossa和碱性磷酸酶 (AL P)钙钴染色 ;同时绘制诱导前后细胞的生长曲线、测定细胞内 AL P含量变化 ,并做统计学分析 .结果 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诱导后增殖速度变慢 ,但合成 AL P的能力明显增强 (P<0 .0 5 ) ;Vonkos-sa和 AL P染色呈阳性 .结论 骨髓基质干细胞取材方便 ,易于诱导为成骨细胞 ,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应用前景良好 .  相似文献   

2.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技巧,观察免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生长特性,为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功能细胞提供实验基础。方法:自兔髂骨抽取骨髓,分离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别采用常规培养液及含矿化液的培养液进行培养,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对细胞行碱性磷酸酶染色,计算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观察细胞在体外长期培养时钙结节形成情况。结果:第1-3代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同,加入矿化液后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但细胞表现出成骨细胞特性,其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大大提高,在体外长期不传代培养时可形成钙结节。结论: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可以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SC)的体外分离、培养和增殖,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自兔髂骨抽取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MSC,并培养、增殖。观察MSC的生长情况及形态学特点,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同时计算贴壁率。结果:体外培养的兔MSC贴壁生长,呈长梭形,可增殖形成克隆;生长曲线为典型的S形曲线;MSC的贴壁率高,第3代培养14h贴壁率达90%以上。结论: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MSC是可行的。分离获得的MSC体外培养显示,MSC生长稳定,增殖速度快。MSC将是骨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接种浓度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脱钙骨支架上生长过程及分布的影响.方法荧光活性染料DiI标记人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于部分脱钙骨支架材料上,测定细胞的粘附率;将细胞悬液浓度分别调整为20×106、10×106、5×106/mL和空白组,依次接种于同一块脱钙骨支架4个相邻象限的中心位置上.接种后第2、7 d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材料表面的细胞分布、生长的情况,测量细胞材料面积比.结果 DiI标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粘附率为(99.9±0.2)%,未标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粘附率为(99.1±1)%,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浓度细胞的细胞材料面积比无差异(P>0.05).结论通过DiI标记可以动态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状况.20×106、10×106、5×106/mL接种浓度均能达到覆盖脱钙骨表面直接接种部位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体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为心血管组织工程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骨髓穿刺抽取绵羊骨髓液,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贴壁培养纯化骨髓基质干细胞。以含EGF、bFGF、IGF和肝素的M199培养液培养原代细胞,并以VEGF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通过CD34、CD31流式细胞仪分析,免疫组化CD34、CD31、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鉴定内皮细胞,UEA结合实验及NO含量测定评价内皮细胞功能。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表达α-SMA,不表达CD34和CD31。体外定向诱导2周后分化为内皮细胞。呈梭形,表达CD34和CD31及Ⅷ因子相关抗原,UEA结合试验阳性,并具有分泌NO的功能。结论:体外培养条件下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够分化为内皮细胞,并具有成熟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组织工程的发展。作为种子细胞之一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早在1867年。德国科学家Cohnheim在观察损伤修复时将可溶性染料Analine注入动物的静脉。他在远离注射部位的伤口周围找到被染色的细胞,其中包括一些纤维细胞样细胞.显然这些细胞来自血液,即由骨髓所释放出的细胞。Cohnheim首次提出了MSCs(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的假设。二十世纪70年代,Frendensten利用干细胞的黏附性培养出具有多分化潜能的黏附细胞,这种方法开始培养的细胞通常是异质性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接种浓度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脱钙骨支架上生长过程及分布的影响。方法 荧光活性染料DiI标记人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于部分脱钙骨支架材料上,测定细胞的粘附率;将细胞悬液浓度分别调整为20×106、10×106、5×106/mL和空白组,依次接种于同一块脱钙骨支架4个相邻象限的中心位置上。接种后第2、7 d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材料表面的细胞分布、生长的情况,测量细胞材料面积比。结果 DiI标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粘附率为(99.9±0.2)%,未标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粘附率为(99.1±1)%,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浓度细胞的细胞材料面积比无差异(P>0.05)。结论 通过DiI标记可以动态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状况。20×106、10×106、5×106/mL接种浓度均能达到覆盖脱钙骨表面直接接种部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分离纯化、快速扩增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方法。方法:用全骨髓接种贴壁法,培养分离纯化大鼠BMSCs,传代扩增、测定生长曲线和贴壁率,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膜抗原。结果:全骨髓贴壁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BMSCs,细胞在10%胎牛血清BMSCs培养基中生长状态稳定,第2代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第2、4、6代贴壁率基本相同,贴壁速度无显著性差别,p〉0.05。CD29、CD44和CD90免疫组化鉴定细胞均呈阳性。结论:全骨髓接种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BMSCs,在含10%胎牛血清的BMSCs培养液中,细胞稳定扩增,可能与细胞培养微环境良好有关。  相似文献   

