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对股骨远端骨内压的近、远期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04在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2只。采取兔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而右侧不灌注作为正常对照的方法,制作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的动物模型。将32只实验兔分成5组,随机取出8只不做模型作为正常组,其余24只制作骨水泥阻塞骨干髓腔的动物模型,根据不同的观察时间段随机分成术后当天(0d),4,8,16周组,每组6只。使用生理测压仪,对正常和模型动物双侧股骨远端骨内压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32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实验侧和对照侧骨内压比较:正常组双侧股骨远端骨内压比较无差异性;造模后0d,4,8,16周实验侧骨内压明显比对照侧增高[(4.6±0.5)比(3.1±0.4)kPa,(4.8±0.5)比(3.0±0.4)kPa,(4.7±0.4)比(3.1±0.4)kPa,(4.1±0.2)比(3.1±0.4)kPa,P<0.01)。②模型后不同观察时间段骨内压比较:造模后在不同观察时间段对照侧骨内压均无差异性;实验侧处于持续骨内高压状态,4周显著高于16周(P<0.05)。结论: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严重破坏了骨内和髓内的血液循环状态,引起了一系列血流动力学变化,导致股骨远端的骨内压持续升高并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2.
骨水泥阻塞兔骨干髓腔后远侧关节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背景:临床上对骨水泥型人工关节并发症的研究已经很多,但骨水泥型人工关节植入后对远侧关节组织结构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观察。目的:观察骨水泥阻塞兔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远侧关节组织结构的改变。设计:对照观察。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材料:选用26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拘,体质量2.6~3.5kg,实验动物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国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TJ骨水泥、16#上颌窦穿刺针(外径1.6mm,内径1.05mm,长80mm)、日本Olympus公司光学显微镜(BH-2型,LM)、日本Hitachi公司透射电子显微镜(H-600,SEM)。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4在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随机摸球法取18只实验兔为模型组,其余8只不造模,作为对照组。模型组采用兔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骨水泥进行造模,实验兔麻醉后,采用髋后外方入路,根据兔存在第3转子这个特殊的解剖结构,从股骨后外方肌间隙进入,在第3转子上方仅切除大转子外侧部分而不打断股骨颈,暴露转子间窝,找到骨髓腔入口,用自制的大小合适、粗细不同的髓腔锉反复扩髓后(深度为股骨长度的1/2),反复冲洗创面,冲出破坏的骨髓组织,纱布条蘸干。按粉、液比2∶1比例调配骨水泥,持续手工搅拌,待聚合至面团状态后使用,为避免骨水泥填入股骨骨髓腔后深度无法控制,首先将一小块面团状骨水泥作成髓腔大小塞状物,用器械轻轻填入髓腔内至股骨中段狭窄处,作为髓腔塞,待10min骨水泥基本固化后,再将其重新调配好呈面团状骨水泥,用器械填入股骨髓腔内,直至填满为止。待骨水泥完全固化后,缝合关闭切口,分别于术后4,8及16周取材观察,每次取6只,对照组直接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两组实验兔实验侧远侧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和滑膜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同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左侧股骨远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标本组织学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实验兔实验侧远侧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和滑膜组织学观察结果。②透射电镜下左侧股骨远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标本组织学变化。结果:①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实验兔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和关节滑膜组织损害随时间呈进行性加重,造模后16周关节软骨破坏,骨组织结构损害,滑膜组织增生、肿胀;甲苯胺蓝染色显示造模后16周实验兔关节软骨全层失染;免疫组织化学结果:造模后16周软骨细胞Ⅱ型胶原染色阳性,关节滑膜细胞及软骨细胞TGF-β1染色阳性。②透射电镜下模型组实验兔关节软骨和骨细胞损害随时间呈进行性加重,造模16周部分软骨细胞和骨细胞坏死、崩解。结论: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导致股骨远端血循环障碍,使股骨远端骨代谢发生紊乱,最终造成远侧关节骨、软骨和滑膜组织发生了退行性病变或坏死。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严重破坏了骨内和髓内的血液循环状态,可引起了一系列血流动力学变化,导致股骨远端的骨内压持续升高并长期存在。目的:观察骨水泥阻塞兔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复方丹参对股骨远端骨内压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2008-04在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选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2只,采取兔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的方法,制作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的动物模型。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出6只作为造模后即刻组。其余36只兔随机分为2组,复方丹参注射组及生理盐水注射组各18只,再根据不同观察时点分为造模后4,8,16周组,每时点6只。复方丹参注射组造模后每只兔肌肉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2mL/d,共4周;生理盐水注射组造模后每只兔肌肉注射氯化钠生理盐水注射液2mL/d,共4周。主要观察指标:测量两组兔造模后即刻、4,8,16周实验侧骨内压。结果:造模后4,8,16周生理盐水注射组兔实验侧骨内压显著高于复方丹参注射组(P〈0.05)。生理盐水注射组兔实验侧各时点骨内压均处于骨内高压状态,造模后16周骨内压有所下降。造模后4周实验侧骨内压显著高于造模后16周(P〈0.05),其他各时点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复方丹参注射组兔实验侧骨内压在造模后4周基本恢复正常骨内压水平,造模后8,16周继续保持正常骨内压水平不变。造模后4,8,16周实验侧骨内压均显著低于造模后即刻(P〈0.05),造模后4,8,16周3个时点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可以有效降低骨水泥阻塞骨干髓腔后引起的骨内高压。  相似文献   

4.
