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评价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和EB病毒(EBV)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34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CMV DNA和EBV DNA载量。结果 334例患者中EBV检测阳性率为13.2%,CMV检测阳性率为19.2%,DNA拷贝数介于(102~107)copy/mL之间。治疗有效者EBV DNA和CMV DNA载量迅速下降,2~3周后转阴。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动态监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CMVDNA和EBV DNA水平对于CMV感染和EB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荣就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9):1090-1092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与鼻咽癌(NPC)、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及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生关系密切[1-2].因此,检测EBV可作为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EBV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和鉴定、免疫学检测以及核酸检测等.现将EBV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建立检测人Toll样受体3(TLR3)mRNA表达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FQ-RT-Pert)法,及探讨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水平。方法用Beacon Designer2.1软件设计TLR3基因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逆转录扩增目的片段,构建重组体pMD18-T-TLR3作为定量标准品。在ABIPrism7000型荧光定量分析仪上,通过荧光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的循环数来定量起始模板,建立标准曲线;并检测30名正常人及2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2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PBMCTLR3基因的荧光强度,根据标准曲线及循环阈值,由软件自动计算样本中TLR3mRNA的起始拷贝数。结果FQ-RT-PCR检测TLR3基因的线性范围为10^2~10^8拷贝数/μl RNA(r=0.9974),内参β-actin的线性范围为10^3~10^8拷贝数/μl RNA(r=-0.9984);高浓度样本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6.7%和8.7%,低浓度样本批内及批间CV分别为12.3%和14.0%,30名健康人,20例PBC及2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BMC中均有TLR3 mRNA的表达,分别为3.46×10^2~4.51×10^3拷贝/μg RNA、4.92×10^2~1.42×10^4拷贝/μg RNA和2.58×10^2~7.17×10^3拷贝/μg RNA。结论成功建立检测TLR3 mRNA的FQ-RT-PCR方法,可作为临床和基础研究TLR3基因表达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荧光定量PCR检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EBV DNA拷贝量的最佳样本。[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了IM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全血基因组DNA及血浆的EBV DNA拷贝量,并比较各种方法的阳性率及拷贝量。[结果]三种不同来源的样品荧光定量PCR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76%、69%、23%。全基因组及单个核细胞组阳性率比较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且两组拷贝量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血浆组阳性率及拷贝量与前两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是荧光定量PCR检测IM的EBV DNA量的最佳样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本地区鼻咽癌(NPC)患者血浆游离EB病毒DNA(EBV—DNA)的检出状况,探讨其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110例鼻咽癌患者和91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进行血浆EBV~DNA检测。结果 NPC患者EBV-DNA阳性率为56.4%(62/110),对照组阳性率为8.8%(8/91),经Х^2检验,Х^2=32.36,P〈0.01。男性NPC患者外周血浆EBV-DNA的阳性率为64.4%(47/73),女性患者阳性率为40.5%(15/37),经Х^2检验,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67,P〈0.05)。62例血浆EBV-DNA阳性的NPC患者的拷贝数与8例血浆EBV—DNA阳性的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的拷贝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Wilcoxon非参数秩和检验,uc=1.57,P〉0.05)。结论 FQ-PCR检测血浆EBV-DNA对NPC辅助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男性NPC患者对EBV的免疫力低于女性,更易受侵,其原因与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对诊断和治疗非典型EB病毒(EBV)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7-04-2009-10诊断为非典型EBV感染90例患儿,抽静脉血2 ml,注入枸橼酸钠抗凝剂与静脉血充分混匀,用核酸扩增荧光PCR法测定基因拷贝数,同时进行常规外周血及异型淋巴细胞检查,对照病因和首发临床表现,分析儿童感染非典型EBV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基因拷贝数变化。结果 EBV-DNA拷贝数能早期反映出非典型EBV感染,拷贝数越高,出现多器官损害概率越高。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EBV-DNA拷贝数有助于早期诊断非典型EBV感染,能减少诊疗的盲目性,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DNA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FQ-PCR对该院742例儿科住院患儿的血清、痰液、胸腔积液、支气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临床标本进行MPDNA的定量检测。