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PCI)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瞬目反射(BR)、三叉神经诱发电位(TSEP)三种电生理变化.方法:选择60例经头颅MRI检查证实为PCI患者(病例组),分别于人院一周之内行BAEP、BR、TSEP检查,观察BAEP波形及Ⅰ、Ⅲ、Ⅴ波潜伏期(PL)、峰间期(IPL),计算BR的R1、R2、R2′波平均PL、波幅及TSEP各成分PL,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病例组60例中BAEP异常35例(58%),异常主要表现为Ⅰ、Ⅴ波的PL、Ⅰ-Ⅴ波的IPL延长和Ⅰ/Ⅴ波幅比>1.BR异常33例(55%),异常主要表现为R2波的PL延长,R2、R2′波幅下降.TSEP检查病例组与对照组PL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BAEP、BR两种电生理检查方法能够较好地检测出PCI患者神经功能异常,联合应用BAEP及BR能够为PCI患者的神经功能的判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瞬目反射(BR)检查对于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干功能受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6例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分别行BAEP和BR检查,观察BAEP波形及各波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计算BR各成分平均潜伏期,并与40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TIA组中BAEP检出脑干异常48例(72.7%),BR检出脑干异常50例(75.8%),两者联合检测脑干异常60例(90.9%)。结论BAEP与BR均能敏感地反映脑干的病变,两者从不同的解剖路径反映了脑干病变的病理生理基础,有助于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不典型脑干梗死患者中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使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86例不典型脑干梗死患者进行BAEP检查且与其MRI、CT结果比较。结果 86例不典型脑干梗死患者的BA-EP42例异常,异常率48.8%。MRI、CT无1例异常(P<0.01)。结论 BAEP能够间接评估不典型脑干梗死患者的供血情况,给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脑干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干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1个月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吞咽功能、BAEP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分析脑干梗死患者BAEP与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 治疗1个月后吞咽功能Ⅲ级以上发生率较治疗前增高(χ2=22.634,P<0.001); 治疗1个月后脑干梗死患者的BAEP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治疗1个月后脑干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治疗前; 脑干梗死患者的BAEP与吞咽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负呈相关(r=-0.458,P<0.05; r=-0.585,P<0.05),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53,P<0.05)。结论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与脑干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3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CT为阴性的病人,进行了BAEP和TCD检查,异常率为83.8%和70.3%,(P>0.05),主要异常表现分别为:Ⅲ—Ⅴ>Ⅰ─Ⅲ间期,Ⅰ/Ⅴ波幅比>1和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证明BAEP、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在后循环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01—2012-12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神经内科收治62例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诊的后循环缺血患者,分别进行BAEP和TCD检查观察是否有相应改变,进而明确该两项检查应用于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 62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中,BAEP异常58例,异常率95.5%;TCD异常54例,异常率87%。结论 BAEP和TCD的异常对早期诊断后循环缺血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发育不全(basilar artery hypoplasia,BAH)对脑干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2011-01-2014-12对952例头晕或眩晕患者进行头颅CT、MRI和MRA检查筛查出符合研究条件BAH患者67例,符合标准的非BAH患者108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记录血管危险因素,完成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PWI)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瞬目反射(BR)、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果BAH组TCD基底动脉异常42例(62.7%),非BAH组异常14例(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要为低血流速度和低搏动指数。BAH组脑桥出现低灌注26例(38.8%),非BAH组脑桥出现低灌注10例(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平均通过时间(MTT)延长最多见。