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江西省南昌市某工厂工人对空气质量及其改善措施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2015年4月抽取南昌市某厂421名工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4.2%(228/421)工人认为当地空气质量差或很差,约80%(333/421)认为空气质量与5年前相比差一些或差很多;认为对当地空气影响最大的3项污染源为机动车(60.1%,253人)、废物燃烧(54.2%,228人)和工业设施(53.9%,227人);89.3%(376/421)认为当地政府投入保护环境卫生的资源不太够或太少;认为当地政府应采取的3项最重要措施分别为控制生产污染的工业设施(54.9%,231人)、增加公共运输工具并减少私家车(54.6%,230人)和减少垃圾焚烧(49.2%,207人)。≥50岁、大专或大学及以上、国内外旅游经历、过敏、哮喘和上呼吸道感染者均为当地主要污染源认知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工人对当地的空气质量认知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偏远山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已有了较大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为掌握我市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空调旅客列车空气质量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空调列车车厢内空气质量调查,了解影响因素,为技术改造提供卫生学依据。[方法]采用列车运行全程监测方式,分别在夏冬季对车厢的微小气候和空气质量进行连续监测,项目包括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空气细菌和真菌总数,空调管道中积尘样品在列车终到时采样。[结果]车厢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CO指标均符合标准,CO2超标率73.0%。餐车真菌指标较其他车厢高。空气质量指标夏季优于冬季,微生物指标冬季优于夏季。随着客流量增加,相对湿度、CO、CO2和细菌总数也相应升高。[结论]空调列车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复杂,不同季节、车型及客流量等因素都会对列车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吸入10~20m^3空气,因此空气质量是与健康和寿命息息相关的。空气质量监测是通过测量数据来说明某一特定范围内空气中污染物来源、成分、数量、动态转化和消长规律等基本特性,并对空气质量作出评价,为消除危害、改善环境、保护人民健康提供依据。空气质量监测是环境卫生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空气质量监测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原旅客列车的空气质量及乘客主观舒适度,为改善车厢空气质量,提高舒适度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9月、2009年10月分别在广州一拉萨区间往返运行的列车的软卧、硬卧、硬座各1节车厢中抽取13~20名乘客,在列车运行至〈500、501~3000、3001—4000及〉4000m不同海拔高度时分别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和乘客主观舒适度调查分析。空气质量指标包括微小气候(温度、湿度、风速)、CO2、CO、可吸入性颗粒物(PM10)、噪声、细菌总数、新风量、甲醛、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和氧气含量等;乘客主观舒适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乘客的闷感、异味感、空气新鲜感等主观感觉。结果共监测198个监测点次,温度超标率夏季为80.16%,冬季为100.00%,湿度、CO2、PM10和新风量超标率分别为10.10%、56.06%、1.52%和22.88%;不同海拔高度间湿度、风速、氧气含量、CO、CO2、PM10、细菌总数、TVO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共调查184名乘客,感觉有闷感的乘客占60.74%,感觉有异味的占56.77%,感觉到空气不新鲜的占19.43%。不同海拔高度乘客的闷感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2不达标(含量〉0.15%)与C02达标(含量≤0.15%)、氧气含量≥14.67%与〈14.67%的情况下乘客闷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新风量不达标[〈20m3/(h·人)]与新风量达标[≥20m3/(h·人)]的情况下乘客的闷感、异味感和空气不新鲜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受调查高原旅客列车的空气质量的部分指标未能达到卫生标准和部分旅客主观舒适度欠佳。建议适当提高新风量和CO2等重点指标的卫生要求,以及纳入氧气含量等重要指标以改善列车内的空气质量,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原旅客列车的空气质量及乘客主观舒适度,为改善车厢空气质量,提高舒适度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10月分别在广州-拉萨区间往返运行的列车的软卧、硬卧、硬座各1节车厢中抽取13 ~20名乘客,在列车运行至<500、501~3000、3001 ~4000及>4 000 m不同海拔高度时分别进行空气...  相似文献   

