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萧蕊英 《广州医药》2012,43(6):63-65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病人经鼻气管插管发生痰痂堵塞气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2007年7月-2011年11月本院神经外科病人95例经鼻气管插管中发生痰痂堵塞气道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应的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正规准确的护理减少了的气管插管痰痂的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正确的有效吸痰方法和按需气道湿化能提高人工气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分析人工气道异常的发病情况,致病因素及其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人工气道异常情况的发生及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分析;回顾其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运用X^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气道堵塞和意外拔管是较为常见的人工气道异常情况,气道堵塞与留管时间相关,痰痂堵塞是主要原因,意外拔管与插管途径、意识精神状态、无效固定不牢密切相关。结论严密监护、积极的护理预防是减少气道堵塞和意外拔管发生和进行早期诊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周莉 《中国医学创新》2013,(26):122-123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内痰痂的成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分析经过治疗的36例建立人工气道并发痰痂的EICU患者临床护理资料,总结痰痂形成的原因并施予合理的护理手段。结果:气道湿化不足、吸痰操作不合理、误吸是形成痰痂的主要原因。结论:人工气道内痰痂的形成容易并发肺部感染、堵塞气道,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痰痂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庞流芳 《齐鲁医学杂志》2016,(4):475-477,48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ICU非机械通气病人人工气道堵塞率的效果。方法于我科选取留置人工气道的非机械通气病人,以2015年7—11月实施品管圈活动的65例病人为观察组,以2015年1—5月未实施品管圈活动的61例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工气道堵塞率、留置人工气道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外科ICU非机械通气病人人工气道堵塞率从11.48%降至1.54%,留置人工气道时间从(9.43±8.97)d降至(6.15±6.14)d,ICU住院时间从(13.11±11.43)d降至(8.21±7.26)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3,t=2.37、2.86,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改善人工气道的管理,有效降低ICU非机械通气病人人工气道堵塞率,显著缩短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人工气通湿化不同方法的效果,探究雾化吸入在人工气道中应用效果和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保证气道的通畅,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 将20例危重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将湿化液加温加湿,通过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手工方法进行间断气道湿化.结果 观察组发生刺激性咳嗽,痰液粘稠度,导致堵塞者,肺部感染机会、缺氧机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雾化吸入,结合规范护理流程,熟练掌握人工气道管理方法,更有利于达到气道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人工气道痰液堵塞现象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12月收治的124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心电监护、末梢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根据病情选择A/C机械辅助通气。对照组实施常规气道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采用护理干预后,人工气道内痰液堵塞现象明显减轻,对照组发生痰液堵塞44例,试验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62,P=0.000)。护理干预后人工气道内痰液黏稠度明显降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为Ⅰ、Ⅱ、Ⅲ度分别为4、26、32例;试验组分别为12、36、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56,P=0.002)。结论:护理干预对人工气道痰液堵塞现象有明显改善作用,护理干预的推广应用将大大减轻患者生理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张灵雅 《基层医学论坛》2013,(20):2686-2687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套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11年8月—2013年1月36例气管切开患者,采取人工气道温湿化管理,保持适当的气囊内压力及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经积极采取综合护理措施,36例气管切开患者均未发生套管堵塞,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预防气管套管堵塞。  相似文献   

8.
薛曌平  宋敏  昝涛  于慧  张冬艳 《吉林医学》2010,31(16):2533-2534
目的: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从而保证机械通气的疗效及控制或减少呼吸道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32例行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方法。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病情平稳转回普通病房23例,治愈6例,死亡3例,1例出现气道堵塞,无气管插管脱管现象,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5例。结论:对于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机械通气的疗效;妥善的导管固定,保证适宜的气道湿化和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按需吸痰,做好口腔冲洗和口腔护理是减少肺部感染,保证机械通气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11例人工气道意外拔出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人工气道意外拔出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调查分析在我科ICU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的380例次患者,记录发生人工气道意外拔出的次数发生时的情况,分析可能的原因。结果:有11例发生意外拔管,发生率为2.89%;其中,经口插管8例,经鼻插管2例,气管切开1例;危重患者9例,手术患者2例;清醒患者9例,昏迷患者2例。结论:通过增进患者的舒适感、解除沟通障碍、及时适当的肢体约束、积极有效的镇静、切实有效的固定、加强气囊的管理、正确的护理操作、合理的护士排班、鼓励患者重拾信心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人工气道的意外拔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的方法,以更好地预防气管切开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择40例喉部分切除术后气管切开的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预防人工气道感染、堵塞、保持合适湿润度等.结果 人工气道发挥良好的通气功能,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人工气道的合理管理能明显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的愈合.  相似文献   