BAH组合并后循环梗死19例(28.4%),非BAH组后循环梗死6例(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BAH组BAEP异常48例(71.6%),非BAH组BAEP异常15例(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Ⅲ~Ⅴ/Ⅰ~Ⅲ1最常见。BAH组BR异常51例(76.1%);非BAH组BR异常19例(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R2波异常率最高(69.5%)。结论 BAH患者易出现脑桥部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局部低灌注可能是BAH促发缺血性眩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诱发电位仪检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的变化,探讨合并糖尿病(DM)的后循环TIA患者受损部位的特点。方法入组后循环TIA病例共58例,其中合并糖尿病组20例,无糖尿病组38例,使用诱发电位仪分别检测其BAEP的变化。结果2组后循环TIA患者的Ⅲ波、Ⅴ波波峰潜伏期(Peaklatency,PL),Ⅰ~Ⅲ波、Ⅲ~Ⅴ波峰间潜伏期(Interpeak latency,IPL)均较正常值延长,其中合并DM组Ⅲ波PL、Ⅰ~Ⅲ波IPL与无DM组的Ⅲ波PL、Ⅰ~Ⅲ波IP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无DM组的Ⅲ-Ⅴ波IPL与合并DM组的Ⅲ~Ⅴ波IP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并DM的后循环TIA患者听神经及脑桥下段较无DM的TIA患者更容易受到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联合检测对脑血管病昏迷患者预后的判断。方法对60例脑血管病昏迷患者进行EEG、BAEP、SEP检测,并与预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诱发电位与脑电图联合检测对预后评估的敏感性为96.9%,特异性96.4%,准确率96.7%,与glasgow评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G、BAEP及SEP联合检测对评价脑血管病昏迷患者脑功能状态,预测预后提供了客观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脑血管造影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8-01—2013-06诊治的60例后循环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临床特点及脑血管造影对临床诊断、治疗方法选择的意义。结果 60例患者中脑血管造影发现血管病变者37例(61.7%),最常见的血管病变部位为椎动脉起始处。常见的梗死部位依次为远段、中段及近段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41.7%、38.3%和20.0%。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主要为头晕、肢体无力、言语含糊及偏身感觉障碍、饮水呛咳等。根据脑血管造影结果提示,8例重度狭窄患者进行支架成形术治疗者随访1a未发生死亡及重度残疾病例,4例重度狭窄未进行支架成形术治疗者有2例残废,2例重度残疾。结论脑血管造影对后循环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造影结果选择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后循环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根据MRI所示的梗死部位,将170例后循环梗死患者分为近段组(20例)、中段组(70例)、远段组(58例)和混合组(22例);分析各组的临床表现特点.结果 近段组最常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70.0%)、眩晕(60.0%)、共济失调( 70.0%)和眼震(70.0%);中段组为言语不清(71.4%)、偏身肢体无力(77.1%)、偏身运动障碍(74.3%)和中枢性面舌瘫(77.1%);远段组为头晕头昏(48.3%)和偏身感觉障碍(48.3%);混合组为言语不清(63.6%)、恶心呕吐(63.6%)、偏身感觉障碍(54.5%)和共济失调(63.6%).交叉性损害及脑干综合征19例(11.2%).结论 后循环梗死最常累及中段和远段;不同部位梗死的常见临床表现不同;具有定位价值的交叉性损害及脑干综合征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许多临床医师和影像学医师主要关注颅内血管有无狭窄和闭塞,而对血管的弯曲认识度不高,并对血管弯曲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也存在争议。基底动脉弯曲是动脉硬化的一种表现,其发生发展与很多危险因素有关,并与后循环的梗死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颅脑M RA的影像分析,进行后循环梗死患者基底动脉弯曲的关联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脑桥梗死患者瞬目反射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研究,探讨瞬目反射对脑桥梗死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纳入脑桥梗死患者49例(脑桥梗死组),分别于发病第3、7、14天和1、3个月时给予瞬目反射检查,发病3个月时再根据mRS神经功能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同时纳入10例健康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合并多种并发症的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 GCA)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学会(ACR)分类标准诊断一例合并左眼视力丧失及后循环梗死的巨细胞动脉炎患者,并复习相关国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86岁女性患者,双侧颞动脉增粗变硬,ESR 108mm/h,颅脑MRI检查可见双侧小脑半球、脑干及右侧枕叶多发急性梗死灶,右侧椎动脉超声检查可见血管壁内膜均匀一致增厚,管腔向心性狭窄。最终诊断:(1)巨细胞动脉炎;(2)脑梗死;(3)左眼失明。结论 GCA最常累及颞动脉,其次是椎动脉、眼动脉及后睫状动脉,可引起视力丧失及后循环梗死等严重并发症。超声检查是明确诊断及评估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vertebralartery dysplasia,VAH)在眩晕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后循环梗死的规律和危险性。