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兔英 《护理研究》2006,20(1):256-256
液体渗出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问题,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如刺激性药物的渗出。极易引起局部组织的坏死,影响治疗。有资料表明,80%以上的住院病人需要接受静脉输液治疗,这些病人会发生程度不同的液体外漏,因此为了避免液体的渗出,下面就护理工作中与液体外渗相关的几个问题谈一下认识。  相似文献   

2.
对67例(134关节)正常人和1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AVN)病例(20个病变关节)的髋关节积液情况进行了MR研究。发现正常人组中71%关节内有液体,其中62%为1级液体(少量);仅9%为2级液体(中量),无3级液体(大量);小于50岁年龄段正常人100%有液体。在AVN病例组中,100%均有液体,2-3级液体达85%,与正常人组有明显差异(P<0.0001);按照病程分期,AVN早期(Ⅰ-Ⅱ期病例中,1-2级液体占54%,3级为46%;而中晚期(Ⅲ-Ⅳ)中,3级液体达100%(P<0.05)。结果表明:正常人髋关节内有少量液体,不是异常;在AVN病例中,关节腔均有液体增多,液体量增多与病变进展相关。MR是检查髋关节腔液体的最敏感的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33个水囊内液体进行细菌培养和对33个皮瓣进行临床血循环观察对比,发现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水囊内液体污染状况与皮瓣血循环有显相关性。提示用水囊时要严格灭菌,每次注水要无菌操作,同时提出了甲硝唑注射液可作为一种新的、可行性水囊内介质。  相似文献   

4.
微量输液泵剂量准确,速度均匀,易于控制液体入量,但对其使用需注意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临床配药护士每天要拉开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软包装液体瓶盖,瓶盖的拉环细且有棱角,表面不光滑,虽然拉开软包装瓶盖不必用太大的力气,但每天拉开如此多的瓶盖,护士的手也难以承受。故研制了一种软包装液体开启器。  相似文献   

6.
输液中液体自排气管外漏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输液时,1例病人往往需要连续输注多瓶液体。护士由于工作忙,在配制液体时往往不能把液体瓶内空气回抽尽(与大气压一致),更换液体瓶时常常出现液体自排气管外漏现象。我们采取在输液排气管末尾打一死结方法,虽然解决了漏液现象,可是随着液体的滴注,瓶内液体压力逐渐减小,当瓶内液体压等于或小于静脉压时液体出现不滴,甚至有回血现象、为此,笔者采用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7.
1病例资料 病例1:女,58岁,患有糖尿病,96年7月下旬行右侧乳腺癌根治术。术后4个月刀口缝口处表面愈合,但手触感皮下形成一腔4cm × 5cm且有液体,在刀口缝合处下一塑料引流管,每天用5ml注射器从引流管内抽取液体,每次约3~4ml,平时液也顺引流管流出一部分,每天换药,病情无缓解。来我院激光室治疗,采用氦-氖激光治疗仪,功率为15mW,连续照射5次,每次照射2个野,每个野照射时间20min,1个野采用柱状光纤顺引流管插入皮下腔内照射,前2次照射全无变化,每天在病房继续换药、抽液体;第3次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血液透析病人液体摄入依从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液体摄入不依从的血液透析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结合动机性访谈的干预策略,分别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评价病人的液体摄入依从性、液体摄入依从行为改变阶段情况及液体摄入自我效能。[结果]干预后3个月、6个月病人的液体摄入依从性、液体摄入依从行为改变阶段测评及液体摄入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能提高血液透析病人的液体摄入依从性,促使其改变液体摄入不依从行为,增强控制液体摄入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9.
创伤失血性休克(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THS)是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控制出血和液体复苏是提高THS患者存活率的关键措施。随着对THS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早期液体复苏已经成为共识,复苏策略也在不断改进,然而,在临床实际应用中,THS的早期液体复苏策略仍存在争议。文章对近年来有关THS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进行综述,就液体复苏方法、液体复苏目标血压以及复苏液体的选择等问题,探讨了复苏最佳方式、液体和血压目标。并对近年来新出现的复苏液体和液体复苏辅助疗法进行探讨,为THS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提供参考,对改善预后、提高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塑料瓶装液体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在实践中发现,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如需用300mL液体时,以往用玻璃瓶装液体时,只需将瓶盖启开,按无菌操作原则将液体倒出200mL即可。塑料瓶装液体因其瓶盖与瓶身密闭为一体,护士通常是用20mL注射器分10次从塑料瓶中抽取200mL液体。这样既增加污染机会,也增加护士工作量,而且多次穿刺瓶塞易致输液时漏液,甚至小瓶塞进入液体形成异物,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液体光量子氧对神经性失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60例神经性失眠患者使用刺五加液体光量子氧治疗,另外选择50例病情相似者单独使用刺五加治疗,两组于治疗2周末,3周末进行疗效评价,并随访了3—6个月。结果:治疗2周后光量子组就显示明显的治疗作用,疗程结束时有85%的患者临床治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液体光量子氧对神经性失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3种检测解脲支原体的方法,选择一种简便、准确、实用的检验方法。方法对145例泌尿生殖道标本同时用支原体液体液体两步培养法、液体-固体两步培养法和液体培养后核酸扩增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解脲支原体。结果液体-液体两步培养法阳性率为29.0%,液体-固体两步培养法阳性率为26.2%,液体培养后FQ-PCR检测阳性率为30.3%。3种方法经配对X^2检验,液体-液体两步培养法与液体培养后FQ-PCR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液体-固体两步培养法阳性率与另外两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Q-PCR法检测解脲支原体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但需要特殊的设备和环境,不能进行药敏试验;液体-固体两步培养法准确性高,是检测解脲支原体的“金标准”,但阳性率偏低,而且也不能进行药敏试验;液体-液体两步培养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检测解脲支原体既简便、实用,又能进行药敏试验的较好方法,特别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现,静脉输入头孢哌酮钠配置的液体后直接输萘替米星配置的液体时,输液管中出现白色混浊,且有越来越多的白色沉淀沉积。当调换输入液体顺序,即在输完头孢哌酮钠配置的液体后先输入少量生理盐水,再接输蔡替采星配置的液体,就不会出现上述现象此现象说明头孢哌酮钠与萘替米星之间存在配伍禁忌、建议两组液体之间加输其他液体,以冲净输液管内余液,再输下一组液体,避免两种药物直接作用产生混浊、沉淀现象,定生药物反应。  相似文献   

