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乃是用于筛查献血员的主要和常用的肝脏功能指标。血清总胆汁酸(TBA)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以及在肠肝循环中的代谢产物,它的生产和代谢与肝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TBA测定可以反映肝功能异常,肝细胞微小坏死及早期肝病时,TBA可以有明显改变。许多研究已经证实  相似文献   

2.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献血者血液检测指标之一,《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要求ALT采用两种方法(速率法、干化学法)进行2次检测,分别在采血前和采血后进行。由于ALT的非特异性及假阳性等原因,献血者ALT检测不合格是造成血站血液检测不合格报废的主要原因之一[1-2]。由于单采血小板耗材昂贵,且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源队伍较少,有必要制订适宜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血前ALT筛查策略,防止血液采集后造成的浪费,降低血液成本。作者对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ALT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现阶段继续开展ALT筛查对提高血液安全性的意义。方法对2006年2月—2008年1月上海地区565 360名献血者ALT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对其中3 395名因ALT检测不合格而延缓献血的献血者第2次献血筛查时间间隔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65 360名献血者中32 042名ALT检测不合格(5.67%);再次献血的3 395名延缓献血者中,2 205名(64.95%)血液筛查结果合格,1 190名(35.05%)血液筛查不合格,其中单纯ALT不合格者1 151名(33.90%),单纯梅毒、HBsAg、抗-HCV或抗-HIV检测结果转阳者分别为11(0.32%)、12(0.35%)、7(0.21%)和1(0.03%)人,ALT与HBsAg、-抗HCV或抗-HIV检测同时不合格者分别为1(0.03%)、2(0.06%)和1(0.03%)名;72.64%延缓献血者的献血间隔时间<半年,单纯特异性传染病指标转阳者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40(24—267)d,ALT与特异性传染病指标同时不合格者的献血间隔期为91—220 d。结论在核酸检测等新的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以前,ALT血液筛查能部分检出酶免疫检测的窗口期漏检,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献血者中开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筛查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对2010年7月1日至9月30日5 376例无偿献血者进行ALT筛查,将其筛查结果与同时期3年内实验室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无偿献血者中,再次献血不合格率(8.56%)较初次献血者(10.47%)偏低,复检不合格率(5.42%)较初筛(9.80%)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开展献血前ALT筛查,2010年ALT不合格率较2008年和2009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不合格主要与献血前饮酒(26.00%)、疲劳(29.60%)等相关.结论 在献血前开展ALT项目的 筛查,既保护了献血者的身体健康,也有效避免血液不必要的浪费,节约了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渭南地区2017—2019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献血者检测结果,提供科学合理的宣传、招募、征询及初筛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渭南地区2017—2019年无偿献血人群ALT速率法检测结果,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次数献血者,以及不同献血季节的ALT不合格率.分析ALT合并4项输血感染疾...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因丙氨酸转移酶(ALT)检测不合格而延缓献血的献血者与合格献血者献血筛查结果的比较分析,初步探讨现阶段继续开展ALT筛查对提高血液安全性的意义.方法 将2006年2月至2008年1月上海地区565 360名献血者中,参加过两次献血且两次献血间隔期在365天以内,ALT延缓献血者和合格献血者分成两组,比较分析两组第二次献血筛查的不合格率.结果 ALT延缓献血者人群在第二次献血筛查时,ALT、HBsAg、抗-HCV、梅毒筛查不合格率及总体不合格率分别为33.90%、0.38%、0.26%,0.32%和35.05%,显著高于合格献血者人群(P<0.01);抗-HIV筛查不合格率为0.06%,与合格献血者人群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核酸检测等新的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以前,ALT血液筛查能部分检出酶免疫检测的窗口期漏检,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检测的相关性,并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深圳市血液中心330 633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ALT、HBsAg、抗-HCV检测并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分析。结果检测的330 633例标本中ALT检测阳性的标本932例,占献血总人次的0.282%;病毒性肝炎阳性标本2 965例,占献血总人次的0.89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不合格,但病毒性肝炎阴性标本915例,占ALT不合格人数的98.176%;由ALT检测所造成的血液报废率为0.277%(915/330 633)。结论 ALT不合格率与病毒性肝炎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进行ALT检测的预期病毒性肝炎的符合率较低,许多假阳性导致了正常血液的报废。因此,ALT检测作为病毒性肝炎的辅助检查指标是否继续沿用仍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9.
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同方法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背景 以前曾有报导丙型肝炎病毒(HCV)聚合酶链反应(PCR)阳性而血清学阴性的血清,这在窗口期的患者并不令人奇怪,因为PCR能检测出抗体出现的数周时的HCV RNA。为了查明慢性感染者中是否可发现此类血清,作者研究了丙氮酸转移酶升高的献血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血站系统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评价,以及分析探讨生理、病理因素对丙氦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的影响。制定出既要减少因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又要避免宝贵血源浪费的方案。方法 于2003年及2004年向全省各级血站发放三批质控样品,每批为5份不同浓度单位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规定时间各血站与常规标本一起采用速率法或赖氏法进行检测。收集2003年到2004年本中心各项血样化验检测数据。结果分析三批全省血站系统室间质控结果发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两种检测方法有显著差异,特别是临界值附近的样品。结论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特异性较差,现行《血站管理办法》制定的检测方法和标准界定值值得探讨,应制定出更为合理,并适合国情的筛选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筛查结果。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165 566例无偿献血者进行速率法的ALT检测,分别按年份、性别、年龄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年间,ALT总阳性率为6.47%,2010年阳性率最低(5.21%),2012年最高(7.76%);男性的ALT阳性率(6.90%)远大于女性(2.46%);18~25岁ALT阳性率为最低(4.55%),36~45岁最高(9.44%)。结论 ALT的不合格率有性别和年龄的倾向性,有针对性地选择献血员,建立稳定的献血队伍,有助于减少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13.
