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改良组(30例)和对照组(60例),改良组采用尿激酶50万U 15min内静滴完,继以尿激酶50万U 45min内静滴完;对照组采用尿激酶100万U 30min内静滴完。在溶栓前、溶栓后1h、24h、14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14d时改良的Rankin残障(mRS)评分及再闭塞的发生率。结果溶栓后1h2组NIHSS分数均迅速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14dNIHSS评分为3.9±2.4,对照组5.1±3.3;14d时mRS≤2者,改良组20例(67%),对照组28例(47%);再闭塞发生率,改良组2例(7%),对照组13例(2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尿激酶溶栓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确切,早期再闭塞发生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2.
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5例发病时间<3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剂量(0.6~0.9)mg/kg.溶栓前及溶栓后2 h、24 h及7 d接受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个月接受改良Rankin评分,并观察安全性.结果 溶栓后7 d的NIHSS评分较基线值显著改善(P=0.04),20例完成3个月MRS评估者中,0~1分6例(30%),死亡2例(10%).症状性脑出血患者2例.基线NIHSS评分高(P=0.002)及完全前循环梗死型(P=0.01)者易发生症状性脑出血.结论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应用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20例,尿激酶100万~150万 U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静滴,30 min内滴完;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分别在溶栓前、溶栓后1 d、7 d和14 d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1 d、7 d和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致死性出血和药物过敏反应.结论 应用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等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脱水降低颅内压、扩容、扩血管及营养脑细胞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国产尿激酶(UK)10万U/支,50万~80万U加入生理盐水150ml静滴,30min滴完,连续用5d,停药24h后改口服肠溶阿司匹林(量同对照组)。治疗后第1d、7d、14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GCS),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为85.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中等剂量UK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171例,联合溶栓组46例,单用rt-PA组39例,单用尿激酶组34例,对照组52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4d NIHSS评分,同时观察再梗死率、脑出血率及死亡率。结果 4组治疗后14d分别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溶栓组与对照组14d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再发脑梗死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溶栓组脑出血率与单用rt-PA组及单用尿激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及溶栓的时间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病例,按发病到开始溶栓的时间分为≤2 h、≤4 h、≤6 h组,均于30 min~1 h内静滴UK 100万~150万U。结果≤2 h溶栓治疗组在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溶栓治疗前(P<0.001);而≤4 h及≤6 h组直到第7天开始NIHSS评分才有显著降低(P<0.05)。30 d的总有效率70.37%;其中,≤2 h组各观察点的有效率与其他2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3个月后各组的mRS转归良好率分别为60%、0.9%、0。安全性:≤2 h组无颅内出血及死亡病例,≤4 h组2例颅内出血,2例死亡;≤6 h组3例颅内出血,2例死亡。结论大面积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有效、安全,最佳溶栓时间窗为发病后2 h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46例符合入选的早期急性脑梗死(<6 h)的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24例,对照组22例。溶栓组给予尿激酶100万~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200 mL中静滴30 min。24 h头颅CT证实无脑出血者用丁咯地尔200 mg静滴,1次/d,连续14 d。对照组应用丁咯地尔200 mg,1次/d,连续14 d。2组患者均辅以脑代谢药、血塞通、胞二磷胆碱、丹参川芎嗪等。结果静脉溶栓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溶栓有效率95.8%,对照组有效率86.4%。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方法 对43例超早期急性脑栓塞患者(病程<3 h)给予尿激酶70万~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溶栓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及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定;观察出血发生率.结果 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下降,BI、mRS上升(均P<0.05),总有效率为58.5%(25/43).预后良好率为67.4%(29/43).梗死灶内出血10例(23.3%),脑出血为1例(2.3%),无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 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栓塞有显著效果,并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6小时内急性颈动脉系统脑梗死开放性临床病例研究。结果:选择中重度瘫痪,溶栓治疗前脑CT无早期梗死大块低密度改变患者38例。静脉滴注UK至发病时间4.4±1.1h。UK剂量141±29万UI。溶栓治疗后2小时出现戏剧性神经功能改善7例,24小时主要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欧洲脑卒中评分较溶栓前>10分)23例。表现血管再闭塞4例。合并症状性脑出血3例,出血性梗死4例。随访3月,基本痊愈14例;轻微神经功能损害8例;中重度神经系统后遗症11例;死亡5例,其中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影响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疗效的因素。方法将尿激酶静脉溶栓后24h CSS评分判定为基本痊愈及显著进步者27例设为观察组,其他进步、无变化及恶化者共60例为对照组,从一般资料和OCSP分型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既往合并心房纤颤及溶栓前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TACI明显少于对照组,而POCI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超早期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成功病例多见于轻中度脑梗死,尤其后循环梗死、不合并心房纤颤者,属于TACI者溶栓成功几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用药剂量、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例急性脑梗死超早期进行脑血管造影后 ,超选择性地把微导管插至梗死灶近端 ,注入尿激酶接触溶栓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查头颅CT ,对病人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12例患者中 5例溶栓治疗术中复流再通 ,3例部分恢复血供 (仍存部分狭窄 )。溶栓后 2周神经功能评分达 10 0分 5例 ,神经功能评分≥ 84分 5例 ,6 4分 1例 ,死亡 1例。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可使梗死血管复流再通 ,神经功能迅速恢复 ,是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用药剂量、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例急性脑梗死超早期进行脑血管造影后,超选择性地把微导管插至梗死灶近端,注入尿激酶接触溶栓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查头颅CT,对病人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12例患者中5例溶栓治疗术中复流再通,3例部分恢复血供(仍存部分狭窄)。