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Xu B  Yu XC  Chen CY  Wang LL  Liu JL  Liu ZS  Gao JH  Chang XJ  Chen L 《针刺研究》2010,35(6):422-428
目的:从经穴效应量的差异探索不同部位、不同组织结构与经穴特异性的关系。方法:成年SD大鼠,选择不同经脉、不同部位组织结构相似的经穴("大陵"与"解溪""郄门"与"后三里""曲泽"与"犊鼻")及腹部非穴,电针刺激右侧单穴以及"郄门"和"后三里"的单一组织(皮肤、肌肉、骨膜,3个系列试验,每组12例),观察其对心得安所致心动过缓大鼠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回升率的调节效应。结果:①模型组给心得安后,心率和MAP一直保持低水平。"郄门""曲泽""后三里""解溪"组的心率、MAP回升率分别是非穴组的7、8、6、6倍和4、4、3、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大陵""犊鼻"组与非穴组的心率、MAP回升率接近(P0.05)。②同一经脉不同部位经穴的效应量呈现循经脉循行方向增强的趋势,即:"曲泽""郄门""大陵","解溪"与"后三里""犊鼻"。③"郄门"与"后三里"同一穴位常规电针与不同组织电针效应量存在差异,基本表现为皮肤肌肉≈常规电针骨膜。④不同穴位相同组织效应量的差异部分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电针"郄门"与"后三里"二穴皮肤,其在调节心率方面"郄门"优于"后三里"(P0.01),电针二穴肌肉在调节MAP方面"郄门"优于"后三里"(P0.01),电针二穴骨膜的效应量相当。⑤组织结构相似穴位的效应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大陵"与"犊鼻"效应相似,"曲泽"与"解溪"效应相似,"后三里"和"郄门"效应相似,而"解溪"在心率效应量方面比"大陵"高出4倍、在MAP回升率方面高出3倍,"曲泽"在心率效应量方面是"犊鼻"的6倍、在MAP回升率方面是"犊鼻"的2.7倍。结论:不同经脉组织结构相似经穴的效应量存在特异性,同一组织在不同部位其效应量亦有特异性;当机体组织成为调节机体功能的途径时,必须重新认识不同部位组织功能的差异;不同部位组织与机体联系途径的差异及功能特化可能是构成其对刺激特异性反应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电针手少阴心经穴、手厥阴心包经穴及同节段的非经非穴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和心功能的即刻效应,来观察电针心经、心包经穴的抗心肌缺血损伤作用,探讨心经、心包经与心的相关性及其差异,为临床治疗本病选经取穴提供一定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患者,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法分为3组:心经治疗组15例,心包经治疗组15例,非经非穴对照组15例。心经组,按经脉循行方向针刺极泉、少海、灵道、神门;心包经组,按经脉循行方向针刺天泉、曲泽、内关、大陵;非经非穴组针刺同节段非经非穴F1,F2,F3,F4。比较3组组内、组间针刺前、针刺结束后即刻及针刺结束后15 min心电图心率、ΣST值及ΣT值和心功能指标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值变化。结果:(1)与针刺前比较,针刺结束后即刻、针刺结束后15 min,心经组和心包经组的ΣST均无明显改变(P < 0.05),心率均明显减慢(P < 0.05),ΣT值均显著增大(P < 0.05),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均显著降低(P < 0.05)。而非经非穴组各指标前后无明显变化(P > 0.05)。(2)心经组与心包经组比较,两组对心电图和心功能的疗效相当(P > 0.05)。(3)与针刺结束后即刻比较,针刺结束后15 min,心经组和心包经组减慢心率,增大ΣT值及降低组织多普勒Tei指数的疗效明显更优(P < 0.05)。结论:(1)电针心经、心包经穴均能特异性减慢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率,恢复T波缺血改变,降低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说明针刺两经穴均具有抗心肌缺血损伤的即刻效应。(2)电针心经、心包经穴对心率,T波及组织多普勒Tei指数的疗效相当,提示针刺心经、心包经穴抗心肌缺血损伤的即刻效应大小相当。(3)电针心经、心包经穴具有一定的针刺后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郄门穴对急性轻度缺氧健康志愿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吸入低氧混合气体条件下,电针郄门穴,采用血液动力学监护仪记录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率(HR)在针刺前后的变化。结果电针郄门穴能显著降低急性轻度缺氧所致的CO、CI升高(P〈0.05,P〈0.01);电针过程中SVR、SVRI显著升高(P〈0.05,P〈0.01);心率减慢,但与他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郄门能显著改善健康志愿者急性轻度缺氧所致的心功能亢奋状态,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得气及假针刺等不同刺激手段对经穴及经线上穴点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影响,研究针刺得气与外周组织能量代谢效应的相关性。方法:共测试二十名健康志愿者(男性8名,女性12名,平均年龄29岁),采用经皮二氧化碳测定仪,分别以五种不同的针刺方式刺激内关穴,在针前、针中及起针后测定上肢手厥阴心包经合穴曲泽及心包经上非穴点A(天泉与曲泽连线下1/4处)、B(曲泽与郄门连线1/2处)的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并与非心包经穴点C(A点尺侧旁开2cm)、D(B点尺侧旁开2cm)进行对照。结果:针剌前后相比,假针刺和浅针刺组五点上的TCE值均有升高趋势,其中B点及曲泽穴上针刺中与针刺后60TCE比较有统计意义;得气组A点、B点及曲泽穴针刺前后TCE值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经外c点、D点针刺前后的TCE值有一定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用机械力压迫阻断内关穴前后的郄门或大陵穴后,曲泽穴及A、B点上TCE值针刺过程中有所下降,起针解除压迫后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假针刺可以对全身起到一个刺激作用,也有升高局部体表能量代谢的作用,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针刺浅,医者或受刺者并没有传统的针感,但仍然可以获得临床疗效。