骨水泥阻塞骨干髓腔后远侧骨内压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对股骨远端骨内压的近、远期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04在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2只。采取兔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而右侧不灌注作为正常对照的方法制作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的动物模型。将32只实验兔分成5组,随机取出8只不做模型作为正常组,其余24只制作骨水泥阻塞骨干髓腔的动物模型,根据不同的观察时间段随机分成术后当天(0d),4,8,16周组,每组6只。使用生理测压仪,对正常和模型动物双侧股骨远端骨内压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32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实验侧和对照侧骨内压比较:正常组双侧股骨远端骨内压比较无差异性;造模后0d,4,8,16周实验侧骨内压明显比对照侧增高[(4.6&;#177;0.5)比(3.1&;#177;0.4)kPa,(4.8&;#177;0.5)比(3.0&;#177;0.4)kPa,(4.7&;#177;0.4)比(3.1&;#177;0.4)kPa.(4.1&;#177;0.2)比(3.1&;#177;0.4)kPa,P〈0.01)。②模型后不同观察时间段骨内压比较:造模后在不同观察时间段对照侧骨内压均无差异性;实验侧处于持续骨内高压状态,4周显著高于16周(P〈0.05)。结论: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严重破坏了骨内和髓内的血液循环状态,引起了一系列血流动力学变化,导致股骨远端的骨内压持续升高并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5.
背景:使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延缓或阻止骨内高压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验证性观察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钻孔减压对股骨远端骨干骨内压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对照观察,于2007—07/2008—04在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 材料: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2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24只和钻孔减压组18只。模型对照组又分为术后即刻、术后4,8,16周组,每组6只。钻孔减压组又分为术后即刻、术后4,8周组,每组6只。 方法:采取兔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的方法,制作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模型。钻孔减压组造模后在股骨内髁上方1cm处用电钻钻孔达髓腔内减压(钻头直径4mm),纵行钻孔2个,必须看到骨髓溢出。钻孔减压组术后当天测压的6只,测完左侧压力后即刻用电钻将原测压孔扩大,看到骨髓溢出为止,同时再增加钻孔一个,彻底减压,作为钻孔减压术后16周组。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术后即刻、术后4,8,16周骨内压。 结果:42只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对照组4,8,16周后实验侧骨内压高于钻孔减压组实验侧(P〈0.01)。②模型对照组各时间点均处于骨内高压状态,16周时骨内压有所下降。其中术后4周高于术后16周(P〈0.05)。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钻孔减压组术后4周开始恢复基本正常骨内压水平。术后4,8,16周骨内压低于术后即刻(P〈0.05),而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钻孔减压的方法不仅能够降低骨水泥阻塞骨干髓腔后造成的骨内高压,而且可以起到长期减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对股骨远端骨密度的近、远期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04在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6只。采取兔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而右侧不灌注作为正常对照的方法,制作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的兔动物模型。将26只实验兔分成4组,随机取出8只不做模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18只制作骨水泥阻塞骨干髓腔的动物模型,根据不同的观察时间段随机分成造模4,8,16周组,每组6只。使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对正常和模型动物左侧股骨远端骨密度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26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对照组兔左侧股骨远端骨密度:0.180±0.007。②骨水泥阻塞骨干髓腔后在不同观察时间段实验侧骨密度:造模4周组低于正常对照组,造模16周组高于正常对照组,造模8和16周组高于造模4周组,造模16周组高于造模8周组(正常对照组:0.180±0.007,造模4周组:0.147±0.013,造模8周组:0.192±0.012,造模16周组:0.247±0.014,P<0.05);正常对照组与造模8周组无差异性(P>0.05)。结论: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严重破坏骨内和髓内的血液循环,导致骨内高压状态持续存在,引起股骨远端骨密度的一系列改变。  相似文献   

7.
