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周围神经离断手术修复后吻合口粘连是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将有效的、可降解吸收的生物材料制成神经导管应用于吻合口,既能促进神经纤维的生长,又能预防吻合口周围粘连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的:评估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对周围神经粘连形成及再生能力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6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上海其胜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研制,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410093448.9); DIKFILM®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生产)。 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DIKFILM®膜组、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切断坐骨神经直接端端吻合,对照组在神经吻合口处不作任何处理,另外2组用DIKFILM®膜、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分别包裹神经吻合口远近端各1 cm,并在薄膜中间缝合数针,使薄膜形成一个封闭的导管。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2周观察神经再生和神经周围粘连形成情况。 结果: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组和DIKFILM®膜组神经吻合口周围的粘连程度及神经瘤的形成显著少于对照组,而且肢体功能恢复比对照组快。组织学检查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组和DIKFILM®膜组神经内及神经外纤维化明显比对照组低。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组和DIKFILM®膜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12周3组大鼠手术肢体神经传导速度及动作电位波幅较术后4,8周增加(P < 0.05);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组和DIKFILM®膜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快,动作电位波幅较对照组高(P < 0.05)。 结论: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能有效预防吻合口神经瘤的形成,并能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 关键词: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膜;粘连;神经  相似文献   

2.
高分子化合物及药物薄膜屏障在预防肌腱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38):7563-7566
目的:探讨几丁搪、可吸收性防粘连膜、透明质酸3种高分子生物屏障材料对肌腱损伤导致的肌腱粘连的预防机制和作用原理。 方法:以肌腱粘连,高分子生物屏障,几丁搪,可吸收性防粘连膜,透明质酸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09-06),以tendon adhesion, high polymer biology barrier, several Ding keeps out, absorbability antiseize continually membrane, hyaluric acid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09-06),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以肌腱愈合质量和肌腱周围的炎性反应为评价指标,纳入几丁搪、可吸收性防粘连膜、透明质酸3种高分子生物屏障材料对肌腱损伤导致的肌腱粘连的预防机制和作用原理的研究,排除其他生物材料的研究。 结果:计算机初检得到223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几丁搪、可吸收性防粘连膜、透明质酸3种高分子生物屏障材料对肌腱损伤导致的肌腱粘连的预防机制、作用原理进行分析。肌腱粘连是肌腱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其防治一直是医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肌腱愈合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途径,而周围组织的粘连和肌腱瘢痕的形成与外源性愈合又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如果能促进内源性愈合,尽量避免外源性愈合,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倍加推崇的是高分子化合物及药物薄膜屏障在防止肌腱粘连中的应用。 结论:高分子生物屏障材料一方面通过薄膜的屏障作用防止或减轻粘连,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的药理作用影响肌腱愈合的内源性和外源性机制(主要加速内源性愈合),达到减轻粘连的目的。 关键词:肌腱粘连;高分子生物屏障;几丁搪;可吸收性防粘连膜;透明质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总结上肢神经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对81例102条神经根据不同损伤类型,采用神经松解术,神经端-端缝合术,电缆式神经移植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2-3年,按照神经损伤评定标准四级法评价,优良率85.36%。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上肢神经损伤,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89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治疗,主要包括神经外膜缝合术、束膜缝合术及外膜束组膜缝合术,术后随访12~24个月,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共修复113条神经,其中功能恢复优66条,良23条,可14条,差10条.外膜缝合组、外膜束组膜缝合组、束膜缝合组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81.4%、76.3%、78.1%,不同缝合方式间的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功能,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尺骨鹰嘴骨折治疗的方法最常采用的是钢板螺钉或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都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可吸收螺钉+可吸收缝线形成生物可吸收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效果。 方法:2006-07/2009-04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收治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9例,均采用可吸收螺钉+可吸收缝线形成生物可吸收张力带治疗,术后辅以石膏外固定3周后行肘关节功能锻炼。随访12个月,根据X射线片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 结果与结论:9例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均愈合良好,骨折线模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1例,未发生尺神经卡压症状;均未发生骨折或骨折端再移位现象。生物可吸收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可为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提供足够的强度,具有固定效果好、无需二期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优点,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尺骨鹰嘴骨折;内固定;肘关节;可吸收螺钉;可吸收缝线;生物可吸收张力带;生物医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8.040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并评价儿童晚期尺神经、桡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报道12岁以下儿童尺神经、桡神经损伤18例26条(尺神经17条,桡神经9条)。手术时间为神经损伤后的1-7.6年。采用神经外膜对端缝合术11条,神经松解减压术12条,自体神经移植术3条。结论:全部病例随访1-16年(平均3.8年),优良率65.4%。结论:对儿童晚期尺神经、桡神经损伤,应积极手术修复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总结上肢神经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 :对 81例 10 2条神经根据不同损伤类型 ,采用神经松解术 ,神经端—端缝合术 ,电缆式神经移植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 2~ 13年 ,按照神经损伤评定标准四级法评价 ,优良率 85 3 6%。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上肢神经损伤 ,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周围神经损伤致残率高,早诊治和早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我院于1981年6月~1999年6月,收治周围神经损伤35例共36条神经,应用简易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了神经松解减压术、神经束间缝合、神经外膜缝合术、神经移植术等修复,经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0例,女5例,年龄16~60岁。损伤神经有挠神经18条、尺神经10条、正中神经4条、坐骨神经2条、腓总神经1条、肩胛神经1条。病程1个月~1年,其中6个月以内有30条神经。1.2 使用器械 全部手术均用自制眼镜式放大镜、显微器械、双极电凝器、8-0、9-0无…  相似文献   

9.
