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透析微量肝素法在尿毒症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7月我科接收的行血液透析治疗且伴有高危出血倾向的尿毒症患者116例,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无肝素透析法抗凝,观察组采取微量肝素法抗凝。对两组患者出血情况、体外循环凝血状况、血透充分性、每次透析维持时间及凝血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出血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整体尿素清除率(KT/V)较对照组高(P0.05),每次透析维持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透析后凝血酶时间(TT)测量值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尿毒症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中采用微量肝素法,既可提高血液透析的效果,又不会使出血危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的安全性.方法:有出血倾向符合血液透析指征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82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组42例,小剂量肝素纽40例,分别在透析中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及小剂量肝素抗凝,比较2纽穿刺点压迫所需时间、透析后透析器厦管路凝血情况,皮肤黏膜出血停止时间,潜血转阴时间,及透析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2组透析后穿刺点压迫所需时间、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及皮肤黏膜出血停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钙组潜血转阴时间较小剂量肝素组短(P<0.05);2组透析后血小板计数下降,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透析前延长(P<0.05),小剂量肝素组延长较低分子肝素钙组明显(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用于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较小剂量肝素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200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普通肝素处理,研究组接受低分子肝素处理,均做好临床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透析前与透析1年高脂血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透析1年出血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并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护理后APTT、TS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年研究组TG、HDL-C、LDL-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透析1年研究组皮下出血、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鼻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应用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同时做好护理干预,低分子肝素处理效果明显优于普通肝素,可更好地改善血脂指标,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中肝素抗凝剂的应用情况。方法:比较高危出血倾向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前用小剂量肝素(小剂量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钙组)处理后动静脉瘘穿刺点压迫所需时间、透析后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并比较透析前后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变化以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低分子量肝素钙组透析后穿刺点平均所需压迫时间明显短于小剂量肝素组(P〈0.05);透析过程中静脉压无明显升高,但两组在透析器和透析管路的凝血程度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皮肤黏膜出血停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潜血转阴时间较小剂量肝素组短(P〈0.05)。两组尿素氮和肌酐下水平无明显差异;透析后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下降,两组APTT较透析前均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较小剂量肝素用于有出血倾向患者的血液透析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局部枸橼酸抗凝(RCA)、无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法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慢性肾功能衰竭行长期血液透析且伴有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28例,自身对照,分别先后行RCA方法(A组)、无肝素方法(B组)、低分子肝素方法(C组)抗凝透析.观察三组患者出血、体外循环凝血、透析充分性和血气、电解质变化.结果 A组透析28例,均顺利完成,未观察到出血或原有出血加重;B组透析28例,未观察到出血或原有出血加重,其中3例因透析中出现体外循环Ⅲ级凝血提前结束透析;C组透析23例,发生出血或原有出血加重3例.A组透析充分性(KT/V)明显高于B组(P<0.01),与C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透析后的血Ca2+较透析前显著降低(P<0.05),HCO3-显著升高(P<0.01),但均在正常范围;而透析前后的血Na+、pH值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CA应用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是安全、有效的.无肝素透析抗凝效果欠佳,影响透析顺利进行.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低分子肝素抗凝仍需谨慎,有一定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6.
