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鹅口疮在祖国医籍里,很早就有记载,但名称不一,如口糜、口疮、雪口、口疡等,远在两千年前的素问至真大要论说:“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外科正宗载:“鹅口疮、其症满口皆生白斑雪片,甚则咽间叠叠肿起,难于哺乳,哺乳必多啼叫”。又汤氏曰:“小儿百日内,口中生白点无数,擦之即去,少刻复有,口角流诞,日夜啼哭不乳,又名鹅口白屑”。诸病源候论:“小儿初生、口里白屑起,乃至舌上生疮如鹅口,世谓之鹅口疮”。这不但描述了鹅口  相似文献   

2.
鹅口疮又名“雪口”,是小儿常见的口疮疾患,多发生于嘴孔期,尤以营养不良、长期使用抗菌素有关。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脾经郁热,循经上行,熏于口舌所致,多数主张取清热泻脾一法。笔者认为,小儿脏腑娇嫩,由于喂养失当,常可夹有湿浊、食滞等。再加上衣被过暖,心经亦可  相似文献   

3.
鹅口疮是一种由霉菌感染,状似鹅口,白屑似雪的乳婴儿常见病.又称“雪口”,现代医学称“念珠菌病”.祖国医学认为,小儿胎中受热,蕴于心脾,心脾积热上薰;禀赋不足,体质素弱,护理不当,致口腔不洁,感染邪毒而引起,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消化不良及免疫缺陷之婴儿.  相似文献   

4.
鹅口疮治验     
“鹅口疮”多发生于初生儿,因小儿口腔和舌上满布白屑如鹅口而名,民间俗称“雪口”。我院儿科老中医金绍文自拟方药,治疗鹅口疮效果良好,笔者重复使用亦治愈多例,现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鹅口疮,又称“雪口”,为小儿口腔、舌上满布白屑,状如鹅口。婴儿多因生腐屑、疼痛、不能吮乳而影响健康生长。笔者用推拿加鹅口散治疗鹅口疮22例,临床疗效甚为满意。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淑玉 《河南中医》2005,25(8):27-27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的口腔粘膜炎症,因口中色白如雪,所以俗称“雪口”。临床以口腔舌上布满白屑,状如鹅口为特征,本病多见于新生儿或久病体弱的婴儿,或长期使用多种抗生索而发病。现将我科2002~2003年患有不同程度鹅口疮的30名患儿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鹅口疮又称“雪口”,是小儿一种颇为常见的疾病,本病以口腔舌部出现白屑、渐渐增大、互相融合,状如凝乳,擦后复生,白块周围红晕,口涎增多,哭闹不安,拒食为特征。笔者几年来用倍冰散治疗本病多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其状如鹅口,故称鹅口疮。《诸病源候论》卷五十曰:"小儿口里所起白屑,乃至舌上成疮,如鹅口里,世谓之鹅口。此由在胎时,受谷气盛,心脾热气熏发于口故也。"因其色白如雪片,故又名"雪口"。本病多见于初生儿,以及久病体虚的婴幼儿。本病的发病,可由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  相似文献   

9.
雪口又名“鹅口疮”。鹅口疮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疮面一般无痛感,亦可不影响吮乳,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六、鹅口疮口生白屑名鹅口,哭闹不乳口涎流。证属心脾经蕴热,治法清心泻脾求。便秘清热泻脾用,尿红导赤散可瘳。外调板兰根煎液,原病治疗保无忧。简释;本病为小儿口舌上满布白屑如鹅口故名。系心脾二经蕴热所致。现代医学证明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  相似文献   

11.
鹅口疮鹅口疮(thrush)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moniliasis),鹅口、雪口、鹅口疳、鹅口白疮.是由真菌传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见于婴幼儿.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这种真菌有时也可在口腔中找到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奶头不洁或喂养者手指的污染传播.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口腔疾患是儿科常见疾病,尤以好发于新生儿,其病灶多出现于口腔内舌体、齿龈、颊内、上腭等部位。笔者遵循古方,配以外治,挑针助治,取得疗效,兹结合临证体会,举出实用方例,分述如下: 一、鹅口疮:为新生儿口腔及舌上满布白屑,状如鹅口,故称为“鹅口疮”,亦称为“雪口”,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白色念珠菌病”范畴.民间俗  相似文献   

