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均接受BTX-A注射治疗,治疗后进行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物理疗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作业治疗及家庭训练。在治疗前与治疗3 个月后,分别用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MAS)评定患侧上肢肌张力、关节量角器法测量患侧腕关节主动背伸角度、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PDMS-II)进行患侧手精细运动商(FMQ)的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估ADL 能力以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患儿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结论BTX-A注射治疗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能明显降低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脑瘫患儿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例,采用BTX-A神经阻滞治疗肌痉挛,剂量为2~3IU/kg;对照组14例,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评定方法包括综合疗效分析,马若飞法,Ashowrth量表测定法,关节活动度测量和步态分析。结果按马若飞标准评估,治疗组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64.3%),前者的Ashowrth分级和关节活动度也显著优于后者(P均<0.05)。步态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上肢肌群姿势及下肢步态明显改善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BTX-A肌肉注射疗法能有效地缓解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肌肉痉挛,改善四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足底压力改变的影响。方法:213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BTX-A组108例(BTX-A注射结合物理治疗)和对照组105例(单纯物理治疗)。2组患儿在医院接受2周康复治疗,之后在家接受10周家庭康复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12周,对2组患儿进行以下评定:足底压力测试仪测试足底各区压力占全足的百分比,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中的站立与步行功能项评定粗大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痉挛程度,医师等级评价量表评定步态。结果:BTX-A组的足底各区压力分布、站立和步行功能、痉挛程度和步态,在治疗后2周、12周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各项评分在治疗12周后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2周,2组间的足底各区压力分布、站立和步行功能、痉挛程度和步态进行比较,BTX-A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TX-A注射结合物理治疗更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足底压力分布、缓解其肌肉痉挛、提高其步行能力、改善其步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结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站立与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BTX-A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BTX-A组采用BTX-A注射下肢痉挛肌群结合功能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单纯的功能训练。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进行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和E两项评分。结果:治疗后2周、3及6个月时,2组患儿CSS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且在治疗后3及6个月时BTX-A组CS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GMFM(D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且在治疗后3及6个月时BTX-A组GMFM(DE区)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肉毒毒素注射和单纯的功能训练均能缓解脑瘫患儿肢体痉挛,改善运动功能,但BTX-A注射结合功能训练能更有效缓解脑瘫患儿的肢体痉挛,提高其运动能力,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的步态,提高其站立与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肌筋膜牵伸放松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痉挛及上肢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传统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患儿则辅以肌筋膜牵伸放松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及Ashworth改良肌张力评估量表对2组患儿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上肢运动功能及肌张力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儿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肌筋膜牵伸放松疗法能有效缓解痉挛性脑瘫患儿上肢痉挛,提高上肢精细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作业疗法对痉挛型偏瘫类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64例根据家属意愿分为康复组25例和联合组39例;2组均予运动训练,康复组在运动训练基础上予作业疗法,联合组予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作业疗法,疗程共3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2组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和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和MBI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康复组(均P<0.05);联合组患儿上肢功能改善总有效率82.1%,高于康复组的总有效率60%(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作业疗法能显著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的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A型肉毒毒素(BTX-A)阻滞术缓解脑瘫患儿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2004 年1 月~2011 年12 月本院收治47 例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25)和试验组(n=22)。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上肢BTX-A 阻滞术治疗。根据试验组患儿体重和改良Ashworth 评分(MAS)来确定BTX-A 剂量,每次用量在30~110 IU 之间,平均(50.7±12.7) IU。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MAS、简易上肢功能检查法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M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上肢功能评分均有提高(P<0.05),试验组提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BTX-A可有效降低脑瘫儿童的上肢肌张力,有助于上肢运动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改良强制性诱导训练(MCIMT)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手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及MCIMT,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DCS治疗,2组患儿均在入院时及康复治疗8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UE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儿偏瘫侧MAS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UEF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UEFT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3岁以上患儿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3岁以上患儿MBI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DCS结合MCIMT能改善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手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下肢痉挛肌群联合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站立姿势平衡控制功能的影响。 方法67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BTX-A组35例,对照组32例。BTX-A组患儿采用BTX-A注射下肢痉挛肌群和康复训练,对照组患儿仅接受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每天1次,每次约90 min,每周治疗5次,连续2周,每隔3个月治疗2周,共治疗20次。指导家长于其它时间实施家庭康复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采用平衡测试仪对患儿进行站立平衡功能评定。 结果2组患儿睁眼、闭眼状态下的身体重心动摇大小的幅度(轨迹长和外周面积)和身体稳定性(摆幅指数),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与治疗前比较,身体重心动摇的幅度均有减小,身体稳定性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组间比较,BTX-A组患儿身体重心动摇的幅度减小更明显,身体稳定性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下肢痉挛肌群给予BTX-A注射,能明显提高患儿的站立姿势平衡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0.
