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0年12月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599例患者,其中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313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286例,所有患者血清检测ANA,以Hep-2细胞/肝组织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结果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干燥综合征(SS)、类风湿性关节炎(RA)、混合型结缔组织病(MCTD)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3.43%、53.66%、61.04%和90.63%;在非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阳性率为21.68%,阳性率明显低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组(P〈0.01);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组,荧光核型以颗粒型最多见,占47.22%~63.84%.结论 ANA的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筛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致密斑点型抗核抗体(dense fine speckled,DFS)在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中的检出率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20年本院就诊患者7 865例ANA检测标本,采用间...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药物诱导狼疮(DIL)的动物模型,用普鲁卡因酰胺(Pca)、盐酸肼苯哒嗪(Hyd)和2,2-偶氮-双(3-乙苯基-噻唑啉-6-硫酸)(ABTS)对不同品系小鼠腹腔给药,用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三种药物都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抗核抗体,Pca诱导小鼠产生核抗体的阳性率为25%,而Hyd、ABTS诱导的阳性率均为12.5%。Pca、Hyd和ABTS都能诱导BALB/c小鼠而不是C57BL/6小鼠产生抗核抗体,其中DNA特异的抗体主要是IgG,而对组蛋白特异的抗体主要是IgM。结果表明在人体导致DIL的药物Pca、Hyd和ABTS能诱导昆明鼠及BALB/c小鼠产生抗核抗体,提示DIL的发生受遗传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是存在于血液循环中一种抗体 [1 ] ,1982年首次在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发现。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诊断系统性血管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近年还逐渐发现一些结缔组织病也存在该种抗体。但是 ANCA在 SL E诊断中的意义至今还有争议 [2 ] 。本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技术 (IIF)对 SL E患者血清进行 ANCA的检测 ,用以探讨该抗体对 SL E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院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患者 ,70例 ,女6 0例 ,男 10例 ,年龄 13~ 49岁。诊断均符合 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 SL E…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和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ies spectrum,ANAs)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诊断上的应用方案及价值,从而降低现症及潜在AID患者的漏检率。方法对1 231份本院门诊和住院疑似AID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和免疫印迹法(immumoblottest,IBT)检测ANA和ANAs,对其中IIF-ANA1∶100(-)/IBT-ANAs(+)标本分别进行1∶10及1∶32稀释后采用IIF检测ANA,最后对上述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31份血清标本中ANA阳性414份,占33.63%,ANAs阳性429份,占34.85%。按不同检测方案进行分组,发现同时检测IIF-ANA与IBT-ANAs的方案对确诊/疑似AID病人检出率最高(43.05%),分别与应用IIF-ANA进行AID的初筛的方案、仅检测IBT-ANAs的方案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12,P<0.05,χ2=17.42,P<0.05)。对116份(9.42%)IIF-ANA 1∶100(-)/IBT-ANAs(+)的标本分别进行1∶32及1∶10稀释后再采用IIF检测ANA,发现其中103份标本ANA荧光结果≥1∶32,10份标本ANA荧光结果<1∶32而≥1∶10,3份标本ANA荧光结果<1∶10;将标本增加1∶32和1∶10稀释度可将AID确诊/疑似病例检出率分别提高8.37%(χ2=20.84,P<0.05)与9.18%(χ2=24.70,P<0.05),但二者之间相比则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5)。结论 IIF-ANA可应用于大范围AID病人初筛以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及实验室工作量压力。但是仅检测IIF-ANA或IBT-ANAs均可导致临床上患有AID或潜在的AID病人的漏检。联合检测IIF-ANA和IBT-ANAs,尤其是对临床高度怀疑AID、且ANA荧光结果≥1:32的标本进行IBT-ANAs的检测可显著提高检出率,从而降低现症及潜在AID患者的漏检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抗核抗体线性免疫印迹分析法( ANA-LIA)和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的诊断价值.方法:ANA-LIA使用德国IMTEC公司IMTEC-Human GmbH抗核抗体谱试剂检测;抗核抗体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300例,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263例,ANA荧光法与ANA-LIA免疫印迹法检测阳性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30例同时进行ANA、ANA-LIA检测,结果一致率73.3%;ANA-LIA漏检率20%,错检率6.7%.结论: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缺乏特异性,而抗核抗体谱免疫印迹法具有高特异性,但存在着较高的漏检率,因此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检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检测本院90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九项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从而了解九种病原体的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90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液中九项病原体的IgM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本研究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IgM抗体检测总阳性率为36.1% (328/908),合并感染率为13.4% (122/908),在阳性病例中占37.2%(122/328).INFB+ PIVS合并感染最为常见.春夏季以INFB流行为主,秋冬季以PIVS流行为主.不同季节病原体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秋冬季的阳性率高于春夏季.≤25岁年龄组和≥65岁年龄组人群最易感染INFB,26~64岁年龄组人群最易感染LP1.3个年龄组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病原体检测阳性率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点季节预防相应病原体的流行和传播,持续监测病原体的IgM抗体有利于更好防控.  相似文献   

9.
