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景陵 《医疗装备》2023,(2):131-133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医院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治疗期间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纳入感染组,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纳入未感染组,采用医院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量表,记录两组一般资料并比较,找出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结果 8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12例(14.12%),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85.88%);两组年龄、合并糖尿病、置管时间、白蛋白(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项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合并糖尿病、置管时间长、ALB水平低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风险,可能受高龄、合并糖尿病、置管时间长、ALB水平低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的营养状况,分析不同营养评估方法对于不同营养监测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间于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0例患者完整资料为临床探究依据,除患者的一般资料外还将患者住院期间饮食记录、生化检测结果、体质指数、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结果作为本次临床探究指标,我院对该30例患者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随访工作,截止时间为2013年6月,分析患者的生存率、死亡率及接受透析情况,分析ROC曲线下各类因素对死亡率的预测效果,分析COX回归模型下各类营养状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3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1例改行腹膜透析,2例行肾移植手术,6例患者死亡,存活者24例,5例患者中途中途转至其它地方行血透治疗.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在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透析前血钾、NDPI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GA是预测死亡指数最好的营养指标.结论 SGA、胆固醇、血白蛋白、DPI、BMI已被证明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预后工作的危险因素,SGA是预测死亡最为明显的营养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钙磷代谢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156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钙磷代谢异常发生情况,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钙磷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 156例MHD患者的钙磷代谢异常发生率为37.18%。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透析时间≥2年、 GFR<60 mL/min、有糖尿病史为MHD患者发生钙磷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HD患者钙磷代谢异常发生率较高,年龄≥60岁、透析时间≥2年、 GFR<60 mL/min、有糖尿病史为MHD患者发生钙磷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对上述危险因素重点关注并予以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近年来180例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感染部位、病原体、原发病因及营养状况进行总结。结果感染组86例次患者共感染113例次,感染部位依次为肺部(36.9%)、泌尿系(21.6%)和静脉导管(11.8%);进行细菌培养50例次,阳性38例次,病原学以革兰阴性杆菌(占60.3%)常见;感染组中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5),而患者的年龄和自费比率却明显高于非感染组;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为18.3%、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为8.7%。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率较高,原发病中尤以糖尿病及SLE患者感染多见,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和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控制情况及血压控制不佳的相关性因素。方法对我院肾内科行血液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初始和进行综合个体化治疗6个月后血压的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特点及控制不满意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初始较6月后在血白蛋白、透前肌酐、磷、体重增长率、降压药剂量、收缩压、舒张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钠潴留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因素,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透析不充分也是透析前影响收缩压的危险因素,合理调整透析方案,合理使用降压药,有效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居建忻 《浙江预防医学》1998,10(12):720-721
近年来,丙型肝炎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威胁性日渐受到重视。本文对我院1989年12月至1997年8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感染率进行分析,探讨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龚杰  柳园  曾小庆  周莉  陈林  岳荣铮  胡雯   《现代预防医学》2020,(6):1138-1141
目的 采用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人体成分、营养因素以及影响程度。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 - 2019年5月在四川某三甲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MHD的140例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体成分和血液检查指标,并以尿素氮清除率(the urea clearance index,Kt/V)作为透析充分性的评价指标。根据Kt/V的结果分为透析充分组(Kt/V≥1.2)与透析不充分组(Kt/V<1.2),将可能影响透析充分性的人体成分因素与营养指标纳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影响MH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因素。