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细胞完成恶性转化,失去其组织特异性特点,并开始恶性增生之后,血管新生(vascularization)是其得以持续生长成为实体肿瘤的必要条件[1]。研究表明,没有新生血管供给瘤体足够的营养,肿瘤很少能生长到超过1~2mm3大小,一旦肿瘤出现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ZD6474对肝癌细胞株HepG2和乙肝相关肝癌细胞株HepG2.2.15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WST方法检测ZD6474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ZD6474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ZD6474可以显著抑制HepG2和HepG2.2.15细胞增殖,6.4 μmol/L的ZD6474可以抑制(46.86±10.32)%的HepG2和(41.24±7.35)%的HepG2.2.15细胞增殖,其抑制增殖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P<0.05).ZD6474诱导细胞产生G0/G1期阻滞,6μmol/L的ZD6474可诱导71.90%的HepG2和69.90%的HepG2.2.15细胞阻滞于G0/G1期.结论:ZD6474可以抑制HepG2和HepG2.2.15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肝脏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EUS LI-RADS)对隐匿性乙肝感染(OBI)患者诊断肝细胞癌(HCC)的性能。方法:选取2018 年1月至2021年1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的334 例OBI患者新诊断的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CEUS LI-RADS对每个结节进行评估,且在甲胎蛋白(AFP)是否>25 μg/L的患者中进行亚组分析。CEUS LI-RADS系统对肝癌的诊断性能分别通过灵敏度、特异度、精确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进行验证。结果:共有120例HCC(36.0%),其中CEUS LI-RADS系统中的LR-4、LR-5和LR-M类分别有4例(占3.3%)、70例(占58.3%)和46例(占38.3%)。LR-5类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精确度、PPV和NPV分别为58.3%、88.8%、77.8%、74.5%和79.2%。AFP>25 μg/L的OBI患者使用CEUS LI-RADS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精确度、PPV和NPV分别为63.3%、80.0%、65.7%、95.0%和26.7%。鉴于其高PPV,因此13.0%(40/308)OBI患者通过CEUS可高度怀疑HCC。结论:在AFP>25 μg/L的OBI患者中,使用CEUS LR-5类作为诊断标准,可以有助于确诊HCC。  相似文献   

4.
肝窦内皮细胞是一组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有别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群体,在正常肝组织中表达CD4、CD14、CD32、NO合酶、内皮素-1等因子。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肝窦发生毛细血管化,在此过程中肝窦内皮细胞显著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CD34等重要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6.
基因组水平的核苷酸变异会引起DNA序列的多态性 ,这就是学术界所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简称SNP)。这种多态性决定着人体是否易患癌症等疾病以及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差异。因此 ,以SNP为对象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已经成为国内外疾病基因组学研究的重点 ,并有望成为揭示常见病发病机制的希望所在。军事医学科学院贺福初院士领导的课题组对 72 4名肺癌患者多种基因的SNP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 ,结果发现CYP2A13基因的多态性对肺腺癌的发生风险有降低作用。研究人员对 6 0 3名乙肝患者的规模化分析发现 ,IL10RB基因的多态性能增加乙型肝炎慢性…  相似文献   

7.
吴益峰  孙德光  王立明 《医学综述》2009,15(24):3681-3684
探讨和揭示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和转移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分子机制,寻找早期诊断肝癌、预测转移的生物标记和干预治疗的药物靶点,已成为当今肝细胞肝癌研究的热点。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来临,作为功能基因的直接体现者及生物体生命功能执行者的蛋白质为多基因、多蛋白的肝细胞肝癌的研究创造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肝癌在中国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是早期诊断、复发监测和评估预后的有效方法。血清标志物包括蛋白质抗原、相关酶和同工酶、肿瘤相关基因等几类。作者综述了血清标志物在肿瘤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复发监测、预后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些新的标志物如AFP mRNA、TERT mRNA以及它们在预后评估、复发监测上可能会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临床上常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在体液中的抗原抗体系统作为乙肝感染的依据,其结果中常见的有"小三阳"(HBsAg、HBeAb、HBcAb三者同时阳性)和"大三阳"(HBsAg、HbeAg、HBcAb三者同时阳性)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临床上常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在体液中的抗原抗体系统作为乙肝感染的依据,其结果中常见的有"小三阳"(HBsAg、HBeAb、HBcAb三者同时阳性)和"大三阳"(HBsAg,HbeAg、HBcAb三者同时阳性)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肝组织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研究屡有报导。大多数作者认为乙型肝炎在肝硬化、肝癌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有的流行病学研究则认为在某些地区,肝炎不是肝癌的病因。我省是肝癌高发区之一,关于这方面尚未见有报道。本文应用免疫酶法标记定位观察肝硬化、肝癌病人肝组织中HBsAg,以探讨本地区肝炎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在我国80%以上的肝癌患者合并了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近年来研究发现,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作为非编码型 RNA(non-coding RNA,ncRNA)中的一员,其可由pre-mRNA反向剪接...  相似文献   

