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营癌的治疗首选手术,但上段食管癌由于局部解剖特殊,手术技术难度大,操作复杂,创伤重(常需颈、胸、腹部分别切口完成操作),并发症多,手术治疗往往持慎重态度.致使相当一部分病例最终丧失了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携带125I粒子食管内照射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术前、术后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监测,根据患者病变的大小估算出125I粒子数,选择合适的覆膜食管支架,于支架外周按一定的规律固定上125I放射粒子,制成食管内照射支架.选择15例临床分级为Ⅲ~Ⅳ期食管癌患者,将食管内照射支架植入到患者食管内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15例患者内照射支架均释放到位,释放过程顺利,释放过程中未出现放射粒子脱落现象.支架置入后患者一般状况明显好转,血液分析指标亦未见明显变化,未出现如食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CT复查12例病灶较术前明显缩小、2例稍缩小、1例无明显变化;15例随访6个月,均未见出现食管再狭窄或食管瘘.结论:食管内照射支架临床使用是安全、可行、有效的;短期临床观察,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携带125I粒子食管内照射支架优于传统支架. 相似文献
3.
胸腔镜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电视胸腔镜食管切除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该方法在食管外科中的地位仍在争论之中。作者自2000年5月至2002年5月开展了9例食管癌胸腔镜食管切除术。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42-56岁,平均51岁;颈段肿瘤1例,上胸段2例,中胸段5例,下胸段1例;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分期为Ⅱ期以下。1例因肿瘤外侵粘连重,术中中转为开胸手术,8例顺利行胸腔镜食管切除及胃食管颈部吻合术。胸腔镜游离食管时间平均70min(40-120min),总手术时间平均252min(230-27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50ml(150-400ml),平均摘除胸部淋巴结7个(5-12个)。术后并发喉返神经损伤1例;颈部切口感染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果提示,胸腔镜食管切除术安全可行,近期结果与开胸术相当,远期结果及其在食管外科中的地位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选择性食管动脉药物灌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附2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管动脉造影及药物灌注治疗食管癌,是近几年开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迄今国内未见报道,国外文献报道也少。我院自1987年10月以来,对31例中晚期食管癌施行了40次食管动脉造影及灌注化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其中资料完整的25例食管中、下段癌的造影及治疗初步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21例机械性食管穿孔的治疗效果,其中3例保守疗法,7例行切开食管摘取异物术,1例行开胸食管修补术,1例行结肠代食管术,9例行纵隔或胸腔引流术。死亡1例,余均痊愈。治愈率95.2%。作者认为,在行食管修补术前,应明确病变部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7.
8.
9.
禽管癌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消化道癌瘤中,其发病率居首位,好发于40岁以上的人,多数在50~70岁之间。食管癌的合并症多为食管气管瘘,合并食管心包瘘者极少。我们曾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韩祎哲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9,(11):13-14
目的:探讨携带125I粒子食管内照射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术前、术后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监测,根据患者病变的大小估算出125I粒子数,选择合适的覆膜食管支架,于支架外周按一定的规律固定上125I放射粒子,制成食管内照射支架。选择15例临床分级为Ⅲ~Ⅳ期食管癌患者,将食管内照射支架植入到患者食管内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15例患者内照射支架均释放到位,释放过程顺利,释放过程中未出现放射粒子脱落现象。支架置入后患者一般状况明显好转,血液分析指标亦未见明显变化,未出现如食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CT复查12例病灶较术前明显缩小、2例稍缩小、1例无明显变化;15例随访6个月,均未见出现食管再狭窄或食管瘘。结论:食管内照射支架临床使用是安全、可行、有效的;短期临床观察,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携带125I粒子食管内照射支架优于传统支架。 相似文献
11.
12.