9.
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成骨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方法。方法:抽取骨髓,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普通培养基培养,传代后改用含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和地塞米松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钙钴法碱性磷酸酶染色,Von Kossa法钙结节染色及细胞内ALP含量测定。结果:形态学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钙结节染色及细胞内ALP含量测定均表明,hBMSCs经条件培养基培养后诱导的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的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结论:hBMSCs体外经含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和地塞米松的条件培养基培养可诱导为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并探讨其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观察细胞的大体形态和超微结构;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MTT实验来研究细胞的增殖能力争代谢活性。结果: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呈梭形。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和代谢活性。结论:本实验方法取材方便,能较容易地获得大量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1.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通过贴壁筛选法建立hBMSC的体外培养体系,并通过一系列检测方法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细胞主要呈“成纤维样”,但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细胞质突起多,细胞核大而疏松,核仁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阳性率为2.09%、CD29阳性率为94.46%;CD54及CD105表达阳性。细胞周期及透射电镜检测提示细胞处于相对原始状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CD14、CD45、胶原蛋白Ⅱ呈阴性;CD106、CD166、纤维连接蛋白、波形蛋白及胶原纤维酸性蛋白呈阳性。细胞化学染色:糖原染色呈强阳性;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阴性。通过诱导分化培养可诱导出成骨细胞。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的hBMSC体外培养体系,按照此培养体系进行培养可获得hBMSC。hBMSC可传代培养,但在培养过程中细胞逐渐出现老化现象,且不能冻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向上皮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和基本条件.方法:抽取成年健康杂种犬的骨髓,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BMSCs,培养扩增后,取第2代BMSCs在以下不同培养液中诱导培养:K-SFM EGF BPE、DMEM EGF、K-SFM BPE、DMEM FBS,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诱导培养后第7、14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仪鉴定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CK)和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 EMA)的表达.结果:K-SFM EGF BPE组诱导培养第7天,少量细胞形态变为圆形或椭圆形,有突起,第14天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明显增多;诱导培养过程中DMEM EGF、K-SFM BPE、DMEM FBS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CK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提示:K-SFM EGF BPE组诱导培养第7天,少量细胞呈阳性表达,第14天,阳性细胞明显增多;DMEM EGF、K-SFM BPE、DMEM FBS组细胞均呈阴性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K-SFM EGF BPE组诱导培养第14天,部分细胞CK和EMA呈阳性表达(>7%),DMEM EGF、K-SFM BPE、DMEM FBS组细胞均为阴性.结论:本实验提示K-SFM EGF BPE联合培养液能够在体外诱导犬BMSCs向上皮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ECs)诱导分化的可行性。方法:用贴壁法从成人骨髓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扩增后,加入10ng/m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VEGF)向ECs诱导分化,分别于0、24d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及荧光染色鉴定细胞。结果:hMSCs向ECs诱导分化24d,细胞CD34、KDR转为阳性,CD54、CD106、vWF表达增加。可摄取ac—LDL,并可结合UEA。结论:hMSCs经bFGF和VEGF作用,分化为具有ECs的表型和部分功能的细胞。  相似文献   

14.
Biological feature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rom human bone marrow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52  
Objective To study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from human bone marrow. Methods A culture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as initiated from bone marrow low-density mononuclear cells separated by Percoll Centrifugation and maintained in low-glucose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 (DMEM) with 10% selected fetal calf serum. Cell growth pattern and its responses to cytokines were evaluated by trypan blue exclusion and MTT test, respectively. Cell cycle and surface antigenic features were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technique. Cyt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of MSCs were determined.Results Easy-handling methods to isolate and culture expand MSCs were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MSCs were unique in their phenotypes. They were positive for CD29, CD44, CD166, and negative for CD34, CD45, HLA-DR and Ulex europaeus. Cytochemistry evaluation showed that MSCs were homogeneously positive for acid α-naphthl acetate esterase (ANAE), glycogen (periodic acid Schiff reaction, PAS), and negative for acid phosphatase (ACP) and the Sudan black reaction (SB). Around 5% of them were positive for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The cells had a population doubling time of 30 hours and cell cycle analysis showed that approximately 10% of them were in S phase. MSCs grew a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rates when incubated in the presence of various recombinant human cytokines, of which interferon γ,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stem cell factor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promo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MSCs dramatically, while others tested had no effects on cell growth. Conclusions MSCs are a homogenous population of cells that have unique growth, phenotypical and cy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Furthermore, the diverse responses of MSCs to different cytokines provide a clue for the selection of optimal expansion and maintenance of MSCs.  相似文献   

