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6例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125例(57.87%),男性92例,女性33例。其中冠状动脉狭窄单支病变69例,双支病变25例,多支病变31例。106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48例(45.28%),男性36例,女性12例。结论临床依据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诊断冠心病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慎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桥临床与心电图特点。方法采用Noble分级方法,对65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心肌桥患者进行临床与心电图特点分析。结果本组心肌桥多位于前降支中远段;Noble分级I级狭窄者31例,Ⅱ~Ⅲ级狭窄者34例;静息心电图呈ST—T改变或T波改变35例(53.85%),Noble分级Ⅱ~Ⅲ级狭窄者心电图异常率(76.5%)高于I级狭窄者(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30例心电图正常者,24h动态心电图显示11例呈间歇性T波改变或ST—T改变,3例发作性ST—T抬高;5例运动平板试验阳性,4例可疑阳性。结论心肌桥多发生在前降支中远段,心电图ST—T改变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有关;动态心电图及运动平板试验可提高心电图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504例持续性ST—T改变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心电图持续性ST—T改变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与心电图慢性ST-T改变的关系.方法:对213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35例患者心电图有慢性ST-T改变,其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83例(61.48%),阴性52例(38.52%).(2)78例患者心电图ST-T表现正常,冠状动脉造影阳性46例(58.97%),阴性32例(41.0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静息心电图慢性ST-T改变不能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5.
刘涛 《临床医学》2014,(4):56-57
目的对冠心病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监测与冠状动脉造影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胸闷症状患者86例,对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展开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动态心电图中ST段动态变化间的关联。结果86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68例(79.07%),其中中度狭窄29例(42.64%),重度狭窄39例(57.35%);经动态心电图监测,在86例患者中,76支(73.79%)检出为阳性,其余27支(26.21%)检出为假阴性。动态心电图敏感性77.02%,特异性75.00%。结论动态心电图中ST段动态变化与冠脉造影中冠状动脉病变间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范良军  刘倩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8):3166-3168
目的:分析心电图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讨论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对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0例有临床症状而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静息心电图、常规心脏超声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统计冠心病患者中有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的阳性率。心电图有慢性缺血性ST段改变患者冠心病的比例,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患者器质性心脏病的阳性率。结果:静息心电图阳性的20例中,冠心病有7例(占35.0%)。冠心病30例患者中,常规心电图阳性者7例。静息心电图阳性20例中,有心脏结构改变的有16例。结论:无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中只有少部分静息心电图出现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静息心电图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大部分与心脏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静息心电图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并非冠心病的特异性改变,更不能作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12例高血压且伴胸痛的患者,根据ST-T变化情况,将其分为ST-T动态变化组和ST-T无动态变化组。对2组患者均进行心电图监测及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与ST-T变化的关系。结果ST-T动态变化组中冠状动脉阳性者36例(32.1%),阴性者10例(8.9%),而ST-T无动态变化组中冠状动脉阳性者18例(16.1%),阴性者48例(42.9%)。ST—T动态变化组中冠状动脉阳性率明显高于ST-T无动态变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ST-T改变与冠心病诊断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早期诊断冠心病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电图有无动态改变对不典型胸痛伴ST—T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倒不典型胸痛伴ST—T改变患者静息与胸痛发作时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病者为A组,占77.36%(41/53),胸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水平型下移加深且有动态改变者占95.12%(39/41),无动态改变者占4.88%(2/41);冠状动脉正常者为B组,占22.64%(12/53),胸痛发作时ST段抬高,无痛时ST段下降者占25%(3/12),均为心肌桥;无动态改变占75%(9/12),其中3倒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4倒为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结论:不典型胸痛伴ST—T改变患者误诊率较高,确诊应作冠脉造影;胸痛时心电图ST段水平型下移加深且有动态改变对诊断冠心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胸痛时ST段抬高,无痛时ST段下降者注意鉴别冠脉痉事或心肌桥。  相似文献   

9.
不伴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伴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4例不伴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中、高危险组主要表现为静息心绞痛,低危险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主要表现为劳力型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闭塞10例(37%),右冠状动脉闭塞7例(26%),左回旋支闭塞6例(22%),合并多支血管病变23例(95.8%)。心电图ST段异常14例(58.3%)。62.5%的患者进行经皮冠脉血运重建术。结论:不伴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主要表现为劳力型心绞痛,心电图ST段异常是预测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主要危险因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正成为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88例平板运动试验中23例假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8):852-852
本文通过88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分析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的下移与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88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中,冠状动脉造影阴性23例(占26.1%),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中植物神经紊乱13例(占56.5%),高血压8例(占34.8%),肥厚性心肌病2例(占8.7%)。  相似文献   

11.