结果 透析充分组的男性构成比(χ2 = 7.265,P = 0.007)、白蛋白(t = 4.235,P<0.001)、相位角(t = 3.974,P<0.001)均高于透析不充分组,细胞内水分(t = - 3.476,P = 0.001)、细胞外水分(t = - 4.753,P<0.001)、细胞总水分(t = - 4.186,P<0.001)、细胞外水分/细胞总水分(Z = - 4.307,P<0.001)、去脂体重(t = - 4.076,P<0.001)、身体质量指数(t = - 3.861,P<0.001)、身体细胞量(t = - 3.367,P = 0.001)、骨矿物质含量(t = - 4.035,P<0.001)、肌肉减少构成比(χ2 = 7.875,P = 0.005)均低于透析不充分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OR = 0.886,95%CI:(0.803~0.977),P = 0.016)、细胞外水分/细胞总水分(OR = 2.386,95%CI:1.932~2.948,P = 0.001)、身体质量指数(OR = 1.197,95%CI:(1.031~1.389),P = 0.019)、身体细胞量(OR = 1.154,95%CI:1.054~1.264,P = 0.002)为透析充分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白蛋白、身体质量指数、身体细胞量、细胞外水分/细胞总水分影响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定期监测人体成分与营养状况,提高营养状况,有助于达到透析充分性,保障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为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膳食问卷调查、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对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价. 结果SGA评价:营养状况正常43例(占63.23%) 中度营养不良19例(占27.94%) 重度营养不良6例(占8.82%).营养正常组与中度营养不良组相比较,体质量、每日能量摄入、上臂围、上臂肌围、白蛋白(ALB)、前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营养正常组与重度营养不良组比较,除上述差异外,年龄、透析龄、每日标准体质量蛋白质摄入、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与年龄、透析龄、每日标准体质量蛋白质和能量摄入有关,应对血透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和病变特点,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心脏腔径及心功能参数,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患病率、病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73例存在心脏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和瓣膜反流,患病率为63.5%。其中向心性肥厚的患病率为46.1%(53/115),离心性肥厚的患病率为50.4%(58/115)。与无心脏病变患者相比,伴心脏病变者的超滤量、收缩压、舒张压、超敏C-反应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明显增高,而血红蛋白、胆固醇、血清白蛋白和Kt/V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滤量、收缩压、超敏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激素和血红蛋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房增大和瓣膜反流。超滤量、收缩压、超敏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激素和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进行探讨分析,提高和改善护理过程,以提高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透析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100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经验.结果:对100例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分析后,予以对应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获得了较好的透析疗效.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各阶段不同心理进行分析,并对应的采取不同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提高透析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AIDS(MHD-AIDS)患者生存期影响因素,为生存期预判及MHD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7年5月122例MHD-AIDS患者,采集登记透析前基线资料,并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分别采用乘积限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生存率和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MHD-AIDS患者生存率随时间下降,其中半年生存率最高,为68.6%,3年生存率最低,为35.4%。多因素分析表明正常体重、MHD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保护因素。结论 MHD-AIDS患者要加强MHD管理,减少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现况,分析患者症状困扰的影响因素,以便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214例透析患者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困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透析患者各症状发生率为25.2%~83.6%,其中发生率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皮肤干燥(83.64%)、瘙痒(76.64%)、易惊醒(65.89%)、口干(65.89%)和乏力(64.95%),严重程度排在前5位的是入睡困难(1.67±0.73)、性兴奋困难(1.47±0.70)、性欲减退(1.44±0.69)、易惊醒(1.44±0.60)及口干(1.39±0.63),不同人口学特征患者症状严重程度比较,糖尿病肾病组较肾盂肾炎组症状困扰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患者症状困扰的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医护人员应全面评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有针对性地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血液净化室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的100例患者,根据其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0例和未感染组60例,观察肺部感染患者的细菌学检查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影像学指标等临床资料,以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40例患者确诊后均给予留取痰标本行细菌学检测,细菌培养阳性19例,阳性率为47.50%;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较为多见,前3位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菌,分别占26.32%、15.79%、10.53%;高龄、糖尿病、中重度贫血、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以及心胸比例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根据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注意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纠正贫血、补充营养,尽量充分透析以及降低心脏容量负荷,以降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2月某院年龄≥65岁的55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住院的原因,比较住院和非住院患者的年龄、透析龄、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血糖,透析前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钾、血浆白蛋白、血钙、血磷、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铁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尿素清除率和透析充分性等临床指标,利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因素。