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人和胃癌患者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原代癌细胞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差异,进一步了解CI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分离健康人和胃癌患者自身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加入鼠抗人CD3 McAb、基因重组人IL-1α、IFN-γ、IL-2,经体外培养诱导为CIK细胞;手术留取的新鲜胃癌组织用机械研磨法分离成单细胞悬液;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2种CI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健康人的CIK细胞较胃癌患者自身的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力强,第1天表达CD3+/CD56+的细胞健康人占(1.064±0.22)%,癌患者占(1.031±0.13)%;而经细胞因子刺激后的第7天健康人占(28.66±2.00)%,癌患者占(17.63±2.22)%;14 d后分别占(57.14±1.96)%和(48.53±2.19)%(P<0.05);其杀伤肿瘤的能力也远远高于患者自身的杀伤能力。结论:健康人和胃癌患者的CIK细胞对原代癌细胞都有细胞毒的作用,健康人的CIK细胞无论增殖能力和细胞毒的活性都远高于肿瘤患者自身的CIK细胞。  相似文献   

2.
CIK细胞体内外抗肝癌细胞作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 细胞的体外杀伤自体肝癌原代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以及正常人CIK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分别分离获得肝癌患者和下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细胞因子,体外诱导成CIK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作动态表型分析,并与正常人的CIK细胞作对比。用^51Cr释放法,测定肝癌患者的CIK细胞体外杀伤自体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活性。在Balb/c裸鼠皮下接种肝癌细胞BEL-7402,观察CIK细胞对荷瘤鼠的抑瘤作用,并与LAK、PBMC细胞相对比。结果:肝癌患者的CIK细胞体外增殖力强,至培养28天时达到最大增值倍数300多,表型分析结果表明,CD^3 CD56^ 双阳性细胞得到了大量的扩增,其含量由原来的0.23%上升到第21天的17.8%。体外实验表明,肝癌患者的CIK细胞杀伤自体原代肝癌细胞的细胞毒性活性明显高于自体的PBMC细胞。裸鼠体内实验表明,肝癌患者的CIK细胞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其抑瘤率可达84.7%,高于LAK细胞的52.8%及PBMC的37.1%(P<0.05和P<0.01)。结论:CIK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肝癌细胞活性,有可能应用于临床上肝癌的过继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3.
CIK、DC-CIK细胞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与树突状细胞( DC)共培养后对神经母细胞瘤( neuro-blastoma,NB)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取健康人和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分别诱导出DC和CIK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诱导培养前后DC和CIK细胞的表型,MTT法测定不同组CIK细胞对NB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人PBMC培养后CD3+CD56+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对NB细胞株的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肿瘤患者( P〈0.05)。此外,与单纯CIK细胞相比,DC-CIK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NB细胞株的活性( P〈0.05)。结论:DC-CIK细胞是一种细胞毒作用高于单纯CIK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健康人和肿瘤患者的PBMC经诱导培养获得的CIK细胞有显著差别,为临床进一步提高CIK细胞的治疗效果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负载自身肝癌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对CIK体外杀伤活性的影响,并观察抗原致敏DC(Ag-DC)联合CIK治疗原发性肝癌后患者的免疫状态、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其中贴壁细胞经GM-CSF和IL-4诱导产生DC,并负载自体肿瘤裂解物;悬浮细胞经IFN-γ、IL-2、抗CD3单抗、IL-1α体外诱导产生CIK.将Ag-Dc与CIK共培养,观察CIK在体外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杀伤活性;24例患者接受Ag-DC+CIK的过继免疫治疗,观察疗效.结果:1)Ag-DC与CIK共培养后,CIK体外肿瘤杀伤活性明显提高;2)Ag-Dc联合C1K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明显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3)除一过性发热、畏寒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负载自体肿瘤细胞裂解物的DC疫苗联合CIK可作为原发性肝癌常规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脐血和不同肝癌患者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及杀伤活性的特点。