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建青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68-69
目的探讨支架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13例重度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在支架治疗围手术期内行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用药准备、术中神经症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监测及出院指导。结果 13例病人均成功置入支架,临床症状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损伤小,恢复快,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远期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降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分析我科60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并发症、并对并发症的处理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12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分别为:术中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1例,术中球囊预扩时一过性意识障碍2例,预扩时突然坐起并大喊1例,术中保护伞取出困难2例,术中术后血压持续偏低1例,伴心率慢1例,术后头痛2例,术后腹股沟血肿1例,上述并发症经过及时处理后,无死亡及手术相关致残病例。术后高灌注脑出血1例,经外科手术清除血肿后遗留中度残疾。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按规范操作,并发症发生率低,严重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5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35例中,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11例,其中1例术中出现栓子脱落,10例术后出现心率减慢,经过严密观察,均及时发现,给予及时治疗与精心护理后治愈出院。结论配合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孙向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5):102-103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1例患者中男14例,女7例;年龄43~72岁,平均64.3岁;6例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5例发生过脑梗死,所有患者均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颈动脉狭窄≥70%。1.2手术方法21例患者均在全麻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常规行主动脉弓和全脑血管造影,判断狭窄部位、程度、长度和狭窄供血区侧支循环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架,8F导引导管置于颈总动脉,在路径图引导下,将脑保护装置通过狭窄部位,释放在狭窄部位远端,沿保护装置导丝送入支架,造影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相关问题。方法对5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术前有效的心理疏导、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的观察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针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的相关问题给予及时正确的处理,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手术均获得成功。结论认真做好围手术期各阶段的护理是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出现的脑动脉痉挛、支架植入后颈动脉窦刺激所发生的即刻或迟发性血压和心率下降、术后拔鞘压迫股动脉出现的强烈迷走反射及股动脉穿刺点发生的假性动脉瘤应列为介入围手术期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是平、战时较为常见的颅内血管疾病。最早由Baron在1835年报道,一般指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或其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其病因大多数为外伤性,病人于颅脑损伤后数周或数月逐渐出现搏动性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球结膜充血、睑结膜水肿外翻等。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均因手术难度大、效果差、保持颈内动脉通畅率低而逐渐被淘汰。随着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兴起,血管内栓塞治疗已成为这类疾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在配合新的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许多经验。本文就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患者严重瘫痪甚至死亡。然而迄今为止,针对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仍没有统一的治疗方式。虽然有很多病例报道了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处理方法,但是仍缺少随机双盲试验或大型临床试验来证实其可靠性、安全性。在临床上,与手术操作相关的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是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最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抗血小板治疗不充分或停止抗血小板治疗、高凝状态、抗血小板药物抵抗也可导致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目前,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溶栓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颈动脉支架术、机械取栓或血栓抽吸治疗等均有报道,无论何种治疗方式,使患者快速获得血管再通是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石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3):168-169
目的 总结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我科2001-10~2004-12已施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9例,男4例,女5例,平均56岁.全部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显示有血管狭窄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结果 均成功置入支架,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周到细致的护理则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CCF)血管内治疗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要点,为血管内治疗CCF提供有效的护理支持。方法血管内治疗前后通过心理疏导、眼部护理、压迫颈总动脉护理、术中护理、术后卧位护理、病情观察、过渡灌注护理、面部护理、出院护理等环节,对围手术期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结果本组13例患者均取得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 CCF的血管内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已经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狭窄的治疗,随着冠状动脉支架柔韧性和顺应性的提高,已有许多冠状动脉支架应用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报道。现将我院于2004—03~2008—12用支架治疗的29例颅内动脉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卒中的治疗发展至今,已不仅仅限于神经内科医师的范畴,需要整合多种医疗资源和多学科团队的合作。这种多学科团队包括神经科医师、神经外科和介入医师、辅助检查医师、专业护士、康复师、物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等,甚至还包括社会工作者。在这个团队里面,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就是护理工作人员,她们通过辛苦繁琐的工作保证患者得到最好的照料、平复患者焦虑的心情、宣传疾病相关的知识、促进患者对治疗的依从,这些对于卒中患者的康复都尤为重要。对于现代护理来说,"南丁格尔之灯"照亮的不仅是护士温柔的脸庞,辛劳的双手,善良坚忍的心灵,还有她们聪颖的头脑,缜密的思维,以及现代护士所必须具备的科研素养。本期专刊的目的也正在于此:鼓励护理工作者将理论、实践和科研相结合,展现护理工作的精彩。梁建姝 相似文献
12.
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是华人脑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1],MCA供血区是脑内重要功能区,一旦发生梗死,致残率和病死率往往很高。以往MCA狭窄多通过内科药物治疗,但控制率低,多数患者最终会发生缺血性卒中。近几年来,人们开始用支架治疗MCA狭窄。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脑膜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对本组43例病人进行全面的术前、术后护理,特别是针对术后较易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37例手术全切除,6例手术次全切除, 治愈33例,好转10例.5例出现并发症,经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缓解.结论 针对术后易出现的问题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低下、流涎、语言障碍、癫等。痉挛性脑瘫是小儿脑瘫中常见的类型,占全部脑瘫的60%~70%,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如肌张力 相似文献
17.
食道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仍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我院自2008-2009年共收治食管癌根治术236例,均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颈动脉内膜包括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行颈内动脉内膜包括剥脱术治疗的85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完善术前评估,术中合理应用辅助监测手段,术后防治重点并发症.结果 术后脑供血不足症状均改善,未出现偏瘫、脑出血、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年,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颈动脉... 相似文献
19.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于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受累横纹肌易于非正常性疲劳,而且休息后可以缓解。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是治疗重症肌无力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麻醉及手术创伤的刺激,一些患者可能会在围手术期出现重症肌无 相似文献
20.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于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受累横纹肌易于“非正常性”疲劳,而且休息后可以缓解。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是治疗重症肌无力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麻醉及手术创伤的刺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