溶栓后2周神经功能评分达100分5例,神经功能评分≥84分5例,64分1例,死亡1例。结论: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使梗死血管复流再通,神经功能迅速恢复,是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超早期(发病6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9例,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10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指数量表评分,同时观察脑内及其他系统有无出血并发症.结果 溶栓后24 h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指数评分与溶栓前相比均有改善,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03—2019-06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四科住院的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73例,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所用溶栓药物分为阿替普酶组41例,尿激酶组32例.通过分析2组患者静脉溶栓后2 h、24 h、3 d、7 d NIHSS评分及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早期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对脑梗死患者运动、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根据尿激酶不同剂量分为大剂量组(n=35)与小剂量组(n=30),大剂量组150万U尿激酶静滴,小剂量组25万U尿激酶静滴,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运动、神经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大剂量组溶栓后28d总有效率82.9%,显著高于小剂量组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剂量组治疗24h、1周、2周FMA评分明显高于同时段小剂量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同时段小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剂量组出血发生率37.1%,与小剂量组的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较好,能明显促进患者运动及神经功能恢复,且出血发生率较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未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关注颈内动脉系统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探讨起病3~6 h动脉溶栓与3 h内静脉溶栓的疗效差异并比较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发病6 h内的颈内动脉系统超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其中38例起病3 h内的患者予静脉溶栓治疗(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0.9 mg/kg静脉溶栓),28例起病3~6 h的患者予动脉溶栓治疗(经股动脉穿刺,经微导管对梗死部位接触性给予rt-PA,总量为0.6 mg/kg).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 h、24 h、7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7 d、90 d的Barthel指数(BI)进行比较,并记录两组的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治疗后2 h、24 h、7 d的NIHSS评分与治疗后7 d、90 d的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NIHSS评分与BI评分在动脉溶栓组与静脉溶栓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结论 对于颈内动脉系统超急性期脑梗死,3 h内予静脉溶栓具有与3~6 h动脉溶栓相当的疗效,且未增加出血、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具备介入治疗条件的单位,针对3~6 h起病的合并大动脉病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治疗可能是理想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发病4.5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2015-06—2016-12收治的发病4.5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125例,分为溶栓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溶栓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及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及其他常规治疗。2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h和7d进行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后溶栓组的NIHSS评分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在4.5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在4.5h内,平均2.86±0.8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分为两组,溶栓组50例患者给予rt-PA 0.9mg·kg-1·d-1静脉溶栓,常规治疗组23例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治疗,比较溶栓和常规治疗后24h、7d及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溶栓组治疗后24h、7d及14d时,NIHSS评分较溶栓前及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头颅MRI/CT及临床表现提示未出现症状性脑出血。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h内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rt-P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同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3例,按照溶栓使用药物分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组和尿激酶组,按照发病到静脉溶栓时间(time,简称t)可分为6组:分别为t≤1 h、1 t≤2 h、2 t≤3 h、3 t≤4 h、4 t≤5 h、5 t≤6 h。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在时间窗内给予了静脉溶栓治疗,记录溶栓治疗前、溶栓后24 h、溶栓后7±2 d的NIHSS评分和溶栓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溶栓治疗前,rt-PA组与尿激酶组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24 h、溶栓后7±2 d的NIHSS评分均不同程度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rt-PA组与尿激酶组溶栓疗效及合并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时间t≤1 h、1 t≤2 h、2 t≤3h、3 t≤4 h、4 t≤5 h、5 t≤6 h等6组溶栓效果及合并并发症个数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生急性脑梗死时,不管是用尿激酶还是rt-PA,都应尽快给予静脉溶栓治疗,且溶栓越早,疗效越好,合并的并发症越少。  相似文献   

20.
经颅多普勒超声辅助尿激酶溶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 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TCD辅助溶栓组和尿激酶对照组,TCD辅助溶栓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的同时开始低强度TCD监测并且持续2h,对照组单用尿激酶,根据TCD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判断血管再通情况,临床随访评定溶栓前后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 TCD辅助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72.7%,明显高于对照组36.4%,溶栓后2组同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CD有助于增强尿激酶的溶栓效果,可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