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结核药物致急性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与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联合化疗致急性重度肝功能损伤临床表现、机制、影响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6月~2005年6月31例肺结核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调查期内463例行抗结核治疗者中,102例发生肝功能损害,其中31例为严重肝功能损害,肝损害发生时间最短13天,最长6个月以上。临床表现为肝大或肝缩小、黄疸,肝酶谱均显著升高。31例中10例曾误诊,误诊率9.8%。本组3例死亡,病死率2.9%。结论:抗结核药物联合化疗所致严重肝功能损伤与剂量、疗程、年龄、过敏体质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在抗结核治疗中应严密检测肝功能,防止严重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89例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肝损害大多发生在化疗前期2个月之内,以中毒性为多见。老年患者抗结核化疗时易发生肝损害。根据肝损害程度采取相应措施,保肝治疗大多效好。结论:对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门诊初治涂阴肺结核在保肝下抗结核化疗的肝损害浅析.方法:本文选取210例肺结核患者,对其采用标准化疗治疗方式联合常规保肝药物开展治疗过程,对其肝损害情况发生率以及其他临床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肝损害发生率最大的时间点在一个月、两个月、第二周时几个时间点.同时患者的肝功能异常情况比较轻微,其值域大小没有超过正常值的两倍时,没有出现肝功能损害情况,也没有引发其他基础病变,需要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抗结核治疗过程,同时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对于肝损害症状比较严重,肝功能异常值超过两倍的患者,需要停止使用抗结核药物,实施保肝治疗过程,对于严重患者需要警惕,避免引起肝衰竭症状,及时入院开展对症治疗过程.结论:肺结核患者在门诊初治涂阴治疗过程,常规使用保肝药物,肝损害情况仍然严重,需要对整个化疗治疗过程正确识别,加强肝功能监测,选择科学合理的保肝药物,达到有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特点,为抗结核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校近7年来158例确诊为结核病而采用HRZE方案化疗临床资料,对其中22例药源性肝损害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的肝损坏多出现在用药后4周内,多表现在消化道不适和转氨酶的升高,其中消化道不适者10例,约占45.5%,转氨酶的升高者16例,约占72.7%,调整治疗药物或加服保肝药物后,2~4周内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抗结核物诱发肝损害应引起重视,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应常规化验肝功能,用药后定期复查肝功,同时加用保肝药物,以保证抗结核方案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0年1月~加06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因素及特点.结果: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与结核类型、抗结核疗程、抗结核治疗方案、有无乙肝病毒感染及患者年龄等因素相关.结论:抗结核治疗中不可避免出现肝功能损害,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后一般良好.  相似文献   

6.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肝脏损害的特点和防治办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12月住院及门诊初治肺结核患者1440例中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1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抗结核药物在不同年龄段、全程服药期间,均可发生肝损害,其发生率为8.1%(116/1440).轻者不需停用抗结核药物,仅加用保肝药物;重者则需停用抗结核药物,并给予保肝治疗.结论:在不同年龄段和全程服药期间,抗结核药物均可发生肝损害.掌握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类型、时间、程度、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可以保证抗结核治疗的进行,提高肺结核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兰明翠 《华西医学》2009,(6):1442-1445
目的:探讨临床一线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状况及预后,以提高对结核化疗致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短程间歇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与短程每日化疗方案(2HRES/7HRE)之间抗结核治疗后对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结果:1144例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157例,其中间歇化疗方案发生药物性肝损害118例,占75.2%,每日化疗方案发生药物性肝损害39例,占24.8%。同时还发现体质状况差、病情重、老年人及有慢性酗酒者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高。结论:药物性肝炎是影响结核病化疗的重要因素。短程间歇化疗方案治疗应因人而异,不宜广泛用于老年人、体质状况差、病情重、有慢性酗酒者的结核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方法 :对药物性肝病 7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引起肝病的药物种类繁多 ,以抗结核药为最多 (2 7.6 % ) ;用药 2~ 4周出现肝损害最常见 (5 5 .3% ) ;主要表现有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腹胀 (76 .3% ) ;肝功受损以 AL T、BIL 和 γ- GT增高为主。结论 :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无特异性。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包括临床各科用药。早期诊断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药物性肝损害6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 ,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有资料表明 ,在门诊药物引起严重肝毒性的发生率大约为每十万人中有 1例 ,而在住院中 ,药物性肝损害占黄疸住院患者的 2 %。本文对我院 1998年来收治的 6 0例药物肝损害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2例 ,女 2 8例 ,年龄 14~ 86岁。致病药物主要有 :1抗结核类药物 ,占 38.3% (2 1/6 0 ) ,主要是利福平和异烟肼。2化疗药物 ,占 2 1.7% (13/6 0 ) ,包括抗癌药和免疫抑制剂。 3解热镇痛药物 ,占 13.3% (8/6 0 )。4抗生素类 ,占 6 .7% (4/6 0 )。5中药类 ,占 16 .7% (10 /6 0 )。 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应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出现时间,程度及对策。方法:对本院1996年10月-2002年12月老年肺结核病人在抗结核过程中出现肝损害42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多发生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第一个月以内,经保肝治疗及调整治疗方案大部份病人可达到不中断化疗,从而对控制结核的流行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老年肺结核应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出现早,只要严密动态观察肝功变化。