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机械通气(MV)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ICU 72例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收集口咽部、声门下、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结果:机械通气5 d内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声门下分泌物培养革兰阳性致病菌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可减少和延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被广泛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对于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吸痰是有效维持人工气道通畅,保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的关键。然而吸痰所引起的并发症却不容忽视。近年来,我院ICU对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提高了吸痰效果,减少了吸痰引起的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紧急人工气道的建立及其管理。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3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90例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41例;年龄20~82岁,平均51.27岁。以数字法随机划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人工气道的建立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操作便捷与迅速,且能确保最理想的气道通畅方法为主,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气管内行插管术通气方式加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4类通气方式加管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抢救中的插管时间,插管平均次数及成功率和并发症,脱离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0d病死率和吸入性肺炎等。结果人工气道建立时间均存在差异;除A类气管内行插管术一次成功率相对较低,其他均一次性成功,且复苏成功率不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通过给予综合管理治疗后其ARDS、围插管期并发症、吸入性肺炎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5.72±1.84)d,ICU住院时间(13.78±1.62)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41±2.13)d,(17.58±2.6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紧急人工气道的建立及管理中,人工气道的建立需因地、因人及因时制宜选择不同的建道方法,确保患者通气顺畅,有效保持肺功能。采用综合管理能有效降低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及ICU时间,能有效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早期气管切开(early tracheostomy,ET)与晚期气管切开(late tracheostomy,LT)对重型脑外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2010年12月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行气管切开需长时间机械通气、GCS<9分的重型脑外伤患者167例.依据口插管机械通气时间≤7d为ET组81例,>7d为LT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特征、PDT前后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PDT后住ICU时间、ICU住院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创伤指数和开颅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T组显著缩短了PDT前机械通气时间[(5.16±1.33)d∶(11.64±4.25)d,P<0.01)]、PDT后机械通气时间(中位数15.0d∶17.0d,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中位数18.0d∶26.0d,P<0.05)以及PDT后住ICU时间(中位数16.0d∶21.0d,P<0.01)和ICU住院时间(中位数21.0d∶32.0d,P<0.01),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死亡率(17%∶14%,P>0.05)和住院死亡率(25%∶28.4%,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曲线显示ET组60d患者机械通气使用率和ICU住院率较LT组显著降低.结论 重型脑外伤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但不影响患者的预后.对重型脑外伤患者可行早期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对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高位脊髓损伤患者需要机械通气已行气管切开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支气管肺泡灌洗处理的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抗生素、化痰、排痰药物、无菌吸痰管吸痰、机械排痰、体位引流等常规治疗措施。对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抗生素应用时间、住ICU时间、10天脱机成功率及2月死亡率等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CPI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其抗生素应用时间缩短、住ICU时间缩短、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缩短,较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高位脊髓损伤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采取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合支气管肺泡灌洗能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ICU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生呼吸衰竭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使用异丙酚的镇静效果.方法 在ICU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生呼吸衰竭使用呼吸机患者中随机选取42例,机械通气期间使用异丙酚镇静,观察用药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呼吸、气道压力、氧合指数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发生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时,使用异丙酚镇静能快速镇静,患者心率、血压、氧合指数、呼吸次数在用药后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异丙酚是ICU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时较为理想的镇静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重症康复护理在高海拔地区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1年1月我院EICU的136例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通过评估后实施早期四级康复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命体征变化、不良事件发生率、谵妄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肌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血压水平、氧饱和度)比较,康复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更平稳(P <0.05);康复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且肌力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康复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在ICU实施早期重症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四肢肌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人工鼻和加热湿化器两种不同加热湿化方式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气道湿化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收治的17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88例。A组患者给予人工鼻气道湿化装置,B组患者采用主动加热湿化器(MR850)进行气道湿化。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痰液细菌培养结果、气道湿化效果、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Sa O_2)提升幅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降低幅度、动脉氧分压(PaO_2)提升幅度等各项指标。结果 A组细菌培养革兰氏阴性(G-)病原菌株数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A组,呛咳、口咽干燥发生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SaO_2提升幅度、PaCO_2降低幅度、PaO_2提升幅度、心率下降次数、呼吸频率降低幅度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吸痰次数、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加热湿化器MR850湿化装置,对于合并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具有良好的气道湿化效果,可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痰痂形成,避免呛咳、口咽干燥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有关ICU机械通气病人吸痰导致低氧血症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机械通气病人,吸痰是清除其分泌物,防止气道阻塞的重要措施,但同时又能引起肺泡塌陷,降低肺顺应性,影响血气交换,导致低氧血症。本文对ICU机械通气病人吸痰导致低氧血症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对策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ICU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呼吸支持技术分为无创机械通气组(NIPPV组)和有创机械通气组(IV组),每组各4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存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少于I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NIPPV组的存活率为72.5%,高于IV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ICU老年肺部感染可获得与有创通气相当的疗效,同时,可以减少气管插管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总体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兰平起  黄慧俐  李莉  俞洋 《西南军医》2010,12(2):251-252