背景:临床上对骨水泥型人工关节并发症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目前骨水泥型人工关节植入后对股骨远端影响方面的研究尚缺乏。目的:为观察骨水泥固定型人工关节植入后对股骨远端的影响提供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设计:对照观察。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材料: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清洁级,雌雄不限,体质量2.6~3.5kg。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04在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取大白兔16只,根据兔存在有第3转子这个特殊的解剖结构,采用不打断股骨颈,在第3转子上方横行锯掉大转子外侧部分,在转子间窝找到骨髓腔入口,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骨水泥,建立单纯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阻塞骨干髓腔的兔动物模型。右侧作为对照侧。模型制作后即麻醉状态下处死兔进行指标观察。主要观察指标:兔股骨大体及X射线片观察结果。结果:16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兔股骨大体解剖观察,骨水泥骨髓腔内充填良好,股骨中段以上完全阻塞,完全达到了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的目的。②X射线片显示骨水泥骨髓腔内充填良好,股骨中段以上完全阻塞,可以看到明显的骨水泥影的存在。结论:该方法成功模拟骨水泥固定型人工关节,制作了骨水泥阻塞中段以上骨干髓腔的兔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背景:临床上对骨水泥型人工关节并发症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目前骨水泥型人工关节植入后对股骨远端影响方面的研究尚缺乏。 目的:为观察骨水泥固定型人工关节植入后对股骨远端的影响提供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 设计:对照观察。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材料: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清洁级,雌雄不限,体质量2.6-3.5kg。 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04在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取大白兔16只,根据兔存在有第3个转子这个特殊的解剖结构,采用不打断股骨颈,在第3个转子上方横行锯掉大转子外侧部分,在转子间窝找到骨髓腔入口,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骨水泥,建立单纯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阻塞骨干髓腔的兔动物模型,右侧作为对照侧,模型制作后即麻醉状态下处死兔进行指标观察。 主要观察指标:兔股骨大体及X射线片观察结果。 结果:16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兔股骨大体解剖观察,骨水泥骨髓腔内充填良好,股骨中段以上完全阻塞,完全达到了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的目的。②X射线片显示骨水泥骨髓腔内充填良好,股骨中段以上完全阻塞,可以看到明显的骨水泥影的存在。 结论:该方法成功模拟骨水泥固定型人工关节,制作了骨水泥阻塞中段以上骨干髓腔的兔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骨水泥阻塞骨干髓腔后远侧骨干骨密度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对股骨远端骨密度的近、远期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04在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6只。采取兔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而右侧不灌注作为正常对照的方法,制作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的兔动物模型。将26只实验兔分成4组,随机取出8只不做模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18只制作骨水泥阻塞骨干髓腔的动物模型,根据不同的观察时间段随机分成造模4,8,16周组,每组6只。使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对正常和模型动物左侧股骨远端骨密度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26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对照组兔左侧股骨远端骨密度:0.180&;#177;0.007。②骨水泥阻塞骨干髓腔后在不同观察时间段实验侧骨密度:造模4周组低于正常对照组,造模16周组高于正常对照组,造模8和16周组高于造模4周组,造模16周组高于造模8周组(正常对照组:0.180&;#177;0.007,造模4周组:0.147&;#177;0.013,造模8周组:0.192&;#177;0.012,造模16周组:0.247&;#177;0.014,P〈0.05);正常对照组与造模8周组无差异性(P〉0.05)。 结论: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严重破坏骨内和髓内的血液循环,导致骨内高压状态持续存在,引起股骨远端骨密度的一系列改变。  相似文献   

10.
