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滥觞于《汉书·艺文志》,而自此至于明清,一直得到认同,并衍生出“不服药,得中医”.此“中医”之意,并非当今意义上的中医学,或解为“中等级之医工”,或解为“符合医理”,或解为“有病不经医生诊治者”.众说纷纭,莫哀一是.先秦时期,尤其是汉代“独尊儒术”后,“六经”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对《内经》、《汉书·艺文志》成书过程.由此,依据“六经”文献对于用药的态度,特别是《周礼》中的食疗思想,对解读“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大有裨益.此千年古谚之大意,非言医可废除,而是食疗养身,助人体自行调理,不药而愈.  相似文献   

2.
胡玲 《陕西中医》2007,28(10):1438-1439
在历代目录中,《备急千金要方》被归于“方书”类。从《新唐书.艺文志》到《四库全书总目》及《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无不目之为“方书”。再者,《备急千金要方》不仅以“方”为名,连孙思邈自己也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1]所以,《备急千金要方》的方  相似文献   

3.
古训今译     
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备急千金要方·大医习业》)注释:验:验证、验合之意;本:推究、推原之意;《备急千金要方》: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著。该书  相似文献   

4.
“中医”这个词在现有辞书中不外有3种解释:①中等医术;②中国医学;⑧符合医理(“中”读“仲”)。这些诠注言之有据,但亦有欠缺。本文拟从中字的中和涵义,探讨“中医”的本义及古今义的区别,对历来这一词义解释试作补正。张介宾《类经附翼》提出:“医易相通”,即中医与《易经》之理相通。这是因为中医学是借重《易经》阐明阴阳变化之理从而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欲赅医易,理只阴阳”,可见医易相通,主要是在阴阳学说这一基本点上。周易八卦,中心是太极图,“太极函阴阳,阴阳函八卦”,它也是医易相结合的医学模型图。太极图表示阴和阳处于一个整体之中,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配合,并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中,因此太极图模式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稳  相似文献   

5.
“中医”一词,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经方”门的小叙中,有谓“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这里所称之“中医”,乃是以医工治病技艺的高下等级而言,既意谓治病效果卓越近于十全者,称为上工(上医);若疗效较差或存失误者,称为中工(中医);若治病多有失误者,则斥为粗工或庸医。其与现今所习称之“中医”这一名称,含义截然不同,不可混为一谈。考溯中国历代所传习的歧黄医学(即传统医学),自来只称为“医学”,(此学东传于日本,日人则称为“汉方医学”)其后又出现“中医”的这一名谓,当起源于西欧的医学传入中国后。约到清代后期,由于两种医学在国内同时并存,学术上又各自不同,自然形成门户的区别。为了识别这两种  相似文献   

6.
医德医风     
正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5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6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7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相似文献   

7.
医德医风     
正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5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相似文献   

8.
古训今译     
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备急千金要方·大医习业》)注释:验:验证、验合之意;本:推究、推原之意;《备急千金要方》: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著。  相似文献   

9.
血栓性静脉炎为常见周围血管病之一,常见于手术、分娩、创伤、感染后,多发生在下肢。以行走不便,患肢肿痛,甚至发生溃疡等为主证。本病在中医古典医籍中早有记载,每因发生于深浅部位的静脉而有不同的病名。发生浅静脉者素称为“(月扁)病”,如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所说:“皮肉卒肿起,挟长赤痛,名(月扁)。”唐代孙思邈也继用此名,在《备急千金要方》中称曰:“凡(月扁)病喜发四肢,其状赤脉,起如编绳,急痛状热……故云(月扁)病也。”深部静脉炎可发于髂股静  相似文献   

10.
扁鹊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中医脉学的创始人,在我国医学史上享有盛誉.其医学思想至今仍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而他提出的"六不治"更为医学者所熟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曰:"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兹以现代医学观点简单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1.
充分发挥民间养生保健方法在“治未病”方面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明确地提出了“治未病”的主张,昭示了“防重于治”的医学思想。唐代医家孙思邈《千金要方》秉承《内经》的旨意,也积极提倡“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元代医家朱震亨《丹溪心法》专列“不治已病治未病”篇,指出“与其救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生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之,徒劳而已。  相似文献   

12.
<正>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是一部重要的中医临床医学典籍,被誉为中医临床“百科全书”,书中继承了先秦至隋唐时期医学各家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并汇集了“药王”孙思邈的行医感悟和创新疗法。《备急千金要方》成书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书共30卷,载方5 300多首,内容涉及“大医精诚”等医德思想,且对食疗养生学、妇科学、儿科学、针灸推拿学等临床各科首次分类详述,  相似文献   

