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熏洗辅助治疗直肠癌术后排便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90例直肠癌术后排便异常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用中药熏洗辅助治疗直肠癌术后排便异常,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中药熏洗治疗直肠癌术后排便异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90年开始用中药熏洗治疗直肠癌术后或放疗后长期有黏液脓血便患者3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混合痔术后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因为肛周末梢神经丰富,加之术后活动、排便等因素的影响,可使疼痛加重。若疼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将会对机体各系统产生有害影响,影响术后患者康复。为缓解术后疼痛,减轻患者不适,我们用消炎止痛洗剂熏洗肛门部以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环状混合痔吻合器切除术后患者排便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环状混合痔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均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观察组术后应用中药熏洗治疗。观察2组便秘发生情况及治疗后排便障碍VAS评分、活动状态KPS评分及生活质量QLQ-30C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便秘型粪便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排便障碍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活动状态KPS评分及生活质量QLQ-30C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环状混合痔吻合器术后辅助中药熏洗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排便状况,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以及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痔疮套扎术联合术后中药熏洗治疗痔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200例痔疮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痔疮套扎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创口愈合时间为(9.4±1.8)d,平均住院时间(12.9±2.5)d,肛周水肿、疼痛和出血的发生率分别是8.2%、21.6%、7.2%;而观察组的创口愈合时间为(5.5±0.6)d,平均住院时间(8.9±1.7)d,肛周水肿、疼痛和出血的发生率分别是0、0.97%、1.9%;对照组的治愈率为59.7%,总好转率为88.60%;观察组的治愈率为77.7%,总好转率为97.1%,以上情况两组间有明显的差异性,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痔疮套扎术联合术后中药熏洗治疗痔疮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安全性高,痛苦小,恢复快,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针刺加中药熏洗治疗肛肠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24例肛肠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加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加中药熏洗可有效减轻肛肠病术后并发症,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8.
胡桂枝 《光明中医》2012,27(5):901-902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治疗肛肠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分析.方法 将我院诊治的80例肛肠疾病术后伴有并发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和治疗组(中药局部熏洗坐浴),每组各40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40例对照组中,有20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40例治疗组中,有30例显效,10例有效,0例无效.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肛肠疾病术后伴有并发症患者,中药熏洗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药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对混合痔术后患者创口疼痛、出血、水肿、坠胀、创口愈合的影响与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试验组用中药熏洗、浸泡,对照组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结果:试验组在混合痔术后疼痛、坠胀、出血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红外线磁疗仪治疗痔病术后伤面愈合的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原则,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红外线磁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熏洗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疗效及伤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红外线磁疗仪治疗肛肠疾病术后伤面愈合较快,其疗效明显优越于单纯的中药熏洗组。  相似文献   

11.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且结构复杂的关节,承载着由骨盆传递到下肢的重量。近年来,膝关节病的发病率逐步增高,关节镜作为微创领域的首选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由于术后疼痛明显,患者常忽略早期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训练,导致伤口愈合拆线后,关节功能丧失,膝关节僵硬,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近年来,笔者采用手法加中药熏洗疗法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手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顽固性网球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8例顽固性网球肘患者采用手术配合中药熏洗方法治疗。结果:经3月-6年随访,治愈25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达100%,认为手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可减少炎症渗出,避免疤痕粘连,达到消炎止痛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痔疮术后并发湿疹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痔疮术后并发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用1∶5000高锰酸钾液外洗,治疗组用中药熏洗;观察湿疹的疗效及痔疮术后伤口疼痛和水肿消退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80.0%;伤口疼痛和水肿消退、伤口愈合平均时...  相似文献   

14.
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水肿1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外痔切除。由于术后局部血液、淋巴循环障碍,血管壁渗透性增高,水分在组织间隙中潴留过多所致。术后创口周围水肿,采用中药熏洗,无痛苦、收效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坐浴治疗痔疮术后的疗效。方法:60例痔疮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1:50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自配中药方熏洗坐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70%,治疗组治疗疼痛、便血、肛门不适症状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痔疮术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介绍蒋益兰教授治疗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经验。蒋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手术攻伐伤及正气,脾胃虚衰、中阳下陷而湿热余毒未尽,治疗当以健脾益气、升阳举陷、兼清湿热为主。根据患者具体证型及症状,以四君子汤临症加减,配合中医外治法治疗,并举验案1则以证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自拟中药熏洗方治疗痔疮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9月—2020年6月于顺昌县中医院中医综合科接受治疗的痔疮术后患者148例,依病历单双号分为自拟中药熏洗方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术后预防感染、补液等对症处理)的同时加用高锰酸钾坐浴,自拟中药熏洗方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自拟中药熏洗方。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自拟中药熏洗方组总有效率为91.89%(68/74),优于对照组的70.27%(52/74),且在改善术后肛门水肿、疼痛、渗液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自拟中药熏洗方熏洗坐浴治疗痔疮术后效果肯定,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中药熏洗治疗肛肠病术后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绍勇 《四川中医》2005,23(1):71-71
目的 :观察自制中药熏洗剂治疗肛肠疾病术后消炎、止痛、消肿、生肌、止痒的疗效。方法 :将 2 85例肛肠术后患者随机分为 3组 ,治疗组以自制中药熏洗剂治疗 ,另两组分别以PP及温水外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7 80 % ,PP组总有效率 74 4 0 % ,温水组总有效率 6 9 5 6 %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中药熏洗对促进肛肠术后病人恢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陈建科 《河南中医》2014,(11):2225-2226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应用于肛肠外科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肛肠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94.0%,研究组有效率为72.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持续时间和水肿消退时间以及愈合时间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应用于肛肠外科术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术后疼痛是手术科室存在的共同问题.痔疮手术因其部位特殊,术后疼痛直接影响病人的排便功能以及饮食、睡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