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联合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在临床梅毒血清学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CLIA进行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初筛试验,阳性标本再经TPPA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复检。CLIA与TPPA结果不一致者用蛋白印迹法(WB)验证。结果 599例CLIA初筛阳性标本用TPPA法复检阳性568例、阴性31例;TRUST法复检阳性189例、阴性410例。31例TPPA阴性标本经WB试验验证结果为18例阴性、13例阳性。结论 CLIA法联合TPPA法初筛梅毒作为梅毒筛查的流程是可行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提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梅毒的筛查率,确保梅毒血清学的检测效果。方法采用ELISA联合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对2011年上海浦东新区2 686例监测人群的血清样本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联合检测的血清学阳性样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甄别其生物学假阳性;再从2 397份两种方法均为阴性的样本中,随机抽取1 000份进行TPPA检测,甄别其生物学假阴性。结果 ELISA法相对于TPPA法的敏感性为98.9%,特异性为98.4%,两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与TRUST法联合应用后的敏感性接近100%,特异性为98.3%。结论 ELISA与TRUST方法的联合应用,其敏感性接近100%,表明其可用于梅毒筛查;另一方面,两者联合运用的特异性为98.3%,具有一定的假阳性率,表明其阳性样本(两法均为阳性的样本除外)还需应用TPPA方法进行最终确认。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妊娠梅毒患者与配偶的感染状况,为制定降低梅毒发病率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19例妊娠梅毒患者的配偶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结果均阴性者,3个月后复查TRUST和TPPA。对妊娠梅毒患者与配偶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9例妊娠梅毒患者,TRUST滴度范围为1∶1~1∶256,TRUST滴度≥1∶16者45例,TRUST滴度1∶16者174例。1例合并HIV(+)。3例为二期梅毒,其中2例夫妻同患二期梅毒,另1例配偶TRUST滴度为1∶16,无临床症状。53例配偶TRUST和TPPA均阳性。配偶TRUST滴度≥1∶16者18例,TRUST滴度1∶16者42例。7例配偶TRUST阴性,TPPA阳性,其中1例6周后复查TRUST转为阳性。妊娠梅毒患者TRUST滴度1∶16组的174名配偶,24.1%(42/174)为梅毒感染者;妊娠梅毒患者TRUST≥1∶16组的45名配偶,40.0%(18/45)为梅毒感染者,两组梅毒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2,P0.05)。结论此次调查对象大多数为潜伏梅毒,开展妊娠梅毒的普查,对妊娠梅毒的配偶进行追踪检测,是降低梅毒发病率的有效方法。TPPA比TRUST更适合梅毒高危人群的筛查试验;TRUST滴度≥1∶16的妊娠梅毒的配偶,梅毒感染率高于滴度1∶16的妊娠梅毒配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别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两种检查方法在梅毒血清学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26例梅毒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梅毒的诊断标准[2]:其中Ⅰ期梅毒10例,Ⅱ期梅毒9例,Ⅲ期梅毒4例,潜伏梅毒3例;另选10例经临床确定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乙型肝炎、SLE、肺结核的作为对照组;以及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46例标本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两种检查方法同时进行检测,操作严格按照各厂家要求进行。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测阳性率及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TRUST法对梅毒的检测阳性率为80.77%(21/26),TPPA法对梅毒的检测阳性率为96.15%(25/26),TPPA检测法对梅毒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RUST检测法(P0.05)。TPPA检测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TRUST检查法(P0.05)。且检测Ⅲ期梅毒及潜伏梅毒的阳性率分别均高TRUST检测的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TP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TRUST检测法是临床常用的梅毒确诊试验,但其不适合大量标本的筛查,更适合用于TRUST测定阳性后的确诊试验,建议临床检验医师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梅毒逆向筛查程序方案,分析其在实验室诊断及梅毒筛查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同时对2015年1至6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各门诊及病房梅毒筛查者23 389份标本进行检测。以TPPA为标准,方法间一致性比较采用Kappa检验,通过各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总符合率的比较,分析TP-ELISA作为初筛方法的梅毒逆向筛查程序的可行性,并进一步统计TP-ELISA的S/CO值与TPPA阳性结果的相关性,简化逆向筛查程序。