传统针刺得气的操作方法能明显提高相关经线上的体表能量代谢,机械阻断可降低这种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原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交感神经电活动及心功能的影响,了解心交感神经在针刺调整忽陛心肌缺血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青紫蓝家兔40只,随机选8只作正常组,其余家兔通过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神门”组、电针“太溪”组和电针非经穴组。采用BIOPAC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心交感神经电信号和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同时接入SKY-A8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复制后,家兔的左心室收缩压力峰值(LVSP)及室内压上升段最大变化率(+dp/dtmax)明显下降,室内压下降段最大变化率(-dp/dtmax)升高。在停针即刻,电针“神门”组家兔的+dp/dtmax、-dp/dtmax及LVSP与模型组、电针“太溪”组及电针非经穴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复制后家兔心交感神经电活动的频率一过性增多后急剧减少,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停针即刻,电针“神门”组家兔的心交感神经电活动的频率与模型组、电针“太溪”组及电针非经穴组家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神门”穴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心功能及心交感神经电活动,促进机体心脏功能的恢复;电针不同原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心功能及心交感神经电活动的影响存在相对特异性,其中以“神门”穴的调整作用较为明显,而“太溪”穴及非经穴的作用不明显;电针相关经穴能调整心交感神经的活动,从而实现抗心肌缺血的效应。交感神经是针刺抗心肌缺血的主要外周传出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电针郄门穴对室性心动过速(VT)大鼠心率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郄门组、电针尺泽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3组采用股静脉注射氯化铯(CsCl)的方法建立大鼠VT模型,并连续观测心电图,记录心率变化;电针郄门组和电针尺泽组在造模成功后分别电针郄门穴和尺泽穴治疗5min;4组大鼠均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浆中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模型组、电针郄门组及电针尺泽组大鼠在注射CsCl造模后心率均显著增快(P<0.01),模型组与电针尺泽组在整个观察期内心率未见恢复,电针郄门组在电针治疗5min后心率明显减慢,与模型组及电针尺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大鼠血浆NO含量比较,模型组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而电针郄门组较模型组和电针尺泽组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而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电针郄门穴可能通过抑制心脏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增加NO的释放,调整心率而抗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郄门穴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心率及心肌组织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电针对照组,共4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模型组和电针组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盐酸普萘洛尔)灌胃制造大鼠心动过缓动物模型,动态监测心电图并记录心率的变化;电针组在造模成功后,电针郄门治疗20min;治疗结束,采集标本,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a+-K+-ATPase的含量。结果:电针郄门穴能明显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组织Na+-K+-ATPase活性,与正常大鼠比较,普萘洛尔诱发大鼠心率显著降低(P<0.01);电针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明显改善作用,电针郄门穴可有效调整心率(P<0.01)。结论:电针郄门穴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增强心肌组织Na+-K+-ATPase活性,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得气及假针刺等不同刺激手段对经穴及经线上穴点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影响,研究针刺得气与外周组织能量代谢效应的相关性.方法:共测试二十名健康志愿者(男性8名,女性12名,平均年龄29岁),采用经皮二氧化碳测定仪,分别以五种不同的针刺方式刺激内关穴,在针前、针中及起针后测定上肢手厥阴心包经合穴曲泽及心包经上非穴点A(天泉与曲泽连线下1/4处)、B(曲泽与郄门连线1/2处)的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并与非心包经穴点c(A点尺侧旁开2 cm)、D(B点尺侧旁开2crn)进行对照.结果:针刺前后相比,假针刺和浅针刺组五点上的TCE值均有升高趋势,其中B点及曲泽穴上针刺中与针刺后的TCE比较有统计意义;得气组A点、B点及曲泽穴针剌前后TCE值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经外C点、D点针刺前后的TCE值有一定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用机械力压迫阻断内关穴前后的郄门或大陵穴后,曲泽穴及A、B点上TCE值针刺过程中有所下降,起针解除压迫后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假针剌可以对全身起到一个刺激作用,也有升高局部体表能量代谢的作用,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针刺浅,医者或受剌者并没有传统的针感,但仍然可以获得临床疗效.传统针刺得气的操作方法能明显提高相关经线上的体表能量代谢,机械阻断可降低这种效应.  相似文献   

9.