背景: 针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扩大切除术同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中并发乳糜瘘的问题。很多专家学者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单纯的手术结扎、强负压引流或者是单纯的肌肉组织填塞或者以上方法的组合,在预后及治疗效果上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 目的:评价颈部淋巴清扫术中采用医用生物胶黏合周围自体肌肉组织封堵胸导管瘘口以预防术后乳糜瘘的疗效。 方法:12例口腔癌患者在颈淋巴清扫术中发现并确诊为乳糜瘘后,立即行瘘口缝扎并应用医用生物胶黏合周围自体肌肉组织封堵瘘口。 结果与结论:10例患者术中经此方法治疗后术后未出现乳糜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经此法治疗无效后,二次手术探查行瘘口缝扎及应用医用生物胶黏合封堵治疗后有效。术后随访所有12例患者3个月均未发现有乳糜瘘复发,亦未出现局部刺激反应及变态反应。结果表明术中医用生物胶黏合封堵胸导管瘘口是预防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瘘理想、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周围神经损伤后,重新建立神经的连续性是修复神经损伤的唯一方式,传统的神经修复方式及后续发展的多种神经修复方式,在其术后神经的恢复一直不尽人意,小间隙桥接吻合法技术使在受损伤神经断端,重新塑造了一个密闭的神经自我选择、生长的空间。随着神经生长微环境及生物工程的进一步研究,可吸收的神经修复生物套管结合促神经生长因子的小间隙吻合法在神经损伤修复中已明显表现出其特有的优越性。在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方面,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报告并评价儿童晚期尺神经、桡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报道 12岁以下儿童尺神经、桡神经损伤 18例 2 6条 (尺神经 17条 ,桡神经 9条 )。手术时间为神经损伤后的 1~ 7 6年。采用神经外膜对端缝合术 11条 ,神经松解减压术 12条 ,自体神经移植术 3条。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 1~ 16年 (平均 3 8年 ) ,优良率 65 4%。结论 :对儿童晚期尺神经、桡神经损伤 ,应积极手术修复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尺神经肌膜瓣下前置联合可吸收医用膜包裹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02-2013-01我院收治的60例肘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比较2组疗效及术前、术后小指展肌引出CMAP波幅。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前小指展肌引出CMAP波幅为3.9±2.7,术后为5.3±3.4;对照组术前为4.1±2.9,术后为4.6±3.2。2组术前小指展肌引出CMAP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神经肌膜瓣下前置联合可吸收医用膜包裹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在肘管综合征的治疗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背景:关于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研究报道较多,但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时间的选择的研究较少。 目的:通过观察大白兔周围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修复的效果,以选择周围神经损伤后进行修复的最佳时机。 方法:随机将大白兔分为4组。剪下长约1 cm的坐骨神经制作周围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即时修复组即时进行神经修复组;2,4周和3个月修复组神经两断端分别固定于肌膜上,缝合伤口,分别在2,4周后和3个月后修复坐骨神经。术后3个月于缝合神经处的取材,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行病理学观察,电镜观察移植神经段结构,并进行神经移植体轴突计数。 结果与结论:2周修复组大白兔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快于4周和3个月修复组(P < 0.01),与即时修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2周修复组神经移植处组织形态、结构明显好于4周和3个月修复组。2周修复组神经移植体轴突计数明显多于4周修复和3个月修复组(P < 0.01)。结果提示在2周后修复神经损伤优于其他时间点,是周围神经损伤后进行修复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2004—2009年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79例,共92条。术后经3~36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9例患者,男62例,女17例,年龄15~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医用几丁糖预防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的疗效。方法收集2007—2010年在我院妇科门诊早孕者,无宫腔内操作史行人工流产术病例657例,随机分为术后宫腔内注入医用几丁糖的实验组362例,不应用医用几丁糖的对照组295例,根据术后随访,比较月经量减少、闭经和宫腔粘连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月经减少或闭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宫腔或宫颈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宫腔注入医用几丁糖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月经量减少或闭经的发生率,在预防宫腔粘连的发生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医用几丁糖预防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的疗效。