目的探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并吸痰术在救治肺感染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因肺感染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床边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吸除气道分泌物等气道管理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行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效果满意,无明显并发症,术后肺通气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并吸痰术在救治肺感染疾病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在重症胸部创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将收治的48例重症胸部创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入住ICU 48 h内开始EN治疗(经鼻饲管给予TPF-FOS),对照组则在入住ICU 48 h后开始EN治疗,达到目标喂养量125.52 kJ(30 kcal)/(kg.d)至少3 d,观察患者入住ICU后1、3、5、7、10 d的血清蛋白水平、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ICU住院时间等,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早期EN支持后第7 d及第10 d,观察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第1 d至第10 d两组间血清白蛋白与转铁蛋白水平均无显著差异。两组间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平均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胸部创伤患者早期管饲TPF-FOS可使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及早得到恢复,尽早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缩短患者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在无创正压通气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需要行无创正压通气的6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经口或经鼻插入吸痰管吸痰,观察组的患者从留置吸痰管内吸痰,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留置吸痰管96 h,观察组氧分压的上升和二氧化碳分压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神志转清时间、行有创机械通气例数、死亡例数等方面比较比较(P<0.05或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期需要进行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可以采用将吸痰管留置在病人气管内,按需吸痰,这样,患者的治疗效果好,舒适度增加,经济负担减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声门下吸引对重症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57例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31)与B组(n=26).A组患儿行常规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并给予常规气管导管治疗.B组患儿行常规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对脑创伤后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04至2018-04转入神经重症ICU行机械通气的脑创伤患者90例,常规护理的同时,行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措施(干预组)。另选择90例机械通气的脑创伤患者,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IC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谵妄类型及持续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以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在ICU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12.86±3.24)d vs(16.24±2.63) d,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谵妄发生率明显降低(52% vs 66%,P<0.05),谵妄持续时间显著缩短[(3.27±0.59)d vs (4.79±0.5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谵妄构成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可减少机械通气脑创伤患者的谵妄持续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并降低谵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症复杂心脏手术后长期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的ICU治疗对策。方法 对78例经口腔长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在ICU内呼吸机治疗的机械通气模式、小潮气量加PEEP治疗、镇静剂应用、ICU的常规监测、插管、套囊位置和气囊压力大小的选择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例因低心排、肾衰及多器官衰竭而死亡。73例顺利脱机,均痊愈出院。结论 经口腔插管3~10d都是安全的。其中插管及套囊位置、套囊压力是长期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的重要环节。小潮气量通气+PEEP+SIMV+压力支持可加强肺保护,有效预防肺不张和肺损伤。  相似文献   

17.
范蓉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1):1379-1381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措施对ICU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作用。方法:2010-02~2011-05本院ICU共收治需机械通气(MV)的患者50例,其中33例行气管插管,17例经气管切开,对其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观察VAP的发生情况,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指导临床ICU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治疗。结果:50例机械通气患者在ICU住院期间发生ICU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8例,发生率16.0%;其中有4例死于该病,死亡率8.0%。结论:加强ICU和人员的管理、严格的隔离制度、加强胃肠营养及管理、加强人工气道管理以及增加患者机体防御功能等是可有效降低ICU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病机械通气人机对抗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统计西宁地区(海拔高度为2260m)COPD急性期合并呼吸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39例,均至少发生一次人机对抗。结果:39例患者中发生人机对抗的总例次为62次,其中插管上机立即发生人机对抗19例(30.65%),正常机械通气过程中,后发生人机对抗43例(69.34%),其中肺部感染加重痰液引流不畅8例(12.9%)气道痰痂阻塞110例(16.13%)其他11种因素25例(40.32%)。结论:西宁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病机械通气人机对抗的主要原因是不能耐受气管插管,其次是气道痰痂阻塞,痰液引流不畅,加强气道管理有助于改善人机对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行经皮气管切开的疗效及术后呼吸道感染风险特征。方法选取ICU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7例。观察组采取经皮气管切开,对照组采取传统气管切开,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对经皮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0.15±4.36)min、术中出血量(6.41±1.33)mL、切口长度(1.32±0.41)cm、切口愈合时间(3.52±0.71)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8.51%,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气管插管保留≥1周、机械通气时间≥1周、合并基础疾病为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湿化瓶、呼吸机接口、吸引器连接管为气管切开术后引起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且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主。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用于ICU中的手术相关指标满意,气管插管保留≥1周、机械通气时间≥1周、合并基础疾病是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创伤后机械通气患者口咽部菌群变化在呼吸机相关肺炎( ventilator -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内源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45例创伤后发生VAP的患者,在人工气道建立后1,3,7和14 d收集患者的口咽部分泌物、声门下分泌物、深部气道痰液以及胃液进行培养和药敏检测,同时收集患者的大便进行球杆比和真菌检测,对比其声门下分泌物、痰液、胃液和口咽部分泌物菌群的一致率. 结果 VAP患者的病原菌主要为G-菌,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声门下分泌物、痰液和胃液病原学培养的阳性率逐渐升高,声门下分泌物、痰液、胃液和口咽部分泌物菌种的一致率明显上升;并且随着机械通气天数的增加,培养产β-内酰胺酶阳性( ESBL+)的细菌和多重耐药菌的例数也明显增加. 结论 口咽部菌群变化与创伤后VAP的发生关系密切,胃内细菌常逆向定植于口咽部,胃-咽-下呼吸道的逆行感染为VAP的重要感染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