针刺大陵穴、曲泽穴对冠心病心电图即刻效应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大陵穴和曲泽穴对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即刻效应影响的差异性。方法:观察4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自身对照,分别针刺大陵穴、曲泽穴,两次针刺至少间隔5 d,分别记录针刺前、针刺后即刻、15 min、30 min心电图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大陵穴具有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供血的即刻效应;曲泽穴没有体现出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供血的即刻效应。结论:大陵穴在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即刻效应方面优于曲泽穴。  相似文献   

10.
机械压迫对针刺引起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效应的传导和机械压迫经脉线对此效应的影响.方法:应用Frewil Q.F.型微量二氧化碳测定仪.20名健康志愿者(男8名,女12名,平均年龄29岁),针刺内关穴,检测针刺前后曲泽、经上非穴a点(天泉与曲泽连线下1/4处)、经上非穴b点(郄门与曲泽连线1/2处)的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TCE),并与非经非穴c点(a点尺侧旁开2 cm)、非经非穴d点(b点尺侧旁开2 cm)进行对照.然后用弹簧压力计分别在郄门和大陵进行机械压迫(压力1 kg,面积1 cm×2 cm),观察其对针刺引起上述被测点TCE变化的影响.结果:针刺内关穴未压迫时,针刺中和针刺后曲泽、经上非穴a、b点的TCE明显增加(P<0.05),而非经非穴c、d两点没有明显增加(P>0.05);机械压迫郄门再针刺内关,曲泽和经上非穴a、b点的TCE未出现明显增加(P>0.05).压迫大陵时,曲泽和经上非穴a点在针刺过程中TCE有明显增加,经上非穴b在起针并压迫时TCE亦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针刺能够提高经脉的能量代谢水平,而且这一效应能被机械压迫所阻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免疫调控角度研究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咱(IL-6)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和电针经穴组,各组随机分为1d、3d、7d三个时间点,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6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的测定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在1d、3d时间点,与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比较,电针经穴组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IL—1β含量(P〈0.05,P〈0.01):与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比较,电针经穴组能明显升高模型大鼠血清IL-6含量(P〈0.05,P〈O.01)。结论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IL-1B、IL-6的调节具有相对特异性,电针经穴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因子IL-1D、IL-6的含量变化可能是发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及海马区神经可塑性相关基因15(CPG15)表达影响的情况。方法 6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经穴组、电针非经穴组、西药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经穴组电针百会、风府穴,电针非经穴组电针大鼠臀部非经非穴位置,电针以疏波2Hz,强度3mA~5mA,持续电针30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2周。西药对照组以尼莫地平20mg/(kg.d)灌胃,每日2次,连续灌胃2周。2周后Longa5分法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取材,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缺血侧海马区CPG15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缺血侧海马区CPG15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电针经穴组与西药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海马区CPG1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经穴组与西药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及海马区CPG15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非经穴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缺血侧海马区CPG15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并提高海马区CPG15的表达,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细胞的神经可塑性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常态下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三通道激光多谱勒血流仪(Perimed 5000)对25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同步测试督脉循行线下及其左右两侧旁开1cm对照部位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并观察针刺(电针)对其影响。结果(1)健康人安静状态下沿督脉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较其两侧旁开非经对照点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电针后督脉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较针前有增高,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中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较其两侧非经对照部位高,电针刺激是否使沿经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增高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运动和胃动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电针足阳明经穴对胃运动和胃动素含量的影响及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规律.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5组,即四白组、梁门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和模型组.运用消化道腔外电桥式应力传感器记录法,观察胃运动的变化,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胃动素的含量.结果:造模前,四白穴组和足三里穴组电针后,振幅指数显著升高,与针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造模后,四白穴组电针后,振幅指数显著升高,与针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电针各组穴位对收缩波数目百分率和胃动素的影响,针前针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电针足阳明经四白、足三里穴,可使家兔胃运动振幅指数升高,足阳明经与胃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艾灸强壮要穴对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希言  王燕 《河南中医》2005,25(11):24-26