结果742例患儿中MPDNA检测总阳性率为40.3%(299/742);男、女性患儿MPDNA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7岁、7~〈10岁、10~〈13岁、13~16岁组,MPDNA阳性率均高于0~〈4岁组(P〈O.05);不同种类标本的阳性率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支气管灌洗液(96.5%)、肺泡灌洗液(83.7%)、痰液(71.7%)、胸腔积液(38.9%)、血清(6.1%)。结论4岁及4岁以上儿童易感染肺炎支原体,且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率逐渐增高;支气管灌洗液标本的MPDNA阳性率较高;FQ-PCR法检测MP DNA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咽拭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脱氧核糖核(EBV—DNA)在早期诊断EB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于疑诊EBV感染的患儿在疾病初期分别采用咽拭子PCR法检测EBV—DNA,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静脉血EBV—VCA—IgM和(或)IgG,对于前者阳性而后者阴性的病例在1周后复查EBV—VCAIgM和IgG,比较两者在早期诊断EBV感染中的价值。同期检测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①共检测疑诊病例985例,其中EBV—DNA阳性344例,阳性率34.9%,EBV—VCA—IgM和(或)IgG阳性164例,阳性率16.6%;健康对照组检测50例,仅1例EBVDNA阳性,所有病例EBV—VCA—IgM和(或)IgG均阴性。②在纳入研究病例中,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者38例,其中EBV—DNA37例阳性、EBV—VCAIgM和(或)IgG27例阳性(P〈0.05)。诊断为非典型EBV感染的312例,其中EBVDNA阳性307例,阳性率98.4%,EBV—VCA—IgM和(或)IgG阳性137例,阳性率43.9%(P〈0.01)。结论咽拭子PCR法检测EBV—DNA敏感度高,特异度强,且取材简单,方法无创,家长易于接受,与检测EBV-VCA—IgM、IgG相比,在早期诊断EBV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非典型EBV感染很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区分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潜伏性感染与活动性感染并适于临床大量标本CMV DNA检测的常规检测方法。方法利用血清作为待检标本,通过优化实验方案,建立血清CMV DNA的荧光定量PCR(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检测方法;并利用FQ-PCR技术对54例疑似CMV感染的患儿(1个月~15岁,抗CMV IgM阳性或IgM与IgG双阳性)及32例患非感染性疾病的患儿(3个月~14岁,抗CMV IgM检查均阴性,部分患儿抗CMV IgG阳性)血清CMV DNA进行检测。结果54例CMV疑似感染患儿中,CMV DNA检测大于1×10~3拷贝/ml者占40.74%,而32例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中,CMV DNA检测大于1×10~3拷贝/ml者只占18.7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FQ-PCR技术,在LightCycler和Rotor-Gene检测仪上检测具有相同的灵敏度,且具有可比性。结论FQ-PCR定量检测血清CMV DNA的方法能够更灵敏地反映CMV活动性感染,假阴性率低,重复性好,结果可靠。FQ-PCR定量检测血清内CMV DNA的方法可作为临床CMV DNA的检测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20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对宫颈组织标本进行HPV DNA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实时荧光定量PCR和HCⅡ法HPV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3.51%和85.7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72例慢性宫颈炎及鳞状上皮病变患者实时荧光定量PCR和HCⅡ法HPV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9.72%和36.1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3例患者实时荧光定量PCR和HCⅡ法HPV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43%和57.6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和HCⅡ都可用于HPV DNA检测,二者对某些类型宫颈疾病的检测阳性率存在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HPV感染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有利于宫颈类疾病的早期诊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可引起多种类型的急慢性肝病 ,包括从轻的无症状HBsAg携带者 (ASC)到严重的重型肝炎 ,最终可形成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 [1] 。HBV复制启动乙型肝炎病变活动。HBVDNA是HBV感染和复制最直接、特异和灵敏的指标。作者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法 ,观察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HBVDNA水平 ,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及诊断意义。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4 75例HBV感染者为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0年 12月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男 371例 ,女 10 4例 ,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逆转录(RT)-PCR方法检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戊型肝炎病毒(HEV)RNA的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HEV ORF3基因保守区进行扩增和检测.收集北京佑安医院住院和门诊434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甲型肝炎患者40例、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健康献血员110名作为对照组;提取HEV RNA进行荧光RT-PCR检测.