结果 23 389份标本中,TPPA筛查阳性率为3.38%(790份),TP-ELISA、TRUST筛查阳性率分别为3.63%(849份)、1.89%(443份)。TP-ELISA与TPPA在梅毒筛查时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K=0.954),TRUST与TPPA一致性一般(K=0.693),TP-ELISA的灵敏度为99.1%,大于TRUST的灵敏度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统计发现,当TP-ELISA的S/CO值≥5.0时,其结果与TPPA结果完全一致;当TP-ELISA的S/CO值分布在1.0~4.99之间时,有66例假阳性;当TP-ELISA的S/CO值≤1.0时,所有样本中存在7例假阴性(6例样本TRUST阳性)。结论 TRUST敏感度较低,单独作为梅毒筛查不利于大量隐性梅毒患者的发现;TP-ELISA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与TPPA一致,其操作简单,可以自动化批量检测,成本低,适用于临床大样本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方法学差异.方法 用目前国内最常用的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TRUST试剂及ELISA试剂检测722例标本,同时与TPP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各试验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结果 对722份样本的检测中,ELISA和TPPA的阳性符合率为98.26%,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分别为0.46%和1.91%,2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TRUST和TPPA的阳性符合率为84.39%,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分别为21.08%和5.10%;ELISA和TURST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LISA测定梅毒螺旋体的方法在日常大量标本检验时优于TRUS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梅毒孕妇及所产新生儿的梅毒血清学试验在先天梅毒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2017年海南省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中的1 152例梅毒孕妇及其所产的1 152例新生儿标本,进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聚试验(TPPA)及梅毒螺旋体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试验(TP-IgM)检测。结果 1 152例孕妇中TRUST和TPPA的阳性率分别为78.82%(908例)和100.00%;1 152例新生儿中TRUST和TPPA的阳性率分别为47.14%(543例)和97.14%(1 119例);新生儿确诊先天梅毒37例(3.21%),TP-IgM阳性有34例,新生儿TRUST滴度大于或等于母亲TRUST滴度的4倍有10例(7例TP-IgM阳性,3例TP-IgM阴性)。结论 TP-IgM检测为先天梅毒诊断的必要的梅毒血清学检查,再联合TRUST和TPPA检测可提高诊断先天梅毒的准确率,新生儿梅毒TRUST滴度≥1∶64,可作为先天梅毒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3种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3种梅毒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献血者的筛查。方法:用非特异性的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献血者进行梅毒筛检,阳性标本用梅毒确证试验(TPPA)法进行确证。结果:TRUST法灵敏度为60%(42/70),假阳性率6.67%(3/45),漏检率40%(28/70);ELISA法灵敏度为98.57%(69/70),假阳性率2.82%(2/71),漏检率为1.43%(1/70)。结论:ELISA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漏检率较低,非常适合用于献血者的梅毒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胶体金法(SYP)联合检测在梅毒筛查和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用TRUST法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胶体金法、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TRUST对2期梅毒的阳性率较高,为100%,而对1、3期梅毒的阳性率较低,平均为83.96%,胶体金法对各期梅毒的检出率均较高,平均为99.06%,与TP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胶体金法其特异性和灵敏度与TPP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比TPPA更方便快捷。根据胶体金和TRUST的实验结果,结合症状和病史可初步对梅毒进行诊断分期。  相似文献   

10.
应用TP-lgM-WB法诊断早期先天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新生儿中胎传梅毒感染的血清梅毒螺旋体蛋白印迹试验(TP-IgM-WB)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58例梅毒孕妇所产60例(2例双胞胎)新生儿血清,应用梅毒螺旋体蛋白印迹试验(TP-IgM-WB)检测,并与TRUST、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方法平行测定。结果 60例新生儿TP-IgM-WB法检出阳性27例,占45%(27/60),TRUST和TTPA阳性各59例。结论 确诊27例新生儿为早期先天梅毒婴儿,为临床提供了明确的诊治依据,对防治梅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