讨的话题.为了解福州地区健康献血者ALT的分布趋势,探讨因ALT单项阳性导致血液报废的应对策略,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以及为制定标准部门提供依据.2008年5月我们对本地区健康献血者ALT检测结果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巴中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方法该市2010~2014年81 980例无偿献血者标本AL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15年1~4月ALT不合格率与2014年同期比较,2015年5~6月ALT不合格率与2014年同期、2015年1~4月比较。结果 2010~2014年该市ALT不合格率为1.85%,ALT不合格率从2010年的2.69%降至2014年的1.11%,而2015年1~4月上升至1.74%,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52%。采取措施后,2015年5~6月与2015年1~4月比较下降了1.33%,与去年同期比较下降0.5%。结论加强献血前的宣传教育、征询、血液初筛,增强操作人员干式生化仪的培训,更换新批号试剂并对初筛设备与复检设备进行方法学一致性检验,可降低ALT的不合格率,节约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无偿献血者的情况,为制定献血者筛选和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板速率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2次ALT检测,37℃下反应2次检测均超过40 U者判为异常,对异常结果与性别、年龄、职业分布、献血次数的相关性,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的相关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 231份献血者标本经检测有1 495份ALT异常,异常率为7.04%;ALT异常人群在性别、年龄、职业分布等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初次献血者异常率最高,可达66.15%,异常的比例随献血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有ALT异常史的多次献血者,其再次献血时ALT异常的概率在40%以上;90%以上的ALT异常仅为ALT单项升高,与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无关。结论 ALT异常一直是造成血液报废的首要原因,此项目虽容易受一些非特异性因素的影响,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只要不断总结改进,多环节把关,就能达到既保证血液安全,又避免血液浪费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北海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参考值.方法 对北海市中心血站2011年12 817名无偿献血者的ALT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北海市无偿献血者ALT 95%参考值为<58.2 U/L,男性<71.68 U/L,女性<54.74 U/L.结论 北海市无偿献血者ALT参考值高于GB18467-2001标准的参考值,如使用北海市无偿献血者ALT参考值,可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街头献血者献血前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初筛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盐城市中心血站2012年7~12月经干式生化分析仪ALT初筛合格的献血者34526人的血液复检结果进行统计,并与未实施ALT初筛的2011年和2010年同期血液复检结果进行梅毒(TP)、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等疾病检出率对比分析。结果献血者献血前经ALT干式生化法初筛后,其ALT不合格率从2010年的2.28%、2011年的2.29%下降到2012年的1.2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检测不合格率从2010年的0.21%、2011年的0.24%下降到2012年的0.17%,其中2010年与2012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与201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检测不合格率从2010年的0.15%、2011年的0.12%下降到2012年的0.0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者在献血前经过ALT干化学法初筛会大大降低因单纯ALT升高导致的血液报废,同时通过ALT的初筛也会不同程度地降低HBV、HCV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率。ALT干式生化法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初筛是可行的,适合于献血前的初筛应用和推广,这对节约宝贵血液资源,减少检测成本支出,进一步保障临床血液供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红细胞磁化技术(EMT)用于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基于EMT的柯利斯全自动血型系统结合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上海地区4 995例献血者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与微孔板木瓜酶法作比对试验。结果柯利斯系统初筛反应性22例(4.4‰),微孔板木瓜酶法初筛反应性53例(10.6‰),经参比实验室确认阳性为10例。结论基于EMT的柯利斯全自动血型系统作不规则抗体筛查,具有操作方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完全溯源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吕学琴  尹向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5):1948-1949,1952
目的探讨健康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3 029名健康献血者的血液标本,采用盐水介质法和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筛查阳性者做进一步鉴定,分析抗体特异性。结果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农三师图木舒克市中心血站3 029例健康献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17例(0.56%),其中抗-D阳性9例,抗-E阳性4例,抗-e阳性1例,抗-M阳性2例,抗A1阳性1例。男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43%(6/1 397),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67%(11/1 6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健康献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输血史或妊娠史者(1.48%vs0.10%,P<0.05)。结论常规对健康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对保障临床用血安全、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种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应用及可靠性。方法对150240份献血者用国产试剂检测阳性的516例标本再用ORTHO试剂及ABBOTT试剂检测,并做HCV RNA分析。结果516例国产试剂检测阳性的标本中ORTHO试剂检测阳性为226例,ABBOTT试剂检测阳性为245例,HCV RNA阳性为186例;ABBOTT试剂与ORTHO试剂检测符合率为90.7%,HCV RNA与ORTHO试剂检测符合率为90.3%。结论ABBOTT试剂与ORTHO试剂在检测抗HCV上有很好的一致性,而国产试剂则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判断标准需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