13.
鵝口疮是口腔粘膜感受白色念珠状菌后所发生的白色粘膜斑块,柔軟微凸,无压痛,紧密附着于粘膜,剝去后則流血,不久又生,《医宗金鉴》云:“鵝口者,白屑生滿口舌,如鵝之口也。”由小儿在胎中受母飲食热毒之气,蘊于心脾二經,故生后,遂发于口舌之間……。”按該症,一般见于1—4岁小儿,特別是乳汁不足,或病后营养不良,以及口腔不洁的患儿,在临床上尤为多见。其症状:开始不是一样的,有的先紅后轉白,或上來就是白疮,輕重不等。对該症的治疗,往往不能达到速效,且間有趋向  相似文献   

14.
“鹅口疮”亦称“雪口”、“雪口疳”等,以其“舌上逐生白屑,如鹅之口……”而命名。发于口腔以舌体、两颊多见,亦有蔓延至咽喉悬壅垂部者。严重的可布满整个口腔粘膜,或上延鼻道,下及咽喉气管,引起呼吸不利、吞咽困难等症。初起为小的雪白色斑点,状如凝乳,略高于粘膜之上,四周绕以红晕,白屑可拭去,但不久又可复生,重拭可见出血。继而白屑可连续成片。患儿口涎增多,哭闹不安,拒乳厌食等。多因胎中感受其母饮食热毒之气,蕴郁心脾二经,出生后伏热上发;或出生后其母吃动火热物,乳之感而生者;或由于外感热病,邪热未清,心脾积热,邪热上蒸或湿热上…  相似文献   

15.
鹅口疮又有“雪口疳”、“雪口疮”、“口疮”之称 ,好发于婴幼儿 ,往往因口中粘膜发炎 ,生腐屑、疼痛、不能进食而影响健康生长。自 1996年 12月以来 ,笔者采用推拿疗法治疗婴幼儿鹅口疮 30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30例 ,均为门诊患儿。男 18例 ,女 12例  相似文献   

16.
鹅口疮大多见于幼婴及营养不良的儿童,以口内发生白色之苔为特征,大多见于舌上或颊内,并可延至额及咽部,甚至可波及耳、鼻、气管、支气管、食管等处.陈实功说:"……其症满口皆生白斑雪片,甚则咽间叠叠肿起,致难哺乳……"冯鲁瞻说:"鹅口者,口舌上遍生白屑,如鹅之口"治鹅口疮的方剂很多:如锦囊的青液散,汤氏四宝丹、奎光秘方驱腐丹等.现在把我的经验方介  相似文献   

17.
崔宏  孙希焕  郑帅 《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10-1211
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易患“易寒易热”“易虚易实”之变.孙希焕教授认为,鹅口疮多由先天胎毒蕴积心脾,心脾积热,热邪循经上炎,熏灼口舌而成.临证时重在辨清实、虚.实火易清,虚火以降,以清热泻脾散或导赤散加减化裁,取其清热泻火,以解心脾积热之效,另外本病病在口腔局部,除内服药外,应保持口腔清洁,针对致病菌对症用药,配合外治法,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外敷治疗婴儿鹅口疮166例北京市朝阳中医医院徐克信(100020)关键词鹅口疮,徐氏外用鹅口疮散鹅口疮又名雪口疳,或称之为雪口疮、口糜,好发于新生儿。患儿往往因口中粘膜发炎,生腐屑,疼痛,不能吮奶哭闹而影响健康。现将166例患儿使用徐氏外用鹅口疮...  相似文献   

19.
蛴螬外用治疗小儿鹅口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方法取蛴螬1个,将筷子插入蛴螬的一头,将其内脏翻转朝外,将蛴螬的黑色粪便部分去掉,用蛴螬的白色粘液少许涂于口腔患处。典型病例张某,男性,2岁,1982年9月8日初诊。患儿因口腔生疮疼痛、饮食时疼痛加重而来诊,诊见口腔及舌上白屑生疮,诊为鹅口疮,予上法治疗1次而愈。体会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白屑,或白膜满布,状如鹅口而得名,多因心脾积热,火性上炎所致。蛴螬性寒,可祛热,故用之敷治可获佳效。本法简便易行,尤其适用于农村。蛴螬外用治疗小儿鹅口疮@张永发$天津市东丽区中医院!300300  相似文献   

20.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是婴幼儿常见的口腔炎。临床以口腔、舌面满布白屑或白色片状物,状如鹅口为特征。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中西药治疗均较烦琐。本人采用民间验方——甘草煎汤擦洗治疗鹅口疮,方法简单,效果显著。现推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