探讨抗核抗体和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的不同检测方法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指导意义。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在长征医院就诊的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549位患者,其中自身免疫病患者224例,非自身免疫病325例,所有患者血清同时检测ANA和ENA。以Hep-2细胞/肝组织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ENA。两种检测方法产生4种检出模式:ANA+/ENA+、ANA-/ENA-、ANA+/ENA-和ANA-/ENA+。前两种模式共占检测的62.84%。ANA和ENA在自身免疫病患者中的阳性率(63.4%和58.5%)显著高于非自免病患者(16.9%和25.2%),ANA和ENA在自身免疫病组和非自身免疫病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检测结果仅在MCTD和SLE患者中存在相关性(P<0.01),在其他观察组中不存在相关性(P>0.05)。间接免疫荧光法相对费时,而且需要操作者具备一定的经验,作为初筛实验,ANA的检测较ENA有更高的灵敏度,两者联合检测则将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ANA核型分布及核型与特异性抗体相关性分析,为临床对ANA和ANA谱检测结果判读提供参考。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ANA谱,对449例ANA或ANA谱阳性的结果进行核型和特异性抗体分析。结果 ANA核型分布以核颗粒型为主,占78.2%;核型与特异性抗体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同一种自身抗体可出现不同的荧光核型。结论 ANA和ANA谱同时检测能提高AID的检出率,有助于准确的判断特异性抗体,对AID的诊断、病情监测、预后判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免疫荧光法在结直肠肿瘤自身抗核抗体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85例结直肠癌患者为恶性肿瘤组,85例结直肠良性肿瘤患者为良性肿瘤组,8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受试者的抗核抗体进行检测,对比3组抗核抗体检测及在细胞内荧光定位的结果.结果 ①恶性肿瘤组中转移组抗核抗体阳性率和无转移组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恶性肿瘤组抗核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x2=16.940、37.531,P=0.000、0.000;良性肿瘤组抗核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x2=5.328,P=0.021.②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对照组抗胞质抗体荧光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和对照组比较,恶性肿瘤组、良性肿瘤组抗核抗体荧光阳性率明显升高x2=5.221、20.299,P=0.022、0.000;恶性肿瘤抗胞质抗体荧光阳性率明显升高,x2=13.523,P =0.000.和良性肿瘤组比较,恶性肿瘤组抗核抗体和抗胞质抗体荧光阳性率明显升高,x2=5.842、8.947,P=0.016、0.003.③恶性肿瘤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抗核抗体和抗胞质抗体荧光阳性率无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免疫荧光法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自身抗核抗体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地判断肿瘤的病情和治疗效果,为临床免疫性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斑点型抗核抗体(ANA)与特异性抗核抗体谱(ANAS)中不同项目阳性组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87例斑点型ANA阳性病例的抗ANAS(抗Ul-nRNP、Sm、SS-A、SS—B、Scl-70、Jo-1、SCL-70、PM—Scl、centromereB、nukleosome、PCNA、ds—DNA、histones、ribosomal—Pprotein、AMA-M2抗体)多肽谱类型。结果斑点型ANA的特异性ANAS不同项目阳性组合类型达到23种,除SCL-70、PM—Scl外,其他13种特异性ANAS成分均见阳性。ds—DNA阴性的histone、Sm、nukleosome、PCNA、Rib-P.P单独阳性或合并其他抗体阳性率高达19.5%(17/87),联合检测这些抗体能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敏感性。ANAS阳性率与ANA滴度之间没有绝对关系。结论不能简单地依据荧光核型来推断抗ANAS抗体的具体类型;多项指标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斑点型ANA低滴度时也应作特异性ANAS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我院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筛查情况,同时探讨其生物学假阳性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8741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利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抗体,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进行梅毒确证.根据老年患者年龄将其分为60~69岁、70~79岁和80岁以上三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741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有354例患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60~69岁、70~79岁和80岁以上三个年龄组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42%、6.30%和6.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1.236,P<0.001);同时,60~69岁与70~79岁年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8.932,P<0.001).240例老年患者CMIA筛查梅毒抗体阳性标本经TRUST和Western Blot检测都为阴性,且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相关病史,结果判为假阳性.老年患者梅毒抗体假阳性人群主要分布在60~69岁.但随着老年患者年龄的增加,梅毒螺旋体抗体假阳性率也呈上升趋势,60~69岁、70~79岁和80岁以上三个年龄组的梅毒抗体假阳性率分别64.81%、71.43%和87.50%.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生物学假阳性伴有的其他临床症状及指标异常主要包括癌症(55.36%)、溶栓剂或抗凝剂治疗(35.71%)、糖尿病(28.57%)、肝硬化(25.00%)、严重感染(25.00%)、肾病(17.86%)、自身抗体阳性(16.07%)、手术(14.29%)、肝炎(12.50%)和代谢紊乱(8.93%),各类原因相互影响,梅毒抗体检测假阳性S/CO值最高可达10.29.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真阳性老年患者伴有的其他临床症状及指标异常百分比情况明显低于生物学假阳性患者.结论 对于CMIA梅毒筛查阳性而TRUST检测阴性的老年患者,需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作出最后诊断.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高,梅毒抗体的假阳性率也呈上升趋势,需注意癌症、自身免疫病、严重感染、代谢紊乱等可能会导致老年患者梅毒抗体检测生物学假阳性的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分析检测结果并向患者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4.