持续不变的ST—T改变临床甚为常见,多被诊断为“慢性心肌缺血”,但这种ST—T改变是否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表现,已受到质疑。为了进一步探讨持续性ST-T改变的临床意义,笔者对持续性和非持续性ST-T改变患者各55例的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ST段变化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方法:68例ST段变化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急检肌钙蛋白T、常规18导联心电图,入院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观察心律失常及心衰的发生率。结果:ST段变化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心衰发生率39.1%(18/46),心律失常发生率69.6%(32/46),多支血管病变占93.4%(43/46);ST段变化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正常患者心衰发生率13.6%(3/22),心律失常发生率36.3%(8/22),多支血管病变占22.7%(5/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变化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异常常提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胸痹心痛的证型和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方法对375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冠状动脉造影及心电图检查,对比分析不同心电图改变的证候分布规律。结果375例胸痹心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278例确诊为冠心病,其中有心电图异常表现,如ST段下移(83.6%,46/55)、ST段抬高(90.0%,27/30)和异常Q波(96.8%,61/63)患者的比例明显多于正常心电图者(57.6%,68/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75例患者中,T波倒置(36.8%,21/57)和ST段下移(36.4%,20/55)组气滞证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异常Q波组(15.9%,10/63,P均〈0.05);异常Q波组阳虚证的比例(28.6%,18/63)显著高于正常心电图组(11.9%,14/118,P〈0.05);其他组间各证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78例冠心病患者中,异常Q波组阳虚证的比例(29.5%,18/61)显著高于正常心电图组(7.4%,5/68,P〈0.05);其他组间各证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候胸痹心痛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杨苏萍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473-2474
目的:探讨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263例.分为无痛性组(A组)114例,疼痛组(B组)149例,将其临床资料与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生率在本组中为43.3%(114/263)。A组114例中有80例(70.2%)ST-T改变,部分有病理性Q波,34例(29.8%)ST段抬高,呈非Q波型。B组149例,有135例(90.6%)ST-T改变,非Q波型有11例,ST段改变占7.4%.3例(2.2%)ST段下移。A组首发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症状者最常见,约占24.5%,其心电图显示以下壁心肌梗死最常见,约占42.9%。结论: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首发临床疫状与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有关,以消化系统症状者最常见。心电图以ST—T改变无痛组低于疼痛组,以下壁心肌梗死最常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02例男性与48例女性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73.5%(50/68),特异性82.9%(68/82),准确性78.7%(118/150)。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P〈0.01。中高危人群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的阳性率38.8%,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52.9%;低危人群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的阳性率10.3%,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13.8%,两组人群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女性运动试验假阳性率高于男性(分别为29%和9.8%,P〈0.05)。结论:简便、易行和无创伤的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是评价心肌缺血和协助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结合冠心病的易患因素综合分析,对确诊冠心病拟诊患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可为选择适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高危患者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梗死部位的关系。方法: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均做心电图检查.并于发病后4周内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42例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16例(占38.1%),多支血管病变26例(占61.9%),其中伴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改变者23例(占88.5%)。11例急性下壁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者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8例(占72.7%)。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改变者提示多支血管病变,伴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多提示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对有胸痛或胸闷症状的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对照 ,分析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运动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对运动试验阳性的高血压患者 ,比较冠状动脉造影阳性、阴性者静息血压、静息心电图ST T改变率、运动试验中ST段下移导联数、最大ST段下移幅度、运动时间、伴左心室肥厚比例等。结果 :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运动试验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 ( 70 0 %对5 5 0 % ) ,但高血压组的特异性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 ( 4 1 2 %对 71 9% ,P <0 0 5 ) ;运动试验阳性的高血压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阴性者伴LVH分别为 2 8 6% ( 4例 )、70 % ( 7例 )。造影阳性者与阴性者比较 ,最大ST段下移幅度大、运动时间短 (P <0 0 5 )。结论 :伴有胸痛或胸闷症状的高血压患者 ,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 ,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部分患者大冠状动脉并无明显狭窄 ,故对合并LVH者、心电图运动试验中最大ST段下移幅度小、运动时间长的高血压患者 ,运动试验阳性不能作为冠心病的主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42例心电图超声已确诊的HCM患者,按肥厚部位分为室间隔肥厚32例,游离壁肥厚3例,心尖部肥厚2例,全心肥厚5例,对各型的心电图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T—T改变多E(95.2%),ST段下移的程度在4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波倒置多出现于V3~V6导联,且心尖肥厚型发生率明显多于室间隔肥厚型(P〈0.05)。结论肥厚型HCM心电图ST—T非特异性改变及病理性Q波最多见,临床上应提高HCM患者心电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胆道手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06年9月52例术中胆道造影(IO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胆囊管或经胆总管穿刺行选择性IOC 36例、直接经T管造影16例,选择性IOC阳性者再行经T管IOC者10例。结果:对胆囊切除术中36例具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患者经胆囊管或经肝胆管穿刺IOC,发现胆道结石10例(27.78%),假阳性2例(5.56%),阴性24例(66.67%)。26例胆总管结石病例经“T”管术中造影,胆道结石残余2例(7.69%),假阳性1例(3.85%)。结论:IOC可预防术后残余结石,避免不必要的胆总管切开探查,降低术后并发症;并能直接了解胆道系统解剖,提高手术安全性,在临床手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因冠状动脉造影(CAG)尚未被临床普及,目前诊断措施仍使用定位导联ST—T动态改变,动态心电图扑捉到ST—T动态改变、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结合病人临床症状作出诊断。本文通过CAG方法,评价以上心电图改变诊断高血压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