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并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的相互关系。方法:39例2型糖尿病患者,予罗格列酮4 mg/d口服,共治疗12周。治疗前后均检测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PG)、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瘦素(leptin)及肝肾功能和血脂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对瘦素与上述指标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糖尿病患者血清leptin,FINS,HOMA-IR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ISI显著下降(P<0.01);治疗12周后糖尿病组BMI,肝肾功能和血脂无显著变化,但FPG,FINS,HOMA-I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ISI显著升高(P<0.01)。在糖尿病患者中,瘦素水平与FINS,HOMA-IR明显正相关(r1=0.525,P<0.01,r2=0.391,P<0.05),与ISI明显负相关(r=-0.334,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瘦素最主要的因素依次为性别,BMI,甘油三脂,胰岛素和ISI,(R2=0.358,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及血清瘦素水平升高,且二者有明显相关性;用罗格列酮治疗可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清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3,18(11):17-17
一百多年前,2型糖尿病还被视作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但近年来,其发病呈爆发式增长。大约1,600万美国人患有2型糖尿病,并且至少有相同数量的人糖耐量受损。中国是糖尿病大国,估计现有糖尿病患者4,000万,90%以上为2型糖尿病。80%的糖尿病患者因冠心病而死亡。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不仅是2型糖尿病,也是糖耐量受损人群的特点。这些代谢紊乱,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一起常常出现在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的人群中,明显增加了心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和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6例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罗格列酮组(R组)和对照组(C组)。C组单用胰岛素治疗并调整用量,R组加用罗格列酮4mg/d,随访12周,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等指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R组血糖水平从第2周起下降明显,至第8~12周下降幅度最大,有19例达到空腹血糖<6·5mmol/L、餐后2h血糖<8·0mmol/L的良好控制目标;从第2周开始,R组胰岛素用量也渐减少,至第12周时,R组胰岛素用量较基础值减少(7·7±4·4)U;而C组胰岛素用量平均增加(9·1±5·2)U。治疗后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组不良反应主要有轻度的低血糖及水肿。结论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能确实有效控制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初诊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48例初诊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单用罗格列酮4mg/d,观察治疗12周前后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BMI、HbA1c、HOMA-IR、TC、TG、Fg显著下降。结论:罗格列酮治疗初诊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除了具有降糖、降脂及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外,并能显著改善凝血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预混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6例预混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稳定但水平较高(FBG:8-12 mmol/L),加服罗格列酮4mg/d,8周后,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和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8周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明显,胰岛素用量也逐渐减少,前后比较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用量、血脂变化有统计学意义,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罗格列酮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能有效、安全地控制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 相似文献
7.
罗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炎症状态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118例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口服罗格列酮(4 mg/d)12周,B组予磺脲类降糖药物治疗12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hs-CRP、IL-1β、IL-6、TNF-水平及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浓度,根据HOMA Model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IL-1β、IL-6、TNF-α水平及空腹血糖、胰岛索抵抗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A组患者空腹血糖较B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但血清hs-CRP、IL-1β、IL-6、TNF-α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结论 罗格列酮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血糖同时,降低患者机体炎症状态.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ROS)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Resistin)水平的影响。方法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8例,均给予口服ROS 4 mg,每日1次,总疗程4周,测定指标包括一般项目、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及抵抗素,以HOMA模型评价组织胰岛素敏感性。结果ROS治疗4周后,患者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降低(P<0.01或P<0.05),而体重指数(BMI)及腰臀比(WHR)明显增加(P<0.05);血清抵抗素水平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体重指数、腰臀比和HOMA-IR等无关(P>0.05)。结论ROS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改善糖代谢,但对人血清抵抗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相关标志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的一些心血管相关标志物水平变化及罗格列酮(RSC)对这些标志物的影响。方法:157例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NGT)、糖耐量低减组(IGT)、2型糖尿病未合并大血管病变组(DM。)及合并大血管病变组(DM2)。