目的:观察艾灸不同强壮要穴对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D-半乳糖造成衰老小鼠模型,观察艾灸不同强壮要穴对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大椎穴能更有效地提高衰老小鼠的胸腺和脾脏指数,降低SIL-2R的含量作用显著。命门穴提高衰老小鼠的红细胞C3b受体活性的作用较好,督脉要穴的疗效与关元、足三里穴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艾灸督脉要穴可明显改善衰老小鼠的免疫功能,督脉可应用于抗衰老研究。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is to present a new scheme for the detection of human meridian system non-invasively. The optical transport properties along the pericardium meridian and a non-meridian path about 1 cm away from the meridian were measured non- invasively on 20 healthy people in vivo. 633 nm, 658 nm and 785 nm red lasers were used for irradiation, and the diffuse light emittances at different points on meridian and non-meridian directions were collected respectively and compared. Our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light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along both the meridian and non-meridian directions conformed to the Beer's exponential attenuation law.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human meridian differ from those of the surrounding tissue (p < 0.05), and the light attenuation is less when propagating along the pericardium meridian than along the non-meridian direction. These findings not only confirmed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acupuncture meridians, but also shed new light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meridia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胃俞募穴和非经穴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胃俞募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非经穴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胃排空时间、临床症状评分、胃泌素浓度及胃动素浓度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胃排空时间有效率为40.0%,对照组为2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反胃、干呕、恶心呕吐、饱腹感、易饱、餐后饱胀、纳差、腹胀及胃腹部明显增大)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恶心呕吐、饱腹感、易饱、餐后饱胀、纳差及腹胀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胃泌素、胃动素浓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前后胃泌素、胃动素浓度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80.0%,两组疗效经Ridi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胃俞募穴是一种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脉线与非经脉线相关组织导热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与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相关组织的导热性有无不同.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系统,对4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观察.结果:在经脉线上的穴位或非穴位处加热,皮温反应可沿经双向扩展,长者几乎可以通达该经脉的全程;而在非经对照部位加热,皮温的反应仅限于局部,没有明显的扩散,更没有确定的方向.对前臂内侧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的皮肤同时加热,皮温的反应沿经扩展的速度明显快于非经部位,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逐渐形成了三条与古典手三阴经路线基本一致的红外辐射轨迹.结论:经脉线上相关组织的导热性较非经对照部位好,而且有明确的方向性,两者的物理学特性确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足阳明经穴特异性的代谢组学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基于核磁共振(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分别观察针刺阳明经穴与他经穴位对健康男性血浆代谢产物的影响,运用模式识别方法分析阳明经穴是否具有共性,与他经穴位是否具有差异性。方法将60例健康青年男性随机分为足三里组、梁门组、巨髎组、阳陵泉组、委中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例。分别针刺相应穴位,连续针刺5 d,抽取所有受试者的空腹静脉血,采用1H NMR检测血浆代谢物,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模式识别方法分析所得数据。结果 1H-NMR和模式识别相结合的代谢组学方法能较好地区分出足三里组、阳陵泉组、委中组,但对足三里组、梁门组和巨髎组的区分并不明显。针刺阳明经穴位主要影响血浆中的小分子代谢物,与能量代谢通路密切相关;针刺阳陵泉主要影响血浆代谢物中的大分子物质,与脂代谢、脂转运密切相关;针刺委中对血浆代谢物影响不大。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阳明经穴具有一定的共性,与阳陵泉、委中均不同;基于NMR和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技术为从代谢角度区分阳明经穴和他经穴位提供了实验证据,有可能成为研究经穴特异性的新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20.
孔璟怡  梁艳  俞捷  顾尤  曹世杰 《河南中医》2022,42(1):142-146
中医对毒品成瘾的认识早在明清时期已有论述,提出"五脏六腑受瘾说"。针对心瘾,选择手少阴心经及手厥阴心包经,两经主治心胸、神志病等,均有宁心平息、镇静安神的作用,协助患者戒除"心瘾"。毒品成瘾者多瘀或久病气血虚弱,运行不畅,或因正气亏虚,脏腑气机失调,因此在经络选择上,医家认为,针刺多气、多血的经脉,如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等,能调节患者脏腑盈亏及体内阴阳平衡,使之恢复正常。针刺督脉穴位能保持脏腑阴阳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的治疗效果,也是临床治疗毒品成瘾的常用经络。针刺治疗毒品成瘾常用耳穴有神门、交感、肾、肝、肺、内分泌、皮质下;常用体穴有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神门、背俞穴、华佗夹脊穴、百会等。电针的频率和强度是调控神经的重要因素,不同频率能够促进不同中枢神经递质的释放。对于毒品成瘾,高频、低频电针均可减轻戒断症状,低频电针更能减轻精神依赖,促进脑组织功能缺损的恢复,患者对低频电针的接受程度远高于高频电针,故电针治疗毒品成瘾多选取低频电针的刺激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