根据其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大部份病人可以不中断抗结核治疗,对控制结核流行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多数抗结核药物对肝脏有着不同程度的损害,加之联合用药及疗程较长,常出现肝功能损害,明显的肝功能损害成为停止化疗和疗程不足导致结核病复发的重要原因.结核病近年发病率高,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在我国高达10%~20%,结核合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也比较常见,HBsAg阳性的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出现肝损害的几率明显高于HBsAg阴性的患者[1],严重的肝功能损害甚至可导致急性肝衰竭,致患者死亡.硫普罗宁是一种含巯基的甘氨酸衍生物,可减少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发生率[2].一般认为,无肝病基础时,抗结核治疗无须应用保肝药物,但HBsAg阳性患者化疗中是否需要应用保肝药物来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目前尚无药物预防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为此我们在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化疗过程中应用硫普罗宁,并对硫普罗宁的疗效进行了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张雷  林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878-8878
目的 观察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水飞蓟宾胶囊组)40例与对照组(肌苷组)40例,与抗结核方案同步进行,观察两组肝功能损害的情况.结果 抗结核治疗期间治疗组发生肝功能ALT、AST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核病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用水飞蓟宾胶囊对治疗抗结核药物肝损害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497例住院患者乙型肝炎与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关系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尊杰  杨仪 《临床荟萃》2000,15(1):15-16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 ,常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 ,甚至中断化疗 ,影响预后。乙型肝炎 (乙肝 )时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应予重视 [1 ] 。现对 1996年至 1998年 8月我院 497例住院患者乙肝与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关系进行观察并探讨对策。1 临床资料1.1 病例情况 肺结核病住院患者 ,乙肝二对半检查及肝功能检查资料齐全共 497例。所有病例无乙肝疫苗注射史 ,HBc Ab-Ig M均阴性 ,抗结核治疗前肝功能检查均正常。1.2 分组 乙肝二对半检查提示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或恢复期患者共 110例为观察组 (A) ,包括 HBs Ag( ) 1例 ,HBs Ag( )、HBe Ab(…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们收治肺结核患者478例,给予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多集中在抗结核治疗后的前2个月,以恶心、食欲不振、厌油、乏力、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者占61.8%(42/68).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者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6.7%(11/68).无因药物性肝损害而死亡的病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停用抗结核药物并行保肝等治疗后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抗结核药物所造成的药物性肝损害.方法 分析94例服用抗结核药物的肺结核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发生时间、损害程度和治疗方法.结果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消化道症状和肝功能改变多发于用药后4周内,占56%.停用抗结核药组为中、重度肝损害;未停药组为轻度肝损害.治愈率93.6%(82/94).结论 应重视抗结核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及早行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16.
肺结核患者121例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我院1152例结核患者中,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出现121例药物性肝损害,分析肝损害出现的年龄、初复治情况、乙肝病毒感染关系以及治疗方法。结果接受抗结核治疗的患者中,≥60岁的老龄、复治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患者出现肝损害的发生率较〈60岁、初治及HBsAg(-)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给予保肝、降酶等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效果好。结论对高龄、复治及乙肝病毒感染肺结核患者,是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高危人群,应密切观察肝功能情况..旱发明.、旱预防、早治疗肝桶窖.以利干顺利旁威抗结核化疗疗程.  相似文献   

17.
含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联合应用的化疗方案是目前治疗初治肺结核患者的最有效的短程化疗方案。利福平、吡嗪酰胺对肝功能有一定的损害,可导致药物性肝炎,甚至能引起致命的急性肝坏死并肝功能衰竭。有关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报道很多,大多数为中轻度可逆性转氨酶升高,其比例为15%~30%。但对已出现严重急性肝功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病理依据.方法 对92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及用药后的疗效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 本组引起药物性肝损害92例药物中,抗结核药物35例(38.04%),中药23例(25.0%),抗生素类12例(13.04%),抗肿瘤化疗药物10例(10.87%),降血糖药物5例(5.44%),解热镇痛药物3例(3.26%),抗甲状腺药物3例(3.26%),抗抑郁药1例(1.09%).肝损害类型:肝细胞损伤型54例(58.70%),胆汁淤积型20例(21.74%),混合型18例(19.57%).治愈75例(81.52%),好转14例15.22%),其他转归3例(3.26%).结论 抗结核药物和中草药为目前主要的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结核病是人类历史上致死人数最多的疾病.结核病化疗方法的问世挽救了大量结核病人的生命,但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也带来了一些十分严重的临床问题.本文收集整理了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间,我县应用疾病控制中心免费发放的抗结核板式药后出现药物性肝损害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结核病治疗原则是早期、足量、不间断、联合和长期应用抗结核药物 ,而此化疗原则很容易引起肝功能的不同程度损害 ,特别是异烟肼、复合利福平、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钠等药物损害肝脏更为明显 ,主要表现为在应用抗结核药物中出现血液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增高 ,甚至发生肝细胞坏死 ,脂肪蛋白代谢障碍和黄疸 ,若发生急性肝萎缩病情更凶险 ,且病死率很高。本文作者对 1 998年 1月~ 1 9999年 6月我科收治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所出现的肝功能损害 4 5例进行临床治疗分析 ,旨在提高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损害治疗的认识 ,做到既有效地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