15.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模型。方法:取6个月水囊引产胎儿股骨骨髓,Percoll分离液分离,取单个核细胞层在人MSCs专用MSCGM培养基中体外培养。将第3代生长状态良好的MSCs用10μmol/L 5-氮胞苷孵育诱导24h,继续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结果:用Percoll分离液(1.073g/ml)分离得到的单个核细胞48~72h呈纺锤形、梭形、多角形的多型性改变;经5-氮胞苷孵育24h,细胞逐渐向梭形心肌细胞样形态转变,胞浆中可见棕黄色颗粒。结论:MSCs在体外经5-氮胞苷孵育24h,可被定向诱导分化为心肌形态的细胞。  相似文献   

16.
脱钙骨基质支架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以同种异体骨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为支架材料,复合体外诱导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构建组织工程骨并通过裸鼠皮下异位成骨实验及裸鼠皮下致瘤性实验验证其成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贴壁法培养hMSCs,体外诱导培养扩增,以1.857×106/ml的密度与DBM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体外培养,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与材料复合情况,进行组织学观察.同时进行了裸鼠皮下异位成骨实验.结果细胞与支架复合后3 d,细胞与DBM表面及孔隙可实现良好复合;复合后5 d,扫描电镜观察到细胞基质分泌旺盛,充满支架孔隙.裸鼠皮下成骨实验证明其成骨效果良好.结论以本实验中使用的细胞培养方法扩增、诱导分化的种子细胞生物安全性好,自制的DBM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为种子细胞生长提供较好的三维空间,按照标准化工艺流程制备的组织工程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该研究拟探讨体外培养的永生型免骨髓间质干细胞(rBMMSCs)是否有分化为脂肪细胞的能力以及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iated receptor,PPAR)和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表达的变化.方法 无菌条件下提取兔股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兔骨髓间质干细胞;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滴;采用RT-PCR检测PPARγ和LPL mRNA的表达.结果 反复传代4个月后永生型rBMMSCs仍然具有稳定的增殖能力,成脂诱导21 d后油红O染色显示有(70.2±8.2)%的永生型rBMMSCs分化成脂肪细胞,RT-PcR检测表明PPARγ和LPL mRNA分别在第6天和第7天表达突然增强,成脂诱导第14天PPARγ表达比第7天显著增强.结论 采用本方法 提取的rBMMSCs在体外培养4个月后仍具有稳定的增殖和分化为脂肪细胞的能力.本方法 简易可行,本法所提取的细胞可作为研究脂肪细胞早期分化的理想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一种体外分离和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并探讨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 无菌条件下抽取正常健康人骨髓3-5ml,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个核细胞,接种入含10%胎牛血清的IMDM培养液,测定其生长曲线,并观察其贴壁率、细胞周期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培养的MSCs3-4h开始贴壁,贴壁率为60%-80%,2-3d即可见集落形成,14d左右融合90%以上,基本上为梭形成纤维细胞状形态,流式细胞检测显示有70.03%的细胞处于G0/G1期,电镜观察表现出早期细胞的特点。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分离培养人骨髓MSCs的方法,获得的细胞形态单一、生长稳定、增殖较快,为进一步应用MSCs促进创伤修复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种多潜能的非造血干细胞,可以向多系分化,如骨、脂肪和软骨,并优先归巢于损伤组织,有利于组织修复。体外研究显示它们不诱导免疫应答,对识别、清除同种异体抗原的免疫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在动物实验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诱导外周免疫耐受并向损伤处迁移,抑制致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促进损伤组织修复。这种独特作用说明它们在细胞治疗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无诱导因素干预下,自身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lpha-actin,α-actinSM)情况。方法采用直接贴壁法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至第4代时,对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鉴定。利用抗α-actin SM荧光抗体,检测间充质干细胞胞质内α-actin SM表达,计算其阳性率。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无诱导因素干预下,其自身即可表达平滑肌早期特异性标志α-actin SM,阳性率高达44.1%。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时,无需诱导因素干预,能够自发向平滑肌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