方法 分别采集健康胎儿的脐带血5份(A组),接受CIK细胞治疗的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例(B组)和无慢性乙型肝炎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例(C组)。采用Ficoll两步分离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lK)。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的免疫表型,MIT法测定其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无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癌患者(C组)体外CIK细胞增殖速度与脐血相似(P > 0.05),大于B组(P<0.05);脐血来源的CIK细胞杀伤活性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脐血来源的CIK细胞体外增殖快,杀伤活性强;合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癌患者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降低,不宜接受自体CIK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患者冻存外周血干细胞体外诱导CIK细胞的增殖能力、表型特征及其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的杀伤效应.方法:复苏患者冻存外周血干细胞悬液,Ficoll密度梯度方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及从健康人新鲜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经IFNr、IL-2、CD3McAb诱导培养获得CIK:细胞.细胞计数板观察CIK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的表型;以CFSE标记靶细胞区分效应细胞,PI染色,FACS检测靶细胞死亡率.结果:患者冻存外周血干细胞来源的CIK细胞较健康人增殖速度慢,最大增殖倍数低,但CD3+CD56+细胞比例与健康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6.14±8.49)%和(17.52±3.30)%,P=0.744.患者及健康人CIK细胞与相应的诱导培养前单个核细胞相比,杀伤活性明显增强,在效靶比10:1时患者及健康人CIK细胞对Daudi细胞的杀伤活性为(29.23±8.85)%、(20.13±2.36)%,与培养前相比P值分别为0.004、0.001;患者CIK细胞杀伤活性强于健康人,P=0.05.结论:患者冻存外周血干细胞可以诱导生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CIK细胞,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IL-2基因转染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树突状细胞(DC)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MBC),分别诱导CIK细胞和DC.用携带IL-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BM5-GFP-IL-2转染CIK细胞,HepG2肝癌冻融抗原冲击致敏DC,然后将转染IL-2基因的CIK细胞(IL2-CIK)与肝癌抗原致敏DC(Lysate-DC)共培养,制备肝癌抗原致敏DC激活的IL-2基因修饰的CIK细胞(Lysate-DC-IL-2-CIK).采用MTT法检测单纯CIK、DC联合CIK(DC-CIK)、肿瘤抗原致敏DC激活的CIK(Lysate-DC-CIK)、Dc激活的IL2基因转染的CIK(DC-IL2-CIK)和肿瘤抗原致敏Dc激活的IL-2基因转染的CIK(Lysate-DC-IL2-CIK)对肝癌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效靶比分别为10:1、20:1、40:1,同时以肝癌细胞H7404、白血病细胞K562作为靶细胞进行杀伤对照实验.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效靶比的Lysate-DC-IL-2-CIK效应细胞对HepG2的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且其杀瘤作用随着效靶比的增高而增强,在效靶比为40:1时达到最佳抗肿瘤活性.结论 经肝癌抗原致敏DC激活的IL-2基因转染的CIK细胞对AFP分泌功能的肝癌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贺白 《白血病.淋巴瘤》2014,23(12):760-764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是一群体外诱导的以CD3+ CD56+T细胞为主的异质细胞群,具有效应CD8+T细胞的T细胞受体特异性和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抗肿瘤活性的特点.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CIK细胞对恶性淋巴瘤有明显的抗肿瘤效应,且有很好的耐受性.提示CIK细胞治疗对于恶性淋巴瘤患者尤其是不能耐受放化疗的淋巴瘤患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为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T淋巴细胞,具有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CIK细胞通过分泌细胞毒颗粒及细胞因子、活化NKG2D受体、调节癌基因表达等发挥抗肿瘤作用。