14.
王海迪 《家庭护士》2007,5(6):85-85
一次性袋装液体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临床上避免不了瓶装液体和袋装液体混合输入,两者对一次性输液器的排气孔的要求不同,临床上经常利用一次性输液器帽来改变排气管的问题。但是一次性输液器帽在袋装液体与瓶装液体更换时,往往不能保证随用随有,此时,我们巧用百特液体帽代替一次性输液器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3例病例均为平素身体健康的幼女,年龄分别为1岁7个月、1岁5个月、2岁6个月,均由其母亲在行预防接种后。返家途中,因口渴在田梗边捡到一饮料瓶装“淡黄色”液体。误认为是“饮料”,分别给3个孩子服用,在服20~30ml液体约2~3分钟后均出现抽搐,于发病半小时后收入住院。3病例入院时。均呈持续性全身抽搐,癫痫样发作,四肢强直,口吐白沫,小便失禁伴意识丧失。发作期心动过速,心率120~150次/分,心电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2003年2月建立药物配送中心,使用驻天津百特公司的软包装液体。由于在输液过程中,瓶装液体(甘露醇)和软包装液体混合使用,一次性输液器的针头帽不便保管,在更换软包装液体时,我们采用将输液器的排气管打折塞入百特液体的尾帽中,既方便操作,省时省力,又符合无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前,软包装液体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往往同一个病人既用软包装液体,又用传统的玻璃瓶装液体,而传统输液器用于软包装液体时常出现药液外漏现象,为弥补这一弊端,我们对传统输液器进行改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加在一组液体中的配伍禁忌,已被护理人员所重视,但是在几组液体连续静滴时,相邻两组液体中所含药物的配伍问题易被忽视。据报道,清开灵与维生素段注射液“。在换接液体时,在输液管中出现乳白色,混浊、沉淀现象。最近,作者又发现加有注射用穿琥宁组液体与维生素段组液体(两组液体均未加其他药)换接时也出现同样现象,如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将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应引起重视,可采取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19.
液体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阐述液体复苏的基本原则,综述液体种类与用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讨论液体治疗后患者病理生理学改变以及特殊病例的液体管理。  相似文献   

20.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超负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发生液体超负荷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存活时间超过24h的28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对休克纠正后出现全身性水肿患者进行分析,比较存活与死亡患者在伤后第1~8天的液体出入量。结果 28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出现水肿者262例(91.6%),存活232例(88.5%),死亡30例(11.5%)。死亡组的液体入量明显多于存活组(P〈0.05),液体出量则显著少于存活组(P〈0.05或P〈0.01)。存活组在伤后第4、5天出现液体负平衡即液体出量大于液体入量600~700mL(P〈0.05),而死亡组未出现液体负平衡现象。结论 创伤性休克的抢救过程中容易造成液体超负荷,液体出量增加甚至出现液体负平衡现象,预示着病情好转,此时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即可,不宜过分强调出入量平衡而大量补充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