应用RSG(4mg/d)治疗16周后,观察c反应蛋白(CRP)、Ⅰ型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PAI-1)、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从NGT、IGT、DM,副DM2组,CRP、PAI-1、vWF、MMP-9水平逐渐升高,CRP、PAI-1在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DM1、DM2组vWF和MMP-9与NGT、IGT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经RSG治疗后,IGT组、DM1组CRP水平明显下降(P〈0.01),各组PAI-1下降(P〈0.01),DM2组vWF和MMP-9下降(P〈0.05)。结论:RSG不同程度降低心血管相关标志物水平,对IGT和2型糖尿病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肥胖与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流行病,二者关系密切,是一类具有共同遗传背景的复杂疾病,且常相伴发生,并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如何防治目前已成为医学界、生物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自1994年瘦素基因被克隆定位以来,瘦素(leptin,LEP)已被证实是在控制体脂及能量代谢方面具有一定作用的天然蛋白质。使人们对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了突破性进展,而且将为防治人类肥胖、2型糖尿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并使其治疗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135例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原治疗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4 mg·d1.治疗前及疗程(6个月)结束时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管腔内径、斑块的数量和类型.结果 治疗组FBG、FINS、甘油三酯、HbA1C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ISI显著上升(P<0.01),IRI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双下肢动脉IMT降低,斑块数量和类型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罗格列酮治疗T2DM在降低血糖、改善IRI、提高ISI的同时,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与瘦素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测定4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和38例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空腹胰岛素水平;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血压和腰围。结果:与非肥胖者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组有高胰岛索及高瘦素血症(P〈0.05);瘦素与体质指数、腰围、胰岛素抵抗及胆固醇呈正相关(P〈0.05)。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瘦素抵抗,瘦素可能与肥胖2型糖尿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6例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罗格列酮组(R组)和对照组(C组).C组单用胰岛素治疗并调整用量,R组加用罗格列酮4 mg/d,随访12周,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等指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R组血糖水平从第2周起下降明显,至第8~12周下降幅度最大,有19例达到空腹血糖<6.5 mmol/L、餐后2 h血糖<8.0 mmol/L的良好控制目标;从第2周开始,R组胰岛素用量也渐减少,至第12周时,R组胰岛素用量较基础值减少(7.7±4.4)U;而C组胰岛素用量平均增加(9.1±5.2)U.治疗后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组不良反应主要有轻度的低血糖及水肿.结论 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能确实有效控制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罗格列酮治疗组及优降糖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浆胰岛素及C-肽水平。结果:罗格列酮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病人的FBG和2hBG,并降低HbA1c,与对照组相似,同时治疗组的血浆胰岛素及C-肽水平也随之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罗格列酮是一种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型口服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罗格列酮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 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罗格列酮治疗组及优降糖对照组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 (FBG)及餐后 2 h血糖 (2 h 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浆胰岛素及 C-肽水平。结果 :罗格列酮明显降低 2型糖尿病病人的 FBG和 2 h BG,并降低Hb A1c,与对照组相似 ,同时治疗组的血浆胰岛素及 C-肽水平也随之降低 ,胰岛素敏感性改善 ,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罗格列酮是一种有效治疗 2型糖尿病的新型口服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的作用效果.方法 采用分组方法,观察45例2型糖尿病病人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结果 罗格列酮可以使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下降(P<0.05),也可使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TG)显著下降(P<0.05).结论 罗格列酮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降血糖药物,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郝齐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0(5):898-899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按治疗前用药情况分为罗格列酮治疗组(R组),合用磺脲治疗组(B组),合用二甲双胍治疗组(A组),每组30例。R组先行饮食及运动治疗,A组及B组保持原药物剂量不变,然后3组均给予罗格列酮4mg,每d1次,空腹口服,共51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葡萄糖氧化酶法测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P2hBG);测糖化血红蛋白;放免法测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A)和胰岛素抵抗指数(R)。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FBG、P2hBG、糖化血红蛋白、FINS水平及R值均较治疗前下降,A升高。上述各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罗格列酮可单用或与二甲双胍、磺脲类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的降糖效果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性.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为期40周的罗格列酮治疗观察,单用二甲双胍组27例;合用磺脲类加二甲双胍组33例.均接受罗格列酮4mg/片,晨服.结果 2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胰岛素、胰岛抵抗指数(IRI)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罗格列酮是胰岛素增敏剂,有明显的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梁毅堂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5):790-79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0例2型糖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罗格列酮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