方法连续入组245例眩晕患者(可疑为血管性),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合并VAH情况,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是否出现后循环新鲜梗死灶分为梗死组和非梗死组,对相关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分析VAH合并后循环梗死的特点和规律。结果 VAH发生率26.1%(64/245);多因素分析显示VAH(OR=2.59,95%CI:1.07~6.27,P=0.035)、后循环血管狭窄(OR=6.04,95%CI=1.94~17.07,P=0.002)和糖尿病(OR=3.21,95%CI:1.36~7.57,P=0.008)是后循环梗死独立危险因素。VAH合并后循环梗死患者中,TOAST分型多为小动脉病变型(10/18);8例桥脑、丘脑和颞枕叶梗死发生在VAH对侧(8/11),4例小脑和延髓梗死发生在VAH同侧(4/6)。结论 VAH在可疑的血管性眩晕病人中较常见;VAH为后循环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关的梗死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听觉诱发电位(AEP)和脑干听觉反应(ABR)的特征以及治疗前后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 应用美国Nicolet Spirit脑诱发电位仪.记录3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1名正常成人的P300、AEP和ABR.于治疗6个月时进行P300、AEP和ABR随访。结果 1.与NC组比较,精神分裂症组三项诱发电位主成份(P300-P3靶潜伏期、AEP-P2潜伏期和ABR-波V波幅)延迟,波幅降低(P〈0.05~0.01)。2.随访提示:P300中的P3靶潜伏期和波幅,AEP中的P2潜伏期和波幅以及ABR中的波Ⅲ潜伏期和波V波幅改变可能是属于该疾病的状态标志。结论 本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诱发电位变化为状态标志,多项诱发电位指标联合应用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治疗监测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伴有椎动脉优势(VAD)的后循环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将临床 表现为后循环梗死、头晕和眩晕、头痛等症状共156 例患者,根据头颅MRA 椎动脉优势评判标准分为伴 VAD 组(86 例)和不伴VAD 组(70 例),通过TCD 观察每组后循环供血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伴 VAD 组优势侧椎动脉Vs、Vd、Vm值高于非优势侧,也高于不伴VAD 组(P < 0.05)。伴VAD 组基底动 脉Vd 和Vm 值低于不伴VAD 组(P < 0.05),PI 和RI 高于不伴VAD 组(P< 0.05)。两组大脑后动脉的Vs、 Vd、Vm、PI、RI 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伴VAD 组出现频谱形态异常。结论 伴VAD 患 者出现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优势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可能是造成后循环梗 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眼动及前庭功能检查对后循环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PCI)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  纳入22例PCI患者,收集其临床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首发症状、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史及入院体征等相关指标。患者均行眼动检查:包括凝视试验(gaze test,GT)、扫视试验(saccade test,ST)、平滑跟踪试验(smooth pursuit test,SPT)、视动眼震检查(optokinetic nystagmus test,OPK);前庭功能检查:包括自发眼震(spontaneous nystagmus,SN)、摇头试验(head shaking test,HST)、固视抑制检查,上述检查均应用眼震视图仪(videonystagmograph,VNG)进行记录。 结果  共纳入22例PCI患者,首发症状:15例(68.2%)为头晕/眩晕,7例(31.8%)为肢体无力麻木。眼动检查提示:异常19例(86.4%),其中GT异常4例(18.2%),ST异常11例(50.0%),SPT异常15例(68.2%),OPK异常12例(54.5%)。前庭功能检查提示:22例完成SN检查,其中SN阳性8例(36.4%),包括小脑梗死4例,脑桥梗死3例,左侧延髓背外侧、双侧小脑半球及蚓部梗死1例;17例完成HST检查,其中HST阳性6例(35.3%),包括小脑梗死2例,脑桥梗死2例,小脑及脑桥梗死1例,右侧小脑及延髓上段梗死1例;19例完成固视抑制检查,其中固视抑制失败8例(42.1%),包括双侧小脑梗死1例,脑桥梗死4例,左侧延髓梗死1例,右侧小脑及延髓上段梗死1例,左侧延髓背外侧、双侧小脑半球及蚓部梗死1例。以头晕/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患者与以肢体无力、麻木为首发症状的患者相比,眼动及固视抑制检查阳性率高(P分别为0.023和0.045)。 结论  小脑、延髓梗死的患者常以头晕/眩晕起病;眼动检查有助于筛查PCI患者;小脑梗死患者的病灶侧别常与自发、摇头眼震的水平成分一致;脑桥梗死患者HST后可诱发下跳眼震;脑桥、延髓梗死患者常固视抑制失败。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经颅多普勒(TCD)对后循环缺血(PCI)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对209例临床诊断为PCI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测;同时采用经颅多普勒探测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血供情况、血管壁的弹性和顺应性。结果209例患者中BAEP异常和TCD异常共189例,总阳性率为90.43%。其中BAEP异常179例(85.65%);TCD阳性检出率169例(80.86%)。结论BAEP和TCD互为补充,可以分别从神经电生理方面和血流动力学来为PCI的诊断和定位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