磷酸三钙骨水泥骨长入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找出磷酸三钙骨水泥中磷酸三钙合适的比例(既能成骨又不影响骨水泥的机械性能),并观察磷酸三钙骨水泥中在动物实验中骨长入的特点。方法:①磷酸三钙比例的筛选:根据骨粒骨水泥的研究基础,将普通骨水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九人民医院科技开发公司出品)中加入30%,35%,40%的直径200~300μm能成骨的磷酸三钙颗粒(法国Bio-LuCo.提供),测试其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找出合适的比例。②动物实验:将25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术后2,4,8,12,16周组5组,每组5只。无菌下在两侧股骨远端垂直于股骨做直径6mm,长12mm的圆柱样缺损,两侧随机填入35%磷酸三钙骨水泥(实验侧)和普通骨水泥(对照侧)进行骨长入的观察。分别于术后2,4,8,12和16周取材,观察骨水泥表面的骨生长和机械强度变化。结果:①随着磷酸三钙的比例增加,磷酸三钙骨水泥的抗压强度逐渐下降,而其弹性模量则逐渐上升(P<0.05),加入35%磷酸三钙时抗压强度为(86.30±0.57)MPa,弹性模量为(2.80±0.16)GPa,比例合适。②磷酸三钙骨水泥植入兔股骨2周时表面无明显变化,4周即开始有表面粗糙,但表面骨组织附着不明显,植入8周时骨水泥表面少量骨组织附着;12周骨水泥表面骨组织附着明显;16周骨水泥表面骨组织附着明显增多。对照侧仅见一薄层纤维结缔组织。③磷酸三钙骨水泥植入兔股骨第4周时抗压强度低于植入第2周[(83.50±1.21),(85.20±0.85)MPa,P<0.05],随后上升,至植入第16周时为(87.10±1.00)MPa(P<0.05)。弹性模量在植入12周时低于植入第2周[(2.30±0.16),(2.70±0.15)GPa,P<0.05],但在16周时上升为(2.80±0.16)GPa]。结论:①磷酸三钙骨水泥中磷酸三钙的比例35%最为合适。②随着骨水泥表面的磷酸三钙颗粒被吸收和新骨长入,具备部分生物活性,机械强度符合骨缺损充填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钻孔减压术后骨内高压兔骨内压和骨髓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临床上许多骨科疾病与骨内压异常增高有关,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性关节炎等,采用经皮骨穿刺等方法,可降低骨内压,使临床症状立即缓解。分析钻孔减压术后骨内压和骨髓血液流变学改变可进一步认识骨内压的发生和发展。目的:观察钻孔减压术后骨内高压兔骨内压和骨髓血流流变学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材料:实验于2005-03/12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完成。30只新西兰纯种大白兔,雌雄不拘,体质量(2.16±0.35)kg,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①动物分组及造模:30只兔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只。两组兔制作成右胫骨上端骨内高压模型,实验组行胫骨上端钻孔减压术。②胫骨上端骨内压测量:动物麻醉后,将测压针在右胫骨结节上方约0.5cm内侧平坦面刺入骨髓腔内,采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于减压术前及术后第2天测量2组骨内压。③骨髓内血液流变学测量:实验组于钻孔减压术前和术后第2天,抽取骨髓血,采用血液仪R80(椎板式)Version5.0测量血液流变学数值。主要观察指标:右胫骨上端钻孔减压术前后骨内压测量值和骨髓血液流变学数值。结果:30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骨内压测量结果:实验组右胫骨上端钻孔减压术后骨内压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接近正常值非固定侧骨内压值(2.50±0.39)kPa,实验组钻孔减压术后骨内压值明显低于钻孔减压术前(P<0.01)。②骨髓内血液流变学测量结果:实验组钻孔减压术后胫骨上端骨髓内全血黏度值、血浆黏度值、全血低切还原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高切相对黏度、全血低切相对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钻孔减压术前(P<0.05或0.01),而钻孔减压术前后骨髓内红细胞沉降率和红细胞压积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右胫骨上端钻孔减压术可明显降低骨内压,稀释骨髓内血液,降低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12.