探讨对具有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及小剂量肝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具有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应用小剂量肝素分别进行血液抗凝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凝血程度等临床效果。观察组凝血程度、潜血转阴时间比对照组更佳(P〈0.05);两组患者皮肤黏膜出血后停止及压迫穿刺点所需时间相似(P>0.05)。与小剂量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钙对具有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83例急性肾损伤危重患者应用局部枸橼酸盐或者低分子肝素抗凝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探讨不同抗凝方式的抗凝效果并浅谈护理体会。方法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抗凝方案分为枸橼酸盐组(53例)和低分子肝素组(30例)。对两组枸橼酸泵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液透析器后血液滤过管路游离钙、钙泵后动脉游离钙、透析器使用时间和患者治疗过程中出血事件等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枸橼酸盐组血液透析器使用时间明显长于低分子肝素组,分别为(72±8)h和(48±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低分子抗凝组,分别为7.55%和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枸橼酸盐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危重症患者CRRT的抗凝治疗,在延长血液透析器使用时间、减少出血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4382-4383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84例骨折术后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对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不良症状的预防效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1.90%,低于对照组的3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手术后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易引起异常出血事件和其他不良反应症状,给予系统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不良症状发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透析应用中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低分子量肝素与普通肝素在常规血液透析抗凝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血液透析患分别用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抗凝进行自身对照,并作低分子肝素组与普通肝素组的组间对照。观察透析器及透析管道的凝血状态,内瘘穿刺点的压迫止血时间,抗因子Xa活性(AFXa)、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两组患均能顺利完成5小时透析,透析器及透析管道凝血程度及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两组均无显差异(P>0.05)。两组患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透析结束时AFXa较血液透析前有显性差异(P<0.001),且透析开始后30分钟及透析结束时均明显高于普通肝素组,而APTT、TT在LMWH抗凝过程中无显延长,而普通肝素组则明显延长。结论: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透析抗凝过程中较之普通肝素更有效,安全,方便,可替代普通肝素。  相似文献   

10.
柠檬酸低钙透析在合并出血的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柠檬酸低钙透析对于合并出血性疾病的血液透析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及透析抗凝效果.方法:35例合并出血的血液透析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用钙离子浓度1.25 mmol/L(DCa 1.25)的柠檬酸盐透析液、对照组17例用钙离子浓度1.50 mmol/L(DCa 1.50)的碳酸盐透析液,透析液其他成分不变.两组患者每次透析2~5 h.无肝素透析.同时测透析前后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钙水平(Ca).观察透析器及血管通路的凝血情况,记录盐水冲洗次数和透析时间.结果:治疗组在透析前后Fib有差异(P<0.05),Ca无统计差异(P>0.05).透析后治疗组Fib比对照组的Fib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后PLT、APTT、PT均无明显差异(P>0.05).透析器凝血情况:两组盐水冲洗次数和平均透析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柠檬酸低钙透析能够保证出血患者无肝素透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肝素抗凝处理,研究组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处理,同时均做好临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PTT与PT,透析前与透析1年时TG,HDL-C,LDL-C以及透析1年时出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前APTT与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后均有明显升高(P <0. 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透析前TG,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透析1年时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经过1年的透析,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方式中选用低分子肝素能够取得比较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和CRRT治疗,探讨多次肝素冲洗抗凝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ICU住院的37例诊断为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7)和观察组(n=2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凝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严密监测凝血情况,给予多次低剂量肝素冲洗抗凝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管路和滤器使用时间、凝血事件发生率、出血情况及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管路和滤器单次使用时间分别为(14.24±2.31)h和(15.67±2.01)h,和对照组比较使用时间显著延长(P0.05)。观察组滤器管路凝血事件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5%;同时观察组患者活动性出血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3%,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次肝素冲洗抗凝护理可以减少抗结核药物肝损伤中CRRT治疗管路和滤器凝血事件的发生,同时有效预防活动性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中局部枸橼酸抗凝(RCA)抗凝技术和无肝素(hf)两种方法进行血液透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行血液透析且伴有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RCA方法,对照组采用hf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出血、体外循环凝血、透析因凝血原因导致透析提前结束发生率及连续透析时间。结果:观察组顺利完成透析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对照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 01)。结论:RCA应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是安全、有效的,较单纯无肝素透析具有明显的抗凝效果,能够保障透析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肝素抗凝技术在静脉血液持续滤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行静脉血液持续滤过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观察组采用无肝素抗凝技术。采用CA7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因子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凝血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UN和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凝血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出血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液持续滤过患儿采用无肝素抗凝技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中低分子肝素的2种给药方法的抗凝效果.方法 将31例有出血倾向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2组.A组每次透析均以肝素生理盐水预充循管并排净后接血路管,透析前10min从静脉端给药,低分子肝素钠首剂2500IU,此后每小时追加500IU;B组每次透析仅用生理盐水预充循管,透析开始时一次性从动脉端给低分子肝素5000IU.观察2组透析结束后穿刺点人工按压止血时间(MCT)、透析前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出血、透析器及管路回血时的凝血情况.结果 2组均能顺利完成透析,透析器及管路回血时的均无明显凝血,A组抗凝效果优于B组(p<0.05),A组的压迫止血时间(MCT)较B组短(p<0.05),2组透析前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2种低分子肝素给药方法均能有效抗凝,减少出血倾向,A组抗凝效果优于B组,同时能减少低分子肝素用量,缩短穿刺点人工按压止血时间.  相似文献   

16.