茶多酚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进一步研究茶多酚诱导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株HepG-II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采用MTT法、形态学观察、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标记法观察被茶多酚处理后的HepG-II细胞的形态学和生化等指标的变化。MTT法研究结果显示,当茶多酚浓度为250μg/ml时即时诱导HepG-II细胞凋亡,并与浓度呈正相关;当茶多酚浓度>2000μg/ml时,抑制率增强的幅度明显减慢。透射电镜下观察到核染色质浓集呈块并可见凋亡小体;荧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部分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出现致密浓染的黄绿色块状和颗粒状荧光等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呈典型的DNA梯形图像。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标记法进一步证实茶多酚可诱导HepG-II细胞的凋亡。提示茶多酚可诱导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株HepG-II细胞发生凋亡,具有抗肝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全部运用经头部CT、E、EG证实颅内无器质性病变的血管性头痛病人30例,多数经紫外线照射自体回输治疗1 ̄2疗程后头痛症状减轻,消失,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16.
慢性肾功能衰竭及接受替代治疗病人并发的结核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和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病人结核感染的发病情况,评价监测血清抗PPD-IgG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对这类病人活动性结核发生率的影响,作者对1989年4月-2002年9月间收治的CRF病人(n=3360)并发结核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1995年1月-2002年9月收治的CRF病人(n=2382)均接受血清抗PPD-IgG检测,对血清抗PPD-IgG阳性的高危病人进行为期1年的预防性抗结核治疗。以1989年4月-1994年12月间收治的CRF病人(n=978)作为历史对照(未作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活动性结核的发生率。结果提示,CRF病人并发结核的总发生率为2.4%(82/3360),感染部位主要为肺外结核(75.6%),其中以胸膜结核(20.7%)和淋巴结核(17.1%)最为多见,检测血清或浆膜腔积液抗PPD-IgG的诊断阳性率为58.5%,结核菌DNA-PCR阳性率为24.2%。实验阶段CRF病人结核病的总发生率(1.76%)和播散性结核的发生率(2.3%)均明显低于历史对照组(4.1%和7.5%,P<0.05)。上述结果提示,抗PPD-IgG是早期诊断CRF活动性结核的有效方法,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治疗,有利于降低这类病人活动性结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18.
131I-组合单克隆抗体局部放射免疫导向治疗肝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13 1 I标记组合单克隆抗体S10 2、T9、CL 3(Cocktail法)局部导向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采用IODO GEN法标记13 1I McAb,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局部注射 ,治疗 11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用量每次 5 0~ 70mCi。结果显示 ,本治疗有效率 (CR PR) 2 9 3%,总有效率(CR PR MR) 5 3 4 %,一年生存率 38 2 %,中位生存期 34 7周 ,中位疾病进展期 12周。表明13 1I标记组合单克隆抗体局部导向治疗原发性肝癌属于微创手术 ,经济、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气管内应用白介素2(IL-2)重组腺病毒(AdIL-2)对实验性转移癌的治疗作用,向小鼠气管内滴入AdIL-2,用ELISA法测定局部及外周血IL-2及相关因子的水平,并向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Lewis肺癌3LL细胞建立肺转移癌模型,观察气管内应用AdIL-2对实验性肺转移癌的治疗作用,包括肺转移结节,动物存活期,生存率变化等,并比较自然杀伤活性(NK)和特异性细胞毒(CTL)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气管内应用AdIL-2后肺灌洗液中测到IL-2且高于外周血水平,对照组肺灌洗液及外周血中的水平明显低于实验组(P<0.01),气管内滴入AdIL-2可使肺转移结节减少,动物的生存期延长,存活率升高,同时对NK,CTL活性有增强作用(P<0.01)。提示气管内应用IL-2重组腺病毒可有效表达并对实验性肺铝有治疗作用,为肺部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微创小切口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探讨微创小切口手术在普胸外科应用中的适应证、禁忌证和优缺点。1999年7月至2001年6月施行的124例小切口开胸术(MT)中,采用后外侧小切口82例,腋下小切口17例,前外侧小切口25例。行肺叶切除46例,全肺切除8例,楔形切除27例,纵隔肿瘤切除术13例,肺大Pao结扎及胸膜摩固定术13例,食管大部切除食管胃吻合术2例,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术1例,探查术9例,其他手术5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胸痛轻微,恢复快,切口较为美观,说明MT在普胸外科是安全可行的手术,与常规切口开胸手术相比便伤明显减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