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性双侧前庭病的听-前庭功能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自2006年12月~2010年10月我科眩晕专科诊治的具步态不稳和振动幻视特征性症状的外周性双侧前庭病53例,行听-前庭功能检查和病因分析。结果明确或可能病因42例(79.2%),原因不明者11例(20.8%)。听力正常10例(18.9%)、异常43(81.1%)。冷热试验:双侧前庭功能低下共49例(92.5%),双侧前庭功能丧失4例(7.5%)。头脉冲试验病理阳性38例(71.7%)。接受动态姿势描记图检查39例,显示不同程度的前庭输入下降或前庭输入为主下降。结论双侧前庭病的诊断根据病史、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听-前庭功能检查,冷热试验及头脉冲试验结合有诊断价值,听力学检查有助原发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眩晕是机体空间定向能力障碍所产生的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其常见原因不仅是前庭外周性病变,也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及眼科疾病有关,因为前庭系统还通过传导束与小脑、脊髓、植物神经系统、动眼系统有着广泛的联系。当前庭系统本身与中枢传导通路相关联的任何部位受到病理或生理性刺激,均可能导致双侧的传人神经冲动不对称而出现平衡失调:同样,与平衡相关联的传出系统以及负责调控锥体系和椎体外系的脑干网状结构和小脑部位的病变也可能引发眩晕。眼震是临床上各种前庭反应中最明显和最重要的体征之一,前庭系统异常所引发的眼震经由前庭动眼反射弧来完成,称为前庭性眼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静态姿势图可分析BPPV患者感觉结构(Sensory structure)变化的特征;明确BPPV患者康复训练后感觉结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BPPV患者,采用静态姿势仪进行感觉结构变化评估前庭康复,定量评价眩晕患者在消除或减弱视觉和本体觉的情况下前庭功能及半规管功能,并采用姿势图分析前庭功能低下时视觉前庭,脑干小脑,和脊髓本体觉的能量分布变化;结果静态姿势图可评估BPPV患者发病时在消除或减弱视觉系统和本体觉系统功能时,明确前庭系统中半规管功能低下的情况。;BPPV患者发病时要维持平衡,则需要通过视觉或本体觉加强,从而发现眩晕患者维持平衡很多程度依靠视觉和小脑脑干平衡功能;运用前庭康复系统按要求对外周性眩晕患者进行平衡康复训练,而且前庭功能测试后前庭评分恢复正常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PPV患者大部分出现前庭系统功能评分低,并能发现前庭半规管功能低下时评分低的半规管侧别;评价BPPV患者在不同状态下患者维持平衡很多程度依靠视觉和小脑平衡功能;前庭康复对BPPV患者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4.
<正>上世纪初,Bárány等发现聋哑患者双侧前庭温度试验反应减弱;随着前庭功能评估手段的丰富,1989年正式提出“特发性双侧前庭病”,即患者有失衡和振动幻视,症状在黑暗环境中加重,无听力下降和其他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1]。2004年,吴子明等[2]率先对双侧前庭病进行病因及预后分析;2017年,Bárány协会发布了双侧前庭病的诊断标准[3]。本文就近五年双侧前庭病(bilateral vestibulopathy, BVP)临床诊治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不同原因引起的持续或频繁发作的、致残的迷路症状(平衡失调、眩晕等),且患侧已无实用听力时,如内科疗法无效,可考虑经乳突行迷路切除术。但必须先做全面的耳科和神经科检查、血化验及颞骨X线片检查,以除外梅毒、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及听神经瘤。如双侧难听,尤其伴双侧前庭功能减退,则应对术后听力及平衡功能作充分估计,是否手术,必须慎重考虑;如决定手术,应做那一侧,亦须慎重考虑。如健侧前庭功能减退或丧失,此手术将引起患侧前庭功能丧失,不可不慎。手术方法:仰卧位,头转向健侧,使患耳在上。全麻加局麻。耳后切口。单纯乳突凿开,去  相似文献   

6.
平衡三联及中枢整合在人体平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的维持需要前庭、视觉、本体感受器(又称为平衡三联[1])提供的外周感觉信息,中枢神经系统对这些感觉信息进行复杂的整合.并通过前庭眼反射进行视觉定位和前庭脊髓反射进行姿势反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感觉输入不充分,或中枢整合功能异常都可能导致平衡障碍甚至跌倒,另外平衡维持还与注意力和心理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7.
Cogan氏综合征少见,以一侧或双侧迅速进展的感觉神经性聋、平衡失调和反复发作的间质性角膜炎为特征。作者报告18例,指出症状多变,多迅速进展至全聋且可侵犯全身各器官而致死。及时采用类固醇治疗能挽救某些患者的听力。18例中男5女13,年龄12~54岁,平均32岁。13例有听觉前庭症状和体征、继之迅速发生眼部症状,一般先发生一侧高音调耳鸣和迅速进展的波动性感觉神经性聋,数日内另耳发生同样症状。17例有前庭症状,一些患者出现典型的内淋巴积水性眩晕,更多患者则诉不平衡或不稳感,行走或站立时欲倒向一侧。另5例与前述13例不同,其中2例眼部症状出现前2年双耳听觉前庭机能即出现严重障碍;1例在出现听觉前庭机能障碍前2  相似文献   