13.
癌组织VEGF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进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与原发性肝细胞癌进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1993年~2000年41例病人的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及肿瘤组织和肿瘤旁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其中男34例,女7例;年龄35~65岁,平均48.8岁;肿瘤直径≤5cm者13例,〉5cm者28例,有包膜者19例,无包膜者22例。细胞学分级:Ⅰ级8例,Ⅱ级18例,Ⅲ级11例。Ⅳ级4例。门静脉或(和)肝静脉有癌栓形成者7例,无癌栓者34例。HbsAg或HBcAb阳性者33例,阴性者8例。结果 VEGF表达阳性率为70.7%(29/41)。VEGF的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P〈0.01)。VEGF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病灶大小、有无静脉癌栓呈显著相关,肿瘤直径大、病期晚者表达率显著增高(P〈0.05或0.01)。有包膜的肿瘤VEGF表达率显著低于无包膜者。VEGF的表达与细胞学分级和是否有肝炎病毒感染无显著性相关。结论 肝细胞癌中VEGF的分泌增多可导致微血管数目增加,促进了其进展和转移。肿瘤较大、分期较晚的病例血管生成活性高,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外泌体(exosome)是一种具有脂质双分子层膜结构的微小囊泡,直径为30~100 nm,几乎可由所有细胞分泌,含有细胞特异的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物质,能把信号分子传递给靶细胞从而改变其生物学功能。目前对于外泌体在肝癌中作用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外泌体的内容物可以反映其来源细胞的特性,从而区分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并在人体内广泛存在且获取便捷,故有望成为肝癌检测、诊断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对外泌体miRNA在肝癌发展过程中潜在的生物学效应及外泌体在肝癌中的相关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呼胜楠 《重庆医学》2021,50(9):1605-1608
肿瘤睾丸抗原(CTA)是一组肿瘤相关抗原,在不同癌症中均有表达,而在睾丸除外的正常组织中不表达.由于CTA呈现限制性表达模式,并具有引起患者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使CTA成为肿瘤免疫治疗中有应用前景的一类抗原.有研究表明在肝细胞癌(HCC)患者组织和外周血样品中存在CTA的表达,而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均未表达,为CTA...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与痴呆密切相关。骨质疏松症人群痴呆发病风险高、发病率高;另一方面,痴呆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大,致残、致死率高。骨质疏松症和痴呆在危害患者健康的同时,也给照护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负担,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慢性病研究热点问题。该文对骨质疏松症与痴呆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讨论痴呆对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也对相关骨-脑轴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综述,希望能为骨质疏松症伴痴呆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the fifth most common tumor worldwide, and one of the fastest rising tumors as a resul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C infection. The patients at risk for developing HCC are those with underlying cirrhosis secondary to viral hepatitis.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alcohol, tobacco, obesity, and diabetes increase the risk of HCC among those with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Surveillance of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with alpha-fetoprotein and ultrasound has been shown to reduce survival. The diagnosis of HCC is established by the presence of an arterially enhancing mass in the presence of cirrhosis. Viral hepatitis represents an opportunity for prevention of HCC.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在当今已成为重要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基于全球范围流调表明,CKD的发病率约为10%,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1])。人体肠道内菌群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机体各种代谢,并影响CKD疾病发病、进展及预后~([2])。肠道菌群与中医"脾主运化"功能具有显著相似性,而中医治疗菌群失调具有独特疗效。因此,深入研究CKD与肠道菌群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探索中医健脾治肾的理论依据,对防治CKD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