背景:组合型人工肾可以全面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各种毒素,预防和治疗透析长期并发症,但透析器和/灌流器凝血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一大问题.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抗凝方案在组合型人工肾(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别应用肝素钠和低分子肝素钠对35例行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按原抗凝方案的1.5~2.0倍进行抗凝各4周,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抗凝药物的抗凝效果及出血情况,对比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小板及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应用肝素时发生滤器及灌流器凝血1级2例、2级1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时发生滤器及灌流器凝血1级3例、2级2例,两组均未发生3级滤器及灌流器凝血;应用肝素时出现出血1级12例、2级3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时出现出血1级2例、2级1例;应用肝素后血小板减少,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与治疗前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应用低分子肝素后各检验指标变化不大,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显示慢性肾衰竭患者行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时,低分子肝素和肝素抗凝效果接近,低分子肝素出血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价血液透析患者低分子肝素剂量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200例,根据低分子肝素应用总量不同分为对照组(高剂量组,总量≥80U/kg体重)和研究组(低剂量组,总量<80U/kg体重),分别在透析前、透析3h及透析完成24h时段对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血栓弹力图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抗凝效果,对比两组静脉压、跨膜压等指标变化情况,通过监测患者血浆尿素浓度对透析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透析前APTT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栓弹力图检测中R值、MA值、K值、CI值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透析3h后,两组患者APTT明显延长且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R值、MA值、K值、CI值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透析完成24h后,两组APTT明显延长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APTT小于对照组;透析患者低分子量肝素剂量与患者体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时即可达到充分抗凝效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出血倾向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静脉压、跨膜压、透析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指标更能反映透析患者凝血实时功能,低分子肝素小剂量应用即可达到充分抗凝且不影响透析效果,透析患者使用小剂量低分子量肝素出血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134-4135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RSA患者11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结果观察组的足月产比例明显比对照组高,流产、早产比例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T、TT、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RSA患者采取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和凝血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低分子肝素钙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妊娠特异性β1糖蛋白(SPI)、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血清PAPP-A、SPI、PLGF水平及凝血功能。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PL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APP-A水平相较对照组下降,SPI水平高相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相较于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调节PAPP-A、SPI、PLGF水平,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20.
唐莹  刘瑾瑾  邬碧波  唐琦  徐靖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1962-1964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抗凝方法在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中应用的安全可行性和护理特点。方法将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122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采用30%枸橼酸钠局部体外抗凝(RCA)透析,B组采用无肝素透析,C组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透析。分别观察三组患者在出血、体外循环的凝血情况、不良反应及护理特点。结果(1)A组透析80例次,均顺利完成透析,未观察到出血或原有出血加剧;B组透析76例次,其中10例次因透析中出现体外循环Ⅲ级凝血而终止透析,未观察到出血或原有出血加剧;C组透析84例次中发生11例次出血或原有出血加剧,9例患者退出LMWH组。B组体外循环凝血的发生率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与C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凝血指标的比较:B组透析器前APTT低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透析器前APTT无差异(P>0.05)。结论RCA用于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是安全可行的,护理方法也简便易于掌握;无肝素透析体外抗凝效果欠佳,影响透析顺利进行;采用LMWH透析仍须谨慎,存在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