8.
马尔堡耳鼻喉科医院住院的突聋患者27%伴有平衡功能障碍,而所谓前庭卒中者很少(5%)同时有感音性听力下降。本研究将单有听觉和平衡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与47名有合并损害症状患者的流行病学数据、病史、体征、检查结果和病程进行比较。进行听力学及眼震电图的动态观察,以探讨开始发生的功能损失与功能恢复间是否有关。此外,还详细研究耳蜗前庭性疾病在听力改善与平衡恢复(复原或代偿)间的相关性。讨论这种机理不明的突发合并损害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还是突聋与前庭卒中间的临界或过渡形式,进而提出此型疾病与梅尼埃病的鉴别标准。  相似文献   

9.
机体的平衡控制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感觉功能,需要来自视觉、前庭和本体感觉系统的传人信息,并由中枢参与处理。其主要中枢部位在前庭核,引发各种运动反应,如视觉系统和前庭系统之间的视动反射(控制凝视稳定)、前庭脊髓反射(控制姿势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双侧前庭功能低下的诊断及治疗是较为困难的,近年来,随着国内眩晕工作的深入,以及Barany学会国际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发表了双侧前庭病的诊断标准,对这类疾病的认识正在逐渐深入。双侧前庭功能低下的治疗是棘手的,目前并无药物治疗,绝大部分应用临床的手术并不能改善这类患者症状,目前国外正在研制的前庭植入技术距离临床应用仍有较大距离。目前研究表明,前庭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双侧前庭功能低下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治疗(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herapy,VRT)对平衡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对76例平衡障碍患者根据单、双侧及针对性康复原则随机分为四组,A组(单侧)29例为单纯药物组,B组(单侧)29例为药物联合前庭康复组;C组(双侧)9例为单纯药物组,D组(双侧)9例为药物联合前庭康复组,分别给予药物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或单纯药物治疗,疗程4周,采用前庭症状指数(vestibular symptom index,VSI)主观评估,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功能性伸手试验及Fukuda踏步试验评估平衡功能,比较各组的疗效。结果 4组患者治疗后VS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无论单侧或双侧平衡障碍患者,药物联合前庭康复治疗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功能性伸手试验、Fukuda踏步等平衡功能均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均为P<0.01)。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平衡障碍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前庭康复训练可作为前庭功能减退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的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12.
眼震是估价前庭功能最可靠的方法之一。许多前庭功能试验均利用前庭动眼反射之眼震,如冷热试验及旋转试验。而视觉固定在维持平衡中占有主要地位。临床视觉固定障碍时可出现凝视眼震及急扫追踪性眼震(Saccadie Pursuit eye movements)。Demanez及Hart在闭眼、睁眼时应用冷热试验比较眼震振幅及频率来检查视觉固定,并称之为“眼球固定指数”。Alpert谓视觉固定减退与后颅窝病变关系密切。本文目的旨在证明冷热试验之视觉抑制,从而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突发性聋是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部分患者伴有眩晕、耳鸣等不适症状。内耳的血供主要来自椎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分出的内听动脉,内听动脉为终末支动脉,后循环供血不足会引起耳蜗缺血,导致听功能和(或)平衡功能障碍,故内耳血供障碍学说作为突发性聋的发病原因之一受到重视。由于听觉前庭损伤可先于后循环缺血的症状或体征发生,因此听觉前庭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适当处理可提供防止梗塞进展到后循环较大区域的窗口期。临床医师应考虑急性听觉前庭损伤可能预示即将发生后循环区域梗死的可能性,尤其是当患者在脑磁共振成像上有基底动脉闭塞性疾病时。  相似文献   