结果 434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中232例(53.5%)为HEV RNA阳性.对照组血清HEV RNA检测均为阴性.与血清抗-HEV IgM检测比较,434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HEV RNA检测的总符合率为67.1%,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308,P=0.000).5例患者的首份血清检测为HEV RNA阳性,但抗-HEV IgM为阴性,系列追踪检测,相继出现抗-HEV IgM阳性.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EVRNA的检出多在发病的2~10 d内.结论 荧光RT-PCR方法有较高的特异性,应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能对Ⅰ和Ⅳ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血清中的RNA进行定性检测.在临床使用可以提高对HEV早期诊断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患者SARS病毒含量。方法通过高效样品处理方法提取血清、漱口液中SARS-CoV RNA,采用简巢式PCR和TaqMan荧光探针标记技术检测SARS-CoV核酸,阳性扩增产物制备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系列稀释后标定作为定量标准曲线。结果本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重复性,灵敏度达到1×105copies/L。132例漱口液标本中,40例SARS患者SARS-CoV核酸的检出率为65%(26/40),疑似病人检出率为11.5%(6/52),40例健康人均未检出;39例SARS患者的血清标本中SARS-CoV核酸检出率为25.6%(10/39),3例疑似病人血清均未检出。对52例疑似病人漱口液阳性的6例样本的基因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确认,与BJ01 AY278488标准序列一致,检测结果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结论本法快速、特异,适用于临床样本中SARS冠状病毒的检测,同时为滴度低、取样困难的病原体的检测探索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RTQ-PCR技术在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分析比较近几年国内外与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检测有关的RTQ-PCR技术.结果:6种食品中常见致病菌已建立可行的RTQ-PCR检测方法.结论:RTQ-PCR技术将成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重要检测工具.但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的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DNA定量检测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438例结核疑似患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比较不同标本类型、不同年份、不同性别的感染情况。结果结核分枝杆菌总阳性率为10.27%,晨尿和痰液阳性率较高,分别为20.72%、15.79%;男性和女性阳性率分别为10.39%和8.70%;>31岁年龄组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所占比例最高,为71.10%;2009、2010年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81%和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DNA在银川地区男女两性间的流行特点相同,2009年和2010年感染率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定量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数量以研究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一种完全闭管式的PCR和荧光探针杂交技术相结合的实时检测定量PCR方法来检测358份临床血清标本.结果123份HBsAg,HBeAg,HBcAb阳性的标本,阳性率为96.7%(120例),平均拷贝数为1.8×108/ml;108份HBsAg,HBeAg,HBcAb阳性的标本其阳性率为39.8%(43例),平均拷贝数为6.6×105/ml;11份HBsAg,HBcAb阳性的标本,其阳性率为36.4%(4例),平均拷贝数为5.7×105/ml.结论FQ-PCR能够准确定量及有效避免假阳性.FQ-PCR可以真实反应HBV的感染和复制情况,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观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定量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数量以研究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一种完全闭管式的PCR和荧光探针杂交技术相结合的实时检测定量PCR方法来检测358份临床血清标本。结果123份HBsAg,HBeAg,HBcAb阳性的标本,阳性率为96.7%(120例),平均拷贝数为1.8×108/ml;108份HBsAg,HBeAg,HBcAb阳性的标本其阳性率为39.8%(43例),平均拷贝数为6.6×105/ml;11份HBsAg,HBcAb阳性的标本,其阳性率为36.4%(4例),平均拷贝数为5.7×105/ml。结论FQ-PCR能够准确定量及有效避免假阳性。FQ-PCR可以真实反应HBV的感染和复制情况,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观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EB病毒(EBV)在儿童患者中的流行趋势和季节流行特点.方法:2005-2009年,对医院儿科住院患者取咽拭子,检测咽拭子中EBV-DNA,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检测患儿13 429例,阳性例数为2 003例,总感染率为14.9%;从2005年至2009年,儿童患者的EBV感染率由21.3%下降到12.2%,呈下降趋势;(2)按月统计,4月和10月EBV在儿童患者的感染率最高,7月和8月感染率最低;(3)EBV在男女儿童患者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在≤3岁、4 ~ 6岁、7 ~ 9岁、10 ~ 15岁四个年龄组中,4 ~ 6岁年龄组EBV感染率最高,但≤3岁年龄组感染人数最多,占总感染人数的67.3%,感染的病症主要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9.4%.结论:EBV在武汉地区儿童患者的感染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为儿童患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流行呈季节变化,4月和10月感染率较高,7月和8月感染率较低,主要以3岁以下儿童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