7.
空高舞厅空气质量改善措施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陈小波 《医疗装备》2009,22(7):71-71
空气调节包括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气流动速度。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空气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我院原有手术室没有层流净化系统,医院手术量大,空调无法进行系统的改造,手术室空气品质较差。主要有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9.
环境香烟烟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和监测指标的探讨蒲文兴,黄明立,覃倩萍,周汉龙吸烟者所喷出的侧流烟,形成环境香烟烟雾(EnvironmentTobaccoSmog),简称ETS,它对空气质量究竟有何影响?用什么指标来反映和监测?为此,我们从1992年起至...  相似文献   

10.
开窗通风改善门诊空气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改善空气质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方法统计门诊内科专家诊区上午不同时间段的人员流量;空气采样后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培养浮游菌落,比较干预前后专家诊区空气质量,干预前仍采用常规诊区通风方法,即开诊前开窗通风30 min,干预措施根据人员流量定时开窗、湿墩布清洁地面。结果门诊专家诊区空气质量干预后较干预前明显好转,3个就诊高峰时间段空气中每立方米的浮游菌落数分别为(61.48±5.43)、(51.92±3.78)(、53.14±7.56)CFU/m^3,与干预前空气浮游菌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人员流量定时开窗、湿墩布清洁地面有利于改善诊区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国目前因地质构成、设施配套、监督管理等诸多因素,造成各景区饮用水水质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以及对景区水质监控的必要性与现实性进行了阐述,简要介绍了生活饮用水中几项常规检测项目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出水质监控预警判断的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医院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的方法是:运用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的原理,建立全员参与的三级质量控制网络,不断修订完善质量标准和考评体系,狠抓质量教育,改进质量控制的手段和方法等。经过4年的实践,取得高医疗质量、高病人满意率和高经济效益的良好成果。文章对实践过程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卫生运输船资源分配网络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伤病员海上后送的特点,提出伤病员海上后送的主要运输工具的分配网络模型。该模型可根据战时伤病员流发生的规律和变化,设定伤病员运输航线和进行方案调整,为战时设定合理后送伤病员的航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门诊药房服务是医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对就医服务的感受。文章通过门诊药房服务质量的改进,对当前医院门诊药房服务模式及服务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为何,研究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法。方法:本课题自我院检验血液标本样本中抽取140份,其中2018年2月~2019年3月的70份命名成对照组,2019年4月~2020年3月的70份命名成试验组,前一组未进行质量改进,后一组进行质量改进,比较检验结果有何不同。结果:试验组这组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要比对照组那组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低,数据上是P<0.05的情况,即表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反应、溶血反应、样本问题、送检失误、抗凝不全等是导致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所在,实施质量改进可将血液标本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6.
论临床路径实施中的持续质量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路径的实施在一些地方取得了不错的经验,如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成本;通过提高病种的医疗护理质量,提高了病人满意度。但国内医院目前的管理和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在推行临床路径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在临床路径设计和流程标准制定上缺乏循证支持,准备不足,医疗机构内部的资源动员有限,缺乏科学有效的实施效果评价和完善机制等等。需要从完善临床路径制度的设计、改善临床路径的基础条件、把握临床路径关键环节的控制等多角度进行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7.
在诠释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文章讨论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概念与质量观念,构建了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从过程改进、员工改进与组织改进等三个角度探讨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八大原则为基准,结合医院质量管理要求和服务特性,建立了质量管理月报制度并严格执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管理,并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实现了问题管理的程序化、整改措施的针对化、问题解决的系统化、评价激励的人性化,提升了医疗质量与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临床科室质量改进策略实施效果,持续提高医疗质量.方法 将某三甲医院临床科室按照是否进行手术分为两大类,依据各医疗质量指标2013年与2012年的比值,评价临床科室医疗质量改进效果.结果 非手术科室死亡率明显下降,手术科室非计划再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其它指标也有一定程度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提示临床科室应采取措施针对性改进.  相似文献   

20.
持续改进在血站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综合运用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数据分析等多种渐进式持续改进方式,以及将《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与ISO/IEC17025:2005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和引入新方法、新项目等突破性改进方式,对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进行了探索。经过2年多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确保了无偿献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