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柳氮磺吡啶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给予柳氮磺吡啶4g/d,分4次口服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蒙脱石散3g,甲硝唑0.4g,地塞米松10mg,0.9%氯化钠100mL保留灌肠,2/d。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优、良人数比对照组多(P﹤0.05),差人数比对照组少(P﹤0.01);中远期疗效优人数比对照组多(P﹤0.05),差人数比对照组少(P﹤0.01)。结论柳氮磺吡啶口服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D4^+ CD25^+和CD8^+ CD28^-调节性T细胞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发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的外周血、脾脏、结肠的改变及其作用。方法 建立TNBS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设对照组、建模后1周及3周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氢化泼尼松(PSL)治疗组(在建模1周后分别每日给予SASP及PSL灌胃,治疗2周)共5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脾脏和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单个核细胞中CD4^+ CD25^+和CD8^+ CD28^-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变化;肠道积分评定组织学变化。结果 成功建立了TNBS大鼠模型。CD4^+ CD25^+ T细胞:建模后第1周在外周血、脾、结肠均较对照组升高,至第3周已恢复至对照组水平,SASP治疗后无变化,PSL治疗后在外周血、脾、结肠均明显低于建模后3周组。CD8^+ CD28^- T细胞:建模第1周在外周血、脾、结肠均较对照组升高,至第3周仍高于对照组水平,SASP治疗后在脾、结肠中较建模后3周组下降。PSL治疗后在外周血、脾、结肠均明显低于建模后3周组。结论 CD4^+ CD25^+和CD8^+ CD28^-这两种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实验性结肠炎发病的不同阶段中起着一定作用,且以局部作用为主。CD8^+ CD28^- T细胞可能与慢性炎症变化成正相关。PSL、SASP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均有明显疗效,PSL可减少CD8^+ CD28^- T细胞量,较SASP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寻求较好的药物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2年8月于我院消化科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康复新保留灌肠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两组在性别、年龄等因素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满意度高,两组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保留灌肠联合柳氮磺吡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的满意度高,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4和IFN-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4和IFN-γ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和酶免法对37例白癜风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IL-2、IL-4和IFN-γ的检测,并与35名正常人组作比较。结果:白癜风患者在治疗前血清IL-2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IL-4、IFN-γ水平则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6个月后,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存在自身免疫调节的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了区域性麻醉和全身麻醉对手术病人血清IL-4、IFN-γ和IL-18水平影响的临床分析。方法: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肺癌病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静吸复合全麻组(B组),每组32例。在麻醉诱导前、手术切皮和手术开始后1h,抽取静脉血3ml,分别测定血清IL-4、IFN-γ和IL-18含量。结果:A组病人,其血清中三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在切皮和术中1h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B组血清IL-4、IFN-γ和IL-18含量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时段B组IL-4、IFN-γ和IL-18含量比A组含量为低(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能明显降低IL-4、IFN-γ和IL-18含量。  相似文献   

6.
外源性IFN-α治疗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血清IL-4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一用组用干扰素α(IFNα)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动态检测,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为我院接受INFα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共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36.04±9.35岁。全部患者治疗前血清HCVRNA均呈阳性(PCR检测),ALT测值高于正常水平。受试者根据IFNα的用量分为低(300万U)、中(900万U)及高(1500万U)3个组,隔日注射1次,持续24周。于治疗开始当天、治疗结束与治疗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对小鼠情绪行为以及血清IFN-γ、IL-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应激组,每组25只。采用自制的束缚制动方法建立慢性心理应激模型,应激后进行旷场实验和悬尾实验,摘眼球取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应激组小鼠在旷场实验中的中央格停留时间显著延长(P0.01),探究活动显著减少(P0.01),粪便次数显著增多(P0.01);悬尾实验中,应激组小鼠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1);应激组小鼠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理应激可以导致机体行为发生改变,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同时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了小儿急性肾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2、IL-4和IFN-γ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对32例急性肾炎患儿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IL-2、IL-4和IFN-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儿作比较.结果:在治疗前急性肾炎患儿血清IL-4和IFN-γ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儿组(P<0.01),而IL-2...  相似文献   

