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谨防眼中风     
郭宏伟 《长寿》2006,(3):14-14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老年人的眼病,它来势凶猛,一旦发生,可突然引起失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何又如此凶猛呢?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时,视力即刻或于几分钟内完全消失。所以临床上,这种血管意外所产生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若治疗延迟可造成永久性失明,故认为是眼急重症之一。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原因,常见于老年人动脉硬化合并动脉内膜炎,或由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者,也有的是由于血管痉挛变细所致。由于以上这些改变,使血管变细狭窄、粗糙,血液流至此处,就不免受到阻碍,造成血液中物质在这些地方滞留、堆积,形成“…  相似文献   

2.
超选择眼动脉内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引起视网膜急性缺血,若不及时处理轻则视力下降,严重则导致失明。以往传统的常规保守治疗效果较差。自20世纪90年代Schumacher等[1]首次报道采用介入的方法超选择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以来为该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随着微导管技术的发展,该项技术在临床的不断应用,已渐成为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方法之一。我们将近8年通过微导管技术超选择眼动脉内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3例加以总结。一、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39~6岁。病程4h~1周,平均42.2h。全部为…  相似文献   

3.
<正>眼中风是指眼底血管出现意外,包括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中风最青睐中老年人。眼中风后,重要的是及时抢救,否则会造成永久性失明。视网膜是眼的重要器官,它可将看到的物体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如果视网膜出现问题,轻者视力下降,重者失明。视网膜功能的正常发挥,离不开血液提供营养。视网膜有三级神经元,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为眼科疾病之一,视网膜栓塞是眼科急诊病症UJ.它的特点是发病急,视力损害严重,如不及时抢救和治疗,可造成不可逆的视功能丧失.笔者通过对78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住院患者急救与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我右眼看不见了!"81岁的陈大爷突然右眼失明,家人赶紧带他到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发现,陈大爷的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双眼视网膜动脉硬化Ⅱ级,腔隙性脑梗死。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失明和腔隙性脑梗死呢?行颈动脉CT造影检查后发现,陈大爷双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选择近年因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患者9例,给予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结果:9例患者溶栓后造影显示大部分阻塞部位已再通。出院时,4患者视力得到明显改善,最好达1.2,溶栓时间2~6h。3例患者视力不同程度得到改善,2例患者视力无明显变化。结论: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法在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上安全、可靠、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76例82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8例,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治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野、视力变化.结果 治疗1周及2周时观察组患者视野、视力恢复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视野情况,促进患者视力恢复,具有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抢救的体会山东省东营市国营黄河农场医院(257509)李克军,邵东云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眼科急症之一,是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或其分支阻塞使其所供应的区域发生急性缺血,致使该区营养切断而引起的极度的机能障碍。我科近年来收治视网膜中央动脉...  相似文献   

9.
眼睛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眼内的感光屏幕视网膜,是视觉系统的前哨兵团。视细胞、双极细胞、水平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等感光和传递组织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全靠眼动脉分支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动脉系统运输。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会直接损害视网膜血管组织,造成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相似文献   

10.
孙岩  张志伟 《工企医刊》2001,14(2):33-34
现将我们自1987年以来救治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98例104只眼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98例,104只眼,其中男性58例,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