CIK不仅杀伤肿瘤细胞,而且可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国内外研究显示CIK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是肿瘤治疗的一种全新模式,因此,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术中失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用于肝癌治疗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从肝癌患者术中失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中培养树突状细胞(DC)的可行性,为个体化的DC介导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细胞来源.方法 采集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中失血及8例脐血,分离其单个核细胞,其中贴壁的单个核细胞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诱导和负载癌细胞抗原,制成不同的DC瘤苗,悬浮的单个核细胞经细胞因子处理成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采用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测定DC激活同源CIK的相对增殖率和CIK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 肝癌患者术中失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能够诱导分化为具有典型形态和表型的DC.术中失血来源的DC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低于脐血来源的DC,但二者均能有效地激活CIK,并增强其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负载患者自身癌细胞抗原的术中失血IX:和脐血DC,其激活的CIK增殖率分别为(388.9±137.3)%和(315.1±44.5)%,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87.1±8.0)%和(90.0±5.1)%;而负载SMMC-7721抗原的术中失血DC和脐血DC,其激活的CIK增殖率分别为(239.9±48.7)%和(226.3±32.3)%,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76.4±7.9)%和(81.1 ±4.3)%.在激活CIK和增强对肝癌细胞杀伤能力方面,相同抗原负载的两种D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负载自身抗原优于负载SMMC-7721抗原.结论 肝癌患者术中失血来源的DC可有效激活CIK,并增强其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应,为临床研究和应用DC瘤苗提供了一个新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健康人和肿瘤患者外周血来源的CIK细胞的体外扩增速度、细胞表型和杀伤活性;观察健康人CIK细胞对裸鼠体内移植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常规无菌采集健康人和肿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各10份,定向诱导成CIK细胞,然后直接活细胞计数法比较两者的扩增速度;流式细胞仪检测比较两者细胞表型;MTT法比较两者对K562和LOVO细胞株的杀伤活性。取30只裸鼠分为3个组,预防组:裸鼠先尾静脉注射CIK细胞,连续5天,第6天背部皮下接种A549细胞。治疗组:裸鼠于第一天接种A549细胞,次日,分为3组,第一组局部(接种A549部位)注射CIK细胞;第二组尾静脉注射CIK细胞;第三组局部(接种A549部位)及尾静脉均注射CIK细胞,均连续治疗5天。对照组:裸鼠,第一天背部皮下接种A549细胞,第二天开始在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连续5天。四周后处死全部裸鼠,测量肿瘤大小,称重,计算肿瘤体积,抑瘤率,并做病理检查。结果健康人CIK细胞的扩增速度显著高于肿瘤患者CIK细胞(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健康人CIK细胞CD3^+CD8^+、CD3^+CD56^+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患者CIK细胞(P〈0.05);健康人CIK细胞对K562,LOVO的杀伤活性强于患者CIK细胞(P〈0.05)。对照组各裸鼠背部皮下移植瘤出现较早,并且以相近速率快速生长,体积较大;CIK细胞预防组及治疗组中局部注射组和尾静脉注射组的移植瘤出现较晚,生长较慢,体积较小,联合治疗组治疗效果更佳(P〈0.05)。结论体外实验中,健康人CIK细胞体外扩增快,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强于肿瘤患者CIK细胞。动物实验中,健康人CIK细胞对裸鼠移植瘤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结肠癌Lovo细胞总RNA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体外特异性杀伤的影响.方法 利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脐血单核细胞,分别诱导CIK和DC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采用Trizol提取结肠癌Lovo细胞总RNA作为肿瘤细胞抗原,转染脐血来源的DC.实验分为3组:转染Lovo DC共培养CIK组、未转染DC共培养CIK组和单纯CIK组.靶细胞为Lovo细胞,在效靶比为50∶1和20∶1的条件下以噻唑蓝法分别检测CIK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 在效靶比为20∶1时,负载Lovo RNA抗原的DC能诱导出CIK对Lovo细胞最强的细胞毒杀伤力为(76.49±4.21)%,DC+CIK组次之为(53.84±2.15)%,CIK组细胞毒性最低为(32.20±3.07)%,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细胞总RNA提取方法简单,易于临床实施,其作为抗原致敏DC能强化CIK的特异性杀伤,将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的体内外抗宫颈癌HeLa细胞活性。