9.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血清Th1/Th2代表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在发病中的作用。44例患者(轻症组20;重症组24)按病期采集血液,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IL-12、IFN-γ和IL-4,并同步检测血像和BUN。结果发现,从发热期至多尿期血清IL-12含量均见升高,轻症组的峰值为1.42±1.10μg/L,重症组的峰值为2.11±2.13μg/L,皆显著高于对照组(0.56±0.10μg/L)水平。IFN-γ的变化情况与IL-12相似,轻、重二组之峰值分别为15.95±18.05μg/L和5.94±8.24μg/L,与对照组(0.27±0.15μg/L)相比,有显著性差异。IL-4在病程中变化不明显;IL-12之变化曲线与血尿素氮(BUN)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而与血小板(BPC)的变化趋势相反。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中IL-12、IFN-γ大量释放,而IL-4相对不足、导致Th1/Th2细胞平衡偏移,产生多器官免疫病理损伤。对症积极治疗可改善本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了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食管癌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和吗啡组(B组),每组30例。分别于术前0.5h静注氟比洛芬酯或安慰药英脱利匹特,术后距第1次给药6h再次静注氟比洛芬酯或英脱利匹特。两组患者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于麻醉前,手术开始后2h、6h、24h分别应用放免法和酶联法测定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结果:与麻醉前比较,两组IFN-γ、IL-4水平在术后2h、6h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24h仍未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与B组比较,A组IL-4、IFN-γ升高幅度较小。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较单用吗啡镇痛可降低血清IFN-γ、IL-4水平,从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时组织及血清中IL-8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UC)的组织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 8(IL - 8)的含量 ,了解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 34例经内镜检查证实的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和血清标本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IL - 8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UC组中病变局限组血清和组织中IL - 8含量分别为(1 81 5 7± 2 6 6 7)ng/L、(71 4 80± 1 84 30 )pg/mg病变广泛组血清和组织中IL - 8含量分别为 (2 1 7 91± 5 8 1 1 )ng/L、(1 0 5 6 5 0± 30 8 1 0 )pg/mg与 32例正常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UC患者的组织和血清中IL - 8含量明显升高 ,随着病变范围的扩大和病变程度的增加 ,其含量亦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IFN-γ和 IL-4 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易感性及血浆IFN-γ、IL-4和IgE的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100例哮喘儿童和122例对照儿童IFN-γ基因-179G/T、 IL-4 基因-33C/T和-589C/T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法检测IFN-γ基因+874A/T位点基因型;毛细管电泳法检测IFN-γ基因CA重复序列基因型;ELISA法测定血浆IFN-γ、IL-4和IgE。结果: 100例哮喘儿童和122例对照儿童IFN-γ基因-179位点均为GG纯合子,未检测到突变基因型。IFN-γ基因+874A/T位点和CA重复序列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哮喘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874位点多态性与血浆IFN-γ水平相关,AA基因型IFN-γ含量低于AT基因型(P<0.05)。 IL-4 基因-33C/T和-589C/T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哮喘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33和-589位点TT基因型外周血IL-4和总IgE浓度均高于CT基因型,只有-33位点与血浆IL-4水平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IFN-γ基因+874A/T和CA重复序列多态性可能与儿童哮喘无相关性,+874A/T位点多态性与IFN-γ水平相关。 IL-4 基因-33TT和-589TT基因型可能为儿童哮喘的易感基因型,-33位点多态性与IL-4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和种类的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23(IL-23)/IL-17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例UC活动期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直接涂片镜检和传统细菌培养鉴定法分析菌群分布;利用real-time PCR检测菌群种类的变化;常规检测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经结肠镜活检取UC患者正常及病变肠黏膜组织,进行Mayo评分和Baron分级,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观察IL-17和IL-23表达的改变。结果:(1)与对照组比,活动期UC患者菌群失调程度明显升高(P0.05);(2)需氧培养结果表明,活动期UC患者的大肠杆菌数量较正常人显著降低(P0.01),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加(P0.01);厌氧培养结果发现,活动期UC患者的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较正常人显著减少(P0.01);(3)目标菌属定量分析表明,UC患者粪便中大肠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相对定量较正常人显著降低,肠球菌数量明显升高(P0.01);(4)与对照组相比,UC患者血红蛋白无明显改变,白蛋白明显降低(P0.05),血沉和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P0.01);(5)UC患者Mayo评分显著升高(P0.01),Baron分级显著增加(P0.01),结肠组织病理改变明显(P0.01);(6)与对照组比较,UC患者表达丰富的IL-17和IL-23(P0.01);(7)相关性分析表明,IL-17和IL-23表达的平均吸光度与Baron分级(r=0.717,P=0.02;r=0.849,P=0.016)和病理组织学评分(r=0.660,P=0.030;r=0.675,P=0.032)呈正相关;同时,IL-23表达的平均吸光度与大肠杆菌数量呈明显负相关(r=-0.669,P=0.025),与肠球菌数量呈正相关(r=0.872,P=0.010),IL-17表达的平均灰度值与肠球菌数量呈正相关(r=0.764,P=0.046),但二者与其它目标菌属的数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活动期UC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改变的细菌与患者炎症程度密切相关。IL-23/IL-17轴作为UC发生发展的关键因子,与肠道菌群含量的变化可能存在一定关联,其相互作用在UC的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了Graves'眼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4、IFN-γ和TGF-β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对33例Graves'眼病患者血清IL-4、IFN-γ和TGF-β的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Graves'眼病患者治疗前血清IL-4、IFN-γ和TGF-β水平均非常显着地高于正...  相似文献   

16.
