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杏蓉  邱菊芳 《护理研究》2008,22(2):154-155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逆心穿刺法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28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踝部上方5 cm处扎紧止血带,逆心穿刺踝部旁侧大隐静脉;对照组向心穿刺拇指基底部旁侧的浅静脉或足背浅静脉远端.对两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推注造影剂时病人疼痛程度、下肢深静脉显影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推注造影剂时病人疼痛程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肢深静脉显影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时采用大隐静脉逆心穿刺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逆心穿刺方法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中的效果。方法将228例患者(300例下肢)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150例下肢)和对照组(150例下肢),观察组在踝部上方5 cm处扎紧止血带,逆心穿刺踝部旁侧的大隐静脉;对照组向心穿刺拇指基底部旁侧的浅静脉或足背浅静脉远端。对2组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推注造影剂时患者的疼痛感觉、下肢深静脉显影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推注造影剂时患者的疼痛感觉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下肢深静脉显影效果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时采用大隐静脉逆心穿刺方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了护理风险和护理人员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逆心穿刺方法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中的效果。方法将228例患者(300例下肢)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150例下肢)和对照组(150例下肢),观察组在踝部上方5 cm处扎紧止血带,逆心穿刺踝部旁侧的大隐静脉;对照组向心穿刺拇指基底部旁侧的浅静脉或足背浅静脉远端。对2组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推注造影剂时患者的疼痛感觉、下肢深静脉显影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推注造影剂时患者的疼痛感觉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下肢深静脉显影效果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时采用大隐静脉逆心穿刺方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了护理风险和护理人员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术是目前诊断下肢静脉系统病变的首选可靠方法。如何减少静脉穿刺及注射过程中的疼痛感及渗漏率,提高显影效果,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传统法常规选择拇指基底部旁侧的浅静脉或足背浅静脉远端进行向心方向穿刺注射对比剂,然后在普通X线透视下观察整个显影过程。在临床上因拇指基底部旁侧的浅静脉或足背浅静脉远端管径较细,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术,探讨经皮穿刺大隐静脉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或X光透视定位大隐静脉近端,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皮穿刺大隐静脉近端,插入造影导管至股静脉,行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结果32例患肢,28(87.5%)例穿刺成功,4(12.5%)例失败。造影结果:Kistner分级,Ⅰ级2(7.1%)例,Ⅱ级17(60.7%)例,Ⅲ级6(21.4%)例,Ⅳ级3(10.7%)例。所有病例均随访1~8个月,除局部少量皮下淤血外,无任何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大隐静脉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术成功率高,损伤小,并发症少,可以代替经皮穿刺股静脉逆行深静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术不同穿刺部位和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比研究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术不同静脉穿刺部位和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4例患者(300例次下肢造影)按检查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次下肢造影。观察组逆心穿刺内踝旁侧的大隐静脉;对照组向心穿刺拇指基底部旁侧的浅静脉或足背浅静脉。对两组下肢深静脉显影效果、静脉穿刺成功率、患者的疼痛感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患者的疼痛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肢深静脉显影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术采用逆心穿刺内踝旁侧大隐静脉,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且血管显影效果不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造影剂注射方法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71例患者(共340条下肢)按时间段分为改良组(170条下肢)和对照组(170条下肢),改良组在踝部上方5cm处扎紧止血带,逆心穿刺踝部旁侧的大隐静脉,采用遥控式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对照组向心穿刺拇趾基底部旁侧的浅静脉或足背浅静脉远端,徒手注射对比剂。并对两组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患者的疼痛感觉、推注造影剂过程中血管渗漏率、下肢深静脉显影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推注造影剂时患者的疼痛感觉、推注造影剂过程中血管渗漏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下肢深静脉显影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时采用逆心穿刺大隐静脉后连接遥控式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血管渗漏率,节约医疗成本,并可降低护理风险和减少护士受X线直接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用下肢下垂法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水肿下肢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200例DVT下肢水肿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法,试验组采用下肢下垂、双扎止血带穿刺法。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穿刺所用时间、浅静脉充盈程度、药液外渗、疼痛、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穿刺所用时间、浅静脉充盈程度、疼痛、满意度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液外渗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下肢下垂法可提高DVT水肿下肢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廖新彬 《护理研究》2009,(8):2117-2117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术是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注射造影剂时,常规选择拇指基底部旁侧的浅静脉或足背浅静脉远端。病人常因下肢水肿、色素沉着、溃疡,拇指基底部旁侧的浅静脉或足背浅静脉远端管径细且不易暴露,静脉穿刺难以一次成功。为此,我科于2005年2月~2006年10月对静脉穿刺方法进行改良,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及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踝部大隐静脉盲穿定位法在小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方法根据解剖结构测量出可视下小儿内踝部大隐静脉与内侧踝骨的定位关系,总结出在内踝部大隐静脉不可视及不可触摸到情况下的定位方法。然后采用盲穿法,对大隐静脉不明显患儿276例,采用可视下总结出的方法进行血管定位、盲穿。结果小儿内踝最高点至大隐静脉的垂直距离平均为(0.7±0.1)cm。276例大隐静脉不明显患儿静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265例,成功率为96%。结论对内踝静脉进行准确定位后,采用盲扎法进行静脉穿刺,方法简单易行,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常见痫,无论是溶栓治疗还是手术取栓,都可因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pulmonary embolus,PE)。我科在置入下腔静脉永久性滤器SNT和TEF基础上,自2004年5月-2006年4月为22例病人下腔静脉置入临时永久两用滤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胡慧群  张小春  林杭 《护理研究》2007,21(8):696-697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常见病,无论是溶栓治疗还是手术取栓,都可因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pul monary embolus,PE)。我科在置入下腔静脉永久性滤器SNF和TEF基础上,自2004年5月—2006年4月为22例病人下腔静脉置入临时永久两用滤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进的颈静脉穿刺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2月~2012年11月期间,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对56例需要经颈静脉入路者,对颈内静脉穿刺进行了导丝标记法和细针穿刺法两种技术改进,观察穿刺技术改进后颈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8例采用导丝标记法,均一次穿刺成功,其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无1例误穿动脉;18例采用细针穿刺法,其中12例一次穿刺成功,3例多次穿刺成功,3例反复穿刺失败,2例误穿颈动脉。两种穿刺技术均未发生颈部血肿、气胸、血胸等与颈静脉穿刺相关的并发症。结论上述两种改进颈静脉穿刺技术,操作简单,成功率和安全胜高,创伤小,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英 《护理研究》2006,20(4):1081-108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为预防外科手术后DVT形成,我院制定了一套围手术期预见性的护理程序,护理人员针对病人疾病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护理方法,应用于30例外科病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凤英 《护理研究》2006,20(12):1081-108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为预防外科手术后DVT形成,我院制定了一套围手术期预见性的护理程序,护理人员针对病人疾病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护理方法,应用于30例外科病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8岁~84岁,平均51岁;分别为子宫全切术后、股骨头置换术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其中3例高血压病史10年,5例合并糖尿病史3年~5年,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生理指标在正常范围择期手术;1例冠心病史10年,且在术后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积极的抢救治…  相似文献   