肉毒毒素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局部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83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30例,均采用BTX-A局部肌肉注射和推拿治疗;观察组同时结合系统的康复训练等。治疗前后均以改良阿氏量表(MAS)评分肌张力,运动评价量表(PRS)评定运动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MAS评分均明显下降,PRS评分明显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表现更明显(P<0.05)。结论:局部肌肉注射BTX-A结合系统康复训练能有效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改善步态、提高行走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与康复训练和药浴相结合治疗脑瘫患儿痉挛的效果。方法80 例痉挛型和混合型脑瘫患儿分为两组,每组40 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观察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进行康复训练和药浴。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 个月后,两组患儿MAS评分、GMF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和药浴能降低肌张力,有效提高痉挛型和混合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肉毒毒素A治疗痉挛型脑瘫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肉毒毒素A(botulinum toxin A,BTX-A)在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7例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接受正规康复训练,治疗组辅以痉挛肌注射BTX-A,观察商组患儿的内收肌角与回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治疗组患儿的内收肌角、ADL改善精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康复训练仍是有效的脑瘫治疗手段,BTX-A局部注射作为一种重要的输助方法,可为康复训练提供良好时机,两者结合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在脑瘫康复治疗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基于中文版上肢技巧质量测试(Ch-QUEST)的个体化训练联合镜像疗法(MT)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SHCP)患儿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SHCP患儿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观察1组(15例)和观察2组(15例)。3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作业疗法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增加40 min的常规上肢功能训练;观察1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25 min的常规上肢功能训练和15 min的MT训练;观察2组则增加10 min的常规上肢功能训练、15 min的MT训练和15 min的Ch-QUEST个体化训练。以上训练均为每天1次,每周5 d,连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治疗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88(GMFM-88)、Carroll上肢功能评估(UEFT)、儿童功能独立性评估(WeeFIM)和握力、捏力测试系统分别评估3组患儿的粗大运动能力、手功能、ADL能力以及患手的握力和捏力。观察2组患儿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另进行Ch-QUEST评估。 结果 治疗后,3组患儿的GMFM-88、UEFT、WeeFIM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2组治疗后的GMFM-88评分[(229.13±10.91)分]、UEFT评分[(86.93±8.10)分]和WeeFIM评分[(102.07±16.42)分]均显著优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儿手部的握力峰值和后60%平均握力值,以及拇指与示指的捏力峰值和后60%平均捏力值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2组治疗后的手部的握力峰值和后60%平均握力值,以及拇指与示指的捏力峰值和后60%平均捏力值均显著优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h-QUEST指导下的个体化训练联合MT训练可更好地改善SHCP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46例伴有上肢功能障碍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2组均应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还应用CIMT。在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上肢痉挛改善情况,应用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UEFT)测试与日常生活活动有关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患儿MAS得分在治疗8周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UEFT评分在治疗4周、8周与治疗前比较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8周,治疗组UEF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MT可提高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心控制训练方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0 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训练配合针灸、电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控制训练。共治疗3 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和躯干控制测试(TCT)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TCT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核心控制训练能加强躯干的控制能力,可进一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联合A型肉毒毒索(BTX-A)局部注射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60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康复治疗联合BTX-A局部注射;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关节屈曲度、步态等临床指标。结果治疗组患儿各项临床评价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联合BTX—A局部注射可提高脑性瘫痪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强制性诱导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纳入符合条件的2~3岁偏瘫型脑瘫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儿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辅以强制性诱导疗法,用限制性手托在患儿清醒状态下对健侧上肢持续固定3 h,期间对患侧手进行一对一强化训练,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4周;观察组在强制性诱导疗法的基础上对患儿健侧大脑皮质运动区给予1.0 Hz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每次2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用Peabody精细发育量表(PDMS-2 FM)和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对患儿手的抓握、对捏和整个上肢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的PDMS-2 FM评分[对照组(72.23±8.55)分、观察组(77.41±9.44)分]和UEFT评分[对照组(24.67±5.14)分、观察组(29.78±6.28)分]均较组内治疗前[对照组(65.57±9.14)和(13.22±5.21)分;观察组(65.62±9.16)和(13.06±6.09)分]有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的PDMS-2 FM和UEFT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强制性诱导疗法能有效改善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促进精细运动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