14.
偏头痛性眩晕的神经耳科学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偏头痛相关的眩晕(migrainous vertigo,MV)的临床特点,了解听觉与前庭系统受累的情况以及功能障碍的范围和程度,判断偏头痛相关眩晕是中枢性抑或外周性眩晕。方法22例急性(5例)或亚急性(17例)MV检查包括神经一耳科学检查、自发性眼震和位置性眼震记录以及听力学检查。结果22例患者男6例,女16例。15例次有偏头痛,17例次有运动病,15例次有偏头痛或运动病家族史,1例次有视觉先兆,7例次对运动敏感(身体运动或改变头位出现眩晕),4例次畏光,6例次畏声,5例次失眠、情绪影响易引起眩晕发作,2例次与月经期关系密切。眩晕持续数分钟到1天。纯音测听异常9例,均为轻至中度感音神经性聋。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双侧异常3例,单侧异常10例。主观垂直视觉检查均正常。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异常14例(13例为患侧低振幅,1例为患侧P13波潜伏期延长)。前庭双温检查异常3例;中枢性异常眼动11例,其中视动性眼震低增益9例,1例扫视过冲,1例摇头试验出现垂直眼震,同时高刺激听性脑干反应异常者10例,1例正常。4例患者有位置性眩晕,但均不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结论偏头痛性眩晕应作为外周或中枢性眩晕的一种常规鉴别诊断的疾病,可为中枢性或外周性眩晕。  相似文献   

15.
Ohm(1921)首先描述了视动后眼震(Optokinetic after-nystagmus,OKAN)。只要视动性眼震(OKN)视靶刺激持续时间够长,并消除视固定的影响和保持警觉状态,OKAN就能持续一定时间。在童年患脑膜炎所致的双侧迷路功能丧失者,OKAN明显减弱或缺失。设想左向、右向的OKAN分别由不耦合的神经径路产生,故单侧迷路功能受损时,OKAN应是左/右不对称。作者们对前庭功能正常、双侧前庭功能受损和单侧前庭功能全部或部分受损三种情况的受试  相似文献   

16.
视觉、前庭觉、本体感觉共同维系身体平衡。当前庭损伤后,患者出现眩晕等症状。近年来,眩晕疾病的诊治成为临床热点之一,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循环缺血、偏头痛眩晕等相关  相似文献   

17.
前庭疾病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常在前庭系统发生病变或受到非生理性刺激时出现,患者可出现平衡失调、眼球震颤、眩晕等前庭功能障碍以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悸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表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这些症状在人或动物身上都可通过前庭代偿机制在数周或数月得到改善,但代偿的时间和最终的恢复水平都有极大的个体差异,所以研究前庭代偿的机制对提高前庭疾病的治疗效果意义重大。由于临床伦理的诸多限制,建立相应动物模型成为了研究前庭代偿机制的重要手段。目前的建模方式主要有:手术切除、化学性迷路破坏、手术+化学方法破坏迷路及空气注射。经过各国科研工作者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也取得了诸多可喜成果,但还远远不够。明晰前庭代偿机制并指导临床的诊疗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建立相似性高、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十分必要。在此综述已有模型为研究人员构建合适模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建立手术加化学方法破坏大鼠迷路的前庭代偿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方法:动物全身麻醉后行手术加化学方法建立模型,出现单侧前庭功能丧失症状后,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段记录其自发性眼震频率、头偏斜及失衡行为评分。结果:通过对动物自发性眼震、头偏斜及失衡行为的定量观察,各时间段的失衡程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结论:手术加化学方法破坏大鼠迷路的前庭代偿模型是一个很好的模型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19.
1前庭功能评价的概貌前庭功能评价包括前庭-眼反射(VOR)功能评价和前庭-脊髓反射(VSR)评价。近来一些新的评价手段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如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MP)、主观垂直或水平视觉(SVV/SHV)评价、动态视敏度(DVA)评价和前庭高频刺激的视频头脉冲(vHIT)评价等。通过前庭功能评价,实现对前庭功能完全或部分损伤的定量分析;作为单侧、双侧前庭病或功能性眩晕的诊断或鉴别诊断的依据;提供前庭功能损伤后前庭代偿的客观依据等。  相似文献   

20.
静态姿势描记法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对144例前庭周围性疾病患者进行静态姿势描记法检测动摇图形、轨迹及参数。方法 对梅尼埃病、突发性聋伴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迷路震荡、前庭药物中毒和前庭神经元炎等144例患者在睁、闭眼状态站立进行平衡功能检查。结果 梅尼埃病急性期和间歇期患者动摇图类型以求心和中间型为多数,外周面积较小;1/3间歇期患者单位面积轨迹长超过正常范围。前庭周围性疾病患者若Romberg率超过正常范围,当睁眼时这些患者中的大部分外周面积在正常范围。BPPV患者静态姿势描记法各参数在正常范围。结论 梅尼埃病患者具有良好的前庭代偿能力,前庭周围性疾病者睁眼时外周面积正常,此特点有助于前庭周围性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