结果 12个月中,55例老年患者24例有住院记录;共计住院38例次,平均每例住院次数为0.69次;每次住院时间(19.7±9.7)d;住院的主要原因分别是肺部感染和心血管病。住院组患者的舒张压、透析前血肌酐、尿素氮、血浆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素清除率均显著低于非住院组(74.2±8.6 vs 79.4±10.6,P=0.029)mmHg(1mmHg=0.133kPa),(609.0±172.9 vs 779.2±268.9,P=0.002)μmol/L,(16.8±5.8 vs 24.0±7.0,P=0.000)mmol/L,(31.4±6.2 vs 36.8±4.3,P=0.000)g/L,(1.0±0.4 vs 1.2±0.4,P=0.023)mmol/L,(0.6±0.1 vs 0.7±0.1,P=0.003)(1.2±0.2 vs 1.4±0.2,P=0.01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血红蛋白、血尿素氮和透析充分性是影响老年患者住院的相关因素(β分别是-0.494、-0.303和-0.281)。结论心血管系统疾病和肺部感染是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重要原因。透析前血尿素氮、血红蛋白和透析充分性是影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9月在医院接受MHD的137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低蛋白血症、贫血、糖尿病肾病(DN)、透析龄、心功能不全(HF)及PICC等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7例MHD患者中共有55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0.1%;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38.2%,其次为泌尿道、胃肠道和PICC相关感染,分别占21.8%、16.4%和14.5%;单因素分析显示,MHD患者年龄≥60岁、有贫血、低蛋白血症、DN、HF及应用PICC、透析龄≥1年与发生医院感染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低蛋白血症、贫血、DN和应用PICC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血透室应加强医院感染的培训和教育,规范管理,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和病变特点,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心脏腔径及心功能参数,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患病率、病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73例存在心脏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和瓣膜反流,患病率为63.5%。其中向心性肥厚的患病率为46.1%(53/115),离心性肥厚的患病率为50.4%(58/115)。与无心脏病变患者相比,伴心脏病变者的超滤量、收缩压、舒张压、超敏C-反应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明显增高,而血红蛋白、胆固醇、血清白蛋白和Kt/V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滤量、收缩压、超敏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激素和血红蛋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房增大和瓣膜反流。超滤量、收缩压、超敏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激素和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浓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再住院的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了2006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确诊为CKD 5期且开始MHD治疗的两次或两次以上入院的患者45例,并选取同期未再住院的MHD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进入血透时的年龄、性别、终末期肾衰(ESRD)的病因、开始血透时ALB浓度,发生再住院时的时间、原因以及再入院的ALB浓度. [结果]MHD发生再住院的患者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26~83岁,平均年龄(60±14.6)岁;对照组45例,男26,女19例,年龄24~79岁,平均(59±15.8)岁.再入院时的原因依次为:心功能不全呼吸道感染重建血管通路脑血管病低血压心率失常-心动过缓消化道出血.开始血透时再住院组ALB浓度为(31.76±2.58) g/L,对照组为(33.58±1.68) 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76,P<0.05);再住院时再住院组ALB浓度为(30.68±3.84) g/L,对照组为(37.56±4.16) 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522,P<0.05). [结论]低浓度的ALB值与MHD患者再住院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一旦诊断ESRD,尽早开始行血液透析治疗,会减轻营养不良,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市某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的定量受试者整体评估(MQSGA)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合并疾病、透析时间、透析频 率等资料,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变异度(BPV)升高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更好地控制患者血压,改善预后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BPV是否升高分为高BPV组(BPV≥5.8%,54例)与低BPV组(BPV<5.8%,76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血压BPV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结果显示,高BPV组患者年龄显著大于低BPV组,服用钙通道拮抗剂患者占比显著低于低BPV组,超滤量、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PIBWG)、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显著高于低BPV组,透析时间显著长于低BPV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高超滤量、高PIBWG、高LVMI、透析时间长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BPV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4.903、1.514、3.174、3.661、3.371,均P <0.05),服用钙通道拮抗剂为保护...  相似文献   

2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与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及其亚型的分布初步状况.方法 收集210例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抗体(IgM和IgG),采用RT-PCR方法检测HCVRNA,并进一步对抗HCV抗体IgM阳性的患者进行哑型测定.结果 210例血透患者中,抗HCV IgM阳性91例(43.3%),抗HCV IgG阳性87例(41.4%),HCV-RNA阳性105例(50.0%),≥1项指标阳性117例(55.7%),所有HCV指标均阳性81例(38.6%);血透患者3项HCV感染标志≥1项阳性组的肝功能指ALT、AST、LDH、γ-GT显著高于3项HCV感染标志全部阴性组;91例抗HCV lgM阳性感染者中单1型55例(64.4%),2型的9例(9.8%),3型的13例(14.2%),6型的7例(7.6%),1+6型的3例(3.2%),1+3型的4例(4.3%).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其中单1型感染率最高,与国外报道大概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