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血病干细胞是白血病患者耐药和复发的原因之一.CD133抗原是继CD34之后新发现的又一重要造血干、祖细胞表面标志.近年发现部分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尤其是急性白血病存在CD133表达异常,其表达显著特点是随着细胞的分化迅速下调,成为分离和鉴定干细胞和祖细胞的独特分子标志.作为可能的肿瘤干细胞标志,CD133在多种实体肿瘤干细胞分选中起重要作用.实验证实CD133+细胞与肿瘤信号传导、肿瘤免疫逃逸、化疗药物耐药和放疗抵抗均相关,CD133+细胞有望成为白血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在儿童白血病特别复发难治白血病的治疗中,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是能彻底根治的主要方法.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HLA)匹配供者,无论是血缘与非血缘相合供者,都是allo-PBSCT的最佳选择,在完善的骨髓库中可以获得30%HLA相合的非血缘供者,国内单生子女患儿中只有不足10%可以获得相合亲缘供者,限制了PBSCT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重要手段,但存在净化不彻底、对干细胞损伤较大及治疗后复发率较高等问题.该文主要介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体外净化白血病细胞方面的进展,包括免疫净化法、化学药物法、反义寡核苷酸净化法、细胞因子净化法、体外培养法、物理学等方法,探讨高效低毒的净化策略,以期为临床有效清除造血干细胞移植物中残留白血病细胞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患儿白血病干细胞(LSC)的表面分子CD96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分离骨髓中单个核细胞,在此基础上采用分选型流式细胞仪分离CD34+CD38-CD123+的LSC进行培养,采用检测型流式细胞仪检测69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儿LSC表面分子CD96的表达,利用R显带技术检测69例患儿染色体核型,收集患儿血常规,检测免疫相关指标等资料。结果:CD96主要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表达,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也有少量表达,二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患儿CD96的中位表达含量23.4%,汉族患儿CD96的中位表达含量21.2%,表达量在两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96+患儿多伴有预后不良的染色体核型。CD96+患儿初次化疗完全缓解率低于CD96-患儿,而化疗后感染率及复发率明显高于CD96-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LSC表面CD96表达阳性的患儿预后欠佳,CD96分子可能是判断急性白血病预后的一个新型指标。  相似文献   

5.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重要手段,但存在净化不彻底、对干细胞损伤较大及治疗后复发率较高等问题。该文主要介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体外净化白血病细胞方面的进展,包括免疫净化法、化学药物法、反义寡核苷酸净化法、细胞因子净化法、体外培养法、物理学等方法,探讨高效低毒的净化策略,以期为临床有效清除造血干细胞移植物中残留白血病细胞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白血病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黄绍良  周敦华 《临床儿科杂志》2007,25(8):625-628,632
该文涉及各类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如骨髓移植(BMT)、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和脐血移植(UCBT)治疗白血病的优缺点及HSCT在儿童白血病治疗中的地位。绝大多数儿童白血病可通过正规联合化疗根治,仅少数(约20%)高危、难治及复发的白血病是异基因HSCT的适应证,无适合的同胞供体时,可选择HLA全相合非血缘相关BMT或PBSCT,UD-UCBT更适合于儿童患者。  相似文献   

7.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可以治愈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治疗方案.甲磺酸伊马替尼(IMA)治疗CML虽然疗效显著,但始终不能根除白血病干细胞,也无大宗病例报道表明IMA可以停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CML加速期、急变期和T315I突变的一线治疗,也是第2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如达沙替尼、尼罗替尼治疗失败的选择;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儿童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移植前予IMA并不提高移植相关病死率和复发率,应将IMA靶向治疗药物与传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结合,针对每例患者选择最佳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九十年代以来,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有了很大进展:CD34^+抗体的应用以及骨髓细胞长期培养中LTC-IC的发现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质量和数量的评定提供了客观指标;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聚合酶链反应(PCR)被用于检测外周血的残存肿瘤细胞,对于外周血是否存在残存肿瘤细胞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论点。  相似文献   

9.
血细胞的起源 六十年代以前,血细胞的发生有一元论、二元论及多元论等学说。1961年,Till和Mcculloch用小鼠脾结节的方法证实,骨髓中红系、粒系和巨核系细胞都是起源于单一的细胞,这种细胞即为多能造血干细胞(pluipotent hemato-  相似文献   