Graves'病患者血清IFN-γ、IL-2及IL-6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Graves’病患者血清IFN-γ、IL-2及IL-6的含量变化,探讨细胞因子在Graves’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血FT3、FT4、TSH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测定IL-2、IL-6含量,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FN-γ含量,分析其与Graves’病的关系。结果:治疗前GD患者、GD复发者外周血IFN-γ、IL-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L-2低于对照组(P〈0.01);缓解组外周血IL-6明显下降,IL-2明显升高,均接近正常对照组,IFN-γ含量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D治疗前外周血IFN-γ、IL-6含量与FT3、FT4呈直线正相关,IL-2含量与FT3、FT4呈直线负相关。结论:细胞因子是认识Graves’病发病机理的重要线素,细胞因子与Graves’病的病程及病情控制密切相关,细胞因子对于估价Graves’病的病情、协助诊断及判断愈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符州  杨锡强 《现代免疫学》1997,17(5):292-292,314
本文用ELISA法测定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急性期患儿20例和健康对照组15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培养上清中IL-4和IFN-γ水平。结果表明,毛支组PBMCs产生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数分别为102.46±48.22ng/L和50.41±21.36ng/L(P<0.01);IFN-γ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数分别为616.10±235.32ng/L和1468.1±503.60ng/L(P<0.01)。经直线相关分析,IL-4与IFN-γ呈明显负相关(P<0.01)。提示毛支患儿IL-4/IFN-γ产生失衡,可能与随后发生哮喘有关。  相似文献   

18.
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TNF-α、IFN-γ、IL-4和IL-10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慢性心力衰竭病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期探讨慢性心力衰竭过程免疫系统状况变化。方法:采用纯种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个亚组均10只。采用腹主动脉结扎方法制作慢性心力衰竭模型。术后每两周行超声心动图、血液动力学检测,并取静脉血放射免疫分析进行TNF-α、IFN-γ、IL-4和IL-10的检测。结果:腹主动脉结扎后3月内是心功能代偿期,6月时是心功能失代偿期。在心力衰竭进程中,TNF-α和IFN-γ先降低后升高,IL-4和IL-10水平先升高后降低。结论:心力衰竭的不同进程,免疫机制发生变化,心功能代偿期以体液免疫为主,心功能失代偿期以细胞免疫为主。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的IL-1β、IL-1RA、LMP2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病人的R-1β、IL-1RA、LMP2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及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用PCR-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FLP)方法和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方法分别对81例UC病人和114名健康者进行IL-1β、LMP2和IL-1RA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UC病人和健康者之间IL-1β、IL-1RA和LMP2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UC病人分为ANCA(+)组和ANCA(-)组后,发现ANCA(+)组IL-1RA等位基因2频率高于ANCA(-)组(13.7%对3.3%,P<0.05),其它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比较,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国汉族UC病人与IL-1β、IL-1RA、LMP2基因多态性无关联,但ANCA(+)UC病人IL-1RA等位基因2频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4、IFN-γ检测的意义。方法:通过检测不同病程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4、IFN-γ含量,并比较不同病程尖锐湿疣患者IFN-γ/IL-4比值。结果:IFN-γ/IL-4比值初发组为1.23±0.22,复发组为1.85±0.35,治愈组为3.30±0.59,对照组为3.10±0.56;IFN-γ/IL-4比值初发组低于复发组(P〈0.05),复发组则明显低于治愈组、对照组(均P〈0.01),治愈组、对照组比较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不同病程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FN-γ/IL-4比值存在明显差异,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外周血IFN-γ、IL-4含量,计算IFN-γ/IL-4比值作为评价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