探讨抗核抗体(ANA)和抗核抗体谱(ANAs)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意义。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检测106例SLE组和30名对照组血清ANA及ANAs中的12种抗体。结果表明:SLE组ANA阳性率为86.8%,ANAs中抗ds-DNA、抗Scl-70、抗Jo-1、抗nRNP、抗Sm、抗SS-A、抗SS-B、抗Ro-52、抗CENP-B、抗AnuA、抗AHA和抗核糖体P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28.3%、0.9%、0.9%、35.9%、17.0%、39.6%、18.9%、41.5%、9.4%、29.3%、31.1%和9.4%。ANA和ANAs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对SLE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河市肺炎支原体(MP)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为临床诊断MP感染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3764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中MP-IgM抗体,根据性别、年龄和季节的MP阳性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64例患者MP-IgM抗体阳性率为15.8%,男性患者阳性率(15.1%)与女性患者阳性率(1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MP-IgM抗体阳性率比较以学龄前及学龄期组的MP-IgM抗体阳性率(29.3%)为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1);以婴儿组的MP-IgM抗体阳性率(7.1%)为最低,显著低于其余各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季节患者MP-IgM抗体检测阳性率比较,秋季和春季的阳性率(23.4%和18.0%)明显高于夏季和冬季的阳性率(11.3%和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地区MP感染有人群性和季节性流行特点,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为易感人群,秋季和春季为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特异性抗体IgM和IgG假阳性结果的可能原因及相关性分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提供有利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就诊于北京市海淀医院的患者32136例,采集血液标本用化学发光法进行特异性抗体IgM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IIF)、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及放射免疫检测法(Farr)检测抗dsDNA抗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开展临床联合检测寻找合适的方法.方法 收集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血标本共200份,其中包括门诊和住院及后期追踪经临床诊断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20份标本、类风湿关节炎(RA)20份标本.进行性系统硬化症(PSS)20例.混合型结缔组织病(MCTD)20例,干燥综合征(SS)20例,另健康体检者50例(全部经排查不具有结缔组织病)同时用以上三种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结果 用IIF、ELISA及Farr检测抗dsDNA抗体,SLE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32%和32%.RA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均为0.PSS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和5%.MCTD病抗dsDN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5%和10%.SS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均为0.健康体检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均为0.结论 用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尤其是IIF和ELISA检测,能提高单一一种方法对SLE患者抗dsDNA抗体检出率,有助于SLE的诊断及病情回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与血清免疫性抗体的关系。方法对581例不孕妇女血清进行抗心磷脂抗体(AcL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卵巢抗体(AoAb),抗精子抗体(AsAb)检测,结果AcLAb阳性17例,阳性率2.93%,EMAb阳性85例,阳性率14.63%,AoAb34例,阳性率5.85%,AsAb阳性144例,阳性率24.78%。结论血清免疫性抗体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5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自身抗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免疫印迹法检测了58例PBC患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并对AMAM2亚型及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肝肾微粒体Ⅰ型(LKM-1)和抗肝特异性胞浆Ⅰ型抗体(LC-1)等肝脏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进行检测。结果:PBC患者自身抗体以AMA和AMAM2亚型为主。其阳性率分别为96.5%和93.1%。患者的抗体滴度均大于1∶100,其中有8例出现ANA和SMA,1例出现AMA和SLA/LP同时阳性,表现与Ⅰ型和Ⅲ型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另有19例AMAM2阳性患者进行肝穿病理检查时,12例(63.7%)患者病理提示符合PBC诊断。结论:自身抗体对PBC有诊断意义,注重自身抗体的检测对明确自身免疫性肝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典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typical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ANCA)与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病情的关系,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LN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