背景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是骨科领域的一大难题.然而,近来的研究表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有效的血管生成因子,推测其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方面可能具有一定潜能.目的模拟临床上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开窗法的手术过程制备兔股骨头缺损,并植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部分脱蛋白骨,以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股骨头缺损的再血管化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于2002-07/2003-07在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成年雄性健康新西兰白兔27只,体质量2.2~2.8 kg.随机分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部分脱蛋白骨复合骨组,单纯部分脱蛋白骨组,空白对照组,每组9只.方法①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部分脱蛋白骨复合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 ng/mm3载体.②股骨头缺损模型的建立及修复取兔27只,在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建立骨缺损模型.复合骨组植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部分脱蛋白骨;部分脱蛋白骨组植入单纯部分脱蛋白骨;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植入物.实验动物分别于术后2,4,8周各时相点麻醉状态下进行墨汁灌注并处死,取材.主要观察指标①兔股骨头标本组织学检查及血管计数.②微血管面积图像分析.结果27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兔股骨头标本组织学检查及血管计数术后8周,复合骨组移植材料被骨组织所取代,骨髓腔形成,其中有丰富的髓内血管存在;脱蛋白骨组移植材料亦被骨样组织包裹,且大部分部分吸收;空白对照组股骨头的缺损区被纤维组织填充,在缺损区周边的结缔组织中可见新生骨样组织和散在软骨细胞岛,血管数量较少.2周微血管计数复合骨组均显著高于部分脱蛋白骨组和空白对照组[(31.833±7.914)比(22.917±2.079)和(11.250±4.220)(血管数量/视野),P<0.01,P<0.05];4周和8周微血管计数复合骨组和脱蛋白骨组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②微血管面积图像分析20μm厚的透明标本光镜下观察见术后2,4,8周,复合骨组修复区血管丰富并吻合成网,部分脱蛋白骨组血管丰富吻合成网,空白组血管散在.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股骨头缺损的再血管化作用,其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方面具备一定的潜能和优势.  相似文献   

13.
赵振德 《中国临床康复》2012,(38):7057-7062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增殖能力和分化多潜能性,β-磷酸三钙陶瓷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力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热点。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β-磷酸三钙对兔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作用。方法:抽取兔自体骨髓并分离和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扩增至3代后与β-磷酸三钙复合;24只兔建立双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48侧股骨头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制作缺损而不填充任何材料;β-磷酸三钙组单纯填充β-磷酸三钙;复合组填充β-磷酸三钙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复合材料。结果与结论:修复后8周复合组成骨细胞较多,新生骨小梁相互连接成片;β-磷酸三钙组骨量少,部分纤维组织填充;空白组缺损区靠近宿主骨区域可见少许软骨细胞及软骨组织,纤维组织较多。修复后4,8周复合组骨缺损平均阻射密度较β-磷酸三钙组、空白组增高(P〈0.05);β-磷酸三钙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采用Lane-Sandhu法评分标准,4,8周复合组骨小梁面积均高于β-磷酸三钙组及空白组(P〈0.05)。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较强的成骨作用,有助于股骨头坏死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髋关节成形患者具有较高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骨质疏松症影响假体存活率,髓腔闪烁指数与骨密度均随年龄变化。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与股骨颈骨密度的关系,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关注。方法:回顾性研究57例髋关节成形患者的骨盆X射线正位片的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和股骨颈骨密度,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57例髋关节成形患者的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为1.8-4.8(3.1±0.7);髓腔闪烁指数4.7者1例。年龄对髓腔类型有影响,〉60岁组烟囱型髓腔显著性多于≤60岁组,髓腔闪烁指数≥3组的骨密度显著高于髓腔闪烁指数60岁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为(0.590±0.092) g/cm2,显著低于≤60岁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0.751±0.235) g/cm2(P=0.000),比较发现随骨密度降低,髓腔闪烁指数均值变小。因此股骨颈骨密度与髓腔闪烁指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an efficacy analysi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femoral bone cancer metasases depending on surgical technique and tumor localisation.
Material and methods. 144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in 1996-2002 were assesed. In 32 patients with proximal femur matastases tumor resection and angled plate stabilisation was made, 68 patients underwent THR.
In 20 patients with tumor situated in femoral shaft an intramedullary nailing was performed and the rest 14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late (AO/ASIF) technique. In 10 patients with distal femoral metastases an angled condylar plate was used.The average follow-up time was 6 months.
Results. The surgery outcome was assesed by functional Enneking test. The cases with proximal femur metastases were assesed by Merle d'Aubigne classification. In cases after resection and subsequent THR very good results were found in 5 patients,good in 34, fair in 23 and bad in 6 patients according to Enneking scale. In Merle d'Aubigne classification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very good in 6, good in 30, fair in 26 and bad in 6 patients.