方法收集2007--2010年在我院妇科门诊早孕者,无官腔内操作史行人工流产术病例657例,随机分为术后宫腔内注入医用几丁糖的实验组362例,不应用医用几丁糖的对照组295例,根据术后随访,比较月经量减少、闭经和宫腔粘连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月经减少或闭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宫腔或宫颈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官腔注入医用几丁糖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月经量减少或闭经的发生率,在预防宫腔粘连的发生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表明壳聚糖与动物及人体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可支持许旺细胞在壳聚糖膜上生长,而且能够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 目的:观察改性壳聚糖防粘连膜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修复的影响。 方法:切断60只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缝合外膜,随机在一侧坐骨神经缝合处包裹改性壳聚糖防粘连膜,以另一侧为对照。术后20,30,40 d 进行电生理及组织学检测,观察改性壳聚糖防粘连膜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早期改性壳聚糖防粘连膜治疗侧神经断端的炎性反应较对照侧明显,随着膜的自行降解,炎症反应逐渐减轻,神经缝合口纤维组织增生减少。与对照侧相比,大鼠坐骨神经损伤30 d后,改性壳聚糖防粘连膜治疗侧神经传导速度恢复快,比目鱼肌记录到的神经-肌肉电潜伏期缩短(P < 0.05)。30 d后各时点与对照侧比较,改性壳聚糖防粘连膜治疗侧坐骨神经再生轴索密度大于对照侧(P < 0.05)。说明改性壳聚糖防粘连膜虽早期会加重周围神经损伤的炎性反应,但随着膜的降解,炎症反应逐渐减轻,可减轻神经缝合口纤维组织增生,防止粘连,因而有利于神经传导速度恢复及轴索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用纤维蛋白胶或医用OB胶联合几丁聚糖—胶原导管修复兔面神经的损伤,旨在通过对比寻找一种更有利于临床应用的胶体。方法:将实验用30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显微外科吻合组(Ⅰ组)、纤维蛋白胶导管粘合组(Ⅱ组)、医用OB胶导管粘合组(Ⅲ组)。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损伤模型,采用纤维蛋白胶或医用OB胶粘合和显微外科技术吻合分别进行修复。术后16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象分析,以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几丁聚糖—胶原导管吸收明显,能抑制吻合口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形成。3个组神经肌肉功能恢复良好,口轮匝肌动作电位潜伏期和复合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振幅(M波)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组再生轴突恢复比相似(p﹥0.05),但轴突再生率不同(p<0.05),Ⅱ组、Ⅲ组均高于Ⅰ组,其中Ⅱ组明显高于Ⅰ组且差异显著(P﹤0.01)结论:几丁聚糖—胶原导管生物相容性良好,与纤维蛋白胶或医用OB胶联合应用修复损伤神经效果肯定,但纤维蛋白胶更适于神经损伤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9.
背景:国内外学者曾用生物、非生物及药物等方法,诸如生物膜、透明质酸钠、纤维素密封胶等材料进行大量肌腱修复防粘连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目的:观察肌腱损伤局部植入链霉素复合降解膜后腱周结缔组织的增生。 方法:切断SD大鼠跟腱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在肌腱断端缝合处植入链霉素复合缓释降解膜、维生素C复合缓释降解膜、空白缓释降解膜。术后90 d行肌腱损伤局部组织学观察、羟脯氨酸含量和生物力学指标检测。 结果与结论:链霉素复合缓释降解膜组肌腱缝合处内部的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均较其腱周围、维生素C复合缓释降解膜组、空白缓释降解膜组多;腱缝合处肌腱周围多为正常结构的疏松结缔组织,很少有增生的结缔组织长入肌腱内部;肌腱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最大抗拉强度、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表明链霉素复合缓释降解膜通过抑制腱周结缔组织增生,防止腱周结缔组织增生长入腱内,从而减轻或防止粘连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肱骨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与结果.方法 肱骨骨折伴桡神经损伤46例,均行肱骨骨折内固定并桡神经探查术.结果 肱骨骨折均于6~12周愈合.桡神经损伤随访12~38个月,优(S3,M4 以上)29例,良(S3,M3)14例,差(S1,M1)3例 ,优良率 93.47%.结论 肱骨干部位的桡神经损伤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需注意:手术宜尽早进行;行截骨缩短术者其效果要远优于神经移植术;早期进行坚强的内固定对骨折周围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很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