16.
股静脉穿刺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丽娟 《护理研究》2006,20(27):2497-2498
血液透析时把病人血液引出体外,经过透析器滤过后回到体内,该通路为血管通路,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按照血液通路的使用时间将血管通路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临时性及永久性血管通路。前者主要指动静脉内瘘,后者主要指动静脉直接穿刺和中心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主要血管通路,动静脉直接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主要用于急性血管通路时。通过一年多的临床观察,我们采用股静脉直接穿刺引出血液,任选一条浅静脉作为回路进行血液透析,既无并发症也不需要留置导管给病人带来不方便,且透析效果也令人满意,而且给病…  相似文献   

17.
程丽娟 《护理研究》2006,20(9):2497-2498
血液透析时把病人血液引出体外,经过透析器滤过后回到体内,该通路为血管通路,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按照血液通路的使用时间将血管通路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临时性及永久降血管通路。前者主要指动静脉内瘘,后者主要指动静脉直接穿刺和中心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主要血管通路,动静脉直接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主要用于急性血管通路时。  相似文献   

18.
高红 《护理研究》2007,21(10):848-848
我院自行设计并制作的简易消毒架,经5年临床实践,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结构自制消毒架底座用不锈钢注入混凝土制成重量10kg、直径30cm的2个圆盘,在圆盘下面安装4个万向制动滑轮。竖杆分两截,下段用直径3cm、长60cm的不锈钢管,上段用直径略细、长60cm的不锈钢管(正好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膳静脉穿刺血栓抽吸及接触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患侧胭静脉入路综合性介入治疗,在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前提下,先行球囊扩张机械性破碎血栓及IOF改良下腔静脉支架输送鞘行血栓抽吸,然后行接触性溶栓治疗,4例患者于溶栓后行骼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以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及健、患肢周径差等指标评价疗效,患者随访1年以上。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30例患者于治疗6个月复诊,双下肢周径差〈1.5cm,行下肢静脉造影复查,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分别为(9.5±2.6)、(3.6±2.1分),Z=1.65,P〈0.01],静脉通畅率为(69.5±13.2)%。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胭静脉综合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