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的作用.方法选择母婴分离产妇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实行了护理干预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要早(p<0.05),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乳房肿胀发生率也降低(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使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提前,乳量增加,减轻乳房肿胀,保证母乳喂养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热敷及中医手法按摩在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的120例产妇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乳房护理;试验组在常规乳房护理基础上实施中药热敷乳房及中医手法乳房按摩。比较两组产妇术后3 d泌乳情况、乳房肿胀发生率及母乳喂养率。结果:两组产妇泌乳情况、乳房肿胀发生率及母乳喂养率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母婴分离过程,给予产妇中药热敷及中医手法按摩乳房可提早乳房开始泌乳时间,降低乳房肿胀发生率,并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QC活动降低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方法:随机调查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分娩的280例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开展QC活动,应用柏拉图分析找出本次活动整改重点,根据产妇产后乳房出现肿胀的原因,实施针对性整改对策,于2015年10月再次随机调查在我院接受分娩的290例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对比实施QC活动前后产妇乳房胀痛情况及护理人员的管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QC活动后,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产妇乳房胀痛持续时间较实施前明显更短,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施QC活动后,不良情绪改善率(86.55%)、新生儿喂养成功率(82.76%)均高于活动前(P0.05)。结论:实施QC活动改善母乳喂养宣教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缩短产妇乳房胀痛时间,对不良情绪改善率及新生儿喂养成功率均有提高作用,值得推广及借鉴。  相似文献   

4.
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和乳房胀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和乳房护理干预(热敷、按摩、挤奶),结果母婴分离使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提前、乳量增加、乳房肿胀减轻,而保证了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QC手法治疗和预防产妇乳房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 设计产妇乳房肿胀查检表,调查每月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品管圈活动,即成立QC小组.进行现况把握、分析原因,制定对策等措施.结果护士在QC活动前后,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有显著的下降,由55.26%降为19.44%.结论 运用QC手法降低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成果显著,及时减轻产妇的痛苦,提高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QC活动降低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方法:随机调查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分娩的280例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开展QC活动,应用柏拉图分析找出本次活动整改重点,根据产妇产后乳房出现肿胀的原因,实施针对性整改对策,于2015年10月再次随机调查在我院接受分娩的290例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对比实施QC活动前后产妇乳房胀痛情况及护理人员的管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QC活动后,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更低,产妇乳房胀痛持续时间较实施前明显更短,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施QC活动后,不良情绪改善率(86.55%)、新生儿喂养成功率(82.76%),均高于活动前,(P<0.05)。结论:实施QC活动改善母乳喂养宣教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缩短产妇乳房胀痛时间,对不良情绪改善率及新生儿喂养成功率均有提高作用,值得推广及借鉴。  相似文献   

7.
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和乳房护理干预(热敷、按摩、挤奶),结果母婴分离使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提前、乳量增加、乳房肿胀减轻,而保证了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对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胀痛程度、乳汁分泌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自然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产后护理,实验组产妇在常规产后护理的基础上,产后当天采用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对乳房进行刺激。结果实验组产妇的乳房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乳汁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早期运用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可有效降低产妇的乳房肿胀发生率,有效刺激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将212例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6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于产后6h定时给予乳房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泌乳始动率、血清泌乳素水平、泌乳量以及乳房肿胀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血清泌乳素水平增高、泌乳量增多、乳房肿胀的发生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可使乳房肿胀发生率降低,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促泌乳乳房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情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翠琴  樊雅静  胡三莲  冯佩华  韩微 《护理研究》2008,22(31):2886-2887