11.
对于重病患者,呼吸的顺畅、有效通气的维持以及气体交换的充分都是在急救与治疗过程中顺利进行抢救工作的最基本环节.对重症病人进行人工气道的护理,可以降低气道伤口的感染率,而且还能避免气道堵塞以及肺部的感染与并发病的发生.因此说,人工气道护理是成功抢救的保障.这篇文章就关于重病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做一个详细的解说,希望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粘痰痂堵塞气道的原因、急救措施及预防。方法:对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均为粘痰痂堵塞气管或气管套管而发生严重呼吸困难。因抢救及时得当,无1例窒息死亡。结论: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经历长时间全麻或大手术的老年患者,气管切开后易发生此并发症。引起粘痰痂堵塞气道的原因还有气管粘膜干燥及损伤,使纤毛运动发生障碍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分析ICU留置人工气道患者发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原因,为加强人工气道患者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7月-2018年6月ICU留置人工气道的患者进行追踪调查,由危重症护理小组每月对ICU留置人工气道患者调查,专人查阅相关护理记录,调查人工气道患者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的情况和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发生原因共同讨论制定干预措施。结果:共调查分析了318例ICU留置人工气道患者,发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患者19例,发生率为5.97%。其中留置气管插管患者发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16例,占84.21%;发生部位前3位的人工气道患者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是口角、颈部及上颚,按照压力性损伤护理指南给予干预处理后,16例患者压疮愈合,愈合时间6~14 d,平均(7.54±2.36)d,2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ICU留置人工气道患者发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原因为多方面的,医护人员对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认识和干预是重要的防控手段。提示ICU留置人工气道患者应关注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重点在于观察及预防,及时进行干预,减除压迫和进行局部保护。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已经成为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的主要措施之一。但随之发生导管堵塞也成为机械通气治疗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常规进行气道护理的情况下,仍有部分病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导管堵塞,导致患者危险因素增加。现对我院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发生导管堵塞的原因加以分析并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有效预防导管堵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例气管插管患者2次痰痂堵塞形成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使用机械通气后2次形成痰痂的高龄患者,寻找影响痰痂堵塞主要危险因素,然后进行了正确的适时吸痰技术、气道湿化、气管插管等有效措施.结果:患者气道得到了有效护理,避免了再次痰痂堵塞.结论:正确适时吸痰、充分气道湿化、适时更换插管、及时发现痰痂堵塞先兆是预防气管插管高龄患者形成痰痂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朱兰  陆娟  王英 《实用医技杂志》2013,20(3):351-352
<正>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严重呼吸衰竭重要而有效的方法,能够增加通气量,纠正缺氧,降低呼吸功耗,纠正呼吸衰竭,为原发病的诊治提供了重要保障。机械通气患者由于病情危重,人工气道的建立,上呼吸道生理防御功能破坏或原发疾病等原因肺部感染难以控制,气道分泌物易积聚在气道深部,难以排除,造成气道堵塞、肺不张,低氧血症。纤维支  相似文献   

17.
在ICU危重患者的急救和治疗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是争取救治时间,保障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确保各项治疗顺利实施的首要环节,其中人工气道的有效建立尤为重要。在护理工作中对有创人工气道管理不善,将会引起人工气道创口感染和堵塞、  相似文献   

18.
人工气道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人工气道作为抢救危重病人的主要手段之一,已被临床医护人员所采纳。加强人工气道管理,可确保气道通畅,防止胃内容物返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有效的机械通气,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将人工气道护理现状与对策综述如下。1 人工气道的种类1.1 口含管 又称通气管,主要用作人工通气道,保持呼吸通畅,防止昏迷病人舌后坠,堵塞气道。另外,也便于分泌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护理方法,从而有效降低人工气道相关的各种并发症,提高治疗护理效果。方法找出与护理相关的高危因素,对86例人工气道患者采用导管气囊以适当压力持续充盈,适时吸引分泌物,气管切口氧疗,湿化气道等方法。结果86例人工气道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0例,占11.6%,无气管缺血性损伤、导管阻塞、脱管的发生。结论对人工气道患者采用气道湿化,气管切口氧疗,导管气囊以适当压力持续充盈,并进行适时吸引分泌物,可有利于预防肺部感染和导管脱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王静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9):913-914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患者最佳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选择建立人工气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试验组60例,对照组采用气道内间断滴入加湿法,试验组采用微量输液器持续滴入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120例患者中对照组痰痂形成率、肺部感染率大于试验组。结论人工气道患者采用微量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成本低、操作简单,能有效防止痰痂的形成,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