方法:收集8名健康献血者和8名宫颈癌患者的新鲜外周血,分别通过常规方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应用相应细胞因子体外诱导分化出CIK细胞,动态观察CIK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细胞表型和对HeLa细胞的杀伤活性;在BALB/c裸鼠皮下接种效应细胞,观察宫颈癌患者CIK细胞对接种HeLa细胞的荷瘤鼠的抑瘤作用,同时设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LAK)和PBMC细胞作为对照。结果:源于健康人和宫颈癌患者的CIK细胞间的增殖活性无明显区别(P〉0.05)。表型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来源的CIK细胞中CD3~+CD56~+双阳性细胞均得到了大量扩增,宫颈癌患者CIK细胞中CD3~+CD56~+双阳性细胞在实验开始前约占0.13%,到实验后第28天上升到25.8%。体外实验表明,宫颈癌患者的CIK细胞杀伤宫颈癌HeLa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PBMC细胞。裸鼠体内实验表明,宫颈癌患者CIK细胞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其抑瘤率可达80.6%,高于LAK细胞的59.1%和PBMC细胞的38.3%(P〈0.01)。CIK治疗后肿瘤体积明显比空白对照组缩小(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CIK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宫颈癌细胞活性,有可能用于临床上宫颈癌的过继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4.
共培养的树突细胞和CIK细胞对肺癌的体内外抑癌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Yang XJ  Huang JA  Lei W  Zhu YB  Zhang XG 《癌症》2006,25(11):1329-1333
背景与目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是高效的肿瘤杀伤细胞。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s)是体内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并且能够提高效应细胞的抗瘤活性。本实验将DCs和CIK细胞共培养观察DCs对CIK细胞的细胞表型、增殖活性及体内外的抗肺癌作用的影响。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常规诱导出DCs、CIK细胞后,将DCs和CIK细胞按1∶10比例共培养5天获得DC-CIK细胞。流式细胞仪测DC-CIK细胞表型变化,3H-TdR掺入法测定其体外的细胞毒活性,并用肺腺癌细胞株A549建立裸鼠模型观察DC-CIK体内的抗肿瘤效果。结果:在培养第14天,DC-CIK细胞与单独CIK细胞培养组相比,增殖速率提高[(17.0±1.8)倍vs.(10.9±2.0)倍,P<0.05],CD3 CD56 表达水平明显上调[(36.0±4.2)%vs.(25.7±2.9)%,P<0.05],同时对A549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强(P<0.05)。裸鼠体内实验表明,接种肺癌细胞51天后DC-CIK组、CIK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2.9%、41.5%,与对照组相比DC-CIK组及CIK组均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P<0.01),且DC-CIK组与CIK组抑瘤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s与CIK细胞共培养可使CIK细胞获得更高的增殖活性和更强的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联合贝伐单抗(bevacizuma)对肝癌HepG2细胞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提取健康供血者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多种细胞因子促进CIK细胞成熟,在流式细胞仪上进行CIK细胞的免疫表型分析.CIK细胞与贝伐单抗单独或联合作用于HepG2细胞后,利用CCK-8测定其对HepG2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利用侵袭小室(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测定其对HepG2细胞侵袭迁移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HepG2细胞Akt和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的变化.建立HepG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CIK组、贝伐单抗组及CIK细胞联合贝伐单抗组,给药28 d后处死裸鼠,剥取瘤体,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CD31及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提取健康人PBMC诱导14 d后,CIK细胞表型分析显示CD3+ CD56+细胞扩增达(36.33±2.58)%.