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阴侧切伤口两种缝合线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会阴侧切伤口两种缝合线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0例自然分娩会阴切开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0例。观察组采用快薇乔可吸收合成缝线连续皮内缝合法,对照组采用丝线传统缝合法。并对两组产后切口疼痛、炎性反应、硬结、愈合情况及产后远期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会阴切口疼痛、炎性反应、硬结、愈合情况及产后远期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会阴侧切连续皮内缝合法疼痛轻,组织反应小,甲级愈合率高,愈合后的切口瘢痕小、产妇产后更舒适,有利于产妇身心康复,改善产妇的产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的产妇按分娩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会阴切口观察组用改良连续缝合法、对照组用传统缝合法。比较2组缝合时间、切口疼痛、线结反应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缝合时间为(11±2)min,对照组为(19±2)min;观察组切口疼痛0级9例、Ⅰ级69例、Ⅱ级2例,对照组分别为5例、45例、30例;观察组线结反应0度75例、切口甲级愈合78例,对照组线结反应0度33例、切口甲级愈合71例,经比较P均0.05。结论会阴切口用改良连续缝合,缝合时间短、切口反应轻、愈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缝合方法(连续缝合不打结皮内缝合法)在会阴侧切口愈合方面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产房行会阴侧切缝合的200例产妇,随机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改良缝合方法;对照组用传统丝线间断缝合方法,比较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费用、切口愈合情况、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费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无线头反应,无需拆线,切口甲级愈合、疼痛程度、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连续缝合不打结皮内缝合法术后疼痛轻,不需拆线,切口外形美观,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会阴侧切皮内缝合的优越性.方法 选择2009-01-2009-06在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侧切分娩行皮内缝合术的产妇52例与同期随机抽取的行传统缝合术52例进行对比,观察切口疼痛程度、愈合率、瘢痕大小及产妇的心理反应.结果 52例行皮内缝合术的产妇切口疼痛程度轻、愈合率高.结论 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术术后不需拆线,可消除产妇产后畏惧心理,促进早日下床活动及其生理功能的恢复.同时切口愈合快、瘢痕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会阴切开缝合术对产妇会阴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00例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采用会阴切开薇乔线连续缝合+皮内包埋缝合术,对照组采用会阴侧切开薇乔线分层间断缝合术+皮内包埋缝合术;观察2组患者会阴切口缝合所需时间、术后疼痛、产后尿潴留、会阴切口愈合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会阴切口缝合时间短、疼痛程度轻、产后尿潴留率低、会阴切口感染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采用会阴切开薇乔线连续缝合+皮内包埋缝合术,会阴切口缝合时间短,产妇术后疼痛轻,产后尿潴留率低、会阴切口感染率低,有利于产妇休息和母乳喂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郭冬琴 《临床医学》2013,33(8):84-85
目的 总结评价会阴侧切缝合术皮内缝合法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经阴道分娩的应用、会阴侧切缝合术的36例产妇采用皮内缝合法,观察术后产妇切口疼痛、愈合情况、心理效应及住院天数.结果 皮内缝合法较传统缝合法在切口疼痛、愈合情况、心理效应等方面有显著优点,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会阴侧切术皮内缝合减轻了缝合时的牵拉,减轻了疼痛,切口平软,对合整齐,不需要拆线,消除了产妇对拆线的恐惧,缩短了住院天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夏雪荣 《全科护理》2011,(16):1463-1463
[目的]观察追加局部浸润麻醉在产妇会阴侧切缝合中的效果。[方法]将148例会阴侧切的产妇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常规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改良组在会阴侧切前常规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的基础上,缝合前会阴切口再追加局部浸润麻醉。观察两组会阴切口在缝合过程中的疼痛程度、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改良组在会阴缝合过程中,产妇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缝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切口愈合均良好。[结论]在产妇会阴侧切缝合中追加局部浸润麻醉可提高镇痛效果、缩短缝合时间且不影响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追加局部浸润麻醉在产妇会阴侧切缝合中的效果.[方法]将148例会阴侧切的产妇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常规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改良组在会阴侧切前常规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的基础上,缝合前会阴切口再追加局部浸润麻醉.观察两组会阴切口在缝合过程中的疼痛程度、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改良组在会阴缝合过程中,产妇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缝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切口愈合均良好.[结论]在产妇会阴侧切缝合中追加局部浸润麻醉可提高镇痛效果、缩短缝合时间且不影响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会阴侧切术对经阴道分娩初产妇术中出血及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会阴侧切术,观察组实施改良会阴侧切术。比较两组产妇切口缝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产后切口愈合程度、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切口缝合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程度优于对照组、切口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改良会阴侧切术能有效降低产妇术中出血量,促进切口愈合,减轻切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会阴短侧切术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俊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346-8346
目的探讨缩短会阴侧切口对产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需要会阴侧切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短会阴侧切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会阴侧切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缝合时间,术后局部疼痛时间(h),伤口愈合时间(h)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短会阴侧切术出血少、缝合简单快捷、愈合快、住院时间短。结论短会阴侧切出血少,缝合简单快捷,愈合快、无需拆线,能有效减轻切口的疼痛给产妇带来的痛苦及诸多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会阴侧切术两种缝合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会阴侧切术两种缝合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00例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①观察组:200例。采用快薇乔线连续皮内缘缝合切口;②对照组:200例。采用传统丝线间断缝合切口。并对两组的手术切口缝合时间、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切口缝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快薇乔线连续皮内缘缝合明显优于传统的丝线间断缝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廖晓琼  虞慧君  陈瑶 《护理学报》2009,16(17):47-48