13.
李智鹏  陈慧敏  解进  张盈  张厂 《环球中医药》2020,13(6):1034-1035
在当代的《中医内科学》教材中,大都把"《千金》犀角散"作为治疗急黄的首选方剂。"《千金》犀角散"一名最早出现于《张氏医通》,组成及功效均与《中医内科学》所录"《千金》犀角散"不同。1960年上海中医学院内科教研组(联合五院)编写的试用教材——《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一次提到治疗急黄可用"《千金》犀角散"(组成:犀角、黄连、升麻、茵陈、栀子),并注明该方源于《备急千金要方》,其后《中医内科学》教材多沿用此说法。而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备急千金要方》中并无犀角散一方,即使其所载犀角汤与之亦大为不同。  相似文献   

14.
痉证刍言     
痉,音径。僵直之意也。痉证是以筋肉牵引颈项强急,甚有角弓反张为主的疾病。如《注解伤寒论》云:“痉者,强也,千金以强直为痉。经曰:颈项强急,口噤反张者痉。”古方书有将痓字作痉的。如仲景《金匮要略·痓湿暍病脉证第二》一则,即用痓字。痓,音翅。查《广韵》痓字作恶解并无僵直之意。从痓与痉两字音意皆异,办无通用之说考虑,显系传写之误。如《金匮要略论注》云:“盖痓即痉,强直之谓也。”又如《景岳全书》云:“痓之为病,即内经之痉病也。以  相似文献   

15.
温胆汤为唐·孙思邈所创,载《备急千金要方》。书中言其主治证为:“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后世方书亦有论述,如《医方集解》曰:“胆虚痰热不眠,虚烦惊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在第一篇曰:“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第二十二篇又:“三十六病,千遍万端……”。可见,仲景对此之重视。但又未言明三十六病所包括的内容,各家论著也未做详细论述。隋·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及明·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篇所载:妇人三十六病内容为十二癥、九痛、七害、五伤、三痼。但是,两者又有异同。巢氏所指十二癥:是指所下之物。一曰状如膏、二曰如黑血、三曰如紫汁、四曰如赤肉、五曰如脓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有句至理名言 :“上医医未病之病 ,中医医欲病之病 ,下医医已病之病”。《备急千金方》他将人体之病分成三个层次 :未病 ,欲病和已病 ;又将医家分成三类 :上医、中医和下医。这种分类不仅蕴涵着这位著名医家丰富经验 ,更蕴涵着高深的睿智和超前的预见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日益显示其光辉。什么是“未病、”“欲病”和“已病”?未病不是一般所说的“无病”,更不是严格意义的健康状态 ,在《中国预测医学》中包括“潜病”,隐病和“先病”,是指无临床症状或只有经微异常体征的潜伏而未显现出来的早期病证 (称为…  相似文献   

18.
自古文人学士,对庸医误人者每多钟鸣棒喝。明代开国元勋诚意伯刘基言:“药不对症,枉死者多。”自汉代以来就有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清初学者顾炎武曾论医曰:“古之时庸医杀人,今之时庸医不杀人亦不活人。使其人在不死不活之间,其病日深,而卒到于死。”又云:“今之用药者,大抵泛杂而均停。既见之不明,又治之不勇。病之所以不愈也,而世但以不杀人为贤。”清代《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晓岚,因府中人患病多次为庸医所殆误,恨而常以诗文联语讽刺之。纪晓岚名昀,又字春帆,号石云,谥文达。当年有一医家请为题匾,晓岚慨然写…  相似文献   

19.
淋病(gouorrhea)是淋菌性尿道炎的简称。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以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排出,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祖国医学对其早有详细论述,《金匮要略》云: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便弦急,痛引脐中”。并认为是热在下焦所致。《千金要方》曰:“膏淋之为病,尿似膏自出”。《丹溪心法》认为:“淋虽有五,皆属于热”。《诸病源候论》提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诸如所论,较具体地描述了淋病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内在因素的变化,造成机体抵抗力低下,外  相似文献   

20.
A型题:1.最早提出方剂组成原则的书籍是: A.《伤寒药方明理论》B.《脾胃论》 C.《内经》D.《医学新悟》 E.《药对》2.最早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书籍是: A.《内经》B.《伤寒药方明理论》 C.《医方考》D.《千金要方》 E.《医学全书》3.最早把方剂按病证分类的方书应是: A.《五十二病方》B.《汉书·艺文志》 C.《类方准绳》D.《备急千金要方》 E.《太平圣惠方》4.后人尊为“方书之祖”的医书是: A.《内经》B.《伤寒药方明理论》 C.《局方》D.《伤寒杂病论》 E.《太平圣惠方》5.历代载方最多(61139首)的一部医学专 著是: A.《景岳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