与单独治疗组比较,联合组对HepG2细胞的抗肿瘤增殖活性显著增强(P <0.05);CIK细胞和贝伐单抗两药联合比单独给药组对HepG2细胞的侵袭[(75.6 ±9.53) vs (304.8 ±45.73)、(359.8 ±38.10)个,P<0.01]和迁移[(29.35±8.14)%vs (55.07±6.27)%、(60.50±9.73)%,P<0.05]能力的抑制更强;CIK细胞和贝伐单抗两药单独及联合都能抑制Akt和Erk的磷酸化;CIK联合贝伐单抗组可显著抑制移植瘤生长以及移植瘤组织平均血管密度和Ki67表达,与单独治疗及对照组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联合贝伐单抗在体内外对HepG2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均有抑制作用,且优于单独治疗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并探讨重组人纤维连接蛋白(RetroNectin,RN)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增殖、免疫特性及对人类K562、LOVO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提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标本分为四组,对照组(CIK组):按常规方法诱导CIK增殖;C-CIK组:提前通过CD3 Ab包被诱导;R-CIK组:提前通过RetroNectin包被诱导;R+C-CIK组:提前通过RetroNectin及CD3 Ab包被诱导,记录各组免疫效应细胞不同时间段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不同时间段的免疫表型变化;并用LDH法检测各组细胞对肿瘤细胞K562、LOVO杀伤活性。结果 R+C-CIK组细胞增殖倍数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CIK组及R-CIK组的CD3+CD56+双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较C-CIK及CIK组高,d12和d15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效靶比20∶1和40∶1时,R+C-CIK及R-CIK组对K562的杀伤活性高于C-CIK及CIK组,杀伤活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R+C-CIK组、R-CIK组及C-CIK组细胞对结肠癌细胞系LOVO的杀伤活性高于CIK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etroNectin联合抗CD3MAb包被技术应用于CIK体外培养可以获得增殖率和活性更高的免疫活性细胞,是值得临床推荐的一种有效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IL-15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NKG2D受体表达及其对食管癌EC9706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CD3单抗诱导培养CIK细胞。IL-15组:加用IL-15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及CD3+细胞、CD56+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LDH法测定第14天细胞在效靶比20∶1、30∶1时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效靶比30∶1时,观察NKG2D单抗封闭细胞表面NKG2D分子后对两组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CIK群体细胞及CD56+细胞表面NKG2D表达逐渐增强,IL-15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效靶比20∶1、30∶1时,IL-15组细胞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效靶比30∶1时NKG2D单抗封闭CIK细胞表面NKG2D分子后,对照组细胞、IL-15组细胞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均较阻断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IL-15上调CIK细胞表面NKG2D分子表达,增强CIK细胞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CIK细胞通过NKG2D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用波浪(WAVE)生物反应器培养扩增肿瘤患者CIK细胞的效能及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分离8例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采用CIK细胞传统扩增技术(CIK组)和WAVE反应器培养方案(WAVE组),应用锥虫蓝染色并进行细胞计数,利用流式细胞术比较两组CIK细胞的扩增效率、活化情况及其亚群的组成变化,并以K562细胞为靶细胞检测扩增后CI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WAVE组细胞增殖数较CIK组明显提高(P<0.05或P<0.01);在第14天,WAVE组CD3+ CD8+、CD3+ CD56+细胞亚群比例明显高于CIK组[(78.56±2.99)%vs(74.54±3.02)%,(48.33±7.01)% vs(40.69±6.43)%,均P<0.05],而Treg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当效靶比为10∶1、20∶1时WAVE组扩增的CIK细胞对K562的杀伤率明显高于CIK组(P<0.05或P<0.01),CIK细胞中CD3+ CD8+ CD107a+的比例明显升高[(29.43±4.97)% vs(25.19±4.91)%,P<0.05].结论:WAVE生物反应器扩增培养体系获得的CIK细胞数量多、纯度高,其中CD3+ CD8+和CD3+ CD56+ NKT细胞比例较高,其对K562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明显高于传统培养技术获得的CIK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