母婴分离的产妇由于产后乳房未得到及时、有效地吸吮,乳房肿胀发生率较高且泌乳时间后延,回乳时间提前;加之母婴分离产妇情绪受到一定影响,担心新生儿健康等,导致过分紧张和焦虑,这些对产妇健康和母乳喂养都有影响[1].对于新生儿而言,不能得到母乳喂养,易导致黄疸、低体重和脱水等,且母乳有利于早产儿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2].为减少母婴分离产妇产后发生乳胀,增加喂养早产儿的母乳量,建立母婴联系,我科主动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促泌乳乳房护理干预,研究可行的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模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护理干预的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母婴分离产妇护理管理的新模式。方法根据母婴分离后产妇特殊的身心变化,采取支持-帮助-教育的方法,即给予心理支持,早期乳房护理干预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结果通过主动实施护理干预,可缓解产妇焦虑情绪,降低乳房肿胀发生率,提高母乳喂养率,提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主动实施护理干预,为寻求新的护理模式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促进母要分离产妇持续泌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 2012年1月在我院分娩且因各种原因新生儿转入儿科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15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模拟早吸吮,热敷、按摩乳房,模拟按需哺乳,每隔2~3h用吸奶器吸奶或用手挤奶,适时送到病房喂哺婴儿.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产后第1,2,3,4d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产后4d内,观察组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42d时随访,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乳房肿胀率,增加产妇喂奶的信心,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促进婴儿健康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母婴分离的产妇由于产后乳房未得到及时、有效地吸吮,乳房肿胀发生率较高且泌乳时间后延,回乳时间提前;加之母婴分离产妇情绪受到一定影响,担心新生儿健康等,导致过分紧张和焦虑,这些对产妇健康和母乳喂养都有影响。对于新生儿而言,不能得到母乳喂养.易导致黄疸、低体重和脱水等,且母乳有利于早产儿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为减少母婴分离产妇产后发生乳胀,增加喂养早产儿的母乳量,建立母婴联系,我科主动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促泌乳乳房护理干预,研究可行的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模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乳房护理干预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母婴分离的产妇由于产后乳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 ,乳房肿胀发生率较高且泌乳时间后延。加之母婴分离 ,产妇情绪受到一定影响 ,过分的紧张、焦虑 ,担心新生儿健康等诸多因素 ,对母乳喂养都有较大的影响。为此 ,我科于2 0 0 1年开始对母婴分离的产妇主动实施乳房护理干预 ,收到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2 0 0 1年 2月~ 2 0 0 3年 12月 ,选择新生儿因各种原因转至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接受治疗的10 0例 ,随机将产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2组产妇均为剖宫产 ,无内外科合并症 ,语言交流正常 ,产妇一般情况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减少糖尿病产妇产后5天内乳房肿胀发生率,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2004年5月—2005年5月根据母婴分离后糖尿病产妇特殊的身心变化,采取支持——指导——教育的方法,即给予心理支持、早期乳房护理和科学的健康宣教。结果通过实施护理干预,产后5天内乳房肿胀发生率由原来的42%下降到12%,产后42天母乳喂养率由原来的70%上升到89%,提升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对糖尿病产妇护理干预的实施,解决了母婴护理中的实际问题,增加了产妇对护士的信任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临床路径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足月单胎产产妇400例,随机将其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产科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产妇进行产后早期乳房按摩及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的泌乳始动时间、母乳喂养率以及乳房肿胀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提前,母乳喂养率升高,乳房肿胀发生率降低。结论:对产妇应用产科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产后早期乳房按摩及健康教育,可促进产妇早期泌乳,增加泌乳量,减少产后乳房胀痛,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的作用.[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方法,将80例产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产妇实施早期的乳房护理,对照组产妇按常规护理,对两组产妇的泌乳开始时间、泌乳量、是否发生乳房肿胀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泌乳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产妇乳房肿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母婴分离的产妇早期实施乳房护理,能促进乳汁的分泌,使母乳喂养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胥登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4):1516-1516,1523
目的加强产后乳房问题的护理,有效减轻产妇由于乳房肿胀及皲裂而引起的疼痛,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采用外敷、按摩、抽吸、牵拉等护理方法减轻产妇由于乳房肿胀及皲裂而引起的疼痛。结果乳房肿胀消失,乳头凹陷纠正,乳头皲裂愈合。结论护士的早干预可以减轻产妇乳房肿胀、乳头皲裂,纠正乳头凹陷,增加产妇的舒适感,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乳房护理干预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母婴分离的产妇由于产后乳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乳房肿胀发生率较高且泌乳时问后延。加之母婴分离,产妇情绪受到一定影响,过分的紧张、焦虑,担心新生儿健康等诸多因素,对母乳喂养都有较大的影响。为此,我科于2001年开始对母婴分离的产妇主动实施乳房护理干预,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对减轻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母婴分离产妇1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乳房护理,研究组在产后第1天开始进行乳房穴位按摩,连续3 d.比较2组产后第3天产妇乳房胀痛程度的主观评分、乳房硬度、乳腺管通畅程度及乳房充盈度.结果 研究组产妇产后第3天乳房胀痛程度自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乳房硬度及乳房充盈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乳腺管通畅度则比对照组高.结论 乳房穴位按摩可明显减轻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胀痛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