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M)及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痛风的发病与地域、饮食、经济及医疗水平等因素有关.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增高,且有年轻化趋势.痛风及HUM 与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已成为识别代谢综合征的早期标志[1].  相似文献   

2.
谢幼红  王北 《北京中医药》2006,25(6):339-340
近20年来,我国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并有低龄化倾向,痛风及其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与生活.全国名老中医周乃玉教授从事风湿病治疗40余载,对痛风的治疗颇有建树,疗效卓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丹红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痛风性肾病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痛风是一组异质性疾病,遗传性和/或获得性引起的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痛风性肾病(GN),即痛风.  相似文献   

4.
痛风肾病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生成过多或由于肾脏排泄尿酸减少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在血中浓度呈饱和状态时导致尿酸盐在肾组织中沉积、结晶而引起的肾小管和肾间质为主的损害.痛风肾病不仅损害肾小管间质,还可导致肾小球的损害,痛风肾病晚期多进入慢性肾功能衰竭期.  相似文献   

5.
正据2016年2月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的阶段数据显示,痛风在我国的患病率为1%~3%[1],由于长期痛风可出现肾脏并发症、关节骨质破坏,易合并血糖、血脂等代谢异常,目前已逐渐成为广泛关注的国民健康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在我国的患病人群逐年增多,且逐步趋于年轻化。对于痛风急性期的治疗,国内外指南及专家共识较为一致的推荐及早进行止痛治疗。目前非甾体消炎药、秋水仙碱、糖皮  相似文献   

6.
杨帆 《家庭中医药》2021,28(5):28-29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也从简单的五谷杂粮变得花样繁多起来,但若是饮食不节,身体也会随之出现“富人病”——痛风.饮食条件优越者易患本病,在古代一般就只有富贵人容易得痛风,历朝历代的不少皇帝、名人、富人等均有备受痛风折磨的经历,如忽必烈、达尔文、牛顿、白居易和刘禹锡都是痛风患者.目前,我国痛风的患病率为1%~3...  相似文献   

7.
痛风是由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尿酸钠盐形成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严重者可导致骨关节病变和骨关节活动障碍与畸形,可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形成,导致痛风性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患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目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尚无根治方法,但是及时有效地早期治疗可以减少痛风发作。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痛风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旷惠桃 《湖南中医杂志》2005,21(2):79-80,83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而致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石形成为特点,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急性梗阻性肾病或痛风性肾病。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痛风发病率逐年升高,预计在21世纪,痛风在我国将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号代谢病。本病中医亦称痛风,又名历节、白虎历节风,属“痹病”范畴。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痛风取得较好疗效,报道颇多,显示一定的优势,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宋平 《中医杂志》2005,46(4):284-285
我院痛风中心近年来采用痛风合剂、益肾养肝口服液治疗原发性痛风性肾病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清热化湿通络法治疗痛风性肾病3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军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1):661-662
痛风性肾病,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蛋白质及富含嘌呤成分食物摄入量明显增加,导致痛风及痛风性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已引起肾病学者的高度重视.笔者在2001年~2004年间,采用清热化湿通络法治疗痛风性肾病患者35例,取得了较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尿酸性肾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诊断 尿酸性肾病又称高尿酸血症肾病、痛风肾病,是指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12.
中药治疗原发性痛风性肾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痛风合剂合益肾养肝口服液治疗原发性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 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痛风合剂合益肾养肝口服液,对照组予别嘌呤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在减少尿蛋白排出,降低血、尿β 2- MG,改善肾功能方面作用更为明显.结论痛风合剂合益肾养肝口服液治疗原发性痛风性肾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正>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疾病。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发作和痛风石形成为特点,甚者可致关节畸形、急性梗阻性肾病、尿酸性肾结石和痛风性肾病。导师张琳琪教授从事中医内科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近30年,对痛风的中医药治疗独具匠心,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深受教诲,现就张琳琪教授治疗痛风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介绍如下。湿热瘀阻,脾胃受困我国古代医家对痛风的明确认识始于宋元时期。  相似文献   

14.
痛风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血清尿酸过高是其显著的生化特征,其肾损害是除关节炎外的重要临床表现。文献报告痛风而有显著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占41%,25%死于肾功能衰竭,痛风病人尸解几乎都有肾脏损害。过去认为本病在我国发病极少,近几年来随着国民饮食结构变化及医药卫生状态的改善,其发病率已逐年增加;而且中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本文就近几年来中西医对痛风肾病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208例痛风患者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痛风的发病率显著增高。据统计上海市黄浦区痛风患病率男性高达0.77%,男女性别合计为0.34%。目前痛风的流行病学调查比较滞后、局限,仅限于发病率、男女之比等,而中医治疗仅  相似文献   

16.
王世龙 《中医正骨》2012,24(2):69-70
痛风的临床表现为关节的急、慢性炎症,痛风石泌尿系结石及痛风性肾病.痛风石是关节炎症长期迁延不愈的表现.以关节软骨及关节周围组织多见.体表痛风石好发部位是外耳、尺骨鹰嘴、膝关节囊、跖趾、指间和掌指等处.发生在腰椎部位的痛风石临床少见,而腰椎椎管内实为罕见.我院收治1例腰椎椎管内、外痛风石的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痛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嘌呤代谢障碍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急慢性痛风关节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等,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畸形或肾衰.急性关节炎常是痛风的首发症状.近年来,本病发病率显著上升.臧力学主任医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痛风治疗中心主任.从医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在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方面有其独到之处.现将臧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有文献显示广州市荔湾区彩虹社区2788名16岁以上的居民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情况:男女总计患病率为20.73%,男性27%,女性15.27%,痛风患病率1.43%。男性在各个年龄段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所以男性尤其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而10%~15%的高尿酸血症发展为痛风。中医中药的各种疗法目前已取得很好的疗效,值得广泛推广,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从文献统计探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有较为明显的上升,引起医家的关注与研究.本文通过对文献的统计分析,力求探寻中医药治疗用药中的共性,以提高临床辨证效率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而致的一种疾病[1]。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石形成为特点,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急性梗阻性肾病或痛风性肾病。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显著增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