目的 观察局部组织浸润追加麻醉术应用于会阴侧切缝合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拟阴道顺产,需行会阴侧切的20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表法抽取100例为局部组织浸润追加麻醉组(观察组),另100例为传统左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局部组织浸润麻醉组(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缝合镇痛效果、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缝合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组织浸润追加麻醉法镇痛效果满意,操作简便易行,产妇疼痛减轻,是一种较理想的会阴侧切麻醉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会阴侧切术采用连续缝合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连续缝合法在会阴侧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阴道分娩初产妇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60例,均行会阴左切术。观察组用连续缝合法行会阴缝合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间断缝合会阴切口,两组所用缝线均为0/2可吸收线。结果 两组在缝合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切口甲级愈合率和住院时间均有显性差异,均P<0.05。结论 连续缝合法应用于会阴侧切术可明显缩短缝合时间,减轻病人术后疼痛,促进伤口愈合,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肤痔清应用于会阴侧切术后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46例行会阴侧切术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会阴侧切术后护理常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肤痔清涂抹切口.观察两组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愈合、疼痛程度及切口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切口愈合、切口疼痛程度、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肤痔清应用于会阴侧切术后可明显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减轻术后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30°会阴切开及皮内缝合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会阴切开方式及缝合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326例来我院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按双盲原则分为两组,实验组(166例)行会阴30°切开及薇荞线皮内包埋缝合术,对照组(160例)行会阴45°侧切开及羊肠线、丝线缝合术,从会阴切口撕裂伤率、出血量,术后伤口肿胀、疼痛、愈合、住院时间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观察组阴道裂伤率31.38%,对照组阴道裂伤率为57.5%,经统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且观察组会阴切口出血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切口愈合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01)。结论改良式30°会阴切开及皮内缝合术其对产妇会阴损伤小,切口肿胀疼痛反应轻,切口愈合良好、住院时间短,有利于产妇早下床活动,对提高母乳喂养率及产科质量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惠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604-8605
目的 探讨不同的会阴侧切伤口缝合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符合条件的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的产妇68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观察组,各340例,传统组采用羊肠线间断或连续缝合会阴各层,丝线缝合会阴皮肤,4~5d拆线;观察组采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会阴各层,皮肤采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不拆线.结果观 察组产后伤口甲级愈合97.6%、1级以下伤口疼痛78.5%、产后48 h内活动56.5%,与传统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会阴侧切采取可吸收合成线皮内连续缝合方式具有切口愈合好、住院时间短、疼痛程度轻等好处,是一种较理想的缝合方法,利于产妇休息和母乳喂哺,提高产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我院自行设计的一种新型自动式扩张钳在妊娠会阴切开缝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4月我院行会阴左侧切开缝合手术产妇3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会阴缝合法;试验组应用我院自制新型自动式扩张钳撑开阴道进行会阴缝合。结果:两组产妇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切口缝合时间、切口疼痛持续时间、产后坐起哺乳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型自动式扩张钳行会阴切口缝合有利于缩短缝合时间,减轻产妇术后早期疼痛,缩短产妇产后坐起哺乳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会阴侧切两种缝合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40例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采用丝线全层缝合,对照组采用分层缝合,对两组产妇手术切口缝合时间、术后切口愈合、缝线反应、瘢痕及硬结形成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切口缝合时间、术后伤口愈合、缝线反应、瘢痕及硬结形成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侧切全层缝合方法可缩短缝合时间短、降低切口感染率、减少并发症,效果明显明优于分层缝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会阴斜侧切开缝合术在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行会阴斜侧切开缝合术的11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会阴侧切缝合术,观察组进行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术,两组护理方法基本相同,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会阴切口出血量、切口缝合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24 h伤口的肿胀和疼痛程度显著少于对照组,伤口愈合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合理的会阴斜侧切开缝合术应该更符合解剖和生理结构的特征,更能减轻产妇的痛苦,加快术后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复方苦参洗剂冲洗联合雷火灸治疗治疗会阴侧切术口愈合不良的愈合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阴道分娩会阴侧切术口愈合不良的产妇1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62例予高锰酸钾溶液1:5000坐浴会阴切口,结合硫酸镁湿敷,远红外线照射会阴术口;试验组63例予复方苦参冲洗会阴,后予雷火灸悬灸会阴切口2。观察2组会阴术口达甲级愈合所需的时间、总有效率、总满意率及切口疼痛、红肿、分泌物、影响哺乳及大小便等因素。结果:试验组会阴术口甲级愈合所需时间 (6.35±2.56)d,优于对照组(10.55±2.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会阴术口治疗有效率 (92.06%)高于对照组(7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会阴术口治疗总满意率 (93.65%)高于对照组(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洗剂冲洗联合雷火灸治疗会阴术口愈合不良,有效缓解产妇会阴术口疼痛、水肿程度,减少术口分泌物,缩短术口愈合时间,促进会阴术口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