In th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group the limb function was found good in 17, in 1 fair and bad in 2 patients. The limb function in patients who were operated using plate condylar or stright(AO/ASIF) plate technique was found fair.
Conclusions. The high patients satisfaction and high ratio of good and very good results in tests after modular THR(proximal femur metastases)and after intramedullary nailing(femoral shaft pathology)are methods of choice in those cases. AO plate stabilisation combined with bone cement augmentation is suitable for pathological fractures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6.
背景:以往的研究多以一个标本加工成二个或多个试样进行实验,且标本多以纵向取样进行应力松弛实验。目的:比较股骨下端松质骨横向和纵向取样的拉伸应力松弛特性,为临床提供股骨下端松质骨的生物力学参数。方法:正常国人男性尸体股骨标本10个,左右侧各5个,年龄20~30岁,死亡后1h内解剖尸体取出左、右侧股骨,以生理盐水浸湿的沙布包裹标本,置于-20℃冰箱内保存。实验前取出标本,在常温下解冻,每个标本加工成长20mm,宽20mm,高20mm的试样。先对10个试样进行纵向应力松弛实验,之后待试样恢复24h后再对10个标本进行横向应力松弛实验。应力松弛实验的应变增加速度为0.5%/s,设定实验时间为7200s,采集100个实验数据。结果与结论:股骨下端松质骨纵向试样7200s应力松弛量为0.58MPa,横向试样7200s应力松弛量为0.72MPa。应力松弛曲线是以对数关系变化的。股骨下端松质骨横向7200s应力松弛量大于纵向。结果可以看出三参数模型建立的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应力松弛方程能很好的反映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应力松弛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CT值及三维重建的股骨、股骨头、股骨颈、股骨髁骨密度值快速求解方法.方法 采用12侧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为实验材料,实验分成实验组及真实测量组.实验组按0.5 mm层距进行股骨CT扫描、三维重建、读取像素CT值数据;将股骨三维模型骨段分为股骨头、股骨颈、股骨干及股骨髁,分别读取股骨及各段三维模型的像素CT值数据.真实测量组经标本制作、分别测量整体股骨及各段的质量及体积,计算骨密度值.实验组三维模型像素CT值均值与真实测量组骨密度值进行相关分析,获得像素CT值均值与骨密度值的数学函数关系,通过函数计算出来的骨密度值与真实测量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骨密度真实测量值与CT值均值的相关分析:整体股骨y=0.2535x0.2901,R2 =0.9464;股骨头y=0.027x0.6085,R2=0.915;股骨颈y=0.0324x0.5849,R2=0.862;股骨髁y=0.0245x0.814,R2=0.8492.(2)骨密度计算值与真实测量值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整体股骨P=0.987;股骨头P=0.984;股骨颈P=0.962;股骨髁P =0.971.结论 (1)股骨三维重建后通过像素CT值均值可以快速求解骨密度值;(2)骨段进行股骨骨密度值测量结果精确,质量控制良好;(3)为临床快速骨密度值求解提供实践手段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背景:DHS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标准内固定,对于伴有骨质疏松的骨折,容易发生拉力螺钉切割.国内外文献建议骨水泥强化DHS以达到坚强内固定,但是对于正常骨质,骨水泥强化是否有效还缺少报道.目的:选取正常骨密度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标本,观察骨水泥强化对DHS固定的生物力学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一标本两侧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03/05在河北省骨科研究所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材料:选取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的成年男性防腐尸体双侧股骨上段标本.X射线证实无结核、畸形、肿瘤.方法:取成年男性防腐尸体双侧股骨上段标本24对48侧,制备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右侧标本行骨水泥强化DHS固定(在股骨头近端钉道用刮匙扩大.股骨头朝下,注入2mL低黏稠度骨水泥,拧入拉力螺钉,保持位置不变直至骨水泥凝固.置入套筒,拧紧尾钉适当加压,皮质骨螺钉固定钢板),为强化组;左侧行DHS常规固定,为对照组.两组标本进行弯曲强度试验及扭转强度试验.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标本的最大负荷及最大扭矩.结果:强化组最大负荷及最大扭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最大负荷分别为:(3852.1602±143.6031)N和(3702.9667±133.8601)N;最大扭矩分别为(15.5±2.6)N·m,(14.7±3.4)N·m, P>0.0⑤.结论:对于正常骨密度的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水泥强化对DHS固定强度及骨折整体稳定性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