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 TOBS)是因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于1980年由Caplan首次发现并命名,是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交叉的部位,即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形成1个“干”字形区域.  相似文献   

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组成“干”字形结构的5条血管(双侧小脑上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上端)的血液循环受到不同程度障碍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发病率占脑梗死的7.6%。伴发精神障碍者占7.4%。我们收治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中伴发精神障碍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是由Caplan于1980年首先提出,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5条血管交叉部,即由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组成的“干”字形结构,由各种原因引起该区域的循环障碍,包括中脑、丘脑、丘脑下部、桥脑上部、小脑、枕叶和颞叶的梗死[1],临床上较少见。现将我院1996-10-2002-08收治2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 ,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性疾病,主要由于各种病因所致的基底动脉顶端的血液循环障碍,引起以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和内囊等处不同程度损害的一组综合征。本文回顾性分析44例T OBS的临床与能谱C 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附六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ofthebasilarsyndrome,简称TOB综合征),系固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交叉部位即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的血液循环障碍。CaPlan将它称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j。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意识障碍,同时伴有瞳孔扩大和眼球运动障碍及行为异常等,国内虽有报道[‘,’],但少有报道反复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及视幻觉者。现将本组6例报道如下。1!I$东资料本组共6例,男3例和女3例,年龄为SO~65岁,平均588岁。起病前有眩晕2例,突然昏迷3例,嗜睡2例。在昏迷病例中1例反…  相似文献   

6.
基底动脉尖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交叉的部位,由2条大脑后动脉、2条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形成一个"干"字形结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是指上述血管的任何2条以上血管闭塞所导致的临床上以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和眼球运动障碍为典型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TOBS)是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组成“干”字结构的五条血管(即双侧大脑后动脉、双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的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特殊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现将我院收治的18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2007-01~2008-  相似文献   

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发病机制的深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9例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其中10例患者行DSA检查均有脑底动脉粥样硬化;7例见基底动脉顶端、大脑后动脉及小脑上动脉闭塞,2例双侧椎动脉严重狭窄,基底动脉顶端未见闭塞,而双侧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闭塞。2例患者后交通动脉发育异常。全部患者均有血液流变学异常。10例有房颤史。结论:基底动脉尖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其次为血液流变学异常,如合并后交通动脉畸形,则更易发生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基底动脉顶端综合征一例报告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050082)冯连元,李英,魏瑞平,凡克,陈建源基底动脉顶端综合征(TopofthebasilarsyndromeTOBS)或称Caplan氏综合征(Neurology,1980,30:72)是基...  相似文献   

1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066600)林晓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ofthebasilarsyndromeTOB)是指基底动脉顶端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的以意识障碍、瞳孔变化及眼球运动障碍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1]。1980年Ca...  相似文献   

1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附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特殊类型,即基底动脉顶端2cm以内及其分枝两侧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和后交通动脉闭塞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我院自1986年6月至1992年6月间收住TOB15例,占同期椎基底动脉供供血不足的3.13%(15/429),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5例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59~82岁,平均63.75岁。于发病后24小时内住院者10例,25~72小时内住院者5例。其中有糖尿病史者8例,均有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BS)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直径范围内 5条血管分叉部位 (两侧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基底动脉顶端 )动脉闭塞所致其供血区 (丘脑、中脑、小脑、枕叶和颞叶内侧 )多发性梗死。 1980年首先由Caplan报道〔1〕。近年随着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及影像学 (特别是MRI)的进展 ,确诊的TOBS病例增多。自 1998 0 1~ 2 0 0 3 0 1,我院共收治急性脑血管病 632例 ,可确诊为TOBS者 30例 ,其发生率为 4 7% ,比国外报道发病率为 7 6% 〔1〕低 ,和国内报道的 4 61%相近。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中男 2 1例 …  相似文献   

1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通过病史、神经系统体征及影象学检查了解其临床特点。结果8例患者均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均以中脑、小脑、丘脑等部位损伤为核心,可单侧也可双侧同时受累。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以基底动脉尖端血管闭塞为主的一组脑血管病.即以基底功脉供血分布区域内,幕上、幕下、双侧或左右交叉出现的多部位同时联合受损为特点。  相似文献   

1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特点的关系。方法 对8例TOBS尸解病例的临床所见与神经病理学进行分析。结果 8例均表现昏迷、眼球固定、四肢瘫、双侧Babinski征阳性,7例去脑强直发作、双瞳孔散大。病理全组均见有脑底动脉粥样硬化(5例重度,3例为轻、中度);均见基底动脉顶端、大脑后动脉及小脑上动脉闭塞,中脑、小脑软化,坏死;多数病例见有丘脑、枕叶及颞叶软化、坏死;全组均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脑疝;6例为出血性脑梗死,2例为缺血性脑梗死。结论 TOBS的主要病因是栓子及副生血栓导致基底动脉顶端、大脑后动脉及小脑上动脉闭塞,致中脑、双侧丘脑、小脑、枕叶、颞叶脑梗死。由此引起突发意识障碍、四肢瘫、去脑强直及眼球固定等临床表现。主要死因为脑疝。  相似文献   

15.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由Caplan[1]首次报告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of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系指基底动脉顶端及其分支狭窄或闭塞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在我院2000-2004年收治的585例脑梗死患者中明确诊断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者24例,笔者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拟提高对其  相似文献   

16.
基底动脉在脑桥下缘水平由左、右椎动脉合成。供应脑桥、部分小脑及中脑的血液。基底动脉闭塞后引起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上统称为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的病情与发病急缓、动脉阻塞是否完全有关,一般可造成临床严重后果,基底动脉闭塞后表现为各种综合征集合,临床上较为少见,现报告1例基底动脉不全闭塞患者表现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Weber综合征和Benedikt综合征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通过病史、神经系 统体征及影象学检查了解其临床特点。结果 8例患者均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均以中脑、小脑、丘脑等部位损伤为核 心,可单侧也可双侧同时受累。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以基底动脉尖端血管闭塞为主的一组脑血管病,即以基底功脉供血分 布区域内,幕上、幕下、双侧或左右交叉出现的多部位同时联合受损为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复杂多样,常见眩晕、意识障碍、肢体不全瘫痪及眼球运动障碍等。影像学特征常为双侧、幕上、幕下多发性病灶,多位于丘脑、中脑、小脑等。本病预后较差。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是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9.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是由Caplan于1980年首先发现并命名,是基底动脉尖端缺血或闭塞所致血循环障碍,以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损害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由于该病发病凶险,症状复杂,易被误诊、漏诊,且多预后不良,故发病早期尽早诊断、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本院2009-04—2013-01收治的20例TOBS患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由Caplan发现并命名,是一种特殊表现的脑血管病,系基底动脉尖部位缺血或闭塞而致丘脑、中脑、小脑、枕颞叶血液循环障碍并有不同程度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且发病极其凶险,预后极差。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该文对作者医院2000—2005年收治的38例TOBS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