10.
九十年代以来,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有了很大进展:CD34~+抗体的应用以及骨髓细胞长期培养中LTC-IC的发现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质量和数量的评定提供了客观指标;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聚合酶链反应(PCR)被用于检测外周血的残存肿瘤细胞,对于外周血是否存在残存肿瘤细胞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论点。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Recent evidences indicate that CD133, a kind of transmembrane protein, can be used as a marker to isolate stem cells from tumors originating from neural crest.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tem cell marker CD133 in neuroblastoma (NB).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CD133 in 32 patients with NB and 8 patients with ganglioneuroblastoma (GNB). The relationships were analyzed among CD133 expression, international neuroblastoma staging system (INSS) stages, 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and postoperative survival time of NB patients. Results  The expression rates of CD133 in NB and GNB were 46.9% (15/32) and 37.5% (3/8) respectively, mainly in cytoplasm of neuroblastoma cells. The expression rates of stage 1–2, stage 3–4 and stage 4S were 30.7%, 57.9% and 37.5%,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s in various stages were significant (P<0.05). The positive rate of CD133 in patients with unfavorable histology (52.4%)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favorable histology (36.8%) (P=0.007). The survival time of CD133 negativ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of CD133 positive patients (P=0.026). Conclusions  CD133 which might be correl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NB can serve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icators for prognosis of NB.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133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对20例AML患儿和10例非肿瘤患儿(对照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CD133 mRNA的表达检测。结果 (1)AML患儿的CD133 mRNA阳性表达率为4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AML患儿骨髓细胞CD133 mRNA表达与CD34表达相关。(3)CD133 mRNA的表达与儿童AML FAB分型及临床危险度分型有关(P<0.05),与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结肿大、性别、年龄等因素无相关性。结论 AML患儿CD133 mRNA表达率较高;CD133 mRNA表达与AML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儿童脐血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发生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的临床统计,分析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的29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移植后早期感染的发生率为94%(29例).首次发生移植早期感染的时间为0~+22 d(移植后为"+"),中位时间+6.2 d,高峰时间为+4~+7 d;感染持续时间为3~20 d,中位时间8.9 d.二次感染的8例感染发生的时间为+13~+27 d,中位时间+18.8 d.所有29例患儿首次感染均发生在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之前,移植后的WBC数量的恢复情况与移植后早期感染的发生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移植早期感染最常见为口腔炎、胃肠炎等消化道粘膜炎,其次为呼吸道感染;本组病例血培养以G革兰阴性杆菌阳性率最高.移植早期预防性使用泰能较对照[(+4.7±2.1) d]可推迟首次感染发生的时间[(+8.6±5.1 )d].结论移植后早期感染发生的高峰时间为+4~+7 d,感染持续时间为3~20 d,中位时间8.9 d;主要为消化道粘膜炎及呼吸道感染;血培养阳性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移植前预防性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商品名泰能)可以推迟移植后早期感染的发生时间,对移植早期感染的预防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探讨粘附分子CD44在血细胞的分布特点及与免疫功能的关系,利用荧光双染色一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各种血细胞的CD44分子的表达,利用^3H-TdR掺入法检测T细胞的DNA合成。结果显示:除血小板CD44分子的表达为阴性、胸腺细胞为弱阳性外,其他所有血细胞CD44分子的表达(包括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干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均为阳性。单独抗CD3抗体可明显增强T细胞的DNA合成;但协同抗CD44抗体后,T细胞的DNA合成被明显抑制。单独抗CD44抗体对IL-2激活的T细胞DNA合成无明显影响;但协同抗CD2抗体后,可明显增强抗CD2抗体对IL-2激活的T细胞DNA合成的抑制。  相似文献   

15.
脐动、静脉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盘绒毛膜在胎儿期造血中的作用,寻找造血干/祖细胞的新来源,供临床移植应用。方法分别测定并比较脐动、静脉血中CD+34细胞含量及粒-单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混合集落形成单位(CFU-MIX)、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单位(HPP-CFU)集落的产率。结果脐静脉中CD+34及CD+34/CD-38细胞含量分别为(1.25±0.94)%和(0.61±0.50)%,较脐动脉血中的含量(0.77±0.50)%、(0.33±0.27)%显著增高(P均<0.05);脐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MNC)大多处于静止期(>95%),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合成期细胞的比率在脐静脉血中为(2.2±1.8)%,明显高于脐动脉血的比率(0.9±1.0)%;脐静脉血中CFU-GM、CFU-MIX和HPP-CFU的产率分别为(49.7±28)/2×105MNC、(8.7±4.6)/1×105MNC和(1.6±1.2)/1×105MNC,明显高于脐动脉血的产率(18±9)/2×105MNC、(5.2±2.7)/1×105MNC和(0.4±0.4)/1×105MNC,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脐静脉血中造血干/祖细胞的含量高于脐动脉,提示胎盘绒毛膜在胎儿期造血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并有可能成为造血干/祖细胞的又一来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治疗和预后。方法对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长期存活并发生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9例移植后长期存活的患儿中,3例发生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为16%,男2例,女1例,分别发生在移植后+180 d、+186 d和+384 d;发生年龄分别为8岁、9岁8个月和9岁11个月;1例HLA 6/6相合,2例为5/6相合;均采用无关脐血移植,在预处理中使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仅有1例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2例在植入早期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3例均接受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治疗,2例治疗反应良好,停药后无复发,1例需免疫抑制剂维持。结论在本研究中,性别、HLA配型差异、供受者血型不合、GVHD不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脐血移植、使用ATG和早期病毒感染可能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生有关,本病主要治疗手段为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治疗。  相似文献   

17.
随着血液学和移植免疫学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技术的不断发展,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技术逐渐成熟并广泛应用,成为治愈某些血液病的重要方法,并有望在今后的生物学治疗和基因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